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先生有句名言叫做““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是科學家”的科學顧問爲大家推薦了31本經典科普圖書。一本好書不僅能改變人的氣質,有可能還會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這些書或許不被許多人熟知,但卻是經久不衰的。每本被推薦的書都有它的推薦人和推薦語,我們希望它們能夠讓你喚醒或者保持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心,不斷探索神祕的世界。

01 《最初三分鐘》

[美] 史蒂文·溫伯格 著

推薦人:張雙南 // “慧眼”天文衛星首席科學家

推薦理由:史蒂文·溫伯格是諾獎得主,同時也是優秀的科普作家,我推薦他的《最初三分鐘》,這是一本描述早期宇宙的經典作品。我們知道大爆炸之後宇宙形成了,但是在爆炸剛開始的0.01秒、0.1秒的時候發生了什麼神奇的事情,而宇宙大爆炸之後的三分鐘又如何產生了後來宇宙演化需要的幾乎所有元素呢?本書描述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並介紹了天文史和宇宙史的相關內容。


02 《黑洞與時間彎曲》

[美] 基普·S.索恩 著

推薦人:張雙南 // “慧眼”天文衛星首席科學家

推薦理由:基普·索恩是做科普做得很不錯的諾獎得主,他是電影《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因爲對引力波探測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獎。他撰寫的《黑洞與時間彎曲》非常值得推薦,這本書把黑洞有關的科學史講的很清楚,還包含了很多科學家的故事,包括前蘇聯的黑洞專家以及霍金的精彩故事,乾貨很多而又通俗易懂、故事性很強,通讀下來完全不會覺得枯燥。


03 《引力波》

[美] 珍娜·萊文 著

推薦人:苟利軍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推薦理由:作爲人類歷史上最近一次而且極爲重要的科學突破,引力波帶給我們一種全新認識宇宙的方式。此書介紹引力波的整個探測歷史,尤其重點介紹了直接探測到第一次引力波的設備LIGO的發展歷史,書中包含了很多探測背後的故事,讓我們可以感受到人類爲尋找時空微小振動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04 《丈量宇宙》

[英] 詹姆斯·吉奇 著

推薦人:苟利軍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推薦理由:一本介紹星系如何形成以及如何演化的科普書籍,通過此書,可以瞭解天文學家到底是在做什麼。


05 《未來簡史》

[以色列] 尤瓦爾·赫拉利  著

推薦人:賈界峯 // 中交基礎設施養護集團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推薦理由:未來呼嘯而來,你還在裝睡嗎?人工智能發展,機器完全可以超越人類對自己的理解,人類可能放棄決策權,那我們還有什麼用,該用什麼樣的狀態存在;人類的下一次進化已開始,21世紀,死亡不是一個必然性的問題,而是一個能夠解決的技術問題,人類會獲得永生嗎。這是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對人類未來的預測。推薦這部書,無論你有什麼樣的過去,不要錯過《未來簡史》,不要錯過未來。


06 《可畏的對稱》

徐一鴻  著

推薦人:王青 // 清華大學物理系高能物理核物理研究所所長

推薦理由:本書以最易理解和極爲生動的方式講述理論物理學在追求自然的美和單純的過程中,是如何探索、思考和挖掘物理學至高無上的“可畏”的對稱性的,而這些對稱又是如何控制我們宇宙的演化和運行的。


07 《彎曲的旅行》

[美] 麗莎·蘭道爾 著

推薦人:王青 // 清華大學物理系高能物理核物理研究所所長

推薦理由:空間爲什麼是三維的?有沒有額外維度的空間?這些原本只在科幻故事裏探討的問題在本書中由曾是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第一位終身女性教授,也是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一位理論物理終身女性教授的麗莎·蘭道爾以通俗、生動的方式,將當今高能物理和宇宙學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娓娓道來,這是一趟在彎曲了的時空中的別有風趣的旅行。


08 《槍炮、病菌與鋼鐵》

[美] 賈雷德·戴蒙德 著

推薦人:崔凱 //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兼職教授

推薦理由:《槍炮、病菌與鋼鐵》是美國加州大學戴蒙德教授於1997年所著的,關於人類社會發展史的書籍。這本書必會給予中國學者很大的啓示。作爲一名學者,應該怎麼做科普?學者的文章往往像說明文,沒有感情色彩,甚至迴避用第一人稱。這雖然體現了客觀性,但做科普是與人的溝通,要與人產生感情的共鳴。這本書可以讓讀者感受到中外科普文學的差異,思考如何成爲一名有情懷、有擔當的科普人。


