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有写长安十二时辰剧评是在26集终,是和网友讨论剧情是否有不合理处的人物背景下的历史脉络解读。递次在29集终想写剧评,是看到上半部双主角从张小敬

到李泌人设开始坍塌后的新生与寓意于希望的萌发。只是又因延续上一次剧评的历史背景,写到半处发现已经脱离剧情的范畴写成了唐代历史评论因此推倒于32集终再续。

这里马后炮为开篇。双主角的的重生让我眼前一亮、在血洗靖安司李泌出场人设一度想弃剧的心思又重新活泛开了。

30到32集中的李泌,初露日后名相风采于右相处韬晦寻得一线生机,于守捉郎处无中生有脱离藩篱,于龙武卫激以同仇敌忾赢得转机,于郭力士循循善诱自王孙处定其决绝,最后于太子处自承其过安其心、助其势、借其力、卷土重来于檀棋有始有终。

而张小敬,不再是上半部中孙猴子一般大闹长安的美式孤胆英雄。于绝处借许合子脱身,随即豪赌徐宾

未死奋起一战,重新新统筹布局、图谋再起。(前一集,张小敬借助许合子在灯市联络徐宾)整个段落铺陈的错落有致前后呼应,同时把矛盾和焦点引导向剧中大BOSS之一圣人(由于剧情开始出现脱离小说的部分范畴,且小说中最终BOSS何孚又早早出局,龙波这条线背后的大BOSS现在已经疑窦重重。我自己开脑洞都已经开到有财力又有动机的杨国忠身上还是不能自圆其说)这里不由暗自庆幸,这篇二易其稿的剧评,在这一段落有如此多的亮点可以写。

亮点一

三个大卡

剧中至此三位顶级大卡的火星

撞地球已经不是一波三折、火星四射可以概括。这三个大卡既是说两位国家一级演员与一位获奖无数的资深戏骨相互之间的互动,也是剧情到本段落中环环相扣中人物命运。我这里试著从三个人的剧中性格结合他们的历史脉络说一下我眼中剧情的精彩之处。

1. 林九郎

剧情到这里应该都知道林九郎就李林甫

。林九郎在前面剧情中说,自己一路上来靠的是揣度人心。揣度的对象实际就是圣人,而李林甫对圣人的揣度那份自信则是事出有因。李林甫的舅舅是楚国公姜皎,因李林甫擅音律得姜皎喜爱。姜皎早年交好唐玄宗,在平太平公主之乱立下大功。后因为安心做富贵闲人为玄宗所亲近。但在开元十年,因为泄露禁中之言被杖责死于贬谪的途中。而传说中,姜皎被贬谪前最后托付后事的就是李林甫。因此,李林甫自入仕起就深知玄宗喜好。所以,剧中林九郎有显性的那句在揣度人心的自矜有点得意。但是这份显性的有恃无恐,也是剧中林九郎历史上的李林甫最后败落的伏笔。

林九郎自诩法家,但是时时把自己立于唐律之上,玩弄人心于鼓掌之间。他以为揣度的明白无误的唐玄宗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自信是有点可笑的。这份可笑可以参照他舅舅姜皎之死。前面说了姜皎死于泄露唐玄宗的密谋,密谋内容就是唐玄宗意图废除皇后。说到这里不得不多说一句唐玄宗的用人习惯,就是用人的时候往往骤拔其人于显贵用完后不是重责就是贬谪无论文武能善终的不多。也因此最后得宠的安禄山在提拔他的李林甫倒台后就下决心造反。所以迎合圣人的姜皎最后玩脱了,改迎合圣人为揣度圣人的李林甫最后也倒台了,最后玩弄臣子人心的李隆基也玩脱了。这是旁话这里按下。

回到剧情忙,林九郎在大获全胜的后,此前被他设局的无论从李泌到太子还是何监与郭立士当他出现一个破绽随即被联手反击。当林九郎看到圣人赐的白服而不是代政天下的紫袍的时候,表情木那中的瞳孔瞬间放大旋即失神,然后似喃喃自语似亢声自辩的右相被郭力士轻飘飘的一语带过:圣人请你穿。惊骇之下不只是林九郎手中白衣怦然落地,右晓卫大将军马上给林九郎管家脸色,这也为后面姚汝能的再反转的转变埋下伏笔。这是剧情在一路攀升的林九郎的汹汹威权下,双主角赢下了自己第一个战略性拐点。真一个尹铸胜,右相真大惊失色,

