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本的婚禮宣誓:你願意和我一起節省稅嗎?」(在德國結婚後會少交稅)

來源:jodel

提起摳門德國人怎麼能不提施瓦本人呢!在德國本國內也是充滿了對施瓦本人(Schw?bisch)的「勤儉節約」的各種調侃。你們以為人家省錢是因為窮…可是施瓦本坐落在德國西南巴符州內,是德國境內經濟實力最強,失業率最低的州之一。耳熟能詳的大企業們戴姆勒,博世,SAP,保時捷等等等等都坐落在施瓦本人地盤。所以施瓦本人的節儉往往不經意間流露出一些凡爾賽文學的意思!來看看一些德國人對施瓦本人的吐槽hhh:

  1. 背景介紹:Spotify是可以免費使用也可以開會員的音樂軟體,會員也不貴啦,和別人拼一下或者學生價的話大概四五歐一個月就下來了。免費版可以用但是中間會有很多廣告,於是…

「周末的時候去施瓦本王國參加婚禮了!我就說這麼多吧:晚上的時候(背景音樂)每20分鐘就會響徹Spotify會員升級的廣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結婚也不捨得開會員的!施瓦本人認證了!

2. 提示: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墳墓長明燈!就很便宜但是一般人平時沒事也不會用它…

「我真的很愛我的男朋友,但有時候我也尋思吧…他安排了個超級美好的傍晚野餐,但是他的小茶燈一下就燒沒了,然後他就買了個墳墓燈……」

3.

「我爸有一次看到我在傍晚學習,於是訓斥了我,問我為啥我白天不學,搞得晚上浪費電.」

4.當施瓦本人需要更多蠟燭時:

哈哈哈哈哈哈哈 科學小妙招 可真是個小機靈鬼呢

5.施瓦本人如何使用鉛筆:

」這筆也是個傳奇了」

雖然以上內容來自網路,但在施瓦本生活的我本人都完全身有體會,一點都不誇張!!和施瓦本人接觸久了就會發現,其實就像我們國內老一輩的思想一樣,比起鋪張攀比,他們更認為勤儉節約,節能環保是美德!不是沒有預算,而是把「資源要用在刀刃上」的理念刻進了民族文化里。同時,他們依然通過自己的努力積累財富,並在自己喜歡的地方消費,比如個人愛好,旅遊,書籍,教育…

施瓦本人從來不怕別人說他摳!就怕別人說他不摳!並且會主動自我調侃把自己和省錢的形象聯繫起來:

?我是個施瓦本人,這件T恤是別人送的」

這樣看來,是不是忙著賺錢省錢的施瓦本人是不是也挺可愛的!

本文參考網路資料自己整理翻譯,如有錯誤歡迎指正。轉載請註明出處。

參考來源:

https://www.watson.de/spa%C3%9F/baden-w%C3%BCrttemberg/972174769-ueber-diese-9-schwaben-spartipps-lachen-auch-schwaben-wenn-sie-es-sich-leisten-koennen


反消費主義暫時不說,來聊聊摳吧。與其說摳不如說是硬。

如果說法國男人是羅曼蒂克,那德國男人一定是消失的羅曼蒂克。

徳國男人留給大家普遍有種冷漠、疏離的印象,俗稱距離感。

這種由冷漠感而延伸出來的,諸如不解風情,不近人情,讓德國人在和世界各國妹子約會時,收穫了不少槽點。

美國妹子嫌德國男人,太直了,不解風情,典型的話題終結者。美國人的健談和德國人的無聊簡直形成了文化反差。

「跟德國男人約會像照章辦事,幾點幹啥,幹啥,有個to do list,上面的事兒做完了,這個約會也就結束了。」 時間幻化成了巨人,揮舞著大棒在驅趕約會的女孩兒。這一點對於習慣閑散式的墨西哥女生特別不友好,她們只是想畫個美美的妝,喝個悠哉的下午茶,卻要狼狽地趕時間。

