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獲授權轉載自:澎湃新聞,作者: 畹町,感謝原創,版權及責任屬於原作者,本平臺客觀發佈,再次感謝

  4月1日夜香港春季拍場,刺激與疲弱同在。美國藝術家KAWS源自卡通片的再創作《THE KAWS ALBUM》斬獲1.16億港元天價。與此同時,以“F4”爲代表的中國當代藝術板塊集體下滑:撤拍、流拍、低價成交接二連三。甚至,包括中國當代藝術在內的“當代藝術夜拍”史無前例地被擠出蘇富比最重要的開局夜拍。

  經歷了“葉永青抄襲事件”,中國當代藝術顯露出全面回調之勢。澎湃新聞從這幾天香港蘇富比、嘉德、保利中國當代藝術板塊成績單可以讀到,市場正在對中國當代藝術多年頑疾進行“大幅度重新修正”。

  有分析認爲,“一個時代的市場生命週期接近尾聲”。此外,在與香港和國際市場的較量中,受到品牌、政策、經營方式三重影響的國內藝術產業目前也呈現出落後態勢。

  4月1日,美國藝術家KAWS(本名Brian Donnelly,生於1974)創造了其“宇宙拍賣紀錄”。一幅2005年的KAWS畫作《THE KAWS ALBUM》以1億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拍場落槌,計佣金後的成交價達1.16億港元。

  KAWS,《THE KAWS ALBUM》,2005年。作品構圖取源自美國卡通片“辛普森一家”的《The Yellow Album》專輯。

  一則未經證實的傳言是,這件KAWS的買家是日本富豪前澤友作。2017年,前澤友作在拍賣開始後10分鐘內買下了美國新表現主義畫家巴斯奎特的作品《無題》,價格爲1.1億美元,打破了畫家作品的拍賣紀錄。2018年,前澤友作又以近2.5億美元包下馬斯克的一座火箭,邀請6-8名藝術家在2023年進行環月旅行。據傳,這次前澤友作着急出價,原因是要趕飛機。

  前澤友作

  本季香港春拍,高光時刻不僅有KAWS。3月31日“現代藝術夜場”,誕生了3件億元拍品:吳冠中《荷花(一)》,成交價1.3億港元;趙無極《無題》,成交價1.16億港元;趙無極《15.02.65》,成交價1.02億港元。單場總成交額達到7.93億港元。

  吳冠中《荷花(一)》

  趙無極《無題》

  不過,“現代藝術”板塊的高光難掩“當代藝術”的變局。史無前例地,香港蘇富比放棄了藝術品拍賣開局“現代藝術夜場”加“當代藝術夜場”(包含中國當代藝術)的配置,第一次改用“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夜場”替換後者。近年被穩步培育的東南亞板塊,其夜場首秀獲得1.06億港元成交額,16件拍品,15件獲成交。

  香港蘇富比首次開闢“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夜場”,李曼峯《峇里民採》以2897.5萬港元成交,是全場最高成交拍品。

  嶽敏君《無題》,以最低估價落槌

  在香港保利上述專場,與王廣義一起流拍的藝術家有:袁遠(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夜場,以最低估價落槌)、王光樂、劉韡、羅中立、仇曉飛、劉野、丁乙。在香港嘉德3月30日“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曾梵志《自畫像》流拍,周春芽作品以最低估價落槌。

  曾梵志《自畫像》(行進者),流拍

  一位市場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香港蘇富比專場數件以最低估價拍出作品或未真實成交,可能是做價保底。對其中一件高價成交的中國當代水墨,這位人士甚至十分肯定地稱有臺灣地區的機構參與做價。

  一度被做價、炒高的中國當代藝術正在擠泡沫。資深藝術顧問王從卉向“澎湃新聞”表示:“F4悉數成交就很好。價格回調,正常,且價格合適的,回到千萬級以下,也是進一步擠光泡沫,把以前的浮腫消掉。不能說是(中國當代藝術)終結,而是回到應有的位置上。但是一個時代的市場生命週期確實接近尾聲。未來新名單已經在滾動啓動中。”

  據“澎湃新聞”觀察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夜場”,幾位相對陌生或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都經過輪流競價,隨後落在估價區間或超出最高估價成交。這批藝術家是否會成爲新一輪做價和炒作的對象,時間會揭示答案。

  2019年,藝術家葉永青被指抄襲比利時藝術家西爾萬畫作及其反應,成爲超出藝術界的熱點,一些分析人士認爲,這一事件引發了對包括藝術生產、藝術批評、藝術市場多環節在內的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信用崩塌。

  葉永青畫作收藏者劉益謙曾向“澎湃新聞”表示:“有人說如果葉永青就此道歉的話,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就歸零了,我覺得如果這三十年全是如此抄襲的,那歸零就歸零吧。”

  3月22日,

  系統性收藏葉永青各個系列作品的成都知美術館發表公開聲明

  稱,

  “取消仍在進行中的新作收藏,正式提出退款要求。痛定思痛,轉身離開那一部分已然腐朽的中國當代老圈子,主動翻篇。 葉永青個案損傷了85新潮以來的老一代中國當代藝術的根基信用。”

  “縱然這段中國當代藝術史仍具有歷史價值,但作品的整體的市場價值顯然會面對大幅度的重新修正。”

  “從後89之始的中國當代藝術30年結束舊章節。2019將成爲中國當代藝術重新翻篇的真正里程碑之年。”

  對於“葉永青抄襲事件”,香港蘇富比最先做出市場反應。3月下旬撤下4月1日“當代藝術”日場拍賣中葉永青拍品《鳥》,這也是首張被撤拍的“葉畫”。

  葉永青《鳥》,從4月1日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日場拍賣目錄中撤下。

  從這幾天香港蘇富比、嘉德、保利中國當代藝術板塊成績單可以讀到,市場正在對中國當代藝術多年頑疾進行“大幅度重新修正”。

  一位藝術評論界人士撰文認爲,說因葉永青抄襲事件而引發了國內當代藝術全行業的危機一點也不過分,“因爲此事觸及了當代藝術始終迴避不了的核心問題:藝術創作中的原創精神在作品中的實現,從根本上講,葉永青抄襲事件的爆發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四十年後遲早會出現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藝術歷程中一直未能跨越過去的一個坎,也即是始終未能得到重視並解決的問題:藝術原創性的匱乏和藝術方法論的自洽。因爲缺乏原創和方法論的自洽,所以纔不得不去借鑑、模仿甚至剽竊,以至於模仿歐美藝術風格的作品被公然命名成中國式藝術。”

  除了行業自身問題,中國大陸拍賣行發展遲緩、藝術產業中心轉移也是目前市場大環境的一道暗影。一位常年觀察藝術市場的資深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國際拍賣行比國內拍賣行的眼光要寬泛得多,香港蘇富比、佳士得對整個亞洲都有觸角,這幾年內地也在學習它們,開展日韓業務,但是東南亞還是很少看到。據我觀察,香港已在拍賣、藝術展會、畫廊等多個方面全面領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