2何监

我在前面提及剧评中,我问过一起讨论的网友三个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何监强还是右相强。我回答是何监强。我这里摘要下,何监在剧中实际是贺知章。贺知章是唐朝历史上仕途成就最高的诗人,天宝三载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隋唐官制秘书监为从三品,又因为唐代实权宰相比如右相为正三品因此,秘书监与右相品级相当,同服紫袍。所以何监在林九郎接到穿白服见圣人的中旨后随即朗声直斥林九郎,白服就是脸面,圣人就是要下你的脸面。

而到实权,隋唐宋三朝设秘书省,相当于明清两代的「翰林院」,主官为秘书监。秘书监直接职能是国家图书馆兼皇帝咨询机关。而隋唐官制中三省六部本身实际也是从皇家的咨询机构衍生而来(类似后世清朝从南书房到军机处的演变)加上政事堂本身是三省宰相讨论政务协调工作的场所,对接内外朝政务工作秘书监也因此承担联系宰相与皇帝工作的职能,所以在实际权力中秘书监与右相可以分庭抗礼。这点,林九郎在刚结束的32集中也有所承认。

何监能稳稳压住右相,就是资历威望。何监在剧中说他86岁,历史上贺知章入仕在武则天时代。能武则天末年再到玄宗登频繁的政变中如履薄冰、涉险过关;玄宗朝,名相能臣居高位者不断善终者了了。贺知章能屹立不倒,以从三品高位致仕平安落地,他如果是个善茬那就真是怪事了。从李必质疑开始,何监已经知道他谋划的事情败露,甚至有失败的可能。从上街以找何孚为名是诱发郭力士与右晓卫冲突,到利用自身威望让他的学生门徒公开以舆论对抗右相甚至圣人,临走还扔下一句不管我做了什么都是为了大唐的佛。当以蛰伏的姿态进右相府,诱使林九郎认为自己全胜在即而得意忘形的时候。在林九郎说出他的道就是天道,用佯装的醉态口诵道号来嘲弄。为什么,这就是何监对林九郎揣度人心的回应,也是对林九郎的讥讽:圣人的心思你懂么。

其实,前情中李必质问林九郎那时候就有伏笔。李必一问再问的话就是,礼大还是法大。林九郎以为法大于礼,李必自斥其心最后迫使林九郎承认在圣人眼里礼大于大法。因为礼,哪怕何监去官职依旧能以紫服金鱼上相辉楼与圣人一同赏灯。因为礼,为太子官的何监哪怕真的密谋行刺右相那也是忠君,依据唐律中八议哪怕十恶不赦罪行也可以酌情议罪减等,而不是右相自承的直接拿入诏狱。更因为礼,何监是秘书省之首文宗的领袖,如果皇帝认定何监有重大罪行不仅是打自己用人不明的脸,还会因右相滥用职权无法对天下文臣交代。那么接下来圣人对右相代政的诏令的直接目的也就无法达成。看起来何监是身入虎穴,实际何尝不是一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放手一搏。迫使圣人,为维持朝局而妥协。何监比林九郎不仅强在势,更在于对政治博弈的洞悉与在历代皇权更迭中的教训的总结。何监强,在明事,在借势,在造势,在于对权势的精准剖析。好一个韩童生,何监好不老谋深算。

3郭力士

郭力士,历史上的高力士。高力士终其一生,对唐玄宗忠诚始终如一。

这份如一,只遇事皆以玄宗利益为取舍的唯一标准。因这份如一,在太子有事的时候郭力士会因为圣人心意主动回避。也因位这份如一,明知右相构陷他在先也宁可退避三舍。也因为这份如一,屡屡被小狐狸李必加以利用从救张小敬再到与何监的学生乃至太子利益集团合谋做局还右相以颜色。在这份如一下,郭力士是睚眦必报的。在右相全面压制对手的时候,他退避右相锋芒之余会大骂右相走狗以泄愤同时对自己无事生非的手下:干你X的粗口,其愤恨之心与不甘溢于言表。

当李必抓住林九郎的关键错误的时候。郭力士毫不犹豫跳出来,给予右相必杀一击。右相之过实际不在擅权,而在于没有经过皇帝正式诏令授权下的提前滥用权力。君王要给的无论谁谁都不能不经允许自己拿。见到关键机会,深知宫廷险恶战战兢兢的郭力士也毫不犹豫吞下了小狐狸的诱饵,那句:要报道圣人面前,要快、要热乎的----扑面而来。而回敬不久前被右相设计的一箭之仇后,那句:或许圣人逗你玩背后的张扬,郭力士何尝不是在明示:皇帝的心思我比你懂。妙人吕凉,郭力士妙在进退中游刃有余。