▲ 「您遲到了2分8秒」

「摳門」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四十多年前的美國毒舌作家,保羅·索魯就在《老巴塔格尼亞快車》吐槽過德國人的摳門:總是坐在二等車廂里,看到陌生人時有些警惕的眼神,同時緊緊地抱著自己的財物。而就約會中誰來買單,如何分配賬單也讓德國男人時常能收穫槽點一波。

因為徳國男人的硬梆梆,他們的這些所謂槽點似乎格外「硌得慌」。

而這些「硬傷」似乎讓人們本能擴大他們的槽點,忽視掉他們也有蜜瓜一樣柔軟的內里。

而他們又何嘗不過是早早地穿起一件鎧甲,孤身一人來抵禦社會這個怪獸。

德國男人很早需要學會獨立。第一步,就是離開父母的「愛巢」,尋找自己的小窩。據統計,德國人「獨居」的平均年齡在24歲左右。

如果做職業培訓或者是讀大學,這個年齡約在17-19歲。

▲ 藍色代表男生,其中德國男人以微弱優勢超過法國男人,位居第六。義大利、西班牙,超過70%的30歲以上未婚男性,仍然跟父母同住,法國、英國有朝這個趨勢發展,東歐國家均高於德國

成年之後還住在家裡,則被戲稱為住在「媽媽酒店」(hotel Mama)。

言下之意,還要媽媽來服務你,給你做吃的,送喝的。算一種隱形壓力促使男人們早早獨立。如果做職業培訓,則意味著半隻腳踏入了社會。需要提前開啟獨立生活模式,包括要自己找房(從經濟層面考慮WG居多),熟悉將要生活的城市,照顧好個人起居,學會做飯。

假如是大學生,住宿上還能夠申請學生宿舍,至於能不能申請到,那就要看宿舍的搶手程度了,俗稱,全看緣分。吃飯上,多了一重選擇——食堂。鄰居德國小哥,從18歲讀大學起,儘管和父母都生活在K城,還是選擇跟同齡人一起住WG,開啟獨居、學習、「打怪」模式。

他希望自己能早點成長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這樣的男人也更加有魅力。「早當家」也許讓德國男人不自覺地穿了一件盔甲,但他們依然非常重視自己的家人。柔軟的部分是跟家人在一起卸下盔甲的樣子。Easy German里做過一期街頭隨機採訪,受訪者均表示,「家庭對自己來說,可太重要了!」

即使搬離父母的身邊,也還是儘可能的選擇住在同一個城市。能夠同家人保持聯繫。

節日絕對不會忘記,且一定要充滿儀式感,諸如,精心的給家人挑禮物,挑選對方喜歡的顏色,作為包裝禮物的紙張。儘管工作繁忙,依然儘可能的把當天空出來,以便能夠帶上禮物回去陪伴家人。

如果是情人節,再忙碌的男人們都會去花店挑一束對方喜歡的花,作為禮物的一部分。

單住之後則伴隨而來一個巨大的驚喜,也是德國男人被津津樂道的一點——做家務。

買菜、做飯、洗衣服、倒垃圾、地板吸塵、清理傢具灰塵、擦窗、清潔浴室、馬桶、熨燙衣物、修理物品等等都是家務的範疇,應了那句古話,「田裡幹活一大片,家裡幹活看不見「。

Zeit報作出過一個調查,15至64歲的德國男人平均每天花在家務上的時間為89.9分鐘,瑞典男人是79.4分鐘,澳大利亞男人是93.3分鐘(排名最高),日本男人23.8分鐘,印度男人是最低的18.5分鐘。

年輕人的合住房,更是定下了合租條例。包括定期打掃衛生,家裡的哪個區域由誰來負責。哪些事情是雷區,不要踏入等。合租房有一個形似小日曆本,如果哪個人當天沒有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務,則會受到合租房裡其他租客的「聲討「。長此以往,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成了一種習慣。

