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好奇,主要是周圍人全部都有車,似乎車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的標配,甚至不管自己的收入支出情況,哪怕買個二手,便宜的也一定要有一輛。

但是一輛車買肥來不管怎麼樣一年得搭進去1萬+,但是大部分人真的需要車嗎?我倒覺得不見得,同事和我住在一個小區,步行到單位需要5分鐘,到各種超市,商場,親戚家步行距離也不會超過20分鐘,但是她卻弄了輛車,每天驅車完成一系列活動,我在步行——當然,我們都在鄙視對方,她鄙視我身為現代人居然不會開車;我鄙視她5分鐘的距離都要開車,難怪越來越胖,身體亞健康,然後花幾千現大洋去健身(つд?)

所以,想問一下,理性探討,現代人汽車真的是標配嗎?


國家喜歡你鄰居這樣的人,嗯對,,促進消費了。


車可以給你一個平臺。

社交中別人可能見不到你的房子,但一定能看到你的車子。

就和你穿一身名牌一樣,好的車子也是加分項。


答案很簡單,因為可以有。

一些有車的人,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城市裡家用車就夠用了,買跑車幹嘛?

答案是,可以有。

一些有跑車的人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城市跑車就夠炫了,買(硬派)越野車幹嘛?

答案也是,可以有。

有(硬派)越野車也可能會問:城市裡有越野車就夠燒包了,買那麼大的皮卡幹嘛?

答案還是,可以有。

就這麼簡單,世界這麼大,可以做的事很多。


為什麼邀我…我個人反正平均一天在路上40英里,一個禮拜一箱油,沒車怎麼活啊。


謝邀。

車就是個消耗品。從買到手的那天起開始貶值……直到最後你把它倒騰出去。

1沒車呢,就沒法在公共場合炫生活品質。我在小商品批發市場見過開跑車來購物的主,呵呵呵,也不知道有那麼多錢買跑車怎麼會在意小商品的這點兒優惠?

2做生意的人一定要有好車,給商業合作夥伴顯示經濟實力用的,沒有就不行。

3有孩子沒車,是比較鬧心的。寒冬酷暑,你讓自行車後座上的孩兒怎麼過?

4沒車沒法跟伴侶兜風。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聊聊天,說說情話,很私密。

5下大雨的時候,一個人開車行駛在高速上,雨刷器唰唰地擺著,沿路一串閃亮的尾燈、霧燈,聽一首刀郎的歌~喜歡……


當你月收入過10萬,車就是玩具。你見誰會考慮為什麼買玩具了。


不然你要結婚時你未來岳父會找你下象棋,沒車的那種


我覺得 不一定要有,但至少要會開車


我的車都是應急用的,住的地方太偏僻了,緊急情況下不好打車。

一年2000km不到

平常都是兩輪通勤


是剛需,但不是必須。

不是必須,是因為在大部分地區公共交通都可以滿足出行需要。

說到剛需,又是因為車對現代人的影響方方面面,用車成本已經在時間節約、便利性提高等諸多綜合因素方面越來越不那麼重要了。


買車其實啊!就想告訴別人;自己也是城市人!


作為沒有身份證明需要的普通人,看住哪裡吧。

住過兩套房。第一套在郊區,去最近的地鐵站要四站公交車,晚上有時候回家晚了,要卡點坐最後一趟公交和地鐵。去醫院公交車要1.5個小時以上。買了車幸福很多,出門就上車,車變成一個休息的場所,使用率很高。

第二套房在市中心,下樓就是地鐵,小區對面就是商業綜合體,晚上十點出門看夜場電影,十二點走路回家,一路上燈火通明。家門口不遠就是社區醫院,小毛小病五分鐘。去最好的醫院,公交車四站路,避開高峯期,一會就到了。車子簡直尾大不掉,天天停車場喫灰。


50年前,靠走,靠牲口、靠搭車; 村和村之間的往來已經是少有了,去趟鎮上那是可以吹很久的。

40年前,自行車開始普及到了孩童身上,小學離家遠的孩子騎車上學是蠻常見的事情。那時候,縣城之間的來往也漸漸頻繁起來,出去郊遊可以開心的騎上一輛好幾手的甚至輪圈都不怎麼正的自行車。30公里往返那是可以想的事情了。

30年前,摩托車開始普及,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拍個照,約個妹,都少不了一輛XX牌摩托車,當然:喇叭褲、大墨鏡也是必備之物。那時候,100公里半徑都是可以想去就去的。

20年前,隨著兜裏鈔票的越來越厚,面值越來越大,買輛小轎車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先行者們已經開上了夏利、吉利、奇瑞、捷達、桑塔納、拉達、標誌、甚至還有奧迪或者賓士。那時候高速路還不是很發達,但一天3,4百公里的出行,也不是什麼難事了。

10年前,A0級別的小車已經開始下沉到了縣城、大城市裡的人們已經開始覬覦30萬+的車子了。

今年,所謂的B級車已經逐步演變為了入門車款。上班開車、下班開車、週末郊遊開車、談生意開車、約妹子開車。想開就開,開的自在(請注意貴城市交通限行規定)。今天北京喫早飯、中午就到了天津喫狗不理,晚上也許就去了山東喫煎餅。

所以,我們需要的僅僅是一個承載生活方式的工具而已。也許,20年後的這個問題會變成:

現代人為什麼一定要有飛機?

甚至會衍生出一系列問題,譬如:

大眾機好還是豐田機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