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蘋果公司發佈了第一部手機,同時這也是全球第一部接入互聯網的智能手機。那場發佈會上,喬布斯先生的一句“we are calling it iphone”,重新定義了手機,同年iPhone進入中國市場,開始了蘋果在華的神話之旅。

  一直到2017年,十年來蘋果幾乎是一路高歌,衆人排隊搶購新機的場景幾乎年年都有,於是2018年蘋果與往年一樣通過高價策略推出了三款手機(iPhone X、iPhone XR和iPhone XS)。奈何蘋果這次失算了,2018年中國市場走勢陷入低迷,此情況下中國市場對蘋果新推的三款高端手機顯然不大買賬了。

  這一次“失利”在蘋果最新的一份財報中也有所體現。

  1月30日,蘋果發佈了2019財年第一財季業績報告,財報顯示,蘋果公司第一財季營收爲84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82.93億美元下降了4.5%。其中,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較爲嚴重,導致了營收僅爲131.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9.56億美元下降了27%。

  分析下來蘋果在中國市場遇挫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外因主要是中國本土手機品牌的崛起,蘋果輕敵了;而內因則是其自身創意受阻,去年上線的三款手機產品沒有亮眼的特色,加上一如既往高昂的價格,令不少人望而卻步。

  華米OV圍攻蘋果

  都知道,過去安卓手機的卡頓一直令消費者不滿,而蘋果手機的最大亮點是其流暢的IOS系統,以及簡約的機身呈現和手機硬件的創新,同時這也是此前iPhone備受消費者青睞甚至追捧的原因。

  然而當蘋果公司的硬件研發受到阻礙,或者說產品性能並無多大改變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最終造成出貨縮水、市場口碑出現下滑等現象,如此一來就成了蘋果公司不能迴避的問題。

  與蘋果相反,國產手機品牌不僅在技術上有了很大進步,價格相對來說還比一直蘋果手機便宜。於是隨着國內手機品牌技術不斷提升,華爲、OV、小米逐漸佔據了主場優勢。

  可蘋果公司似乎對中國本土品牌手機的崛起視若無睹,依舊以高昂的價格定位其奢華的高端機。如此一來,技術上當國產手機與蘋果的差距拉近時,蘋果居高不下的售價一定程度將中國消費者推遠了。

  《IDC中國季度手機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2018年全年華爲手機的出貨量達到了1.05億臺,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一,且市場佔有率達到了26.4%,高於2017年20.4%的市場份額。

  數據還表明,OPPO、VIVO、小米在2018年的出貨量分別達到了7890萬臺、7600萬臺、5200萬臺,而且這三位2018年的市佔分別爲19.8%、19.1%、13.1%,較於2017年均有所提高。

  對比下來,蘋果明顯退步了。這點體現在2017年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4110萬臺的出貨量,而2018年的出貨量僅爲3630萬臺,市場份額從2017年9.3%縮至了9.1%。可見中國手機品牌的崛起正步步緊逼蘋果。

  從數據中總結下來就是,華爲的勢頭非常猛,而且OV小米們也絕不讓步。所以說,蘋果在中國市場遭遇的滑鐵盧可以理解爲,蘋果公司沒有真正瞭解中國消費者的心理變化,相反的這點上華爲、OV、小米們就佔足了優勢,畢竟最瞭解中國消費者的還是一衆本土廠商們。

  但無論如何,蘋果絕不會放棄中國市場,只是市場份額的下降不得不讓庫克反思,最終在中國市場還是作出了相應的妥協。

  蘋果的降價妥協

  實際上,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進入疲軟期,但是中國手機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卻絲毫未減,而且隨着國產手機品牌的迅速成長,蘋果也開始走下了神壇。

  在過去的2018年,iPhone在華銷售的業績並沒有達到蘋果公司的預期,iPhone在中國市場銷量的不斷下滑逼着蘋果公司必須作出相對挽救策略。這不,蘋果公司在不斷進行調整,降價就是第一步。

  今年1月11日,iPhone全線降價。數據顯示,天貓上的iphone XR、iphone8/8P三款價格分別降至了5549元、3899元和4788元,據悉最高比蘋果官網售價低有1200元。京東上的iphone8/8P價格也較蘋果官網報價下調了1100元-1200元。

  此番降價一定程度上還是減少了蘋果的壓貨量,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1月30日,蘇寧電器的iPhone銷量增長到了83%,天貓上的iPhone銷量也飆升到了76%。這麼一看,蘋果公司好像是挽回了些許。

