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使用的M7刺刀。(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国军使用的M7刺刀。(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两岸军队目前使用的步枪刺刀,分别为国军的M7刺刀,和解放军的95式多用途刺刀(下称QNL-95)。这两种刺刀因诞生的时间和用途等差异,二者在形状、材质和操作方法等方面,都呈现不同的风格,其中QNL-95在设计上融合更多实用价值,M7则在训练上强调实战功能。

M7刺刀当初是由美国生产,于1964年开始服役至今,长约29.845公分、重300克、宽22毫米,具有氧化黑色表面处理涂层,刀刃上没有血槽,刀片为刃背不对称,刀刃部为通体开刃,刀背前端则一半开刃,在美国、加拿大、西德、菲律宾、新加坡、中华民国和韩国都有生产。

QNL-95于1995年由解放军随95式步枪同时配用,装备后长35.4公分、重600克、宽4毫米,外型参考了美国M9刺刀,但在刀柄部分存在差异,除了作为步枪刺刀使用以外,还能够砍削灌木、铰剪铁丝、锯割钢筋、修锉金属构件,也可用于打开罐头与螺丝等用途。

▲手持95式刺刀的解放军士兵。(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手持95式刺刀的解放军士兵。(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国军的刺刀训练则著重「练胆、练心、练气、练体力」,具体动作包括原地突刺、前进突刺、回旋突刺、左侧突刺、右侧突刺、原地防右刺、原地防左刺、原地防下刺,还有上击、横击、冲击、劈砍等托击法,以及关于徒手搏击的训练。

在解放军的刺刀训练上,以包含「二段十六式」的「刺杀操」为基础,并将中华传统武术融入其中,具体动作包括突刺 、防左侧击、勾踢腿、上步撞击、外拨转身刺、弹夹击弹体、马步击肋、上步砍劈、后击砍劈、防下刺、立枪挡拨侧踹 、上步下砸、横劈下击、虚步架枪、上步横击、转身突刺等。不过近年来解放军刺刀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1987年出版的《人民解放军陆军士兵军事训练教材》中,刺刀已经没有出现。

总的来看,解放军在刺刀本身的设计更具多元功能,国军则在训练上更强调实战用途。此外,也许基于台湾地狭人稠的属性,战时近距离接敌的机会更高,因此国军更加著重刺枪术的训练。

▲两岸刺刀比较。(图/记者马叔安制表)

▲两岸刺刀比较。(图/记者马叔安制表)


▼国军刺枪术演练,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删除请见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