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此人是朱棣間諜的可能性很大。首先朱棣在南京不乏間諜,比如駙馬王寧,還有建文大將徐輝祖的弟弟、徐達的兒子徐增壽。這兩人的身份與李景隆有相通之處,但李景隆的職位、權力、爵位和地位都比他們高。如果李景隆真是朱棣間諜團成員的話,那該是這三人中最致命的一個。可怕的是,建文讓他當了平燕統帥。

我曾經在其他問題下說過,選李景隆對建文來講可能是沒辦法的事兒。因為當時徐達水平的名將已經凋零,平安、盛庸尚威望不足。朝中職位最高的兩個武官就是李景隆和徐輝祖,他們一個是徐達的兒子,一個是李文忠的兒子,父輩都是頂尖名將,而且他們自己應該都有戰功。需要注意的是,他們兩人都是在朱元璋時期就當上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的,所以,某種層面上說,李景隆當統帥的資格是朱元璋給的。朱元璋看人眼光還是不錯的(從削藩時李景隆的表現來看,此人確實有些手腕)。

老將中徐達這樣頂尖的沒有了,建文首先啟用的是老成持重的耿炳文,但這位老將敗的非常快,而且他帶去的大部分指戰員都被俘虜了,建文那邊損失了一大批優秀良將。

儘管史書上說耿炳文是後來自殺的,但通過近期的一些考古發現來看,耿炳文應該是在那場敗戰中戰死了。鑒於戰死的說法有墓碑為證,可信度應該比文史記載更高。所以答主認為戰死的可能性大於後來自殺的可能性!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建文必須從新的將領里挑選統帥。這樣李景隆和徐輝祖就首當其衝,他們倆在武官中職位和爵位都是最高的。但徐輝祖有一個致命的黑點——燕王的王妃即後來的徐皇后是他的姐姐。從後來徐輝祖屢次扮演南軍中的「救火大隊長」以及後來徐輝祖為建文盡忠不朝朱棣的表現來看,他與建文關係應該是親密的。有人說這是徐家兩兄弟的投機行為,一個押寶朱棣一個押寶建文,這個我不能同意,因為朱棣後來已經當了皇帝,誰勝誰敗已經很清楚了,僅是投機的話徐輝祖根本沒必要自封家廟鬱鬱而終。但皇帝信任不代表軍隊信任,徐輝祖的身份,讓他失去了統帥的競爭資格。

我們的李景隆就閃亮登場了。

李景隆繞開朱棣主力,直搗北平,圍魏救趙,看似用兵靈活。但理智一看,卻頗有顯擺花招的嫌疑。「能用計」不是良將,「會用計」才是。能通過局勢準確判斷該用什麼計,能把計用的恰到好處,取得最大的利益,才是良將。

李景隆用好這一計了嗎?沒有!

他錯誤的估計了北平的防衛,錯誤的估計了朱棣行軍的速度,沒有及時撤離,圍魏救趙不成反被兩面夾擊。他的圍魏救趙之計是一個看似牛逼,實則破綻百出的繡花枕頭,如果他是自身素養不夠,那就是能力問題,但如果他果真如我所說是個間諜的話,那他這個繡花枕頭就是故意綉給建文看的「你看,我這一計叫圍魏救趙,我夠厲害,夠盡心吧。北平打不動?誰能想到那朱高熾能往城牆上澆水,弄得城牆結了冰不好打啊!被兩面圍攻?誰知道朱棣軍隊回來的那麼快呀!」

李景隆攻打北平失敗後,於第二年統兵六十萬,號稱百萬,再次圍剿朱棣。這一次,李景隆把南軍弄得元氣大傷。即使有良將平安在也無濟於事,後來南軍又湧現了盛庸這樣的帥才,然而南軍卻已經失去了實際上的優勢。原本靠著兵力強大等優勢還可以彌補良將不足的劣勢,但經過李景隆這麼一搞,軍隊折損,軍心大亂,實際上對比燕軍已經不具備初始時的優勢了。