  再者4月1日蘋果官網衆多產品價格也發生了小調,其中iPhone XS系列降了500元,iPhone XR降了300元,iPhone7/8也有不同程度降價。看來爲了挽回消費者,蘋果公司此次的讓步是表足了誠意。

  此外,蘋果的再次讓步體現在其接受了維修第三方電池的蘋果手機。據瞭解,在2019年3月7日之前,蘋果對其蘋果手機的維修標準極其嚴格,如果用戶的iPhone在送修之前存在第三方維修過的痕跡,那麼該用戶將失去所有官方維修服務的權利。

  而此次蘋果公司推出了新維修政策,開始接受維修第三方電池的iPhone,並於3月7日正式生效,這對於蘋果用戶來說是個難得的好消息。

  看來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屢次讓步還是有了成效的,銷量還是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也就證明了,儘管蘋果在消費者心中樹立的是高而貴的形象,但消費者總歸還是傾向惠利,更何況是在市場低迷的情況,降價了的iPhone還是收穫了不少新的消費者。

  就在人們以爲蘋果已經充分意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時,3月份召開春季發佈會時蘋果又做了一件令中國消費者不解的事情。

  新服務不帶中國市場玩

  2019年春季發佈會上蘋果推出了四項新的服務,其中包括新聞應用Apple News +、信用卡服務Apple Card、遊戲訂閱服務Apple Arcade以及AppleTV。四項服務有一個共同點,即均與中國消費者無關,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的。

  且不說這四項服務沒有在中國市場推廣會造成多大的損失,但是發佈會結束後蘋果的市值蒸發了100億美元已是事實,這多多少少都與中國市場有關,畢竟中國的蘋果用戶數量在蘋果用戶總數中還是佔據了相當比重的。

  因爲早在2017年7月就有數據統計蘋果在全球的用戶數據,其中中國有超過2億的iPhone用戶,比重佔33%,而當時美國排在第二,iPhone用戶數量僅達到1.34億,佔比18%,可見中國用戶對蘋果而言意義重大。所以說,蘋果的軟件服務若一直避開中國市場,可以預見的是損失一定是會有的,只是多或少的問題。

  只不過有一點需要清楚,就算未來蘋果對中國用戶開放了這四項服務,中國對應的競爭企業也很明顯。就拿Apple Card這項信用卡服務來說,據悉Apple Card除了支付,還可以記賬、記錄消費明細,重點是每筆普通消費返現2%,蘋果商店返現3%。

  而對比中國,實際上與國人早就用上的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各大銀行早就成熟的信用卡等服務類似,關鍵是信用卡這類服務目前已經在中國廣泛使用,並已經達到了成熟的體態。足以見得蘋果轉型的軟件服務即便是在中國,亦是一場難打的仗。

  雖然蘋果高調邁出了進軍軟件服務市場的步伐,但軟件服務能否支撐蘋果的下一個十年仍是未知,蘋果前行的路途似乎依舊很迷茫。

  總之,蘋果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似乎已經回不去鼎盛時期了。儘管回不去巔峯,但蘋果公司還會繼續發佈新產品,畢竟還是有不少果粉依然會期待蘋果帶來的其他新品。那麼,蘋果下一場會提供怎樣的產品來繼續服務中國的消費者?

  蘋果的下一個增長引擎是什麼?

  在蘋果發佈的最新財報中,蘋果的可穿戴設備(Watch)、家居和配件銷售額總爲73.08億美元,同期增長了33%。這個數據對蘋果來說或許意味着另一個突圍的契機。可穿戴設備近幾年來發展勢頭火熱,那麼蘋果下一步會不會將重心放在發展可穿戴設備上?

  2019年3月18日,市場研究公司IDC發佈了全球季度可穿戴設備跟蹤報告。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目前包括帶智能助理的無線耳機)預計將比上一年增長15.3%,達到19850萬臺。而且人工智能、大健康、大數據的相互融合會進一步激活可穿戴設備市場,也意味着2019年可穿戴設備市場或將迎來新一輪的大規模增長。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這句話用來形容巨人蘋果再適合不過了。在智能手機領域,隨着華爲、OV、小米等品牌猛烈進攻,蘋果手機在華的故事或許會告一段落。但是下一個可穿戴設備市場,可能會成爲蘋果在中國繼續造勢的關鍵,因爲蘋果的技術夠硬。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蘋果不會輕視中國市場,只不過增長勢頭或將由蘋果手機換成另外一種形式,比如可穿戴設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