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快長按二維碼,加素食小編微信

 更多素食資訊,身心健康與養生,正能量信息分享給你


作者:張老六

來源:世界華人週刊

ID: wcweekly




 

 

她一生行善,建醫院,辦教育,做救濟,捐希望小學……她以一個女子的孱弱之軀,用一言一行感動周遭,影響着世界。



上世紀80年代的臺灣環境,簡單講就是髒、亂、差。


龍應臺的《中國人,你爲什麼不生氣》中就寫道:“……腐臭的菜葉塞在牆角……惡臭的垃圾往河裏倒……廢料大股大股地流進海里……”


30年過去了,現在臺灣街頭給人的視覺感受,除了民居古樸,便是“乾淨”二字。



然而你一定想不到,擁有這份乾淨的善因,竟來自一個從未出過臺灣島、僅小學文化程度卻對時代具有敏銳觸覺的纖弱女子。


她在1990年的一次演講,說:“請大家把鼓掌的雙手,用來撿垃圾、做資源回收,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淨土。”


因爲她的一句話,民衆陸續開始資源回收分類。


到了2006年,臺灣環保部門才循此足跡,強制實行垃圾分類,成就一座乾淨島嶼。


她究竟是誰?


爲什麼能在環保意識不普及的年代,可以前瞻性地聚集八方力量做一件對人類發展有利的事?


她就是慈濟創始人——證嚴法師




· 01 ·

證嚴法師,俗名王錦雲,1937年出生在臺中縣清水鎮。


因叔父膝下無子,王錦雲幼年時便過繼給叔父。


1943年底開始,盟軍多次轟炸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爲了逃命,王錦雲同養父母去防空洞躲避飛機轟炸,一路上親眼目睹房屋在戰火中焚燬,鄉親伏屍街頭。


在動盪的時代面前,人的生命卑微如草芥,戰爭帶來的痛苦讓年僅8歲的王錦雲頓悟人間的苦難,冥冥中開始接觸佛法。


幼年時期的王錦雲


王錦雲15歲時,養母因胃穿孔需要開刀。在那個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開刀無疑是與死神作鬥爭。


她憂心地對天祈願:自己願減壽12年,並從此茹素,以換取養母不需要開刀就能痊癒。


養母的病竟奇蹟般好起來,王錦雲從誓願,終身吃齋。


但5年後,正值壯年的養父卻因腦溢血去世


至親死別之痛,使王錦雲心中浮現了對生老病死的疑惑,一本《梁皇寶懺》,讓她參悟生死之道,“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從此開啓了尋佛之心。


1962年,王錦雲自行落髮,現沙彌尼相。


青年時期的證嚴法師


接着她巧遇佛學大師印順長老,特殊的因緣,讓26歲的王錦雲順利皈依印順長老,法名“證嚴”,法號“慧璋”。


  • 印順長老,浙江海寧人,承襲太虛大師“人生佛教”的思想。20世紀40年代未,經過戰亂的印順,在顛沛流離中渡臺,也將佛陀正法帶到臺灣


印順長老開示、期許證嚴時時要“爲佛教,爲衆生”


這六個字,讀起來只要一秒鐘,做起來卻要一輩子。


印順大師的人格薰陶,讓證嚴法師走上“不爲己謀,爲天下計劃”的慈濟道路。



· 02 ·

但年輕的證嚴法師那時對修行的理解,僅限於參天禪地。


她獨自一人在小木屋中席地而居,身邊僅一套《法華經》,一幅“西方三聖相”。


每天子夜起身早課,白日頂笠披蓑種些瓜果,遇到青黃不接時就挖些野菜度日。


與傳統佛法叢林中那些接受善信居士供養的憎尼相較,她堅持不受供養、不做法會,也不化緣,日夜與青燈古佛相伴, 苦行自惕。


她以爲,這樣便是修行了吧。


證嚴法師早年修行的小木屋


直到1966年3月,證嚴法師因探病前往一家醫院,驚見地上一灘血,纔將她的學佛之路徹底改變。


聽聞那是一名難產婦人走了8個小時的山路,卻因付不起8000塊錢的保證金,留下一灘血之後又被擡回家,失去救治機會。


臺灣當時的醫療繳費制度是必須先付保證金,才能入住醫院。


證嚴法師心中絞痛不已:貧由病起, 病因貧生。


同月,三位天主教修女來訪,面對證嚴法師的侃侃論道,修女質疑:佛教既然這麼好,爲什麼沒有落實到社會人羣呢?而是靠西方來這裏蓋醫院,建學校,辦養老院、孤兒院?


