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

學期結束前,忽然有一位曾經的學生家長來找我,說是能不能幫忙找到他孩子的幾張獲獎證書。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爲我雖然教過他孩子三、四、五年級語文,但是從沒有擔任過班主任,也沒有拿過哪一位孩子的獲獎證書什麼的。更主要的是,他的孩子都已經六年級畢業、進入初中學習半學期了。

看到這位學生家長一臉焦急、滿眼期盼的樣子,我連忙將他領進辦公室,先請他坐下來,再泡了杯熱茶,然後問清楚情況。原來,他的孩子在小學三到六年級的時候,學校都舉辦過一年一度的“學生成長記錄展覽”活動,展覽的內容有獲獎或發表的作文、書法、繪畫等作品,以及相應的獲獎證書。這些獲獎證書等材料交給班主任後,就一直沒有領回家過。以前有好幾次,他也到學校來找過,但每次都是空手而歸。聽說,孩子所在的初中馬上也要舉行類似的展示活動,所以,他特地請假再次來到學校,希望這一次能夠如願取回相關材料。

我馬上與相關班主任聯繫,她們都說有這回事兒,但時間長了,覺得學校好像沒有退還過,估計收存在哪裏。我又聯繫了相關部門負責人,並根據他們提供的地點一一尋找,最後,終於找到了獲獎證書等材料的“藏身之處”——一間很多教師幾乎都不知道的儲藏室。

推開這間儲藏室大門的時候,我幾乎是目瞪口呆,張口結舌:裏面的材料花花綠綠,各式各樣:獲獎證書,繪畫、書法、剪紙、泥塑等作品、報刊、雜誌等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彷彿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但亂七八糟,毫無美感可言。學生家長迫不及待地蹲下身子,手忙腳亂地搜尋起來。我也在另一座“山”前蹲下,開始了“愚公移山”。好長時間後,他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似的,欣喜若狂地喊起來:“找到了,找到啦!謝天謝地,謝天謝地!”

這位家長向我連聲道謝後,捧着他找到的材料“滿載而歸”,我的心中卻是五味雜陳,感觸最深的就是一句話:學生的獲獎證書等展覽後,應“物歸原主”!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是再簡單、再樸素不過的道理。然而,在不少學校,未見得就是人人想得到,也不見得是個個都能落實到行動上的,因爲在很多教師看來,一些作品無論是創意設計還是表現手法,都顯得比較幼稚;有些獲獎證書不是教育教學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有些檔次也不高……總之,估計對學生今後升學也不會有多大的幫助,所以,在對這些獲獎證書等材料的處置上,也就思想不夠重視,行動上不太慎重了。

作爲活動的組織者、承辦者、參與者、支持者,無論是誰,都應該明白這些獲獎證書等材料的價值,非同一般,不容小覷:凝聚着學生的辛勤汗水和獨特智慧,閃爍着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創新思想,見證了學生的點滴進步與茁壯成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些作品、證書等,對學生來說,無一都是來之不易的,無疑都是無價之寶。

既然是這樣,就應該向學生“借”過來時倍加珍惜,展覽過程中小心呵護,展覽結束後儘快“物歸原主”,而不是束之高閣,更不是棄之不理。

學生的獲獎證書等展覽後“物歸原主”,是我們完全應該做到、能夠做到,也必須做到的。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