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浙江日報昨天(5月9日)在杭州慶祝她的生日,74歲的他推掉了外訪任務,暫緩了公司多項談判,欣然赴約。


作爲浙江日報的同齡人,沒有誰比他更瞭解70年風雨征程有多不容易。更因爲,他對浙江日報的感情非同一般。


他,就是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



在娃哈哈內部,宗慶後被稱爲“大家長”,對年青人仁慈關愛。在外,時不時被網友拍到坐高鐵二等座或是乘飛機坐經濟艙的“宗爺爺”更是一個自帶流量的“網紅”。


5月9日下午3時,位於杭州市體育場路178號的浙報大院已接近沸點,衆人都在守候嘉賓的到來。沒想到的是,第一個抵達的貴賓是最年長的企業家宗慶後。沒錯,宗慶後從來不遲到,答應的事都盡力辦到。這種優秀的品質傳自教師世家的家教,更多的是自律。他的助手告訴浙江新聞記者,“宗總出席活動一般都會早點到。”


很多年輕記者見到傳說中的“網紅”,下意識地抓拍,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宗爺爺嗎?怎麼這麼時尚,而且感覺變年輕了?”


精神矍鑠的宗慶後穿着正裝,腳上還是那雙布鞋,走路生風,講話中氣很足。2019年,娃哈哈的品牌變得年輕時尚了不少,娃哈哈的大家長也變年輕了。聽到這樣的說法,宗慶後樸實地笑笑,“可能是我戒菸了之後,臉色白淨了不少。”



浙江日報副總編輯鄧崴邀請宗慶後去新落成的浙江日報報史館參觀。



耳聰目明的老宗很快就找到了展板上的“小宗”。那是1992年,宗慶後(中)與其他企業家一起參加《浙江日報》《錢江晚報》共同倡議的浙江省見義勇爲獎勵基金會設立活動時的照片。



記憶的閘門一下子就打開了。正是那一年,意氣奮發的宗慶後做了一件轟動全中國企業界的大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娃哈哈兼併杭州罐頭廠的時候,浙江日報率先做了報道,大力支持我們大膽闖、大膽試的改革精神。當時還處於姓‘資’姓‘社’的討論,娃哈哈是一個小廠,卻兼併了國營大廠。當時社會反應很激烈,輿論上也引發了不少質疑。當時浙江日報對整個兼併歷程作一次掃描,報道了省委書記、省長公開表態支持我們的兼併,使我們的兼併得以順利的進行。我們兼併了(杭州)罐頭廠,也使得娃哈哈形成規模經濟,發展壯大到今天。”



《手裏錢多了,投向何方? 不買一件豪華消費用品 全力用於改造生產設備》,這是1988年12月18日《浙江日報》上第一篇關於娃哈哈的報道。“當時,記者跑到我的廠長辦公室,看到除了極平常的三張辦公桌和幾把摺椅外,沒有一張沙發,沒有任何高檔裝潢。其實,現在也差不多。我本就是窮人出身,即便現在,一年消費也不超過5萬元。不管別人怎麼看,這已經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自己覺得挺自然舒服的。”74歲的宗慶後說起往事,雲淡風輕。


媒體融合時代,被傳不上網沒有微信的宗慶後怎麼看當下的媒體?“新世紀以來,新興的網絡媒體一擁而上,給企業帶來了全新的輿論環境。這時候,浙報等主流媒體牢牢引領輿論,始終爲娃哈哈等民營企業發展鼓與呼。娃哈哈創業32年了。從創業之初一直到現在,一直得到浙江日報的鼓勵、支持和關心,所以在浙江日報70週年慶典的時候,要衷心感謝浙江日報對我們的關心、鼓勵和支持。我希望浙江日報在弘揚正能量、鼓勵企業家不斷投入企業建設,爲國家發展做出新貢獻方面繼續努力。”宗慶後爲浙江日報送上了真誠的祝福。




猜你喜歡


浙江日報慶祝創刊70週年,車俊出席座談會並講話,葛慧君等出席


車俊書記勉勵浙報人:展現新時代省委機關報的新擔當


不忘初心,有“融”乃大,70歲浙報再出發


馬雲:阿里人和浙報人是“同類人”,以後要爲浙報寫稿賺稿費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章卉 呂之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薛妍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