這話宛若當頭棒喝,將證嚴法師猛然喚醒,她的內心受到極大衝擊。


夜幕降臨,證嚴法師佇立在窗前遠眺如黛青山,冥想許久,終於頓悟:中國的佛教融入了儒家“仁”的思想,應放棄小乘的獨善其身,轉向積極入世、行善濟貧、爲他人的志業邁入。



她召集5名弟子、30位信徒,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



師徒幾人除了種花生、打毛線衣、縫製飼料袋來維持日常開銷,證嚴法師還定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戒律清規,要求常住弟子每天做6雙嬰兒鞋,一天24塊錢,一個月720塊錢,作爲救難基金。


第一個月,救助的是一位福建老太太,因戰爭與丈夫兩岸相隔,二戰結束後,她冒險跨海尋夫,可等待她的卻是一具冰冷遺體。


老太太因此滯留在臺灣,無親無故,晚年常年臥牀,飢寒貧病纏身。



慈濟會於是每月贊助她300元生活費,又花300元爲她請一個看護,直至四年後圓滿替老太太送終。


720元一個月就花掉了600元,只餘120元,基金轉眼不敷使用。


爲了增募救難基金,證嚴法師鋸了30個竹筒,交給30個家庭主婦,讓她們日發善心,每天存下5毛買菜錢。


慈濟功德會的善名漸漸傳開,慕名行善的人越來越多,濟助的個案也越來越多。


  • 證嚴法師的俗家養母拿出存款,又向銀行貸款,買下十幾畝的土地,建造“靜思精舍”,讓這些出家衆有地可耕,有屋可住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證嚴法師說,法理需要人去弘揚實踐,才能引導衆生前行。


漸漸地,人們知道,有一門事業叫志業,有一門慈善叫“慈濟”。



· 03 ·

隨着深入瞭解,證嚴法師發現窮人一旦染上疾病,要麼聽天由命,要麼拖垮整個家庭。


這讓她深感,疾病是貧苦的根源,防貧必須先止病。



1972年開始,慈濟會開始邀請醫師,增設義診所,並在全臺巡迴施藥。


只是,一個禮拜僅兩次的義診,根本不夠化解困境,因爲有的病人需要住院,有的需要隔離。


此時證嚴法師自己也罹患心絞痛。


慈濟功德會看似成形,可隨時都有可能分崩離析,她開始憂心,一旦自己離世,慈善事業終將中斷。


該如何延續這份大愛?



苦思冥想之後,她決定弘揚中國儒家“仁愛觀”,“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用自己的“仁”去改變這個世界。


平時連公車費都捨不得花的證嚴法師,“異想天開”地開始構思興建醫院。


興建醫院畢竟與普通的救濟不同,這次所需金額高達8億。


這樣的構思,對於一個遁入佛門再入世與社會糾葛的出家人而言,此刻需要應對的不止是“自命清高、沽名釣譽”的閒言碎語,連身邊聽她講道的家庭主婦都產生了懷疑。


一堆女人,8個億。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這嚴峻的考驗,一個聲音在證嚴法師心底升起:你就是要做不可能的事,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主意打定,證嚴法師就開始輾轉全島,爲了籌募龐大基金,她反覆廣邀善心人士,一句句爲他們解惑。


修行不是在山巔冥想,不是閉門反省,而是入世救濟,與塵世接觸。


這是一場以人與人之間爲道場的修行。


就這樣,從一牀棉被到一張病牀,從一間病房到一臺儀器,慢慢地募集。


好不容易善款解決了,醫院建地又成了難題。


爲了尋覓建地,證嚴法師“踏過墳場,涉過水塘,奔走餘年”,然而幾番努力仍無從落實。


證嚴法師愁得茶飯不思:我要對人家怎麼交代?


