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nfinance

編者按

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在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和共同參與推動下,“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從理念轉變爲實際行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勾畫的藍圖愈加清晰和美好。資金融通作爲“一帶一路”倡議的“五通”之一,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爲此,金融系統不斷優化融資環境,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加強金融合作,引導各類資本參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鏈創造。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即將召開之際,本刊特約請各方專家和業界人士就如何支持“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推進展開討論。

作者|莫萬貴 陳波 劉奎寧「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莫萬貴系副所長;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

文章|《中國金融》2019年第8期


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方興未艾,正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由於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數字科技創新等領域存在較大差異。一方面,部分發展中國家技術基礎設施較差,技術積累和創新不足,存在“數字鴻溝”,有加快科技創新發展合作的巨大需求。菲律賓、斯里蘭卡等國家的3G/4G通信技術尚未完全普及,而中國、韓國等已步入5G通信技術推廣應用元年。移動支付、電子商務領域也呈現出分化發展趨勢,中國的領先優勢越發明顯。另一方面,各國在推動科技創新過程中存在互補合作的需求。新加坡在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科技創新積累了豐富的政策扶持經驗,以色列在推動基礎技術領域的創新優勢明顯,中國、以色列等國在計算機軟件開發方面進展顯著。沿線各國科技創新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合作日益增多,涌現出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及中泰、中緬5G通信技術合作等項目。當前,沿線國家對培育新動能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需求迫切,強強合作、強弱互補的科技創新模式已現端倪。中國作爲“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國家,需要進一步增強沿線國家科技創新合作力度,拓寬合作領域,促進新技術成果轉化運用和傳統技術改良創新,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沿線國家發展科技金融面臨的阻力



科技創新及其運用是知識和資本高度密集的活動,僅僅依靠財政投入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充分發揮金融體系的作用,引導更多市場化資金流入科技創新領域。科技金融是針對科技創新及其成果轉化所提供的全過程、多方面的金融支持。


由於科技創新活動具有高風險、輕資產等特點,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受到諸多因素制約。一是信息不對稱問題。創新者在科技創新項目上擁有比投資者更大的信息優勢,爲了吸引投資,有可能利用信息優勢過度美化項目前景、隱瞞產品潛在的風險,而投資者往往難以分辨創新項目的優劣,資金供需雙方對創新價值不容易達成一致,因此,強化創新者與投資者之間的對接,加大信息披露和金融創新,對於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金融順利開展至關重要。二是收益和風險不匹配問題。科技創新型企業更傾向於採取股權形式來融資,尤其在需要高額研發投入時更是如此。但這類融資需求在以銀行貸款爲主導的金融體系裏會面臨一些困境:科技型企業具有天然的高風險、高收益屬性,且資產少、抵押品不足。而銀行貸款則傾向於優先保障本金安全、收取固定利息,由於針對科技型企業的貸款只能在平均數上獲得收益,風險與收益之間存在嚴重的不匹配問題,從而抑制了銀行參與科技金融的積極性。


從實踐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發展中國家爲主,多數國家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面臨諸多難題。一是金融市場規模偏小,金融市場分割現象明顯。金融資源稀缺導致信貸配給,資金總體上供不應求。一些科技型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不暢、融資成本高,融資供需結構不匹配。二是金融市場體系不完整,資本市場欠發達,間接融資比重過大,股權融資缺乏。間接融資更適合漸進的技術改良而非根本性的技術創新,加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企業抵押品不足問題較爲突出,無形資產(如知識產權等)質押融資路徑不暢,進一步弱化傳統信貸產品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直接融資雖然在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但是沿線國家普遍存在直接融資發展滯後、市場流動性低、安全性較差等問題,阻礙了金融市場和股權融資等直接融資方式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三是金融市場機制不完善。除新加坡、以色列等少數國家外,沿線其他國家普遍存在市場機制不健全問題,缺少爲科技創新型公司提供擔保服務以及再擔保等增信服務的公司,科技保險體系建設也相對滯後,風險補償機制缺失。


