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有寫長安十二時辰劇評是在26集終,是和網友討論劇情是否有不合理處的人物背景下的歷史脈絡解讀。遞次在29集終想寫劇評,是看到上半部雙主角從張小敬

到李泌人設開始坍塌後的新生與寓意於希望的萌發。只是又因延續上一次劇評的歷史背景,寫到半處發現已經脫離劇情的範疇寫成了唐代歷史評論因此推倒於32集終再續。

這裡馬後炮為開篇。雙主角的的重生讓我眼前一亮、在血洗靖安司李泌出場人設一度想棄劇的心思又重新活泛開了。

30到32集中的李泌,初露日後名相風采於右相處韜晦尋得一線生機,於守捉郎處無中生有脫離藩籬,於龍武衛激以同仇敵愾贏得轉機,於郭力士循循善誘自王孫處定其決絕,最後於太子處自承其過安其心、助其勢、借其力、捲土重來於檀棋有始有終。

而張小敬,不再是上半部中孫猴子一般大鬧長安的美式孤膽英雄。於絕處借許合子脫身,隨即豪賭徐賓

未死奮起一戰,重新新統籌佈局、圖謀再起。(前一集,張小敬藉助許合子在燈市聯絡徐賓)整個段落鋪陳的錯落有致前後呼應,同時把矛盾和焦點引導向劇中大BOSS之一聖人(由於劇情開始出現脫離小說的部分範疇,且小說中最終BOSS何孚又早早出局,龍波這條線背後的大BOSS現在已經疑竇重重。我自己開腦洞都已經開到有財力又有動機的楊國忠身上還是不能自圓其說)這裡不由暗自慶幸,這篇二易其稿的劇評,在這一段落有如此多的亮點可以寫。

亮點一

三個大卡

劇中至此三位頂級大卡的火星

撞地球已經不是一波三折、火星四射可以概括。這三個大卡既是說兩位國家一級演員與一位獲獎無數的資深戲骨相互之間的互動,也是劇情到本段落中環環相扣中人物命運。我這裡試著從三個人的劇中性格結合他們的歷史脈絡說一下我眼中劇情的精彩之處。

1. 林九郎

劇情到這裡應該都知道林九郎就李林甫

。林九郎在前面劇情中說,自己一路上來靠的是揣度人心。揣度的對象實際就是聖人,而李林甫對聖人的揣度那份自信則是事出有因。李林甫的舅舅是楚國公姜皎,因李林甫擅音律得姜皎喜愛。姜皎早年交好唐玄宗,在平太平公主之亂立下大功。後因為安心做富貴閑人為玄宗所親近。但在開元十年,因為泄露禁中之言被杖責死於貶謫的途中。而傳說中,姜皎被貶謫前最後託付後事的就是李林甫。因此,李林甫自入仕起就深知玄宗喜好。所以,劇中林九郎有顯性的那句在揣度人心的自矜有點得意。但是這份顯性的有恃無恐,也是劇中林九郎歷史上的李林甫最後敗落的伏筆。

林九郎自詡法家,但是時時把自己立於唐律之上,玩弄人心於鼓掌之間。他以為揣度的明白無誤的唐玄宗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自信是有點可笑的。這份可笑可以參照他舅舅姜皎之死。前面說了姜皎死於泄露唐玄宗的密謀,密謀內容就是唐玄宗意圖廢除皇后。說到這裡不得不多說一句唐玄宗的用人習慣,就是用人的時候往往驟拔其人於顯貴用完後不是重責就是貶謫無論文武能善終的不多。也因此最後得寵的安祿山在提拔他的李林甫倒臺後就下決心造反。所以迎合聖人的姜皎最後玩脫了,改迎合聖人為揣度聖人的李林甫最後也倒臺了,最後玩弄臣子人心的李隆基也玩脫了。這是旁話這裡按下。

回到劇情忙,林九郎在大獲全勝的後,此前被他設局的無論從李泌到太子還是何監與郭立士當他出現一個破綻隨即被聯手反擊。當林九郎看到聖人賜的白服而不是代政天下的紫袍的時候,表情木那中的瞳孔瞬間放大旋即失神,然後似喃喃自語似亢聲自辯的右相被郭力士輕飄飄的一語帶過:聖人請你穿。驚駭之下不只是林九郎手中白衣怦然落地,右曉衛大將軍馬上給林九郎管家臉色,這也為後面姚汝能的再反轉的轉變埋下伏筆。這是劇情在一路攀升的林九郎的洶洶威權下,雙主角贏下了自己第一個戰略性拐點。真一個尹鑄勝,右相真大驚失色,

