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飛機現在可都不見國航機徽了,照片相當珍貴!

第一張是運-7客機,是我國國產第一種投入營運的支線客機,由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和西安飛機工業公司研製生產的一型雙發渦輪螺旋槳中短程支線客機,首架飛機1970年12月25日首飛,1986年5月1日投入航班營運,這一架還是早期型號,沒有翼梢小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香港改裝為運-7-100,加裝了翼梢小翼,改進了座艙佈置,以達到省油和客艙現代航空風格的目的,其後還研製了運-7-200A/B,運-7H-500等改型客機,該型飛機一直服役到2011年3月退役,銷售總量達100多架,在國內外180多條航線飛行超過50萬小時,50萬次起落。之後由運七的升級版----新舟600系列接替。

運七客機最嚴重的一次事故發生在2000年,6月22日下午15時左右,武漢航空公司一架從恩施至武漢的運七客機,在下降過程中,墜毀於武漢市漢陽區永豐鄉,機組人員和乘客共42人全部遇難。該機墜毀時還將江灘上一泵船撞毀,導致船上7人遇難,使得這次空難的遇難人數共49人。

第二張是運八客機型,但沒有其投入航線載客運營的消息,其機號B-3152目前是一架巴西產EMBRAER ERJ-190客機,屬天津航空所有,而這架運八B-3152退役後,則停放在民航大學。

(圖片版權見圖片水印,歸攝影者所有)

第三張圖,是上世紀90年代從英國引進的BAE-146小型噴氣式客機,這個機型我有幸乘坐過,是非常萌的一種四發小客機,造型也很別緻,上單翼,載客82-93人,滿載航程近1800公里,這種飛機1981年首飛,1983年投入航線運營,我國內地民航從1986年開始引進BAe146型客機,最初引進10架BAe146-100:原中國西北航空公司3架;中國東方航空公司3架;中國國際航空公司4架;臺灣地區也引進過5架,到2005年左右,全部退出營運,這種小客機,採用四臺小渦扇發動機,看著就非常可愛,乘坐感覺也還不錯,四發更能保障安全,可惜,現在再想試試這些機型,可能性都不大了,支線,短程幹線基本都由波音737-700/800或是空客A319/320系列佔據,其他機型都只有少量航空公司纔有,可見波音/空客兩家巨無霸客機生產商對市場有多麼大的控制力。


根據機型可以看出這是一款老式飛機了,是我國早起仿製的運7

運-7飛機是中國第一個正式投入運營的國產運輸機,1966年4月,第一架原型機首飛後,於1977年和1979年兩次組織了飛機設計定型鑒定。運-7飛機經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准設計定型,投入小批生產。1984年1月23日,中國民航局正式頒發運-7飛機適航證,1986年4月,運-7首航儀式在合肥舉行,5月1日正式向中國民航局交付,正式編入航班投入客運運營,打破了外國飛機壟斷中國民航客運的狀況。

隨著我國發展綜合實力的上升,以及空中運輸的需求,我國的機型不斷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大型飛機服務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國的大國氣勢


運7飛機算是比較老的了,仿製的是前蘇聯的安24飛機,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運7的小肩膀扛起了中國民航的大旗。

圖154

還有麥道8,麥道10等


不知道您指的是哪方面呢?統觀來說,任何公司的飛機只要是放行出港的,在安全上說都是一樣的。 國航 的機隊有新有舊,客艙內飾也是有新有舊,老幼都在運行中。具體的航線,航班運行的飛機會有所不同,感受也會不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