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作为明星企业,资本热潮蜂拥而至追逐着左晖的链家。股东名单拉开,星光熠熠,“高傲”如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也放低了姿态,直言“投链家我们谈了一年,因为链家不是想投就投,是投不进去”。

而今画风突变,这些热钱顷刻之间忽然集体撤出,对链家力挺看好的孙宏斌携万科北京区首、万科祥裕董事长刘肖、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以及新希望地产总裁张明贵一起“消失”在链家的管理层中。

市场一阵哗然,明星股东弃链家而去是市场抉择下的用脚投票还是另有隐情?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3月25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3月20日,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下称“链家”)悄然启动了一场大“变革”,范围涵盖注册资本、项目人、董监高成员等。

包括万科A间接全资持股的珠海市万科祥裕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天津融创茂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新希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兴资本旗下深圳华晟领翔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腾讯数码(深圳)有限公司、高瓴资本旗下珠海高瓴资本德远资产管理中信、百度时代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22家投资人撤出投资,这一集体“出走”直接导致链家公司注册资本由2054.02万元变更至1355.82万元,减少33.99%。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合资)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退出的步伐是坚决而连贯的,除了撤走投资,董事会中的股东方身影也一并‘消失”,包括刘肖、孙宏斌、包凡以及张明贵。

公开资料显示,万科祥裕、融创茂联、新希望投资、百度、腾讯、华兴、高瓴等于2017年6月进入股东名单,其中包凡、张明贵于2016年8月25日进入北京链家管理层担任董事,孙宏斌、刘肖则于2017年11月进入。

此番变动后,链家董事会将由13人减至9人,重回此前阵容,皆为链家现任高管。

根据天眼查,链家2001年成立后,共经历了8轮融资。

2011年初,链家迎来自己的首轮融资,获得了鼎晖投资9400万元投资。2014年1月7日,链家启动A轮融资,除了鼎晖投资外,复星旗下的锐正资本也参与其中。

2016年开始,随着业务大肆扩张,链家对资金的需求愈发旺盛。2年时间,融资6轮,呈现出频率高、金融大的特点。

2016年4月15日,链家的B轮融资由华兴资本旗下的华晟资本领投,高瓴资本、新希望、腾讯、百度作为战略方参与,共注资64亿元。

2017年1月,融创以26亿元入股链家获其6.25%的股权。此外,融创有权向链家委任一名董事,北京链家将成为融创的联营公司。

万科进入的步伐要更晚些,融创“上船”后3个月,万科以30亿元的代价收获链家一张“船票”。

豪华股东圈为何突然集体撤资?

《国际金融报》记者据此向链家贝壳方面求证,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减资目的在于企业发展所需,原投资方在链家的股份将通过协议镜像平移到贝壳找房。同时,贝壳找房已经启动D轮融资,截至目前,D轮融资正在进行中。”

根据媒体报道,贝壳接棒链家启动融资,D轮融资由战略投资方腾讯领投8亿美元,除了资金上的支持,腾讯还将向贝壳提供多种优质流量资源,贝壳找房将在微信钱包九宫格中拥有独立入口,面向10亿微信用户。

这无疑进一步印证了贝壳找房上市的猜想。之前有媒体报道称,贝壳找房或先于链家上市,链家将会成为其二级子公司。

如此,这22家股东退出更像是一次集体“换仓”行动,为贝壳上市铺路。

毕竟2016年进行B轮融资时,链家已经同投资人签订“对赌”协议:若公司(链家)未能在B轮交割日后5周年内完成IPO,投资人有权在该情形发生后的任何时间要求回购。回购价格为基本投资价格+每年8%(单利)的回报。

因此,上市是链家前行的唯一道路,而距离对赌协议的到期,时间已经不多了。相较而言,重资产的链家受行业影响过大,上市或存在难度,而打上互联网标签的贝壳找房或更有想象空间。

此外,左晖现持有贝壳94.38%的股份,待海外上市成功后,原有股东再渐次入股,这可免去上述VIE模式海外上市时可能面临的复杂步骤。

对于这一变动及其背后传递出的信息,《国际金融报》记者据此向一名链家董事会高管求证,其表示,“不管如何,都相信上述投资人是信任链家,也是信任贝壳的。”同时,其并未否认记者提出的股东方将对链家的支持向贝壳倾斜这一说法,并坦言“对贝壳的倾斜,链家本身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编辑 沈玉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