這種習慣也延續到了婚姻家庭生活里。在南德意志報的家庭調查中,超過半數的已婚夫婦表示,「幾乎還沒有因為過家務問題吵架」;33%的夫婦表示偶爾會因為家務問題吵架。德國男人參與最多的家務包括:採購(55%);飯後收拾餐具,將餐具從洗碗機里規整到碗櫥(57%);倒垃圾(47%)

除了參與家務打掃以外,德國男人還是一把做飯好手。Welt報就驚呼,「倒戈的世界啊——60%的德國男人能夠準備一頓豐盛的大餐,還是帶著愛意的大餐。「做飯不必爭吵,女人們(30%)也可以遠庖廚啦。

這些喜愛做飯的男人里也不乏熱愛freestyle的選手(43%),頗有中國人做飯精髓。某天在飯店吃了個不錯的乳酪甜品(quarksoufflee),大致的配方已經在他們的腦海里成型,回家一頓操作如猛虎:糖少許,奶一些,需要在冰箱冷凍一會兒。「嗯,網紅菜譜哪有憑感覺現場編來的好。」估計這樣的做飯方法能逼死一票處女座。暫且不論口感,有這樣一顆熱愛做飯的心,先給一點筆芯鼓勵吧。

即使是被經常吐槽的摳門,討論也最終集中在第一次約會男生是否要買單,畢竟細水長流的日子,誰也不能當誰一輩子的飯票,需要兩個人相互計劃、支持著過日子。

在first date 德國版(真是應景的節目)這檔相親節目里,策劃方特地將一些初次約會時可能出現的敏感問題,諸如,是否準時,衣著得體,誰來結賬等通過鏡頭來展示給大家:約會流程非常簡單,主辦方安排了一家有格調的飯店,約會雙方只需要收拾好自己,按時到達餐廳,即可見到你的Ta。約會結束後,兩人只需要回答一個問題:是否進行第二次約會,也即是否要再與對方見面?

飯店的老闆,主廚,調酒師,服務人員剛好有男生,有女生,Ta們按照嘉賓的行為,進行一些預測、點評以及適當助攻。在正式約會裡,德國男人們通常會早到幾分鐘,希望留下一個不錯初印象。有的呢,會帶上一個小禮物,諸如一朵花,一盒巧克力前來約會。(這個行為據說被很多妹子點贊)

重頭戲自然落在支付賬單環節。也很有意思,店長將賬單放在一個盒子里,服務人員將盒子放到餐桌上後就會立刻離開,沒有外人在場,沒有任何外力作用下,約會的Ta們可以自主決定誰來支付賬單。過一會兒服務人員來拿走這個盒子。結果就是,如果對約會對象感興趣,幾乎所有的男人都主動支付了賬單,甚至是同性約會對象。(oh,愛情不分性別呀~)男人們還會表現的非常紳士,要問上一句,我能有這樣的榮幸請你吃飯嗎?而如果對約會對象不感興趣,那麼很大可能性就是AA支付。

當然也有部分男人覺得,這個人很不錯,晚餐的氣氛十分美好,依然會選擇支付賬單。所以,如果在第一次約會時德國男人支付了賬單,是一個積極信號的釋放。妹子們如果也感興趣,大可放心繼續約會。

其實德國男人就像網路上總結的,哈密瓜一樣的男人。表面堅硬無味,內部柔軟香甜。哈密瓜要有足夠長時間的光照,才能成熟可口,人們買到它,還要切開來才能品嘗到甜甜的滋味。所以,你們都遇到過什麼樣的德國男人呢?有挑到好的哈密瓜嗎?