除去金融發展因素,非金融因素也對沿線國家科技金融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一是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健全,創新者無法盡獲創新帶來的壟斷利益,如果創新帶來的額外收益不足以彌補創新產生的額外成本和風險,將無法調動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並拉動科技金融發展。二是市場需求因素。科技創新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大致按照由近及遠、先國內發展再出口國外的路線進行市場滲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除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具備一定的市場規模外,其他國家市場規模普遍較小,狹小的國內市場抑制了科技金融的萌芽和發展。三是科技創新規律因素。實踐證明,只有當一個國家的技術運用能力接近技術前沿時,科技金融才具有更大的需求空間。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多數國家的技術運用水平不高,使用國外成熟的技術或進行改良型創新運用仍是理性之選。例如,有研究認爲,被譽爲下一個“世界工廠”的越南,目前主要是運用中國等國家轉移的技術推動產業轉型,至多進行技術改良性創新以適應越南的國情。四是財稅支持政策因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普遍缺少完整的財稅支持政策框架,在沒有創新投入抵扣稅等政策優惠的情況下,科技創新的高風險導致金融機構不願意爲其提供融資。五是政治因素。部分沿線國家政治環境複雜,地域風險不少,加上一些國家對沿線國家技術合作和轉化等進行限制,導致科技合作發展緩慢。個別國家甚至還出於政治因素阻撓區域科技金融合作項目。


科技金融對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至關重要



構建高效的科技金融體系,對於“一帶一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結構性改革、支撐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意義重大。


從國際經驗來看,科技金融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無論是美歐老牌發達國家還是日韓等後起之秀,其經濟騰飛和高質量發展都離不開科技金融的有力支撐。從先行者美國來看,發達的股權交易市場推動其成爲全球科技創新的引領者,專業且極具進取精神的風險投資管理團隊更是成就了硅谷科技創新的傳奇。科技金融有助於經濟擺脫對自然資源的依賴,轉而積極開創新領域、新業態,研發出資源消耗更低、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和服務。從後起之秀來看,政府主動謀劃的科技金融是關鍵因素。以韓國顯示器產業和存儲器產業的發展爲例,政府主導的信貸傾斜政策,幫助三星、LG等電子企業在漫長追趕期頂住虧損壓力並持續投入巨資開展科技創新,最終實現對日本同行的趕超。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說,粗放式增長難以爲繼。要解決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必須借鑑先進國家經驗,尋求適合本國科技金融發展的模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社會發展來說,科技金融是一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需要。以韓國和部分拉美國家爲例,20世紀60年代至今,與韓國經濟騰飛相對應的是政府對科技金融持續的支持。在本國優勢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韓國政府和金融機構及時加大對新領域科研創新的信貸支持力度,避免與追趕者的同質化競爭,實現了國家科技實力的躍升。同期,拉美國家科技金融發展卻乏善可陳,其中雖有“資源詛咒”的因素,但是拉美國家科技強國意識淡薄、對創新領域的金融投入缺乏政府引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最終導致經濟和科技實力被“亞洲四小龍”反超。半個多世紀以來,韓國孕育出三星、LG、海力士、現代等著名科技型企業,而拉美國家的經濟支柱仍然是以淡水河谷等爲代表的資源型企業。更深層次而言,對科技金融不重視是拉美國家經濟增長新動能匱乏,淪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的重要因素。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國人均GDP已經達到或接近1萬美元,正處在發力跳躍“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期,急需發展科技金融爲本國科技創新保駕護航,爲經濟轉型騰飛注入新動能。


發展科技金融也爲推進各國金融業改革提供了難得機遇。由於金融抑制問題廣泛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資源長期以來被限制在國內少數領域和特定類型經濟之中,對科技創新支持不足。隨着金融規模的擴大以及新興產業不斷涌現,若繼續限制金融資源流動並繼續擴大對傳統產業的支持力度,將引發產能過剩,最終導致金融業利潤率下降,集聚金融風險。從歷次金融危機本質來看,基本上都是創新不足導致資本收益率下降而引起。發端於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其根本原因在於科技創新不足,過多金融資源進入房地產領域推高資產價格,資產泡沫破滅後釀成一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轉型任務繁重,迫切需要與之適應的金融改革。發展科技金融有利於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既能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可以倒逼金融業深化改革、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有助於實現經濟健康發展和金融穩定的雙重目標。


