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熱的初夏,加上黃土帶起的細沙,不自覺地喝口水以緩和喉嚨乾澀的感覺,西安市的水據說取自秦嶺的終南山區,特別溫軟順口,似乎是送我這旅者的小小禮物。在前往驪山方向的車上,對窗外遠方的思索,一直未停過。司機指著那些土丘說是周朝誰的墓、漢朝誰的……,配合著心頭所想著即將見到的事物,有種難以情惻的感覺。

    還好這「想像」只有約莫1個小時,車就抵達了「秦始皇陵博物院」,它的範圍涵蓋了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陵等世界知名的地點。

  DSC02480.jpg    DSC02491  

 

    1970年代是個神奇的時代,長沙馬王堆軑侯墓的再三探勘,出土了大量的古物之外,還有許多的古文獻足以撼動我們的理解,例如:《帛書甲、乙本老子》。但是,兵馬俑的發現,是史書的外一篇,近代世界出土文物中,非常令人驚嘆的一個章節。這麼多的陶俑,不論人形、物形,數量之大、做工之細,據傳出土時還有顏色,只是很快就氧化了。這麼稀奇的東西,古人竟無留下文獻可細考,後來還有人在上方蓋墓的,這些東西是屬於誰的陪葬呢?

秦始皇的?羋月的?恐怕難以有「真實」的答案。

還不如來看看照片吧。

DSC02503   DSC02501 DSC02502  DSC02512  

DSC02499 DSC02496 DSC02497 DSC02508 DSC02514 DSC02507  

 (有陳列於一號坑後方修復中的人俑,如第4張和倒數第2張,最後一張是說明在此之前曾有人在這建墓)

 

其實當地總共有三個坑及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廳,而上圖所選,幾乎都在一號坑。因為最為壯觀。第一排的人俑,可以很明顯看到沒有穿甲胄,一般認為是所謂的敢死隊。其它坑中用玻璃展示的,印象中當年來過台北展出,十分有動態感,服飾按研究說能體現其軍階高低。

DSC02538.JPG DSC02533.JPG   DSC02539.JPG  DSC02537    

而那陳列廳之中有著用青銅鑄成的馬車,被譽為青銅之冠,視為寶物級的珍品,曾在上海世博的中國館中有介紹,當時我沒放在心上,所以部落格中沒有特別提,這次近看到後,嘖嘖稱奇。DSC02545.JPG  

 DSC02547.JPG DSC02548.JPG  DSC02546.JPG   DSC02549.JPG      

DSC02552.JPG DSC02553.JPG  

(有一台站立著的"立車",一台後方像個屋子是"安車",最下方兩圖是一樣的,當時隨手照下的:經分析出的成分表)

    所謂的「秦始皇陵」只是目前被定位測出的範圍,並未開挖,其園區又稱之為「麗山園」,根據說明約2.26平方公里,距離兵馬俑有1.5公里左右。太陽那天也太大了,她們有腳踏車租借,但我推薦可以坐坐園內的電動車,猶如公車一樣,繞著幾處陪葬坑。也幸好日頭大,許許多多的松柏,不顯得那麼陰森。DSC02608.JPG DSC02609.JPG  DSC02605.JPG  DSC02606.JPG DSC02607.JPG  

我倒「想像」著地底有著夜明珠做繁星;水銀做河川:用人魚的油點的燭火……如果司馬遷的《史記》是部落格的話,那我挺喜歡這記述的,他可能「採訪」過這裡吧!只是與我們一樣不得其墓門而入。不過又熱又渴把我拉回現實來,繞了這園子一大圈,感到空空的,尤其見到仿秦代虎符的裝飾,放在服務中心口,似乎暗暗提醒著,秦國曾有的君/軍威。只是今天何在呢?

DSC02616.JPG DSC02617.JPG DSC02618.JPG  

 

   園圃裡眾芳開得燦爛,各國遊客的人數多到拍照要等好一會兒,與作為「明器」的兵馬俑及幽暗的坑道,形成強烈的對比。眼前所見的真實文物,看過之後,對於我想像的衝擊是很大的,沉思著人一生的追求,到底有何價值?秦始皇,在多少人的筆下有著無法抹滅的武功,氣吞六國,連當時文字度量衡都被他的政策所導,影響甚至迄今。但毀譽兼具的身後名,所給後人的省察,在這旅行過程中,好像沒有標準答案,卻又其實處處可見。黃土的風沙,每日依舊的吹拂著眾多千古名人的封丘,披著厚厚砂土的許多「真實」,不正還一再讓人「想像」著呢。

啜口清冽的水,真甜!

 

 

 

 

附圖1:兵馬俑博物館裡花圃的花當時開得十分燦爛(最後一段開頭所言),其實旁邊還有小咖啡廳,很另類的"博物館"。

 DSC02527.JPG DSC02528.JPG

DSC02529.JPG  

附圖2:兵馬俑1-3號坑之外還有一個名叫"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廳",內有一些俑的介紹展示,其中發現顏色很明顯的。不論正反面都極有特色。

DSC02555.JPG DSC02556.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