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劉墉和和珅並無針鋒相對,若說軼事,我其實想舉劉墉炮製文字獄之事,當然這與大家印象中的形象實在是截然相反了。

當時比較大的一樁文字獄案「一柱樓詩案」,就是時任江蘇學政的劉墉希旨炮製的。

《一柱樓詩》著者徐述夔,居於江蘇東臺縣。事情的起因是其子徐懷祖先前買同縣蔡嘉樹堂弟蔡耘田地數傾,契價銀兩千四百兩。乾隆四十二年,徐懷祖去世後,蔡嘉樹卻以地內有其祖墳為名,要求用九百六十六回贖田地,與徐懷祖之子,徐述夔的孫子徐食田講說,對方不允,遂於乾隆四十三年摘章逐句,舉報徐家違逆,以作威脅。

按照今天的眼光,這分明賣家不講信用,惡意碰瓷,但是在當時畢竟是打著孝道之名,而且當時該縣正在嚴打違礙書籍,所以如此荒唐的事情不但發生了,還讓栽贓陷害者得逞了!

同年四月初六日,徐食田聞聽被告,主動將「已刻各書並版片在縣呈繳。」

四月初九日,蔡嘉樹將《一柱樓詩》及沈德潛《徐述夔傳》進呈縣衙。

四月二十一日知縣徐躍龍判令徐食田撥給蔡嘉樹墓田四十畝。

蔡某已達到目的,然仍心狠手辣,欲將徐家置之死地。

按照當時律法,如果自首,則書籍有違礙處可以免責,蔡某擔心徐家買通書吏,將此事改告為首,所以又去藩司具控,直指徐述夔詩中「明朝期振翩,一舉去清都」有反清復明之意。

劉墉希旨,也為樹立典型,將此事直接上奏乾隆皇帝。

這件案子最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給為徐書作序的沈成濯、徐首發定罪,說是二人的名字連起來就是頭髮光禿禿之意,意在影射清朝入關易發制度。

而在《宰相劉羅禍》這類影視劇中,鍋都是和珅的,而劉墉則是大呼荒謬,為文字獄心痛的大儒,實在是可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