剧中的三位大卡把剧中人物对政局对权势的不同理念展示的淋漓尽致,作为演员的三位大卡他们基于历史人物的演绎让我惊叹在:寄寓大局在微表情,刻画人性于历史渊源。最后拿捏人物火候在剧情不出戏,在各对手戏不喧宾夺主以及他们各自在推动剧情做的铺陈转折都起到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这份火候的拿捏,何尝不是大卡们在演绎里借势与造势,声势逼人过目难忘。

亮点二

主角们

剧情一路走到现在,身边的朋友有人弃剧,更多人把剧情讨论延伸到他们各自喜欢的范畴。有人喜欢盔甲,他们喜欢的长安是盔甲的长安。有人喜欢建筑,他们眼里的长安就是建筑的长安,更多元的视角下的长安是服饰的长安是吃货的长安,最终所有想像中的长安,是我们的大唐群像。

1. 从剧集开篇一镜到底那份惊艳开始,这个长安告诉你这是长安人与长安的故事,而每个长安人都是主角。

剧情到此,打动我的不只是张小敬与李必的主线。尽管开始,我是冲著雷佳音去的,那时候我期待的不是长安而是一个我希望能立起来的雷佳音。我眼中这个剧有个习惯,就是自带美剧元素那份尽量不浪费剧中任何素的细腻。起码,剧中开播那会的细节几乎都是为后面剧情展开做铺垫。这些呼应的细节,我在前十二集中即使四刷才补上前后呼应的部分依旧有疏漏。即使如此,不是看知乎介绍,太子与李必商议危局后两个小道童跪称:请李司丞赐福我是我少的会是那份能在心中的情绪-------因小乙赴死的这段不忍心看而错过的触动。这些在前面不少人感觉有些拖沓的细节铺陈(不少人因此弃剧),后面长安的剧情才在我眼里开始、生动、 鲜活并立了起来----今夜长安。

2第二集中的张小敬,初始办案起用香粉铺子的暗桩查访舆图,暗桩在牺牲前张小敬叮嘱说注意安全,暗桩回答说 不行 我不能对长安没有用。暗桩牺牲的地方一同牺牲的还有老者,老者说你真笨,张小敬 行大礼参拜已经牺牲的暗桩。此时的张小敬,还是那个对李必说我办事不讲规矩的五尊阎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狠辣毒绝。那时候的张小敬,牺牲小乙换取下一步证据那时他九死无悔。随著跟随张小敬出生入死的一个个普通人的离去,当他昔日第八团的同僚火师丁三为张小敬做出牺牲的时候,五尊阎罗的一往无前开始动摇。到他洞悉阴谋指向那一刻,右相借靖安司被血洗开始收网全程大索张小敬的时候。罗胖子那伙不良人为张小敬的牺牲,动摇了张小敬一直以来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内心。那时候他喊出了,不能再为我牺牲兄弟了,长安一万多个官都管不了的事情我张小敬也管不了。没有了靖安司,没有了兄弟,查案到最后依旧会回到死牢的五尊阎罗打回了原型,阎罗亦是寻常人。期待再次选择不退后张小敬重生而不是孤胆英雄的王者归来----助丁瞳儿者-----丁瞳儿此生不复相见。

3.刚出场的李必,涯高自岸、纤尘不染。牺牲张小敬谎言的面无愧色,是俯视众生的冷漠,这份冷漠延续到接受两位小道童请赐福是理所当然。那时候的李必行礼都是道礼。然后竟在掌握的大局一步步失控,精英天才一步步在对手精心设计的布局中进退失据。开始失去权柄的李必是进退失据的,亡奔在街头的李必是惊慌失措的,坠入葛老黑狱的李必那时已经坠入谷底。再遇阿枝兄妹际会,感言中倾诉,倾诉中明悟,明悟后果决再拾道心。此时的李必,他誓言要守护的百姓不再是税收中的抽象数字,案牍里的片语简介和太子宏图中的铺陈。明悟的李必,会审时度势,见到林九郎的破绽断然以自污获得林九郎信任寻机脱身。在说服火师的过程中、栽赃张小敬争取自身脱身的契机,最后直奔龙武卫挑唆龙武卫与前来逮捕的李必的人直接冲突,这时候的李必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并且处处为自己脱身留下退路,一个日后留名青史的出色政客的初露锋芒。从说动郭力士入局击落林九郎于云端,李必求张小敬脱罪;再到太子处陈情并为之出谋划策后李必求免檀棋,果决中的李必道心依旧,日后大唐明相小荷才露尖角。此时李必对太子行俗礼,许日后随诏随到-----终此一生千金一诺。