Ps:關於穿衣沒有在正文里討論,因為我個人覺得穿衣是件很主觀的事,有人喜歡德國足球隊員們穿上西裝的禁慾感,個個都是妥妥的衣架子;有人就是很討厭衝鋒衣,覺得丑得出奇。而我是個衝鋒衣黨,冬天對我來說美不是最重要的,防風擋雨加保暖才是我的至高追求,同時,我還奢望能夠穿的顯瘦。每當我看見德國小哥們能在冬天保持一個較纖瘦的形體,我就不自覺要多看幾眼。不知道你們覺得德國男人的衣品如何呀?又ps:這篇文章也僅是我結合生活中的觀察和網路的數據寫的一篇輕話題,不存在捧誰踩誰的現象,也希望你理性看待,筆芯~

公眾號非嚴肅De說:fys_deguo

以德國為坐標,分享生活中有趣的德語、人、物、事兒,還有成長經歷。


根據維基的數據2015年德國儲蓄率27.3,全球排名第36位,低於歐元/歐盟區內的挪威瑞士瑞典荷蘭捷克等國家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2016年的數據,德國有81.4%的家庭月收入低於稅後5000歐元(約合人民幣3萬9千元),其中16.3%的家庭低於1300歐元(約合人民幣1萬元)

同樣聯邦統計局的數據,德國家庭35.3%的開支用於住房水電,13.8%用於食品飲料香煙,13.5%用於交通,10.4%用於文化休閑,6.1%用於家用設施電器,4.4%用於衣服飾品,4%用於健康等等等等。

哪一項不花錢?所以什麼才叫不反消費主義?

數據出處: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4%E5%9B%BD%E5%82%A8%E8%93%84%E7%8E%87%E5%88%97%E8%A1%A8

https://www.destatis.de/DE/Service/Statistik-Campus/Datenreport/Downloads/datenreport-2018-kap-6.html

分割線

題主自問自答不無聊嗎

希望這種沒有意義的灌水問題不要再加入推薦了


看到這種問題真覺得,剛到德國沒幾年和在德國很多年,在德國上學和在德國工作成家的人,眼中的德國可以是如此的不同。

德國人摳嗎?有些方面是挺節儉,可「敗家」的地方數不勝數。題主怎麼不提度假,這一德國人最大的愛好。平時省吃儉用,到了夏天到海邊一兩周時間大手大腳花錢的人不在少數。題主恐怕還不知道德國人社交的重要紐帶是什麼吧?有時間了解了解德國的Verein(俱樂部)文化,了解下會員每年在俱樂部花多少錢。即便沒參加什麼俱樂部,還有各種「學習班」,「興趣小組」啥的。

下面給你解釋下德國人為啥摳。

德國人凈收入中位數,即扣掉稅的收入大概是2000歐左右,然而這個不是可支配收入,你得買各種保險,亂七八糟加起來大概凈收入的15%左右,當然這個計算很複雜,這是個大概的比例。然後是房租或房貸,這個是大頭,就算每月400歐,也是凈收入的20%。400歐在德國絕大多數地區能租到什麼房子,你應該清楚。實際上多數人都是30-50%的凈收入花在房子上了。然後水電煤氣,尤其是冬季採暖,物業稅,平均一個月100歐不算多,然後電視稅,通訊費用,上網費,一個月70歐不算多,交通費,大城市的月卡60歐起,自己還有車的,車位和用車成本(含折舊)200歐算少的。當然住在郊區或農村的可以省掉車位費,但通勤距離長,燃油費用至少持平,所以有車的,一個月200歐算少的。然後吃喝,一個月300歐算是平均水平,前提是不能下館子。其他日用品,一個月50歐不算多了吧?服裝鞋帽,一個月平均50歐算少的了吧?傢具,家用電器,手機,電腦雖不會每月都買,每個月150歐(含折舊)不算多了。每個月理一次髮,15歐是相當低了吧。對了,還忘說了,無論是自有住房還是租房,各種項目每隔數年都有維護維修,這筆錢不算是小數,一個月平均200歐是有的。

以上是在德國維持正常生活的基本開支,你算算2000歐還剩多少。當然了,兩口都掙錢,經濟上會寬裕些,可是開銷也會上去。德國人還沒摳到家庭凈收入4000歐,租房只花500歐的情況。如果有了孩子,那開銷。。。

德國人的反消費主義?Ist das ein Witz?