那麼李景隆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先,決戰先小勝而後大敗,大將瞿能父子戰死。潰敗後李景隆逃到濟南城下,整理殘兵,又聽到朱棣殺到的消息,嚇得魂飛魄散,丟下兵馬,自己逃回了南京。多虧有個投筆從戎的守城天才鐵鉉收集殘兵死守濟南,要不然朱棣奪取帝位的時間可能要提前。

就是在這一戰中,朱棣總結了李景隆統兵的五大過失:

「1、治軍無軍令軍紀,上下不同心。

2、南軍將士不適北地霜寒,糧草軍備不足。

3、貪功求勝,貿然輕進。

4、缺乏對下屬的信任,剛愎自用,沒有威信。

5、所部儘是烏合之眾,混亂無序,多是諛佞小人。」

第一條是李景隆的原因,第二條前半段是軍士身體素質原因,這個沒法避免,後半段糧草未足先冒進是李景隆的原因。第三條更是李景隆的原因。第四條還是李景隆的原因。第五條是他手下將領的原因,但這句話更像是朱棣用來安定軍心、貶低對方將領的話。同樣一批將領後來在盛庸手上就沒這些毛病。

再結合此戰結果,李景隆這哪是統兵六十萬去打朱棣呀?明明是帶著這六十萬大軍去讓朱棣打!而且這所謂的五大過失,雖大多是李景隆本性使然,但並非不可避免,只要李景隆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嚴格要求自己。但是他沒有,注意此戰結果是他一個人孤身逃回。六十萬大軍啊!打敗仗的不是沒有,但六十萬大軍一個都帶不回來的有幾個?何況自己的兵力數倍與敵軍。

所以我說這極有可能是有意為之。因為要做到真的……有點難。後來鐵鉉一個文官剛剛上手都能搜集足以守城的殘兵,李景隆好歹當了那麼久的統帥,哪怕你跑慢點也不至於孤身逃回吧。

但無論李景隆怎麼作,建文就是不殺他。

打北平失敗,後來抵抗燕軍進攻多次不克,建文還以為李景隆權力被束縛了,手下老將們不服他之類的,不停的把李景隆捧高,放寬他的權力、給他打氣,分明就將李景隆當親信培養。如果李景隆勝了,那可能就是類似於孫權力排眾議用陸遜為都督這樣的佳話,從後來盛庸被破格提拔,鐵鉉文臣武用來看,建文用人還是挺不拘一格、用人不疑的。可惜李景隆偏偏敗了,佳話成了笑話。

即便後來李景隆孤身逃回,建文還是沒殺他。

其中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建文心軟。

其次應該也是對朱元璋當初提拔李景隆做五軍都督府最高長官的眼光不太死心,覺得這貨不至於這麼廢,可能是自己用的不對,且先留著沒準將來他能爆發一下小宇宙呢。

沒想到啊,金川門一戰,李景隆直接開城投降。

更有趣的是後來發生的事。

朱棣登基後,封李景隆為被授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並增歲祿一千石。再加上他本來的曹國公爵位和五軍都督府的官職,這位仁兄成了永樂朝前期的眾臣之首。惹得「諸功臣咸不平」!朱棣如此加封李景隆,原因是他有

「默相事機之功」

有意思吧。從明面上看,李景隆做了什麼呢?就是當了建文軍隊的統帥,然後不斷大敗,最後投降。這不過是個無才無德的軟骨頭而已,「默相事機」無從談起。唯一能解釋這四個字的,只能是,他原本就是個間諜。而,失敗,失敗不停的失敗,最後投降,是「默相事機」的時候早就說好的。

後來李景隆的表現也符合這一猜測。他竟然「居功自傲」起來,不斷有人彈劾他包藏禍心,蓄養亡命,謀為不軌,其中就包括朱棣大將朱能。這是很耐人尋味的,一個曾與皇帝敵對,而且單論立場可以說針鋒相對的——靖難時朱棣是燕軍最高統帥,李景隆是南軍最高統帥,稱得上是「宿敵 」當然這是從身份來講,李景隆表現出來的才能,連朱棣一根頭髮都比不上。而且綜合表現是個廢物。一個皇帝的宿敵,還是個沒什麼用的廢物,你能保住性命,難道不應該偷著樂,夾著尾巴戰戰兢兢做人嗎?怎麼還飄了呢?