百般無奈之下,她打算將募集的每一筆善款退還給善心人士。


建院所需的土地最終因蔣經國先生的關注得以順利解決,“我走遍中國大江南北,從沒見過一個這麼瘦弱的女子,卻爲社會國家做了這麼多的事。”


證嚴法師與蔣經國先生


從證嚴法師發願,到1986年,歷經8年,佛教終於有了第一座醫院。


慈濟醫院啓用,就定下了“免繳住院保證金”的創舉,這個舉措最終促使臺灣“衛生署”決議,全省醫院廢除“繳納保證金”這項制度。


臺灣能有今日完善的醫保制度,證嚴法師無疑是醫德觀念的先行者。



· 04 ·

證嚴法師說,生命有期,慧命無涯,只有教育才能讓慧命精進。


這種大愛之下的智慧,令無數專業精英歎服。


而後幾年,她創立了慈濟護理專科學校、慈濟醫學院,以及慈濟中學、小學、幼兒園。



“天下事不是一個人做的,也不是一時做的,而是一個人接一個人,一代接一代來共同成就。”


燈與燈的匯聚,纔能有無限光明。


1991年夏天,中國大陸長江流域遭遇大洪澇,上億人口流離失所。


當時兩岸關係剛剛解凍,證嚴法師在臺灣發起援助行動,此舉讓當時的臺灣民衆頗不諒解,招來諸多批評,她甚至出門都被管制。


在她看來,兩岸同胞都受中國儒釋道文化影響,在信仰上本就是一家。


於是斷然道:就算慈濟解散,我也要做,人道主義應跨越政治、種族、宗教。


慈濟在江蘇的基金會


除了進行各種賑災,慈濟還成立亞洲最大、全世界第三大的骨髓數據庫。


從1997年起,慈濟就開始往大陸“無償獻髓”救治病患,而大陸在2007年也以同樣的愛心,開始爲臺灣提供骨髓配對和捐贈。


從長江流域的漫天洪水,到汶川地震的斷壁殘垣,從希望小學到骨髓捐贈,50多年來,證嚴法師帶領着慈濟爲兩岸人民建起一座血脈相連的橋樑。


慈濟在甘肅援建的希望小學


慈濟在國際上的濟助更是不勝枚舉。


1991年,孟加拉遭洪水侵襲,14萬人死亡,慈濟發起募款,協助孟加拉重建。


“9·11事件後,紐約警方迅速封鎖了周邊區域,只有三個團體被批准進入現場救災。


慈濟是被批准進入現場救災的團隊之一。


這個援助過69個國家的團隊,從30多人起步,到如今全球47個分會,1000多萬會員,200多萬志工。


他們當中有市井小民,有當紅明星,有富商巨賈,有權威人士。


證嚴法師與他們之間有個約定,“幫助別人時,要對別人說‘謝謝’,因爲你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體會到了幸福,要感恩,對不對?”


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這是每個慈濟志工的座右銘


一句“謝謝你”,人格得以昇華。生活便是道場,修心即是修行。


沒有晨鐘暮鼓,沒有香火繚繞,今年81歲的她依然每天開早會,4小時內聽取5大洲慈善工作概況,透過視頻掌握全球慈濟。


而這個能動員海內外人士去共同做一件事的證嚴法師本人,從沒有離開過臺灣。


50餘年,隨着組織成長,各種批評、不認同的雜音也如潮水般涌來。


然而,不論面對何種不堪,證嚴法師依然一襲僧袍,粗茶淡飯,數十年如一日地把握當下,慈悲濟世。




· 05 ·

2005年夏天,《巖鬆看臺灣》這一電視行動啓程,這是內地電視攝像機第一次全方位不帶偏見地走近臺灣。


這種全方位,就包括走近慈濟,走近證嚴上人。這當然是內地媒體第一次地走近,甚至我們的申請在兩方面獲批,都讓我們自己感到一些驚訝和不可思議。



臺灣佛教界早已拉開“人間佛教”的改革大幕,佛光山的星雲法師和慈濟的證嚴上人,是其中重要的代表。


慈濟的總部,在臺灣東部的花蓮。


早上五點多,我們就來到總部的靜思精舍聽志工早會,我們到時,大堂裏已都是人,包括志工、信衆,甚至很多慕名而來的中學生。


白巖鬆(右二)與證嚴法師(中)等人合影


我以爲會念經,但沒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證嚴上人和現場的人們並通過電視屏幕和臺灣各地的慈濟人,在講生活,分享生命感受,當然包括幫助他人的方法和思考。慢慢地我從一個記錄者變成心靈的參與者。炎熱的感受慢慢退去,周身感受到清涼,慈濟在我這兒,第一次展現出人間佛教的魅力。如若講經,也許我們很遠,但一早晨講愛,我們離得卻很近。


後來突然明白,歲歲年年,每年的三百六十五天,這樣的早課從不間斷,講愛的過程中,不就是在講經嗎?在愛的傳遞中,與生命有關的智慧開始執著地顯現出來。


早會結束,我們有幸與證嚴上人面對面坐在一起,聊天,或者也可叫採訪。


上人削瘦,印證着“吾貌瘦,必肥天下”的名言。她出生於1937年,與我母親同年,屬牛,這又拉近了我與上人的距離。


但真正消除了距離的是她的智慧與愛,沒有了宗教帶來的敬畏,而是對社會對生命的關切,甚至是她的一點憂慮:那麼多事要做,感覺時間不夠用,來不及……


最觸動我的,是上人與慈濟志工之間的約定:幫助別人時,要對別人說“謝謝”,因爲你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體會到了幸福,要感恩,對不對?