亮点三

你我—长安—今夜长安

反派龙波,不管你有多少评价,是龙波这个角色还是扮演他的演员。龙波初见曹破延时那句:我选择了你,起来你不再是奴,这个时候我眼中的已经是立起来的龙波(虽然第一时间我脑海划过的内容是:兽人永不为奴)。不愿为奴,到32集终是檀棋绝死求生中的毅然决然。我还有用,我不是奴隶,我要活下去。同样为此抗争的还有葛老,还有阿枝兄妹,有丁瞳儿,有守捉郎众,还有在没有脸面什么都没有的熊火帮众们。让元载心起疑窦的不良人罗胖子,为让自己对长安有用不计生死的暗桩,乃至所有长安之暗面的每个人,李必说:假希望也是希望。

豁著嘴,漏音咬著每个字的旅贲军旅帅崔器。他质疑过张小敬,敌视过张小敬。甚至一度在驰援随时身陷狼卫的张小敬故意拖延驰援进度。最终,崔旅帅因这份对张小敬的不服、不信,导致他所带领的旅贲军大多数人中伏火雷身亡。那时,哭诉我崔器办差一向尽心尽力,尽心尽力。我想屏幕外的你我,有几人不对崔器这个猪队友怒火中烧。之后崔旅帅的叛离靖安司后,在右晓卫屡遭冷眼,甚至还几陷诬陷。在实现夙愿入职右晓卫后,在靖安司听从自己第六感的崔器此时此刻立了起来,为同僚,为靖安司,为长安,孤身一战。彼时崔器 ,长安崔器。

太子和李必讨论税制的时候,他推荐的指向是徐宾。何孚眼瞎后留下的指向是徐宾。在张小敬陷死牢,要张小敬活下是徐宾。并且直接告诉张小敬一旦身入靖安司无论如何都要接下差事,同时无论如何不要信任何赦免他死刑的承诺还是徐宾。创设大案牍术并以掌握核心演算法而自得的是徐宾。对李必阐述造纸拯救大唐的是徐宾,龙波血洗靖安司中,毫发无损生还的是徐宾。到最近的剧集展开,徐宾已经从假痴不癫的书呆子徐宾,成为提出右相密谋召集狼卫假装行刺后的智珠在握者徐宾。向著大BOSS狂奔中,迷一般的徐宾。长安徐宾,大唐徐宾。

三女是姚汝能。对张小敬始于轻蔑,到逐步信服是姚汝能。鼓动崔器跳槽右晓卫的是姚汝能。喜欢檀棋,但是只能用挖苦讽刺来掩盖自己心意的是姚汝。勉为其难,配合檀棋闯右晓卫不过跑的比谁都快的是姚汝能。压制靖安司同僚,蛰伏新司丞吉温的是姚汝能。在长安全城搜捕张小敬的关键时刻,以鼓声重燃张小敬斗志并在同时就地解散望楼班执的是姚汝能。叛太子,为右相间最后拯救檀棋,还是姚汝能。姚汝能在精致的利己主义和对他曾祖父的信仰之间,左右摇摆。最终姚汝能在完成自己扮演的所有角色后,为爱不退。此亦姚汝能,彼亦姚汝能,千人千面姚汝能。

元载和曹破延,都是不一样的反派。让人细品之下不会爱憎分明的存在。为什么,因为不论彻底的利己主义者难得对王韫秀表露真情,还是曹破延因为想起了自己的女儿放过了理发店的父女。要说的亮点还有许多,亮点中的长安,意犹未尽。

其实话到此处。前面提到长安十二时辰剧集独特的地方是剧中立起来的鲜活长安群像。长安群像中,他们是慨然赴死的暗桩、道童和小乙。是葛老黑暗世界中侍女、打手与妹妹阿枝。是知乎上热议中的各个细节。曾经有个朋友提醒我:一部层次设计丰富的剧情,会对应不同偏好的观众,让观众自己挖掘细节背后的含义。同时,于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剧中里世界。而无数个里世界的集合,你我已经是这个大唐世界的主角。长安中大唐的生动,或许是在生命中的某一刻:我们是混吃等死姚汝能,憧憬著一夜抱得白富美的元载,抑或是爱女狂魔曹破延。偶然间会幻想一下,我是地下世界之王葛老,我是粉丝千万的许合子,我是长安世界中的任何一份子。如果我于今夜长安,剧中人物的奈何奈何,我将如何如何。剧集构筑的长安大世界中,有你我构建的长安里世界,你我就是这样长安的主角。你我的长安,今夜长安,天下长安。

(正文完,后面会有一到两篇旁话更新,把之前写的剧评材料归拢下,写点正文不太适合放进去的内容)

-> ??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