09 《深海科考探險日記》

陳鷹 著

推薦人:唐立梅 //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

推薦理由:如果要讀一本關于海洋科考的書,那麼中國浙江大學海洋學院陳鷹教授所寫的《深海科考探險日記》就再合適不過了。陳鷹教授作爲參加過美國阿爾文號深潛的中國人,在這本書中全面地介紹了他去科考的前因後果,以及他經歷的有趣故事,使讀者在趣味中瞭解到深海科考的全貌。這是一本描寫與記錄真實故事的紀實書,它擺脫了傳統科普的平鋪直述,以更有意思的方式引導讀者進行深入閱讀。


10 《我們何以成爲後人類》

[美] N.凱瑟琳·海勒 著

推薦人:陸曄 //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推薦理由:《我們何以成爲後人類》是一本技術哲學的書,作者凱瑟琳·海勒從媒介技術的角度討論了在科幻作品中常出現的問題——機器真的可以代替人思考嗎?如果人身上的器官都被機器取代,如果我們的肉身已經和我們要傳遞的信息沒有時空上的聯繫,我們還是“人”嗎?在本書中,你會看到科技的發展和倫理在文學和哲學中的思考,以及理論和現實之間如何相互推動,引導着人類思考關於自身的深刻問題。


11 《數學之美》

吳軍 著

推薦人:秦曾昌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推薦理由:吳軍的《數學之美》是一本特別好的科普書。他曾受到伽莫夫《從一到無窮大》的影響,對於科學應該如何講述有很深的思考。在《數學之美》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用平實和簡單的語言,把複雜的技術描述得通俗易懂,讓普通讀者也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這種寫作功力讓我感到欣賞和羨慕,相信對科學家們也有很好的引領示範作用——如果對自己的研究感到自豪,你會願意做更多的事,與更多人分享。


12 《自私的基因》

[英] 理查德·道金斯 著

推薦人:張昕 //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推薦理由:《自私的基因》中關於“自私”、“利他”、“進化”等話題的討論和思考非常吸引我。我經常跟學生講一個故事,在古代社會,老年女性在絕經之後已經無法傳遞自己的基因了,她在社會中的作用是什麼?我的老師告訴我,這個時候老年人就不再是個體的基因傳遞,而是通過知識和經驗,去幫助族羣的基因庫傳遞下去。通過《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也許你能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13 《必然》

[美]凱文·凱利 著

推薦人:楊平 // 科幻作家

推薦理由:《必然》是未來學家凱文·凱利的一本書,在書中他對未來社會作出了一些預測,會有12個趨勢必然出現。如果你好奇人類社會的未來,相信這本書會給你很大的啓發和想象空間。


14 《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

[德]貝蒂娜·施蒂克爾等 著

推薦人:賈雲竹 // 北京協力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

推薦理由:本書向孩子們徵集了他們關心的問題,並彙集了多位諾獎得主進行解答。很多人覺得孩子們的問題很天真,但其實仔細想想,這些問題既有意思又十分宏大,比如“爲什麼要有科學家?”、“爲什麼要有戰爭?”。而諾獎得主們用廣闊的視野和獨到的眼光,橫跨物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方方面面,給了孩子們一些初看淺顯但內有深意的答覆。這種大科學家做“小科普”的形式,對成年人也非常有啓發。


15 《大自然的社交網絡》

[德] 彼得·渥雷本 著

推薦人:賈峯 //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

推薦理由:在這個世界上,不同物種之間有着很複雜的關係。比如大馬哈魚、熊和鷹,分別生活在水陸空三地的生物卻互相依存,當大壩阻擋了大馬哈魚的洄游,熊和鷹的數量也會減少。大自然就像一個網絡,其中一個鏈條斷掉了,整個網絡都會發生連鎖反應。《大自然的社交網絡》這本書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也不僅僅是對某一生物的獨愛,而是依靠自然的社交網絡,實現對世間萬物的保護。


16 《癌症·真相》

菠蘿 著

推薦人:李彬彬 // 崑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推薦理由:癌症是一個隨着衰老而越來越可能遇到的問題,但是現在關於癌症的假消息實在太多了,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該吃什麼,該做什麼,或者這些是否根本就不重要。所以我覺得通過這本書能瞭解到一些跟癌症相關的知識,在我的專業領域之外讓我有所收穫。


17 《海洋中的愛與性》

[美] 瑪拉·J. 哈爾特  著

推薦人:李彬彬 // 崑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推薦理由:這本書沿着“繁殖”這個脈絡,講述了魚、珊瑚等等海洋生物的行爲和現象,並闡釋了背後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的知識。它的切入角度十分有趣,讓人在瞭解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動物有趣、溫情與奇妙的一面,同時展示了一個觀點,就是我們不必羞於談論愛與性,它們是自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18 《細菌簡史:與人類的永恆博弈》

