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1919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爲一戰的主要發起國、同盟國集團的老大,德國在戰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這場持續數年的戰爭中,德國人一直衝鋒在前,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但最終德國還是輸給了英法。不過雖然德國在一戰中輸給了英法,但德國人在戰後卻始終不服,認爲他們並沒有失敗。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德國在一戰中輸給了英法,爲何德國人卻始終不服?

  第一,一戰是一場席捲全球的戰爭,戰爭的主角爲英法爲首的協約國集團和德國爲首的同盟國集團。一戰中,德國帶着奧匈帝國、土耳其等幾個小夥伴對抗英國、法國、美國、意大利、日本、中國等諸多國家。相比協約國集團,同盟國集團簡直就是一羣烏合之衆,除了德國幾乎都是打醬油的,也就奧匈帝國像點樣子。同盟國集團幾乎就靠着德國一家撐着,德國一國單挑那麼多世界強國,即使輸了也雖敗猶榮。實際上,雖然德國在一戰中落敗,但沒人敢輕視德國,那些戰勝國反而對德國又敬又怕,畢竟不是誰都可以單挑英法俄美意等一大票強國。在德國人眼裏,別管是英國、法國、俄國還是美國,都不是德國人的對手,像意大利和日本這種貨色,德國人根本不放在眼裏。如果不是那麼多強國圍毆德國,德國公海艦隊帶上10個營的帝國陸軍,直接把意大利和日本按在地上摩擦。德國人那麼高傲自然誰都瞧不上,因爲他們有驕傲的資本。

  第二,雖然德國戰敗,但德國輸的很憋屈。因爲德國的失敗不僅僅是對手過強,也和隊友有關係,德國找了一羣坑隊友。對手強就不說了,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日本隨便拉出來一個也不弱,一大羣強國圍毆德國,德國輸了也不丟面子,但最坑的是,自己寄予厚望的盟友意大利竟然半路倒戈叛變,投靠了英法爲首的協約國。剩下的幾個盟友沒有一個能扶得上牆,號稱世界第六強國的奧匈帝國竟然連個塞爾維亞都拿不下,奧斯曼帝國沒打幾下就被英法廢了,只剩下德國一個苦撐。不是德國人不行,是德國找了一羣豬隊友。如果當時德國有一個法國或者美國那樣的盟友,估計早就打贏了戰爭。

  第三,雖然德國戰敗投降,但德國人投降時還有很多籌碼,如果不是出了內奸很可能戰爭會接着打下去。一戰後期,雖然德國和協約國打了好幾年,德國開始呈現出敗像,但協約國想要制服德國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實際上,直到戰爭結束協約國軍隊也沒摸到德國的邊境。而德國已經在東線取勝,迫使俄國退出了戰爭。而在西線,德國仍然在強攻英法陣地,打的英法只有招架之功。如果不是基爾水兵發生暴動建立蘇維埃,導致國內爆發革命,德國皇帝被迫出逃,德國起碼還能支撐幾年,即使打不贏協約國也未必會輸的那麼徹底,很可能雙方耗不下去最終握手言和。但基爾水兵的暴動導致德國戰爭無法維持下去,最後只能窩囊的宣佈戰敗,讓英法躺贏了戰爭。所以,德國人認爲他們沒有輸給英法,特別是德國軍人,認爲不是他們打的不好,是革命者出賣了德國人,最終導致了德國的戰敗。如果德國是被英法幹掉的,德國人自然服氣,但德國人卻是被自己人出賣輸掉了戰爭,他們自然不服氣,所以他們憋着勁要和英法再打一場。加上戰後英法把德國壓迫的太狠了,所以忍無可忍的德國人爆發了,在30年代向英法發起了挑戰,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參考資料:《全球通史》、《一戰史》、《德國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