在德國談論反消費主義的都是那群「何不食肉糜」,養尊處優的人,比如綠黨。

如果你只是想在這裡掙流量,好吧。我幫到你了,不過應該也幫到別人了。


這個話題真的是特別想來聊一下,周圍有收入比較高,但是卻非常非常節約的德國朋友。我自身已經是比較節約的,在他們面前真是自愧不如。上次帶我出去旅遊,我們真是一分錢沒有花就去旅遊! 你沒有看錯,是去外地旅遊,不是簡單的出去玩!

和我德國朋友出去玩,有時候想花錢都不被允許的時候也挺難受的! 把這個視頻發給我買菜都要講半小時價的奶奶看,她都覺得不可思議。

德國人有多節約? 只有想不到,沒有摳不到! 節約能深入骨髓,能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了這份神級省錢攻略,你就能輕鬆自如以節約的方式思考問題

不信? 你看這個視頻,神級省錢攻略出爐!

跟年入百萬德國朋友學省錢-不花一分錢歐洲景區一日游,你有沒有見到更厲害的省錢攻略森森在德國的視頻 · 584 播放

德語初級課程,我們老師教我們「太貴了」的時候解釋,這個你在德國可以直接說,不怕沒面子。


好,明白題主的意思了!

現在就報德語考試,明年就去德國!

(狗頭)


西歐人大部分都很摳;

工資就那樣,稅賊高,物價賊貴,不摳才怪;

稅率30-40%,稅後到手的工資不如韓國高,這還是德國,其他更不說了;

德國電費2.4人民幣一度,連空調都捨不得開,能不扣嗎?

別找啥冠冕堂皇的理由,摳就是摳;白左國家的特色;


寫在前面: 我這篇文章並沒有說德國人的摳門是好或者是不好的,只是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很想和大家一起討論。

我是德語老師,生活在德國,這個沒錯。但是不妨礙辯證的看問題,世間很多問題本來就是無解,並不是非黑即白。我個人認為節省值得提倡,但是太極端的摳門其實沒有必要,畢竟生活也是需要樂趣的。大家的觀念,我也都很尊重,我們只是在討論問題本身,請不要上升到個人攻擊

-----------------------------------------------------------------------------------------------

網上有個段子是這麼說的,如果有一歐元,法國人會用它來給戀人買束玫瑰,英國人會買本書,義大利人會買一塊披薩,而德國人,會趕緊拿到銀行存起來。「令人髮指」的節儉,已經成了德國人享譽世界的標籤,那他們為啥要這麼「摳」呢?

德國人很公平,對自己都摳門

如果你看上了一個英俊瀟洒的德國男人,千萬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和他相處之後你就會知道,什麼叫做「上一秒帥氣,下一秒變吝嗇鬼」。

不過,德國人不認為這是小氣,而是「節儉」。事實上,「節儉」兩字,早已刻到了他們的基因里!就拿吃飯來說吧,德國人平時最愛去廉價超市購買食材。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一項數據表明,德國家庭平均每月花在吃飯上的錢,包括飲料和酒,只佔他們凈收入的14.3%。的確,德國人不太在乎吃。

在生活中,去餐廳吃飯的次數很少,如果去,也一定要有個由頭,比如誰過生日了,或者是有什麼值得紀念或慶祝的事情。而且,在德國的餐廳,很少會有人打包,這是因為德國人點菜都量食而行。在德國用餐,一般都盤光碗盡,在這裡,浪費可是要被鄙視的!

所以,自己平時吃飯都能節儉到這種程度,你還指望他們會請客吃飯?別想了,不存在的!

