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掌財經 馮越

欠錢不可怕,可怕的是別人壓根沒打算要還。

“央企信用”神話破滅

2018年,金融行業雷潮頻現,小到民企大到國企,硝煙滾滾連綿不絕。再後來,產能過剩的央企、非限制性行業央企也接連中槍,投資市場人心惶惶,“央企信用”神話破滅。

2018年5月,中國青旅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青旅實業”)旗下子公司5億信託實質違約,消息傳出引發軒然大波,因其揹負“央企”之名,連帶股東、背景統統成了輿論焦點。

最初關心債務,到後來談及行業,牽扯人物越來越多,以至於大名鼎鼎的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青旅”)被迫發聲,一方面要還原真相,更多是爲撇清關係。

青旅聲明稱,公司並無“中青旅實業”或類似名稱的分子公司,“中青旅實業”所涉公司及其所屬公司與中青旅不存在任何股權關係。

話已至此,“謠言”似乎得到澄清,然而追債的金融機構不願放棄這一線索,經過多方取證,終於發現了二者的聯繫。

“母子”還是“兄弟”?

根據企查查數據,中青旅實業有三名股東,其中潤元華宸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簡稱“潤元華宸投資”)控股75%,中國青旅集團公司和自然人田衛紅持股比例分別爲20%及5%。

照理來說,中青旅實業的第一大股東爲潤元華宸投資,中青旅集團僅僅持有20%的股權,爲何金融機構偏偏找上中青旅集團,而對潤元華宸投資網開一面?

原來早在2017年,中青旅實業簽署貸款合同時,還提供了大股東潤元華宸投資的一紙承諾函,文中赫然寫到,“爲了實現中國青旅集團公司對中青旅實業的控制地位,潤元華宸承諾:潤元華宸同意以中國青旅集團公司作爲其行使中青旅實業股東權利的一致行動人,同意中國青旅集團公司作爲中青旅實業的實際控制人。”

中青旅集團的身份是實際控制人,那麼中青旅與中青旅實業的關係就並非“母子”而是“兄弟”?

很快,這一消息也被予以否認。

值得注意的是,有媒體翻出中信信託2016年底做出的一份《關於中信信託-北京黃金流動資金貸款項目投融資的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據瞭解,潤元華宸委託中青旅集團負責管理運營公司日常工作,同時,潤元華宸將簽署正式協議確認爲中青旅集團一致行動人。”

13債主保“老賴”

事件一再發酵,債務卻懸而未決。直到2018年底,中青旅集團突然公告宣佈出讓中青旅實業全部股權。若轉讓成功,中青旅實業與中青旅集團最後一絲聯繫徹底中斷,對於追債的金融機構而言,“討債”之旅無疑更加艱辛。

2019年1月,一封《關於請求中國青旅集團終止對外轉讓中國青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股權並出面化解其債務問題》的函件,附有13家金融機構署名蓋章,發往中國青旅集團母公司——中國光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光大集團”),並抄送共青團中央、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等部委。

函件強調,當前,中青旅實業揹負近300億元債務待償還,有60多家金融機構的貸款逾期,廣泛涉及衆多個人和機構客戶。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顯示,中青旅實業與北京黃金諸多貸款被分類爲‘可疑’、‘次級’、‘違約’,且被法院列入‘失信 被執行人名單’”。

13家機構聯名“上書”,力保債務人的國企身份,一場普普通通的雷潮餘波,硬生生演變成多方角力的拉鋸戰。

2019年2月,中青旅集團正面做出迴應,再度否認了與中青旅實業的直接聯繫,稱公司僅爲青旅實業公司的參股股東之一,既不是大股東,也不是其實際控制人,更不是其他股東的一致行動人,亦未實質管理青旅實業公司。

此外,中青旅集團還解釋了轉讓股權的前因後果,並非外界盛傳的“逃債跑路”,而是聚焦主業的舉措之一。“該等轉讓行爲系行使股東權利的合法行爲,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且股權轉讓行爲不影響青旅實業公司作爲債權人承擔債務 。”

事件就此陷入僵局。好在此時,長期沉默、逃避債權人的中青旅實業突然發聲,表示願意就債務問題與金融機構代表進行“和解”。

絕望中的轉機

2019年3月21日,由十餘家金融機構自發成立債委會籌備小組與債務人中青旅實業在北京市朝陽區世奧國際中心,中青旅實業會議室召開了第一次座談會會議。

儘管中青旅實業的實際控制人、領導均未出席本次會議,僅派了外部顧問萬子紅出面主持。但長期追債未果的金融機構看到曙光,還是感到由衷欣慰。有債權人表示:“希望後續可以看到中青旅實業的實際控制人及中青旅實業做出更多實質性償債 方案舉動。”

從萬子紅口中,中青旅實業複雜的內部狀況也再度得到證實,自去年七月以來,僅他接手就有一百多件訴訟,找不到一塊乾淨的資產,北京黃金因交易賬戶被查封目前也無法正常經營,目前有64家債權人,有抵押貸和信用貸的,有訴訟的和沒訴訟的,有展期續貸的和申請破產的,需要有債委會這樣的機構共同協商。

3月13日,上海新東吳優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申請中青旅實業破產的案子被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受理。萬子紅也給出答覆,中青旅實業認爲破產是不符合債務人與債權人的共同利益,已經做好材料準備和應對措施,將向法院提出異議。

當然,也不排除債務人未來會改變主意打破僵局。事實上,藉助上海新東吳優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提出的申請破產重組具備一定的可行性。中金資本是中青旅實業聘請的專業顧問,目前已經設計了一攬子重組方案,若有機會或將派上用場;目前來看,外部資產併購是另一種可行方案,目前有可行性資產分別爲福州商業地產項目和蘭州住宅地產項目。

總的來說,會議內容卓有成效,但中青旅實業的實際控制人依然失聯。

山寨“央企”真假難辨

公開資料顯示,中青旅實業成立於1993年,主營業務爲旅遊及文化娛樂設施開發、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

2017年,中青旅實業總資產爲289.79億元,總負債291.44億元;截至2018年11月30日,中青旅實業總資產爲290.33億元,總負債293.46億元。根據最新財務數據分析,中青旅實業近期總負債規模超過總資產規模,資不抵債。

有債權人指出,之所以“信任”中青旅實業這個主體,與中青旅實業2017年時候的負責人在中國青旅集團任職高層領導有直接的關係。據瞭解,2017年,中青旅實業的法人代表兼董事長爲傘翔宇。同時,兼任中國青旅集團副總經理。

不過問及金融機構是否在借款時就中青旅實業實控人問題向中青旅集團進行覈實,答案就沒有那麼肯定。“現在想來,當初給中青旅實業發放貸款時候,還是太過於相信‘央企’身份。”

事實上,假借央企招搖撞騙不止一家,去年“中鐵城際”打着央企旗號,與多家政府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後經中鐵出面,其冒牌身份才被坐實。相比三方對峙依舊神祕的中青旅實業,“造假”技術差之遠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