外劳来港拍电影,业界工作机会恐被减少。

业界担心更多片商会以合拍为名,聘请内地员工为实。

在网上匿名发布的「致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尔冬升先生的公开信」,近日成为电影业界热话。信中声称,有公司早前申请工作签证,成功将台前幕后整个班底由内地搬到香港,包括灯光、道具等工种,变相输入外劳抢港人「饭碗」。其后再有人上载内部文件,指责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田启文以「基层岗位薪水太高」的理由为资方护航。身处争议「风眼」的田启文受访时反复强调,不同意减人工是增加竞争力的方法,但恐事件掀骨牌效应,其他电影公司相继仿效,不请港人,因此欲与业界商讨,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我不想等别人完全放弃我们才醒觉。」

一名「年轻的香港电影工作者」,本月十三日于网上向尔冬升发公开信,表示「听说有一部片除了制片及场务,已经不再聘用香港人」,更形容传言在同事间疯传,并节录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的会议记录内容:「该批内地来港拍摄的员工全部经过正式的申请手续,是因为该剧集的资方嫌本地多个基层岗位的薪水太高。」他质疑总会未有保障基层劳工利益,要求尔冬升「主持公道」。

尔冬升其后在网上发布回复,表示外来劳工问题非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职权范围,难以干涉,但愿意转交相关协会跟进。惟事件仍未能平息,上周再有匿名业界公开整份会议记录,批评整篇会议记录没有回应和处理外劳问题,只将责任推向基层劳工。

根据被公开的文件内容,会议于上月二十二日进行,与会者包括总会内十二个属会的代表,六名邀请执委及六名业界人士列席。其中第八项讨论事项为「外劳进入香港拍戏事件」,指总会会长田启文收到香港电影灯光协会怀疑有黑工举报后,已即时查证,发现对方有正式申请来港工作的签证,他事后更知悉,有另一部即将来港拍摄的外国电影,亦同样向港府申请外地劳工来港,并形容事件「敲响了同业警钟」,认为有必要及早研究解决方法。

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田启文。 资料图片

田启文接受本报查询时,证实文件属实,但对有人公开文件的做法感到失望。他透露,事件来自一套合拍剧,分别于中港两地取景,其中以内地拍摄时间较多,但该剧完成内地拍摄后,以拍摄需要有持续性为由,成功向入境处申请内地员工短期来港工作。他形容过去未曾发生同样事件,因此总会非常关注,「以前外国剧组都会申请部份人来港工作,但不会全队人带过来,完全不请香港人。我问投资者为何不用香港人,他答我因为香港人工高。」

人称「道具全」的资深道具制作人张伟全亦知悉事件,他担心先例一开,其他公司为省成本,争相效法,近千名业界将首当其冲,手停口停,「业内很多都是散工,因为香港制作少,部分已经开工不足,一个月有二十日开工已经很开心。」他称,基层员工日薪约为一千二百元,加班费另计,他认为以本港的消费物价,薪酬属合理水平。

此外,根据会议内容,部份分会正争取加薪,惟田启文担心总会支持加薪会「好心做坏事」,并考虑取消西片拍摄的「工半」制度。这番说话其后亦遭外界指责,认为他将外劳问题推向基层。田启文则强调,不同意减人工可增加业界长远竞争力,「大把人免费都无人请」,但问题在于片商认为本港业界「不值这个工资」,「我们有必要检讨自身竞争力,为何资方情愿安排酒店,带一班人过来工作二十几日,都不愿意请香港人?」

田启文关注外劳进入香港拍戏事件。

至于「工半」制度,田启文解释,昔日本港缺乏操流利英文的业界,因此外国片商愿意以「工半」,即较一般日薪多五成的价钱聘请港人,惟时移世易,随着片商愈来愈熟悉香港,未必愿意继续支付高薪。事实上,他知悉有即将来港拍摄的外国片商,正是为了省却「工半」的成本,提早向港府申请外地劳工来港,他形容情况令人担忧。

有外国片商为了省却「工半」的成本,提早向港府申请外地劳工来港。

电影业界目前正为港争取放宽合拍片的限制,同时放宽大湾区放映的中港合拍片内容审查。田启文担心,业界未能及时把握机会,甚至演变成骨牌效应,更多片商会以合拍为名,聘请内地员工为实,「我觉得写匿名信的人,是用个人感觉发泄不满情绪,如果有认真看我们的会议记录,就知道我们的立场是想跟业界讨论,不是不理。」

有份参与会议的香港电影灯光协会主席文振荣亦对事件演变成骂战表示失望,认同业界应反思自己的竞争能力,「我也希望鼓励更多电影来香港拍的同时,保障业界有合理的工作机会,但现在的讨论曲解了我们的想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