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其麾下必然有一帮“良臣将帅”,功高盖主的安禄山自然也是如此。为了彻底推翻李家王朝,安禄山做了许多准备。他极力笼络各方人才,并大力提拔下级军官,只为给他下一步的叛乱做准备。

  安禄山的决策集团有四人,这四人都是安禄山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对安禄山忠心耿耿。首先就是他的儿子安庆绪,作为决策集团之一,安庆绪以狠辣著称,他诡计多端,善于洞察人心,深受安禄山的信任。安庆绪曾多次随父出战,立下了很多战功。可惜后来他竟权欲薰心,听信严庄挑唆,不惜弑杀了自己的父亲安禄山,并代为燕王。不久,史思明崛起,安庆绪因失去军心为史思明诱杀。

  高尚和严庄是安禄山起事的两大谋士,虽然这两位都是安禄山信任之人,然而,实际上他们却偏袒于安庆绪。后来安庆绪弑父,严庄和高尚都帮了不着忙。严庄的结局还可以,后来投靠唐军,继续在朝廷任职,而高尚因为死忠安庆绪,遂也被史思明诱杀。

  阿史那承庆是安禄山决策集团的四谋士之一,可以说,他真正意义上属于安禄山谋士,而非安庆绪亲信。安史之乱爆发后,阿史那承庆脱离了安庆绪的队伍,不久,他又与安庆绪、史思明开战,成为了独霸一方的诸侯。

  安禄山除四决策之外,另有多名谋士,张通儒是安禄山最信任的谋士,他曾先后随安禄山攻取长安、洛阳,后又多年镇守长安。安禄山死后,张通儒投降史思明,后死于幽州动乱。除张通儒外,文臣还有平洌,平洌虽为安禄山谋士,但却与其离心离德,他多依靠于安庆绪,故而最终倒向安庆绪。

  作为安史之乱的三号人物,史思明绝对是安禄山的一员虎将。他作战勇敢,曾和朝廷名将李光弼多次战为平手。此人骁勇善战,深受安禄山的信任。安禄山死后,史思明和安庆绪交恶,他遂自成一系,后来,史思明设计诱杀安庆绪,便成为了叛军首脑。因为其过度偏爱幼子史超清,所以便引起了史朝义的不满。不久,史朝义发动叛乱,史思明不幸被杀。

  除史思明之外,安守忠、孙孝哲、牛廷玠、崔干祐、尹子奇皆为安庆绪的亲信。安禄山死后,其五人曾顺从安庆绪对抗史思明,后来,安守忠、孙孝哲、崔干祐先后为史思明诱杀,尹子奇则为部下杀害,只有牛廷玠最后下落不明。

  安史之乱爆发后,常山太守颜杲卿曾联合颜真卿等人率领其部反击叛军,叛军名将高邈、李钦凑、何千年皆为颜杲卿做杀,后期,叛军反击常山,刚刚恢复的常山等郡又再次落入叛军手里。

  安史叛军许多将领后来都投降了唐军,像张忠志、安守清等人,后来还成为了朝廷备受重用之人,甚至田承嗣也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藩镇。这些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再次受到朝廷重用,无疑不是以后藩镇之乱的重要隐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