陳代傑,錢秀萍 著

推薦人:陳代傑 //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細菌耐藥性研究與新藥發現”實驗室主任

推薦理由:對於大衆來說,健康是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話題,我推薦由我撰寫的《細菌簡史》,這本獲得了科技部2016年優秀科普作品獎,自2015年出版後已經再版了7次,並翻譯成英文版全球發行,還將出版阿拉伯語版。很多人會覺得細菌很恐怖,但是在這本書中,生動的文字和可愛的漫畫會讓你重新認識細菌,瞭解人類對抗細菌、利用細菌的智慧。


19 《大滅絕時代》

[美] 伊麗莎白·科爾伯特 著

推薦人:葉盛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推薦理由:《大滅絕時代》是我所翻譯的一本科普書,獲得了2015年國家圖書館“文津獎”推薦圖書獎。作者是一名科學專欄記者,她爲了撰寫本書走遍了世界各地,和不同領域的科學家交流,並參與了一線科考。她用平實的文筆,講述了人類正在經歷的、觸目驚心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在爲現實悲痛的同時,我對作者的經歷感到羨慕和敬佩,並且,閱讀和我專業領域有所差異的科普書,也讓我擴充了視野,受益匪淺。


20 《第三極的饋贈》

[美] 喬治·夏勒 著

推薦人:劉炎林 // 北京大學動物學博士

推薦理由:本書作者喬治·夏勒,在五十出頭的年紀抵達了青藏高原的腹地,開啓了長達三十多年、至今未停止的高原野生動物漫遊。夏勒博士第一次全面揭示了羌塘高原有蹄類羣落的面貌,也拉開了保護的序幕。他關於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的著作,可說是該區域保護從業者的聖經。《第三極的饋贈》記錄了他這些年來的見聞與思考,對於現代世界的成年人,這是令人神往的童話。


21 《羽毛》

托爾·漢森  著

推薦人:樑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與政策系特任副研究員、“美麗科學”創始人

推薦理由:我和女兒一起養了只小鴨子,並深深爲鳥類美麗的羽毛所驚歎,湊巧我看到了由托爾·漢森撰寫的《羽毛》一書,翻閱之後覺得非常有意思。這本書介紹了羽毛如何實現保暖、隔熱、飛翔、裝飾等等功能,羽毛不僅在漫長的演化中,讓鳥類獲得了強大的生存能力,也滲透進了人類的生活和文化,給與了人類關於美和科學的靈感。


22 《嗨!元素》

美麗科學 著

推薦人:樑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與政策系特任副研究員、“美麗科學”創始人

推薦理由:如果你保有童心,或者想和孩子一起閱讀科普書,我想推薦我們美麗科學團隊出品的《嗨!元素》。這個系列不僅有實體書,也有在線版。通過將元素擬人,我們將化學知識用漫畫和小故事表達出來,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創作形式。


23 《天文大發現》

[荷] 霍弗特·席林 著

推薦人:李海寧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

推薦理由:如果你對天文感興趣,推薦《天文大發現》這本書。它通俗易懂,語言生動有趣,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從發明望遠鏡以後的400年間,最重要的100個天文發現,並配有精美的插圖。在閱讀中,你能體會人類在探索宇宙奧祕的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和收穫的驚喜。


24 《宇宙簡史:從宇宙誕生到人類文明》

[英] 約翰•翰茲 著

推薦人:李海寧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

推薦理由:這本書入選了《每日電訊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2015年度好書,涵蓋了天文學、哲學,還有進化生物學等多個領域,從宇宙誕生到人類文明,各種龐雜的內容圍繞着人類進化的主線被串聯在一起,非常精彩。同時,這本書讓我特別欣賞的一點是,它始終表現了一種對於現代科學研究侷限性的批判和開放的態度。


25 《太空美術簡史》

[美] 羅恩·米勒  著

推薦人:喻京川 // 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

推薦理由:《太空美術簡史》是由美國著名的太空藝術家、美國宇航局專職畫家羅恩·米勒撰寫的一部關於太空美術發展的書,裏面有精美畫作以及創作背景和科學知識的詳細介紹,是美與科學的結合。從太空美術誕生至今,它就在與科學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回顧太空美術的歷史,就相當於回顧人類認識太空的發展過程。