中國發展科技金融的實踐經驗



多年來,隨着科技強國理念和實踐的不斷深入,中國一直在積極探索科技金融的有效途徑,推動解決科技金融發展中的各種難題。2015年7月人民銀行聯合相關部門印發了《武漢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在以湖北省武漢市爲核心的武漢城市圈設立了中國第一個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此同時,北京、上海、深圳、蘇州等地也在積極推動科技金融的創新和發展,並積累了一批行之有效、可複製推廣的有益經驗。實踐表明,科技金融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構建多元化、市場化和創新導向的科技金融體系是未來發展方向。


一是加快金融組織體系創新,積極發展多樣化的金融業態,尤其是要發展服務於科技企業成長的金融專營機構。建立針對科技企業從初創、發展到壯大過程所對應的一系列專營化科技金融組織機構,包括探索建立專門從事科技金融業務的銀行或者銀行專營分支機構,科技金融保險機構和擔保機構等,滿足科技企業發展過程中每個環節的金融服務需求。當然也要積極培育和發展風險投資基金等傳統科創投資機構。


二是創新金融產品服務,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業態開展深化合作,有序穩妥地開發跨機構、跨市場、跨領域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業務。在信貸方面,要積極探索金融機構多樣化貸款模式,包括銀行投貸聯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等新型抵質押貸款信貸產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管理制度,適當提高對科技型企業不良貸款率的容忍度。針對科技型企業的特點,引導商業銀行優化信貸流程,提高信貸效率。在股權融資方面,要構建多層次的股權融資市場,鼓勵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積極向科創企業投資,拓展科技型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在債權融資方面,以合格機構投資者和場外市場爲主發展債券市場,創新債券品種,爲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債權融資。在保險方面,加快完善科技保險體系,推出符合技術創新需求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支持保險公司開發適合科技創新的保險產品,培育和完善科技保險市場,拓寬科技保險服務領域,運用保險機制支持科技型企業的發展。


三是創新財稅政策支持科技金融的方式,完善加強財稅支持政策體系。建立政府引導基金,與創投機構深度合作,精準支持潛在優質科技企業,以創投機構投資的超額收益覆蓋銀行資金、政府資金的信用風險、不良風險。建立稅收優惠與風險補償機制,支持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拓展業務。


四是加快科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科技金融融合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探索建立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和交易體系,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完善科技金融信用體系,推動政府部門公共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和開放共享,整合工商、稅務、海關、法院等部門的非銀行信貸信息,健全科技創新企業的信用檔案,重點解決投資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和信用體系不健全的問題。


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金融合作



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才能更有效地推動科技創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度合作才能實現科技金融更好更快的發展。


首先,以相互擴大市場開放爲牽引力,爲科技金融配置創新資源創造更大空間。一是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開放與融合。切實降低關稅壁壘,加速推進互聯互通建設,充分發揮市場融合帶來的市場擴大效應,推動各方沿着“市場需求擴大——技改創新需求變強——科技金融參與”的路徑發展。二是推動沿線國家金融市場開放。推動科技金融資源互聯互通,擴大股權、債券融資市場的連通性。進一步完善金融資源配置的體制機制,探索跨境股權、債權融資,推進沿線國家科技金融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其次,以加強多層次合作爲推手,充分發揮沿線各國金融機構各自的優勢。在國際分工層面,要加強跨國產業分工合作和科技金融合作。鼓勵沿線國家根據自身優勢發展相關產業和降低技術轉讓壁壘,發揮科技金融支持技術本地化改良以及開創新技術領域的優勢,挖掘跨國、跨區域科技金融合作潛力。在科技金融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加強各國在產權保護等領域的合作。完善沿線國家執法合作的體制機制,構建有利於創新發展的法制環境。完善金融信用體系建設,擴大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和開放共享。在金融機構層面,加大金融機構間科技金融合作。充分發揮各國金融機構特有的熟悉本國法律政策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等主場優勢,降低科技金融風險,推動科技金融可持續發展。


最後,以推進共享爲根本訴求,充分調動各國發展科技金融的積極性。一方面,要積極構建規則保障科技共享。重點是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鼓勵沿線國家建立一體化的創新產品技術交易信息平臺,推進技術等要素交易市場互聯互通,降低科技金融創新技術(產品)供需雙方的交易成本,提高科技金融資金流轉效率和加速科技創新成果普及共享。另一方面,要鼓勵沿線國家分享科技金融實踐經驗。各國在推動科技金融發展方面都有成功的經驗和案例,可以深入交流學習,共同推進各國的科技創新和金融發展。

(本文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供職單位意見)


(責任編輯 張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