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尖尖前兩次的文章嗎?


成都房價,不算貴。

成都這10個樓盤,懂得人一定不會去搖。


有讚我的,有罵我的,褒貶不一。


(看完今天這篇,尖尖可能會被罵的更慘!)


不是房地產的託,也不是造勢,我只想講真話、實話。


兩篇文章,692條用戶留言,感覺“成都房價高”、“買不起房”的原因,大多是人會歸咎於“成都工資太低”。


比如:




等等。


一句話:


我的工資,趕不上成都的房價的漲幅。


尖尖也送你一句話:


成都的房價,永遠不會主動匹配你的工資。


房價,與城市發展相關。

工資,與個人能力&努力相關。



民間熱議的房價與工資關係,可以用一個官方詞彙“房價收入比”來概括。


房價收入比=城市房價/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


發達國家,3-6爲合理值

發展中國家,6-9爲合理值。


一般認爲:房價收入比越高,房價泡沫越大,不值得買;房價收入比越低,一個城市的房價水平越合理,很值得你下手。


真咧是這個樣子的嗎?


我們來看國民經略統計的一組數據:



深圳排名第一,一個家庭可能不吃不喝要34.2年才能買得起房;


在三亞買一套房需要29.8年,在上海買房需要26.1年,在北京買上一套,需要25.4年。


成都排名第35,一個家庭10.3年才能買上一套房。


看似嚇人的數字背後,其實是不合理的城市成長指數和統計數據。


第一,房價收入比,與城市發展水平相悖論


假設房價收入比的邏輯成立,深圳、上海、北京的房價泡沫纔是最嚴重的,他們纔是全國房價最危險的地方。


這些地方的房子,不值得買。


反觀在6-9這個安全空間的城市中嗎,多是一些三四五線城市(長沙是個例外),烏魯木齊、煙臺、韶關、洛陽……


簡言之,買這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反而更安全。


去買北上廣的房子,還是三四線的房子?


只要你腦殼沒包,都會選前者。


按照房價收入比推理出來的結論,與城市發展、常規認知背道而馳。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不怎麼合理值。


第二,家庭可支配收入,不等於全部收入


家庭可支配收入,即工資收入中扣除掉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公積金、個人所得稅等剩下的那部分。


一般情況下,每季度統計局都會公佈最新數據。


這個數據統計的是你賬面上的工資,而且還是統計局發佈。


但在現實中,工資卡上的收入≠你的實際收入。


補貼,第二職業,灰色收入等,都沒有被統計。


也就是說,在房價收入比的計算公式中,分母被低估了。


第三,房價,是一個城市未來的預期。


影響一個城市房價的因素有很多,土地,人口,政策,未來預期等。


城市越發達,前景越美好,房價被“寄予”的期望值越高。


我們現在看到的房價,其實是被“提前透支”了的。


它反映的不是當下這套房子值多少錢,而是未來幾年這套房子有可能值這麼多錢。


分母被低估,分子被高估,房價收入比被放大化。


房價收入比,拿的是你目前的工資,與城市未來幾年的比值。


可以參考,但不可作爲“買不起房的藉口”。




先算一筆賬:


近日,智聯招聘發佈了《2019年春季平均薪酬排行榜》:



成都平均薪酬7620元,全國排名第15名。


據住房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緯房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院發佈《142城市緯房指數(大數據中位數)》:



2019年2月份,成都房價中位數爲13235元/㎡。


從實際情況來看,13235這個數字還是有點低了。


房價中位數13235元,按首套房、100㎡,貸款期限30年來算:


首付近40萬,每月還款5341元。


平均薪酬7620元,

房價13235元/㎡

首付40萬

月還款額5341


看到這個對比數字,肯定會有人大呼小叫:


工資這麼低!房價這麼高!好久才能買得起房!

爲什麼工資不漲房價漲?

什麼時候我的工資才能跑贏房價?


房價和工資,都是兩個變量。


房價,不是我們主觀能決定的;

我們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工資,自己的收入。


城市越具有活力,人口淨流入量越大,房價肯定是一路走高的。


就成都而言,


2018年全國GDP排名第八


僅次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天津重慶等直轄市和蘇州。


城市發展潛力全國第五


4月12日,智庫恆大研究院發佈《2019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報告》,公佈“2019年中國城市發展潛力100強”排行榜:成都位居全國第五,僅次於深北上廣。


人口淨增量位居全國第五


2018年,成都人口淨增28.53萬,高於北京、上海、武漢、南京等。


第四城市羣選址成渝


繼粵港澳、京津冀、長三角之後,成渝經濟羣成爲全國第四城市羣,現在的“長三角”,就是未來的成都和重慶。


以上種種,都將成爲成都房價的支撐。


它不會因爲你的工資低,而慢下來。


“我希望,你喜歡,他討厭”,我們的這些主觀感受,房價可不會考慮。


你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跟上城市的發展,享受城市發展帶來的機遇,提高自己的能力與收入。





不要坐等成都房價下跌,也不要總想着自己買房無望。


只要你肯行動,你才知道自己原來可以這麼優秀!


@木子李

94年弱女子,16年買房,找親戚借了12萬,付了28萬首付,貸款28萬,每月還1700。


雖然每月房貸是工資的一半但是心裏踏實。


18年年底我還完了買首付借的12萬,除了奮鬥,我都不知道我一個弱女子怎麼做到的。


每月房貸車貸加起一共1萬的貸款,壓力也大。


不過我相信人的成功都是逼出來的!再次很感謝前男友的背叛,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幸福李佳佳

2012年,在我大學畢業的第四年,我終於在父母的幫助和自己努力下買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套房。


首付60萬,當時商貸下來月供4300,記得工資證明還要7000。


當然想要我什麼時候能真的掙那麼多一個月啊!


但是,人不逼自己真的不會知道自己潛能,第二年我拿年薪了。


人生就是需要逼。



@Vikings

09年大學畢業,工資1200,奮鬥4年後月薪25K左右。


13年底在東三環邊買了第一套房,90平小套三,自己首付6成,沒有讓家裏拿錢,其實家裏也沒錢。


16年底辭職創業,還好自己努力運氣也好,年收入達到700K左右。


17年底提前還完了貸款,今年打算再入一套大套四改善,然後再也不想爲房子操心了。


越窮越折騰,越折騰越富有。



@斯文痞子

15年10月中旬,買了現在的小區(可以首付分期),全部家當付了首付,努力掙錢還了分期,後面又繼續努力。


沒要父母一分錢裝修、買車,現在就差一個她了。


所以啊,人還是需要逼一下,要知道買房那年的工資還了房貸只夠基本生活保障,對了我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



@^ _ ^

房子是固定資產,錢花了就沒有了。


明白了這個之後,自己開始借錢買房,在西門三環付了一個小套三。


借了錢有了壓力就開始逼迫自己拼命工作,現在工資翻了好多倍。


如今外債還清,房子全部裝修租出去。


每個月輕鬆還5000左右的貸款,只差一個男朋友。



ps:感覺上面這兩位,可以組隊了!





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不是爲了渲染房價,更不是爲“工資低”喊冤。


只想你,正確看待當下的房價,不負自己,不懼未來。



 今日求留言 

想聽一聽你在成都斗的故事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成都房幫幫”官方微信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合作請加微信:ly15528285603

本文作者:工資漲不過房價的萵筍尖尖


好擔心遭罵慘

點個“在看”給尖尖一個鼓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