2何監

我在前面提及劇評中,我問過一起討論的網友三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就是何監強還是右相強。我回答是何監強。我這裡摘要下,何監在劇中實際是賀知章。賀知章是唐朝歷史上仕途成就最高的詩人,天寶三載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祕書監,因而人稱「賀監」。隋唐官制祕書監為從三品,又因為唐代實權宰相比如右相為正三品因此,祕書監與右相品級相當,同服紫袍。所以何監在林九郎接到穿白服見聖人的中旨後隨即朗聲直斥林九郎,白服就是臉面,聖人就是要下你的臉面。

而到實權,隋唐宋三朝設祕書省,相當於明清兩代的「翰林院」,主官為祕書監。祕書監直接職能是國家圖書館兼皇帝諮詢機關。而隋唐官制中三省六部本身實際也是從皇家的諮詢機構衍生而來(類似後世清朝從南書房到軍機處的演變)加上政事堂本身是三省宰相討論政務協調工作的場所,對接內外朝政務工作祕書監也因此承擔聯繫宰相與皇帝工作的職能,所以在實際權力中祕書監與右相可以分庭抗禮。這點,林九郎在剛結束的32集中也有所承認。

何監能穩穩壓住右相,就是資歷威望。何監在劇中說他86歲,歷史上賀知章入仕在武則天時代。能武則天末年再到玄宗登頻繁的政變中如履薄冰、涉險過關;玄宗朝,名相能臣居高位者不斷善終者了了。賀知章能屹立不倒,以從三品高位致仕平安落地,他如果是個善茬那就真是怪事了。從李必質疑開始,何監已經知道他謀劃的事情敗露,甚至有失敗的可能。從上街以找何孚為名是誘發郭力士與右曉衛衝突,到利用自身威望讓他的學生門徒公開以輿論對抗右相甚至聖人,臨走還扔下一句不管我做了什麼都是為了大唐的佛。當以蟄伏的姿態進右相府,誘使林九郎認為自己全勝在即而得意忘形的時候。在林九郎說出他的道就是天道,用佯裝的醉態口誦道號來嘲弄。為什麼,這就是何監對林九郎揣度人心的回應,也是對林九郎的譏諷:聖人的心思你懂麼。

其實,前情中李必質問林九郎那時候就有伏筆。李必一問再問的話就是,禮大還是法大。林九郎以為法大於禮,李必自斥其心最後迫使林九郎承認在聖人眼裡禮大於大法。因為禮,哪怕何監去官職依舊能以紫服金魚上相輝樓與聖人一同賞燈。因為禮,為太子官的何監哪怕真的密謀行刺右相那也是忠君,依據唐律中八議哪怕十惡不赦罪行也可以酌情議罪減等,而不是右相自承的直接拿入詔獄。更因為禮,何監是祕書省之首文宗的領袖,如果皇帝認定何監有重大罪行不僅是打自己用人不明的臉,還會因右相濫用職權無法對天下文臣交代。那麼接下來聖人對右相代政的詔令的直接目的也就無法達成。看起來何監是身入虎穴,實際何嘗不是一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放手一搏。迫使聖人,為維持朝局而妥協。何監比林九郎不僅強在勢,更在於對政治博弈的洞悉與在歷代皇權更迭中的教訓的總結。何監強,在明事,在借勢,在造勢,在於對權勢的精準剖析。好一個韓童生,何監好不老謀深算。

3郭力士

郭力士,歷史上的高力士。高力士終其一生,對唐玄宗忠誠始終如一。

這份如一,只遇事皆以玄宗利益為取捨的唯一標準。因這份如一,在太子有事的時候郭力士會因為聖人心意主動迴避。也因位這份如一,明知右相構陷他在先也寧可退避三舍。也因為這份如一,屢屢被小狐狸李必加以利用從救張小敬再到與何監的學生乃至太子利益集團合謀做局還右相以顏色。在這份如一下,郭力士是睚眥必報的。在右相全面壓制對手的時候,他退避右相鋒芒之餘會大罵右相走狗以泄憤同時對自己無事生非的手下:幹你X的粗口,其憤恨之心與不甘溢於言表。

當李必抓住林九郎的關鍵錯誤的時候。郭力士毫不猶豫跳出來,給予右相必殺一擊。右相之過實際不在擅權,而在於沒有經過皇帝正式詔令授權下的提前濫用權力。君王要給的無論誰誰都不能不經允許自己拿。見到關鍵機會,深知宮廷險惡戰戰兢兢的郭力士也毫不猶豫吞下了小狐狸的誘餌,那句:要報道聖人面前,要快、要熱乎的----撲面而來。而回敬不久前被右相設計的一箭之仇後,那句:或許聖人逗你玩背後的張揚,郭力士何嘗不是在明示:皇帝的心思我比你懂。妙人呂涼,郭力士妙在進退中遊刃有餘。

