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很多腎友都誤以為,腎病患者一定不能吃大豆和大豆製品。

而研究已經證實:

和動物性食物相比,大豆和大豆製品更能保護心臟、大腦、腸道和腎臟。

所以,臨床醫生應該建議他們的患者將大豆食品納入日常飲食當中。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今天,營養師就為你全面解讀。

不能吃豆製品的說法

源於這三個誤區

1. 大豆蛋白「質量差,傷腎」

腎臟不好,蛋白質攝入要「質優、量少」。而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質量差不能吃。

實際上,各國醫學專家都已經證明:大豆和大豆製品是優質蛋白質,能夠被人體很好的吸收、利用。

2. 豆製品富含嘌呤,會引發痛風

豆製品是高嘌呤食物,食用後會讓痛風發作,甚至很多痛風朋友就吃過豆腐的虧。

事實上,豆製品不是高嘌呤食物,也不足以引發痛風發作。

3. 大豆、雜豆傻傻分不清

豆類分為大豆類和雜豆類。大豆只包括黃豆、黑豆和青大豆三種,其他如蠶豆、豌豆、綠豆、芸豆等統稱為雜豆。

雜豆含有的是非優質蛋白質,質量差、不利於吸收利用,才是不建議食用的。

能吃豆製品

有這三點理由

1. 降血壓、降血脂

豆類中的大豆多肽、大豆異黃酮、植物雌激素、膳食纖維等功能成分,有降低血脂、血壓、保護心臟的功能,能顯著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2. 降血磷

一項薈萃分析表明,大豆蛋白攝入顯著降低了血磷水平,對慢性腎病患者的血肌酐和血清磷濃度具有保護作用。

3. 減少蛋白尿,保護腎臟

臨床試驗表明,大豆蛋白攝入有明確的減輕蛋白尿和降低血肌酐的作用,能保護腎功能。

同時,一項對亞洲人群的膳食研究表明:

用大豆及其製品代替豬牛羊肉,可以降低50%的尿毒症風險。

豆製品,你該這麼吃

豆腐

豆製品的首選!

豆腐在加工過程中,去除了大部分的嘌呤、鉀、磷,各類腎友都可以食用!

和肉相比,豆腐所含的蛋白質中等,所以推薦每次2兩老豆腐(北豆腐)或3兩嫩豆腐。

豆漿

自製豆漿最好。

稱取黃豆(黑豆)20-25克,打成豆漿直接飲用即可,也可以放些白砂糖調味。

如果在外面購買,盡量選擇原味豆漿。有水腫、無尿等情況,控制飲用量不能過多。

豆芽

首選,黃豆芽。

黃豆類發芽後不僅去除了一定的鉀、磷和嘌呤,還讓更多的鈣、鐵、鋅等礦物質被釋放出來,大大提高礦物質的利用率,同時生成了大量的維生素C。

食用時,控制好全天的總蛋白質攝入。

這麼好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如果你僅僅是因為一知半解就錯過了,就真的吃虧了。

參考文獻:

[1]Rafieian-Kopaei M , Beigrezaei S , Nasri H , et al. Soy Protein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 Updated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7, 8(1):105.

[2] Messina M , Messina V . Soyfoods, soybean isoflavones, and bone health: a brief overview.[J]. J.ren.nutr, 2000, 10(2):63-68.

[3] Zhang J , Liu J , Su J , et al. The effects of soy protein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4, 68(9):987-993.

版權聲明:本文為愛腎網(微信號:ishen365gz)原創,轉載請聯繫愛腎網微信公眾號。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