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睡眠問題,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困擾着爸爸媽媽們,從小到大,哄寶寶睡覺,似乎成爲了家長的共同問題,讓家長十分頭疼。

  睡前故事

  很多寶寶在睡前都要聽故事,但是故事書翻爛了,寶寶還不愛聽,家長自己編故事編得太累了,但是孩子卻越聽越起勁,根本沒有睡意。小宇的媽媽白天上班,只有晚上的時間能夠陪伴寶寶,所以每天睡前成爲了媽媽和小宇交流的時間,但是不知是不是由於一天沒見到媽媽了,小宇晚上的精神頭特別足,每到9點的時候,由於媽媽工作一天也很累了,同時也想讓小宇早點睡覺,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就會紅小宇睡覺,但是小宇卻一點睡意都沒有,纏着媽媽講故事。一本故事書都反反覆覆地講了很多遍,想要換故事書但是小宇卻說不喜歡,於是媽媽就開始編故事,但是發現不論媽媽怎麼講,小宇就是不愛睡覺,每天都要折騰到11點,還是要在媽媽強制性要求下,小宇才能睡去,這讓媽媽很頭痛。

  三種睡前方式,比講故事更有意義

  其實除了講故事,爸爸媽媽可以做這3件事,對孩子而言會更有意義。

  1、和寶寶共同回憶一下,一天發生的事情

  每天晚上睡前是比較安靜的時間,寶寶也會比平時注意力集中,所以在此時,家長可以適當地陪同孩子,共同回憶一下今天一天發生的事情,一方面讓孩子的思緒穩定下來,另一方面也能讓家長更好的瞭解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及時解決。這個時候也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間,家長給孩子講的道理,孩子也比較能夠接受。同時讓孩子描述白天發生的事情,是在鍛鍊寶寶的描述能力,可以引發孩子的思考,增強孩子的記憶力等等。

  2、做個簡單的小遊戲

  增進親子關係,而且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智力,比如說:手指操。媽媽和孩子躺在被子裏一起做手指操,相信寶寶會非常喜歡這樣的遊戲的。而且提前和孩子說好,做完手指操就需要閉上眼睛睡覺了。

  3、說說家庭成員的故事

  睡前除了給寶寶講故事外還可以講講家庭成員,讓孩子更瞭解自己的家人,也能增加孩子對事對人的判斷。

  寶寶實在想聽故事,家長可以這樣做

  其實如果孩子非常喜歡聽故事,家長要實在不會的話,可以引導寶寶自己編,給寶寶想象的空間,讓寶寶鍛鍊發散思維。

  小迪總是在睡前纏着媽媽講故事,媽媽把能講的故事書都講了,而且晚上看書的話容易對孩子眼睛不好,於是剛開始的時候,媽媽會憑藉着自己的記憶,講一些自己小時候聽過的故事,但是隨着時間的增加,故事漸漸的講完了,小迪並不想聽重複的故事,這可難倒了媽媽。

  於是媽媽想了一個辦法,便和小迪說:“寶貝,今天換你給媽媽講個故事好不好?”小迪想了想說:“可是我不會講啊。”媽媽又說“那媽媽和寶寶一起想象一下,如果一隻小兔子和一隻小羊,在大草原能做什麼呢?”小迪說“小兔子和小羊是好朋友,他們去喫草。”媽媽又問:“喫完草後它們去哪兒了呢?”小迪說:“喫完青草後他們去玩兒捉迷藏了。”就這樣媽媽一句小迪一句,兩個人共同把故事講完了,小迪很開心。

  其實睡前是每天最爲安靜的時刻,也是親子互動的最佳時刻,家長如何利用好這個時間去和寶寶建立良好的溝通,一方面可以讓家長更加了解寶寶的成長需要,另一方面也能讓寶寶更加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各位寶媽們睡前都和寶寶有什麼樣的互動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