劇中的三位大卡把劇中人物對政局對權勢的不同理念展示的淋漓盡致,作為演員的三位大卡他們基於歷史人物的演繹讓我驚嘆在:寄寓大局在微表情,刻畫人性於歷史淵源。最後拿捏人物火候在劇情不齣戲,在各對手戲不喧賓奪主以及他們各自在推動劇情做的鋪陳轉折都起到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這份火候的拿捏,何嘗不是大卡們在演繹裏借勢與造勢,聲勢逼人過目難忘。

亮點二

主角們

劇情一路走到現在,身邊的朋友有人棄劇,更多人把劇情討論延伸到他們各自喜歡的範疇。有人喜歡盔甲,他們喜歡的長安是盔甲的長安。有人喜歡建築,他們眼裡的長安就是建築的長安,更多元的視角下的長安是服飾的長安是喫貨的長安,最終所有想像中的長安,是我們的大唐羣像。

1. 從劇集開篇一鏡到底那份驚艷開始,這個長安告訴你這是長安人與長安的故事,而每個長安人都是主角。

劇情到此,打動我的不只是張小敬與李必的主線。儘管開始,我是沖著雷佳音去的,那時候我期待的不是長安而是一個我希望能立起來的雷佳音。我眼中這個劇有個習慣,就是自帶美劇元素那份盡量不浪費劇中任何素的細膩。起碼,劇中開播那會的細節幾乎都是為後面劇情展開做鋪墊。這些呼應的細節,我在前十二集中即使四刷才補上前後呼應的部分依舊有疏漏。即使如此,不是看知乎介紹,太子與李必商議危局後兩個小道童跪稱:請李司丞賜福我是我少的會是那份能在心中的情緒-------因小乙赴死的這段不忍心看而錯過的觸動。這些在前面不少人感覺有些拖沓的細節鋪陳(不少人因此棄劇),後面長安的劇情纔在我眼裡開始、生動、 鮮活並立了起來----今夜長安。

2第二集中的張小敬,初始辦案起用香粉鋪子的暗樁查訪輿圖,暗樁在犧牲前張小敬叮囑說注意安全,暗樁回答說 不行 我不能對長安沒有用。暗樁犧牲的地方一同犧牲的還有老者,老者說你真笨,張小敬 行大禮參拜已經犧牲的暗樁。此時的張小敬,還是那個對李必說我辦事不講規矩的五尊閻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狠辣毒絕。那時候的張小敬,犧牲小乙換取下一步證據那時他九死無悔。隨著跟隨張小敬出生入死的一個個普通人的離去,當他昔日第八團的同僚火師丁三為張小敬做出犧牲的時候,五尊閻羅的一往無前開始動搖。到他洞悉陰謀指向那一刻,右相借靖安司被血洗開始收網全程大索張小敬的時候。羅胖子那夥不良人為張小敬的犧牲,動搖了張小敬一直以來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內心。那時候他喊出了,不能再為我犧牲兄弟了,長安一萬多個官都管不了的事情我張小敬也管不了。沒有了靖安司,沒有了兄弟,查案到最後依舊會回到死牢的五尊閻羅打回了原型,閻羅亦是尋常人。期待再次選擇不退後張小敬重生而不是孤膽英雄的王者歸來----助丁瞳兒者-----丁瞳兒此生不復相見。

3.剛出場的李必,涯高自岸、纖塵不染。犧牲張小敬謊言的面無愧色,是俯視眾生的冷漠,這份冷漠延續到接受兩位小道童請賜福是理所當然。那時候的李必行禮都是道禮。然後竟在掌握的大局一步步失控,精英天才一步步在對手精心設計的佈局中進退失據。開始失去權柄的李必是進退失據的,亡奔在街頭的李必是驚慌失措的,墜入葛老黑獄的李必那時已經墜入谷底。再遇阿枝兄妹際會,感言中傾訴,傾訴中明悟,明悟後果決再拾道心。此時的李必,他誓言要守護的百姓不再是稅收中的抽象數字,案牘裏的片語簡介和太子宏圖中的鋪陳。明悟的李必,會審時度勢,見到林九郎的破綻斷然以自污獲得林九郎信任尋機脫身。在說服火師的過程中、栽贓張小敬爭取自身脫身的契機,最後直奔龍武衛挑唆龍武衛與前來逮捕的李必的人直接衝突,這時候的李必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並且處處為自己脫身留下退路,一個日後留名青史的出色政客的初露鋒芒。從說動郭力士入局擊落林九郎於雲端,李必求張小敬脫罪;再到太子處陳情並為之出謀劃策後李必求免檀棋,果決中的李必道心依舊,日後大唐明相小荷才露尖角。此時李必對太子行俗禮,許日後隨詔隨到-----終此一生千金一諾。