那一瞬間,我突然想起《道德經》中的一句話:“無私爲大私”。正是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自己得到了最多,也正是在利他的行動中,我們一點一點找到自己。愛,是一種最大的修行,它幫助我們自己,成佛。


告別了證嚴上人,在慈濟總部拍攝,這裏沒有簡單意義上的晨鐘暮鼓和香火繚繞,沒有彷彿與塵世無關的僧人,更沒有世人帶着慾望而來的焦慮,這裏似乎都是信衆,也都是志工,更都是主人。


醫院裏忙着治病救人;田地裏忙着種菜,因爲要自食其力;還有忙着短暫開個會,因爲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災難,都天然地與慈濟有關,他們要伸出手去;而下午,一個捐獻者的造血幹細胞從這裏出發,轉機香港,晚上,一臺骨髓移植手術將在北京開始,一個生命急切地等待救助。這樣的生命接力,在臺灣和內地之間,已進行了九百多次……


終於要告別這塊已讓我幾乎忘了宗教忘了寺廟的清靜之地,只是,這裏忙碌人羣中的那份安靜讓我有些不捨,還有那平靜下的快樂。


我終於找到了面對慈濟的感受。


遠看是佛,近看是愛。


面對證嚴上人,所有慈濟人,運行良好的佛教,包括佛,都該是如此!



有人問,這個世界最後誰會贏?


證嚴法師說,人多的會贏。


追隨在她身後的天下善士如滔滔泉水,層層推涌,當行善的比行惡的多,世間便是瑤池仙境。


篳路藍縷五十餘載,從鄉下女子到佛教高僧,“爲佛教爲衆生”,上承師訓,下啓弟子,她不僅是宗教家,更是心靈的領航者。


最令無數人驚奇的是,她僅有孱弱之軀,卻能用一言一行感動周遭,用生命誠懇付出,用智慧匯聚龐大的社會能量。


大願悲心的她,對世界影響至深,證嚴法師用看似“潤物細無聲”的儒家治世,弘揚着佛教的慈悲。


身形瘦小的她,卻彰顯着中國文化中的最厚重的價值——“仁”。


附:證嚴法師靜思語錄:


    1、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2、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4、不要小看自己,因爲人有無限的可能。


  5、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樂,求人痛苦。


  6、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


  7、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8、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9、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可能是自己。


  10、要比誰更愛誰。不要比誰更怕誰。


  11、每天無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費者,積極、有用纔是人生的創造者。


  12、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


  13、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14、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


  15、盡多少本份,就得多少本事。


  16、屋寬不如心寬。


  17、吃苦了苦、苦盡廿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18、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 二、行善。


  19、欣賞別人就是莊嚴自己。


  20、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


  21、我們要做好社會的環保,也要做好內心的環保。


  22、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23、人的心地是一畦田,土地沒有播下好種子,也長不出好的果實。


  24、有智能才能分辨善惡邪正;有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


  25、君子爲目標,小人爲目的。


  26、人事的艱難與琢磨,就是一種考驗。


  27、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


  28、真正的愛心,是照顧好自己的這顆心。


  29、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30、是非當教育,讚美作警惕。


  31、閒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


  32、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33、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34、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


  35、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36、犯錯出懺悔心,才能清淨無煩惱。


  37、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纔會落空。


  38、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39、修行要系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


  40、不要隨心所欲,要隨心教育自己。


  41、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發願容易行願難。


  42、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別人即是成就自己。


  43、能幹不幹,不如苦幹實幹。


  44、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45、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生命的使用權。


  46、願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47、有願放在心裏,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


  48、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49、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50、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爲能爲,才能昇華自我的人格。



- END -



部分圖文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並深表敬意,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妥善處理,歡迎投稿,請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合作聯繫微信:veg520com

素食這麼好!我想逛一逛!

點擊“閱讀原文”👇

豐富又美好的素食等你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