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自从陈进兴案件发生后,精神医学界也开始讨论起人格违常的议题,也因为一般人不是了解的很清楚,某

 

些类型的人格违常也常常被误用。人格违常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对社会所造成的困扰也大,但由于大

 

部分的人格违常者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所以求诊意愿薄弱,甚至抗拒,而其行为却持续带给它人困

 

扰.

 

     

 

由于「人格」这个名词有很多涵义,不同的人格理论对人格的定义也不相同,在说明人格违常时,且用

 

『一个人外在行为或处事的整体倾向,或其独特的性向、态度、习性的整体表现』来定义人格,以便了

 

解。通常人的个性可以随著环境的不同而有弹性的变化与因应,但是人格违常的个案,缺乏弹性、适应困

 

难,并且引起人际关系或职业功能显著的障碍、或主观的痛苦,美国精神医学会对人格违常的一般诊断标

 

准为:

 

 

1.一个人的内在经验与行为模式与文化背景所预期的甚远,在认知、情感、 人际关系、冲动控制尚有明

 

显的适应不良。

 

 

2.此模式存在于广泛的个人或社会情境中。

 

 

3.此模式造成内心的重大痛苦,或损害社会、职业等功能。

 

 

4.此模式相当稳定且为时甚长,甚至可以追溯到,青春期。

 

 

承上所言,所有的人格违常,在人际关系上几乎都有问题,并且有一些共

 

 

同的特征:

 

 

1.缺乏弹性,对压力适应不良。

 

 

2.工作能力及人际关系上所产生的障碍往往比精神官能症者严重。

 

 

3.遭遇某些状况总是会出现人格异常的反应。

 

 

4.推卸责任给他人。

 

  

 

  人格违常的个案很少自认有治疗的必要,也难以体会自己给他人所带来的困扰,由于人格违常的诊断

 

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其症状也容易和其他精神病产生混淆,因此在诊断上第一步需要有内科及神经

 

学上的检查,因为有些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其临床症状跟人格违常的相似,因此必须先排除这种可能。

 

接下来要有家人、朋友、同事等的可靠资料做参考。最后要经由专业上的评估来鉴别是初期精神病症状表

 

现、或只是偶发的行为失当,就人格违常而言,其不当行为是反复不断发生的。

 

 


  人格特质是一个人在与环境互动过程当中,对环境所表现出之持久稳定的想法与行为,而这些特征显

 

现在广泛的不同的社会情境或人际互动中。当一个人的人格特质表现得过于僵化、不适应,而造成显著的

 

功能障碍或是此人主观的不舒服时,便形成人格违常的现象。具人格违常的人,他的内在主观经验与行为

 

模式,持久的违反他生活中的社会文化的期许,所以他人有时往往可以发现此人有异常的行为表现,但是

 

其严重度还不到疾病的程度,故过去学者多认为人格违常是介于正常人与精神疾患之间的一种状态。

 

 

 以台湾目前使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准则 (DSM - IV)来看,人格违常可以分成三大类,共十种人格违常疾

 

患。

 

 

第一类人格违常疾患表现出古怪的行为,如,疑神疑鬼的妄想性人格违常、离群索居的类分裂性人格违

 

常、思考古怪的,精神分裂性人格违常等。

 

 

第二类人格违常疾患表现出戏剧性、情绪化及反复无常的行为,如,为非作歹的反社会人格违常、情绪激

 

烈的边缘型人格违常、戏剧性的歇斯底里型人格违常与自大夸张的自恋型人格违常等。

 

 

第三类人格违常疾患则表现出焦虑或害怕的情绪,如,自卑退缩的逃避型人格违常、楚楚可怜的依赖型人

 

格违常、完美主义的强迫思想与强迫行为人格违常等。

  

 

其中反社会人格违常的人常常做出伤害他人、违反规定或法律的行为而较受到一般大众注意。电影「致命

 

吸引力」中的女主角则是有边缘性人格违常倾向的人,不稳定的情绪以及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则是这种人格

 

违常疾患的特色。

  

 

 关于人格违常的成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反社会人格违常上,目前认为遗传、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家庭

 

教养幼儿过程的问题(缺乏亲情、成人不当示范等)以及学习历程的异常(对一般人会有反应的刺激不敏

 

感)是主要原因。

  

 

人格违常的治疗上,治疗者使用相当多的认知与行为治疗法,客体关系理论则是对边缘性人格违常的治疗

 

有帮助。

 

引用自奇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