亮點三

你我—長安—今夜長安

反派龍波,不管你有多少評價,是龍波這個角色還是扮演他的演員。龍波初見曹破延時那句:我選擇了你,起來你不再是奴,這個時候我眼中的已經是立起來的龍波(雖然第一時間我腦海劃過的內容是:獸人永不為奴)。不願為奴,到32集終是檀棋絕死求生中的毅然決然。我還有用,我不是奴隸,我要活下去。同樣為此抗爭的還有葛老,還有阿枝兄妹,有丁瞳兒,有守捉郎眾,還有在沒有臉面什麼都沒有的熊火幫眾們。讓元載心起疑竇的不良人羅胖子,為讓自己對長安有用不計生死的暗樁,乃至所有長安之暗面的每個人,李必說:假希望也是希望。

豁著嘴,漏音咬著每個字的旅賁軍旅帥崔器。他質疑過張小敬,敵視過張小敬。甚至一度在馳援隨時身陷狼衛的張小敬故意拖延馳援進度。最終,崔旅帥因這份對張小敬的不服、不信,導致他所帶領的旅賁軍大多數人中伏火雷身亡。那時,哭訴我崔器辦差一向盡心儘力,盡心儘力。我想屏幕外的你我,有幾人不對崔器這個豬隊友怒火中燒。之後崔旅帥的叛離靖安司後,在右曉衛屢遭冷眼,甚至還幾陷誣陷。在實現夙願入職右曉衛後,在靖安司聽從自己第六感的崔器此時此刻立了起來,為同僚,為靖安司,為長安,孤身一戰。彼時崔器 ,長安崔器。

太子和李必討論稅制的時候,他推薦的指向是徐賓。何孚眼瞎後留下的指向是徐賓。在張小敬陷死牢,要張小敬活下是徐賓。並且直接告訴張小敬一旦身入靖安司無論如何都要接下差事,同時無論如何不要信任何赦免他死刑的承諾還是徐賓。創設大案牘術並以掌握核心演算法而自得的是徐賓。對李必闡述造紙拯救大唐的是徐賓,龍波血洗靖安司中,毫髮無損生還的是徐賓。到最近的劇集展開,徐賓已經從假癡不癲的書獃子徐賓,成為提出右相密謀召集狼衛假裝行刺後的智珠在握者徐賓。向著大BOSS狂奔中,迷一般的徐賓。長安徐賓,大唐徐賓。

三女是姚汝能。對張小敬始於輕蔑,到逐步信服是姚汝能。鼓動崔器跳槽右曉衛的是姚汝能。喜歡檀棋,但是隻能用挖苦諷刺來掩蓋自己心意的是姚汝。勉為其難,配合檀棋闖右曉衛不過跑的比誰都快的是姚汝能。壓制靖安司同僚,蟄伏新司丞吉溫的是姚汝能。在長安全城搜捕張小敬的關鍵時刻,以鼓聲重燃張小敬鬥志並在同時就地解散望樓班執的是姚汝能。叛太子,為右相間最後拯救檀棋,還是姚汝能。姚汝能在精緻的利己主義和對他曾祖父的信仰之間,左右搖擺。最終姚汝能在完成自己扮演的所有角色後,為愛不退。此亦姚汝能,彼亦姚汝能,千人千面姚汝能。

元載和曹破延,都是不一樣的反派。讓人細品之下不會愛憎分明的存在。為什麼,因為不論徹底的利己主義者難得對王韞秀表露真情,還是曹破延因為想起了自己的女兒放過了理髮店的父女。要說的亮點還有許多,亮點中的長安,意猶未盡。

其實話到此處。前面提到長安十二時辰劇集獨特的地方是劇中立起來的鮮活長安羣像。長安羣像中,他們是慨然赴死的暗樁、道童和小乙。是葛老黑暗世界中侍女、打手與妹妹阿枝。是知乎上熱議中的各個細節。曾經有個朋友提醒我:一部層次設計豐富的劇情,會對應不同偏好的觀眾,讓觀眾自己挖掘細節背後的含義。同時,於這個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劇中裏世界。而無數個裡世界的集合,你我已經是這個大唐世界的主角。長安中大唐的生動,或許是在生命中的某一刻:我們是混喫等死姚汝能,憧憬著一夜抱得白富美的元載,抑或是愛女狂魔曹破延。偶然間會幻想一下,我是地下世界之王葛老,我是粉絲千萬的許合子,我是長安世界中的任何一份子。如果我於今夜長安,劇中人物的奈何奈何,我將如何如何。劇集構築的長安大世界中,有你我構建的長安裏世界,你我就是這樣長安的主角。你我的長安,今夜長安,天下長安。

(正文完,後面會有一到兩篇旁話更新,把之前寫的劇評材料歸攏下,寫點正文不太適合放進去的內容)

->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