26 《宇宙》

[美] 卡爾·薩根  著

推薦人:李然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星雲計劃研究員

推薦理由:卡爾·薩根是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天文學科普作家,也是第一流的行星研究專家。他的《宇宙》影響了美國一代青年,也是讓我對天文學最初產生興趣的作品。薩根在用這部優雅的著作向我們展示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激發我們對於宇宙的深入思考。這本書適合所有人閱讀,無論讀者是否學習過物理,或者曾經接觸過天文學知識。


27 《暗淡藍點》

[美] 卡爾·薩根  著

推薦人:趙洋 // 中國科學技術館古代科技展覽部副主任、副研究員

推薦理由:當今信息化社會,各種事物都在驅使着人往前趕,人們往往忘了自己的初心和生活的本質。我推薦卡爾·薩根的作品,比如《宇宙》、《暗淡藍點》這兩本經典名作。他不會給你講雞湯大道理,而是以平白樸實的語言告訴你什麼是宇宙,人們怎樣探索宇宙,你會感受到人、種族、國家乃至地球在無垠的宇宙和漫長的時間裏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從而在繁忙中獲得平靜的心靈,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28 《情緒》

[美] 莉莎·費德曼·巴瑞特 著

推薦人:黃揚名 // 臺灣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推薦理由:巴瑞特院士對於情緒的見解獨到且有說服力。情緒沒有那麼神聖,它只不過是一個方便溝通的心理狀態的標籤,而所謂情緒與認知的抗衡,根本是騙人的伎倆。跳出既有的框架,跟着巴瑞特院士一起思考,相信你會對情緒的本質有全新的體悟,不會那麼容易爲情所困,甚至可以讓情緒成爲自己的助力,讓自己有更高效的表現!


29 《生命是什麼》

王立銘 著

推薦人:王立銘 // 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研究員

推薦理由:我想把我的新書推薦給大家,先大言不慚地說一句,我寫本書的目標,是嘗試用上帝視角理解智慧生命的奇蹟。我希望追問的是:智慧生命的出現需要什麼條件?如果從無到有的構造智慧生命,哪些功能組件是必須的?人類是如何發現和深入理解這些功能組件的,對生命現象的理解甚至改造會走向何方?本書和70多年前薛定諤的那本名著同名。我微小的願望,正是梳理出自薛定諤提出這個問題以來,關於生命,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還不知道什麼。


30 《花朵的祕密生命》

[美] 沙曼·阿普特·蘿賽 著

推薦人:李淼 //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

推薦理由:你想知道一朵花的形狀嗎?或者一朵花的香氣的功能嗎?如果只讀一本書去獲得這些知識,我推薦這一本。而且,這是一本讓閱讀變得輕鬆的書。


31 《品嚐的科學:從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飲食科學研究最前沿》

[美] 約翰·麥奎德 著

推薦人:李淼 //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

推薦理由:從地球早期生命咬下的第一口食物,談到今日的美食科學發展與味道革命。作者深入廚房、超市、農場、餐廳、大型食品公司,以及科學實驗室,揭露了許多最新的飲食科學研究,例如人的心智怎樣把感官感受到的味道與從人體代謝系統傳來的信號組合起來的;甜食爲什麼吃起來好吃,且容易使人成癮;薯片爲什麼這麼好吃同時不健康。


給爸媽們的推薦閱讀:


科學書單兒童版:

靠追暢銷榜買不到的科學向好書


上面這份書單是“果殼童學館”主筆珍藏的私人書單。在與小孩一起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她發現:很多沒能登上暢銷榜的繪本, 製作非常精良,而且孩子也很喜歡。於是,她總忍不住把刨到的好書安利給身邊的好友。

今天趁着世界讀書日的機會,我們邀請她把這類“非暢銷”的兒童科普書,分享給各位爸爸媽媽們,希望能爲你們帶來幫助。



我們創建了一個互動話題給愛讀書的你,向關注“我是科學家”的朋友們推薦一本書,可以是對你影響最深的,也可以是你正在閱讀的。也歡迎你和其他愛書的朋友交流,討論讀書心得。


BTW,我們設置了小小的門檻,只有真正的科學青年才能進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在42秒內答對儘可能多的題,達到一定分數纔可以加入,每24小時僅能答題一次,請大家調整好狀態,謹慎作答,快來加入我們吧!



33人蔘與熱議


留言送書

你印象最深的科普讀物是哪本?留言說出你的故事,隨機抽選1人贈送科普圖書一本!28號開獎。

排版:凝音

題圖來源:Unsplash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讀書要從娃娃抓起



【拓展閱讀】這套書,明明只想滿足你的好奇心,卻悄悄改變了中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