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談糖色變”。食物中的“糖”如何影響人體的“血糖”?血糖生成指數(GI)概念,就可以幫助人們來評價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對血糖濃度的影響。通常認爲,應用食物GI值,合理安排膳食,對於調節和控制人體血糖大有好處。

需要控制血糖和體重的朋友們應該對“GI值”不陌生,都知道要儘量選擇低GI的食物。但很多人對其中緣由卻不清楚,心中不免有些疑惑:什麼是GI?需要關注所有食物的GI值嗎?低GI食物就可以放心吃了嗎?別急,這些疑問我們一一解答。

低GI食物 吃“穩”血糖

GI主要用於評價食物對人體餐後血糖的影響。所謂GI,是指健康人攝入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後2小時血糖曲線下面積與同一個體攝入含50g碳水化合物的標準食物(葡萄糖或白麪包)後2小時血糖曲線下面積的比值(%)。簡言之,就是以一個血糖反應大的食物(葡萄糖或白麪包)爲參考物(定GI值爲100),然後其他食物與它對比得到該食物的GI值。

人體進食了含澱粉或者含糖的食物後,血糖都會上升。當身體感知到血糖上升,會喚起胰島素來降低血糖。如果把餐後每個時間點的血糖水平描繪成一個圖形,會呈現出一條先上升後下降的曲線,即餐後血糖曲線。曲線下的面積越大,意味着食物的餐後血糖反應越大,GI值就越高。不同食物的GI值不同,GI值高於70的食物爲高GI食物,GI值低於55的食物爲低GI食物。高GI食物進入胃腸後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釋放快、進入血液後峯值高,簡單說就是血糖升高得快;低GI食物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吸收率低,葡萄糖釋放緩慢、進入血液後峯值低,簡單說就是升糖慢。

含“碳”食物 特別關注

一般來說,人們只需要關注主食、含澱粉或糖的零食、含澱粉的蔬菜、含糖的水果和水果乾等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GI值。因爲水果和水果乾中含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能升高血糖,而人體能夠把澱粉、糊精(澱粉水解的碎片)、麥芽糊精(比較小的澱粉碎片)等消化爲葡萄糖,然後轉變成血糖。如果一種食物裏既沒有澱粉,也不含糖,那麼這種食物的GI值很低,可以忽略不計,例如肉、蛋、花生、各種葉菜、蘿蔔、洋蔥等。

主食是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食品類別,是血糖上升的主要動力。值得注意的是,對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來說,控制質量比控制數量還重要。雖然米飯、饅頭和白麪包沒有甜味,但升高血糖的速度和白糖差不多。因此,要降低精米精面主食的比例,把主食的一半以上換成不加油和糖的全穀物雜糧(如燕麥、糙米、藜麥、芸豆等),降低主食的GI值,同時增加膳食纖維。

營養搭配 注意烹調

用單一指標來衡量食物是不科學的,食物中含有多種成分,要看其綜合效果。比如曲奇、薯片、鍋巴、油條之類的食物,油脂含量高,消化比較慢,血糖上升也慢,因此就比米飯和饅頭GI值低,但其營養價值也低,熱量和脂肪卻過高。因此,無論其GI值多低,長期大量食用對人體都無好處。另外,營養平衡的一餐是由多種食物構成的,有葷有素、種類多樣的膳食更利於血糖控制。

實際上,GI值不僅根據食物的不同而不同,還受到加工烹飪方式的影響。同一種食材,快速簡便判斷出烹調處理引起食物GI值變化的竅門,是看食物的軟硬程度和咀嚼的難易程度。同樣的食材,煮得質地越軟爛、越易咀嚼,則消化得越快,GI值越高。以燕麥舉例,整粒煮的燕麥血糖反應最低,壓片煮的其次,而速食處理可直接用熱水沖泡的燕麥片GI值更高。如果燕麥的加工方法是先烤熟再打粉再衝糊,那麼GI值就高達80以上,和大米飯差不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