在人情世故方面,德國人也將節儉發揮到了極致。德國人去別人家拜訪時,一般都會帶禮物,但禮品大都很簡單:

一瓶酒

一盒巧克力

一本書

或是一束花

價值從幾歐元到幾十歐元不等。此外,結婚

生孩子

等重大節日,都是德國人送禮的由頭。不過禮物的形式、內容都大同小異,走的都是「禮輕情意重」的路線。

在德國,如果孩子希望得到的禮物比較貴重,比如筆記本電腦,或其他電子產品,有的家庭會和準備送禮的親朋好友一起商量,大家湊錢滿足孩子的願望。

更誇張的是,德國人對自己狠到連上廁所都不放過。在一個小村鎮,一位公務員在06年的時候不小心買下了價值高達6000歐元的廁紙。在此後長達12年的時間裡,他們終於成功用完了所有的廁紙。

12年來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他們成功節約了經費1000歐元!

說起廁紙,它對德國人可是積怨已久。

曾經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大多數超市裡都有各種各樣、不同檔次的廁紙可供選擇:超柔的、帶香味的、用回收漿紙製造的等等。

但在德國,只有一種廁紙賣得最好,那就是——最便宜的那種。德國人很清楚,他們的錢不能就這麼隨隨便便被衝到馬桶里去!

結婚也得想盡辦法省錢。

在很多人看來,結婚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在這件事上,德國人仍然不願意花太多錢!有調查顯示,德國人結婚平均只願意花費6500歐元。

38%的德國人每月最多花費20歐元,給另一半一個小驚喜。

23%的德國人每月只花費40-60歐元,去餐廳享受浪漫大餐。

為了省錢,不少德國人選擇放棄蜜月旅行、訂婚戒指等等。

存錢是他們的最愛。

儲蓄是德國人最愛的投資方式。

高達80%的人在銀行有儲蓄,雖然存款比例不大,但大多數德國人都會把每個月薪水的一部分存入銀行。這個比例,平均在12%左右。

有意思的是,在前兩年,隨著存款利率的下跌,很多德國人對銀行失去了信心,開始將存款放入保險箱。

不過,德國人愛存錢真不是因為窮。相反,大城市的年輕居民是最愛存錢的一批人,有近七成的18-39歲的大城市居民都有定期儲蓄的習慣。

靠省錢,德國程序員能在37歲提前退休。

這麼說來,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想讓德國人掏腰包都不容易。但正是因為特別「摳」,不少德國打工族憑藉著多年來的省吃儉用,在不到50歲時,就已經攢夠錢,過上了退休生活。

德國人節儉,是有歷史原因的

德國國民節儉的習慣,其實是歷史先天條件,加後天環境養成的。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家儲蓄銀行,就是1778年在德國漢堡成立的。當時就是出於為城市平民服務,制定長遠的儲蓄計劃。1850年代左右,儲蓄在德國發展成為一種全民活動,當時有四分之一的德國人都擁有儲蓄戶口。

儘管經歷了兩次大戰的失敗,強烈的打擊也沒有促進德國人消費,反而加劇了他們的憂患意識,更加熱愛存錢了。

就這樣,儲蓄這一根深蒂固的習慣早已種在了德國人心裡,成為一種克制的生活方式。

在德國,人人都收集購物優惠券,為了節省一歐元,他們會貨比三家,跑遍家附近的所有超市。為了省停車費用,願意停在很遠的地方,不得不說,在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現代社會,德國人的反消費主義顯得格外特別。

你對德國人的摳有什麼體驗呢?對反消費主義怎麼看呢?贊同還是反對?


德國人是真的反消費主義

但是也不能叫摳

拿我的德國男朋友來說 他是一名工程師 工資很可觀 但是會對每一度電每一滴水精打細算 買燈泡要看功率 一定要買功率小的 買衣服喜歡買打折的 買任何東西都要貨比三家 挑最划算的買 在idealo對比好半天

但是為什麼說他不摳呢

因為每次他送我的禮物都很貴

他說很多錢沒必要花

但是一定要給你買最好的

比如之前給我買包包

我看上了一個打折的 1400歐

同時看上了幾個不打折的 將近2000歐

他當時完全考慮沒有價格

直接說 買你最喜歡的就好 不需要考慮折扣

我蠻喜歡德國人的反消費主義的

感覺可以省下不少錢留給我花

嘿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