而若李景隆本就是姦細,那就說得通了。他不認為自己的不斷失敗和與皇帝敵對是「戰戰兢兢夾著尾巴做人「的理由,反而應該是「飄」的理由,在他看來這是功勞,因為這都是與皇帝講好的。

綜上,李景隆可能是草包,如果不是,那就是間諜!


李功臣怎麼會是間諜呢,是間諜靖難第二年就結束了。

燕王突破淮河防線之後,天下大勢逆轉,群臣咸與維新的又不只有李景隆一個,難道都是間諜?

「默相事機」就是反戈一擊。在浦口帶水師投誠的陳瑄,也是「默相事機」;朱棣封平江伯。李景隆,茹常,王佐,陳瑄四人均為默相事機。

李景隆長得很帥,眉目疏秀,舉止雍容,朝廷第一帥哥,連朱八八都忍不住總瞅他。(太祖數目屬之)。顏值即正義。八八還讓李景隆出去練兵,掌左軍都督府,相當於現在大軍區司令。

李帥哥是皇親,人緣又好,黃子澄拿他當鐵杆哥們。建文帝最後關頭還讓他守金川門,為什麼?因為李帥哥練兵出身,又是李文忠兒子,在軍隊里有一定聲望啊!而朱棣隨後封他宣力武臣,光祿大夫,也無非是用他安撫原屬建文的軍隊。兩年後形勢安定,李帥哥任務完成,被燕王舊功臣集體彈劾,削去職務。

李帥哥並非完全草包,只是碰上了朱棣這個BUG級人物。


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就大明戰神李景隆的表現,

我只能說,

他可能真是李文忠充話費送的吧……


李景隆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我家棣棣派來的卧底,你們都懂的,運輸大隊長;是棣棣的外甥也是棣棣從小一起長的的好基友。

李景隆的爸爸叫李文忠,是一個虎將,跟著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然而卻生了李景隆這種草包犬子。

第二個:就是崇禎年間的武將,山東人,清軍攻城,他奮力抵抗,不屈而死。

就像文官楊世奇一樣,明初一個,明末一個。

歷史是一個奇怪的東西,崇禎年間,文有楊世奇,武有李景隆。


子孫一直保有次高級的世襲軍職,最後後代得封臨淮侯 感覺卧底可能性不小

他是。。。對不起,我們還沒查明他的身份。。。到底是卧底還是真菜還是朱棣太強。。。真的看不出來。。。又不好瞎扯。。。李景隆真是苦了我們了。


勝利的一方都會強調自己弱小,如果是朱允文贏了,那就是朱棣六十萬大軍被李景隆三萬軍隊擊敗。政權宣傳只在乎合法性,天命所歸,而不是記錄事實,朱棣,李景隆究竟各自多少軍隊,恐怕沒有人敢去問朱棣的宣傳部。


朱棣派去的卧底吧 嗯⊙?⊙!真愛


李景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明初名將李文忠之子,除此之外什麼也不是。軍事蠢材,漢奸立場(開宮門,朱棣攻克南京)


在對付朱棣時候,第一階段出奇招,避過朱棣主力,乘著朱棣主力南下時候直接攻打朱棣老巢,然後卻在城破時候怕手下搶功,下令休息,待後面北京城牆洒水結冰,再也攻不破,待朱棣回師內外夾擊李景隆慘敗,第二階段朱棣攻打南京李景隆後面直接開城投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