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十年前我有十萬存款,當時可以買個一百平米的房子,結果這錢一直放在銀行,加上利息現在只能買十平米了。不是所有人都懂理財,對於不懂理財的我們怎麼規避這種風險?房子只是個例子,其他剛需物質也一樣存在我疑惑的問題!人數一定,東西多了,應該會便宜啊!怎麼還變貴了?求大家解惑!


印鈔說,只是一個表面現象。

本質是經濟發展了,引起了財富增量擴張,導致存量財富的縮水。

說白了,經濟停滯,存款才划算。

如果經濟要發展,已有的財富就只有兩條路:
  1. 要麼參與財富創造,跟隨增值;
  2. 要麼固定不動,自行貶值。

即使央行主觀不願增發貨幣,由於產成品的增加,商品供應豐富了,需要的貨幣也就增加了。因為要錢來買,也要錢來投資。財富增加,貨幣需求增加,央行被迫要發行貨幣來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這時,已有的紙幣的購買力自然就被釋放出來的增量貨幣給稀釋了。

如果覺得我解答得也還受用,也歡迎加入我新開的WX羣,我們一幫人在裡面交流基金投資心得,每週週末都會分享基金投資的知識和經驗。
那些人根本不在乎一般羣眾的利益,一羣良心泯滅的狼

有了紙幣,政府甚至可以連徵稅都不用,直接印錢付工資讓百姓辛勤勞動,權貴們隨隨便便貪污幾個億,奴役百姓


自由市場及自由貿易使得社會財富越來越多這個說法,只有在一個大前提成立的條件下才實用。即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說的「市場無限大」。

而現實中的市場都是有容量極限的,一旦市場達到極限,就必然會產生經濟危機,人類也將回到馬爾薩斯。


難道國家不是一直在印貨幣?
不是東西變貴了,而是錢變便宜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