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這套課程是系列《說文解字》課程,這是其中的一課,每篇文章講一個或幾個漢字,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而標題卻只能列其中一、二個知識點,有的朋友不耐煩看完文章,找不到答案就開始責問“文不對題”,爲此,我們只好把標題中的問題答案放在前面(其實,標題中的問題,文中一定會有提到(我們不做“標題黨”),今天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是:成語“牽強附會”中,“牽”字的意思是“強制,勉強”,詳解請見內文。

  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35課,講兩個漢字,都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分別是牽(某些設備可能無法正常顯示,它的簡化字是“牽”)和牿。詳情如下:

  1、牽(簡體字是“牽”)。讀qiā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牽,引前也。從牛,象引牛之縻也,玄聲。”這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引牛之縻,“縻”讀mí,本義就是“牛轡也”就是牛繮繩。“牽”字沒有甲骨文字形,現在發現的最早的牽字是戰國文字,如圖:

  (牽的字形演變與分析)

  戰國文字“牽”用於二十八宿星名“牽牛”,字形像一隻手用繩索拉着一隻兩隻眼睛很大的牛;小篆從牛,從玄(繩),從冂(表前引之象),會意是手拉繮繩向前引牛的意思。因爲字形交錯不易書寫,漢朝隸變之後,上部僅保留了原字的輪廓,現在的簡化字“牽”,是由草書的寫法楷化形成的。《廣雅.釋言》稱:“牽,挽也。”所以,牽的本義就是拉引向前、挽。比如杜甫的《兵車行》有:“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發兵之前,親人不忍分離,有的挽着衣服不讓離開,有的在一旁頓足,有的攔在道路上哭,因爲哭的人很多,聲音大到直衝雲霄。

  (杜甫《兵車行》詩意)

  本義之外,“牽”還有很多意思,舉常用的說說:(1)指牛、羊、豕等牲畜。《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杜預注說:“牽謂牛、羊、豕。”孔穎達又補充:“牛、羊、豕可牽行,故云牽謂牛、羊、豕。”因爲牛、羊、豬都可以牽着走,所以牽用來指代牛、羊、豬等牲畜。大意是:我們在這裏停的時間太久,糧食與牛、羊等物資全都要耗盡了。(2)牽連、涉及。《廣雅.釋詁四》:“牽,連也。”張衡的《西京賦》有:“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此牽乎天者也。”指人的憂樂、寬嚴、盛衰等牽涉陰陽天道。

  (3)牽制,制約。比如《楚辭.招魂》開篇:“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沬;主此盛德兮,牽於俗而蕪穢。”牽即受到牽制和制約的意思,“蕪”,此應通“無”。這句的大意是:我從小潔白又清廉,親身踐行道義而不曾斷絕,堅守美德不曾偏離,受塵俗的牽制卻沒有受到污染。

  (屈原行吟圖)

  (4)強制,勉強。比如《禮記.學記》有:“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孔穎達疏稱:“牽謂牽逼。”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說服人的時候,講道理而不勉強人。再比如清代曾樸《孽海花》第11回說:“後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牽強附會”裏的牽,也是強制,勉強的意思。後世的儒生們勉強把不相聯繫的事拉在一起,費盡了心思,不知道這些是古今學不分明的原因。後來,牽強附會發展成成語,意思就是把沒有某種意義的事物硬說成有,也指把不相關聯的事物強拉在一起,混爲一談。

  (花鴨)

  (5)引發,引起。比如杜甫《花鴨》:“不覺羣心妒,估牽衆眼驚。”杜甫借一隻特立獨行的花鴨說事理:花鴨啊,你沒覺到羣心在忌妒麼?不要引起一衆鴨眼受驚。既讚賞花鴨,又替花鴨擔憂。(6)移動,推移。《世說新語.方正》有:“灑酣後,劉(惔)牽腳加桓公(溫)頸。”喝酒喝得半醉以後,劉惔伸腿放在桓溫脖子上。這兩人從小一起長大,現在劉惔完全不顧地位懸殊,這也是名士風格。

  此外,牽還是古地名,在現在的河南省浚縣境內;還是古水名,就是現在的江西省西部的袁河,是贛江的支流。

  牽還是姓,《千家姓》有載。牽的小篆寫法如圖:

  (牽的小篆寫法)

  2、牿。讀g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牿,牛馬牢也。從牛,告聲。《周書》曰:‘今惟牿牛馬。’”是形聲字。本義是關牛馬的圈欄。注意,以後要講的“牢”字也是關牛馬的圈欄,但“牿”與“牢”有區別。《書.費(讀bì)誓》稱:“今惟淫舍牿牛馬。”孔傳稱:“今軍人惟大放舍牿牢之牛馬”孔穎達疏稱:“此言大舍牿牛馬,則是出之牢閒(閒,柵欄)牧於野澤,今其逐草而牧之,故謂此牢閒之牛馬爲牿牛馬,而知牿即閒牢之謂也”。什麼意思呢,就是把牛馬從牿中放出來放養。仔細說說:

  在古代,人們用以祭祀的牛、羊,通常用專門的固定的圈欄來飼養,這個專門的圈欄稱爲“牢”,圈養之牛與非圈養的牛,區分很嚴格,據卜辭反映,殷人通常稱普通的牛爲“牛”,這些牛,可能是普通放牧得來的牛,也可能是臨時徵收來的。專門圈養的牛,是經過特殊飼養的牛,在牢中飼養的牛,叫“牢”。作爲祭奠用的牛,用“牢”要比用“牛”隆重。這種經過特殊飼養的牛,大的謂之“大牢”,小的稱爲“小牢”。

  (現代的“牢”)

  傳世的文獻中稱牛、羊、豕各一爲“大牢”,羊、豕各一爲“少牢”,是秦漢之後纔有的說法,跟殷商已經有區別了。

  專門用於祭祀特殊飼養關牛、馬的圈欄稱爲“牢”,在其他地方臨時關牛、馬的圈欄,稱爲“牿”。雖然都是用來關牛馬等牲畜的圈欄,但二者是有差別的。

  (現代的“牿”)

  本義之外。牿還有其他意思:(1)指從圈欄中放出來的牛馬。也出自《書.費誓》:“杜乃擭,敜乃穽,無敢傷牿。牿之傷,汝則有常刑。”孔傳稱:“無敢令傷所以牿牢之牛馬,牛馬之傷,汝則有殘人畜之常刑。”這句話的大意是:掩蓋你們捕獸的工具,填塞你們捕獸的陷阱,不要傷害從牿中放出來的牛馬。傷害了牛馬,你們就要受到常刑的懲罰!

  (2)綁在牛角上使其不能觸人的橫木。《正字通.牛部》“牿,楅衡,防牛觸也。”《易.大畜》:“童牛之牿。”就是說,小牛犢性子不穩定,爲了防止牛犢用角觸人使人受傷,人們在牛角上綁了一根橫木,這根橫木叫“牿”。

  (3)用同“梏”。桎梏,束縛。朱熹《朱子語類》卷九十八:“聖人儘性,不以見聞牿其心。”聖人儘性,不以見聞束縛了自己的內心。

  牿的小篆寫法如圖:

  (牿的小篆寫法)

  注:楚辭《招魂》一篇,司馬遷說是屈原所作,王逸說是宋玉所作,究竟是誰的作品,現在很難判斷,我們配了屈原的圖。

  (【說文解字】之135,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