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司馬炎已經做的足夠好了。

為了對抗地方上動輒「家貲億萬,莊田阡陌,奴婢盈野,宗族為郎者百千」的豪門大族,壓制他們對政權的染指,大封司馬氏宗親,「樹藩籬以鎮不臣」;

為了抵消自曹魏以來,兩次「禪代」對皇權神聖性的衝擊,尤其是為了緩解司馬昭弒君導致的傳統忠君信仰解體,大力強化「孝」在政治語境中的地位,並以之替代忠君,作為維繫統治的思想武器;

為了取得世家大族對再造統一國家機器的支持,作為對他們放棄東漢板蕩以來既得的獨立政治、軍事特權的補償,允許士族階層享受奢侈、糜爛的物質生活,並以之侵蝕其對政治權力的渴望;

為了維護北方士人既得利益,特別是河洛、五都士族集團的政治利益,默認、縱容他們對吳地門閥的打壓;

為了消化滅吳後的政治成果,對大江以南「解其兵而用其宗姓」,基本維護了南方士族的地方利益,保證了新歸之土的平穩收納;

對北方胡族繼續實行「質其首領,束其族眾,分其權柄」的羈糜分化政策,並對反抗部族進行武裝回擊,這也符合帝國初創期的對外鬥爭策略。

綜上所述,司馬炎的作為,基本符合其開國帝王的身份。整體政績評價應在水準以上。

一代人做一代事,西晉諸多社會政治問題,如士族腐化墮落,藩王威重自立,吳地士不歸心,胡人建制不臣等,都應由司馬氏後繼統治者發揮統治才能,逐漸解決。

可惜,西晉沒有文帝景帝,也沒有太宗高宗,甚至沒有一個永樂帝。結果它就悲劇了。


司馬炎的操作確實有問題,他死後西晉爆發的各種問題看上去也都是他一手造成,但如果仔細分析,會發現他也很難做得更好。

司馬炎最大的威脅不是孫皓,不是禿髮樹機能,也不是某個權臣,而是自己的弟弟齊王司馬攸。司馬攸在西晉朝廷的地位遠非曹植曹彰之流在曹魏可比,光就繼承順位而言,司馬攸不是比司馬炎高的問題,而是連他的生父司馬昭都排在後面。

司馬攸早年被過繼給了無子的司馬師,所以他是司馬師的正統繼承人,只是因為司馬師死得太過突然,加上司馬攸年幼,才在情急之下讓司馬昭上台。司馬昭曾經公開表示天下是屬於司馬師的,這等於是親口承認司馬攸的合法繼承權。

司馬攸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晉書對他幾乎都是正面描寫,彷彿他不死西晉就能開創太平盛世一般。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晉書撰寫於唐太宗時期,唐太宗自己就是殺掉哥哥當上了皇帝,晉書里關於司馬攸的描寫承載著一定的政治目的。唐太宗自己還在晉書里批註,認為西晉亡於司馬炎立長不立賢。

但仔細探究晉書里對司馬攸的這些美化內容,會發現頗為空泛,幾乎都在誇他名望高,受愛戴,孝順父母。名望高應是事實,後來司馬炎打算把司馬攸調離朝廷時,造成了極大的政治風波,群臣進言反對,其中不止包括司馬炎的寵臣荀勖和張華,甚至連其發小羊琇和曹志也在其中。

曹操在立曹丕為太子後,大力打擊了曹植一黨的勢力,好為曹丕鋪路。但司馬昭並未打擊司馬攸的勢力,一方面司馬炎當上太子時司馬昭已經病危,另一方面司馬攸的影響力遠非勢力單薄的曹植可比。司馬昭都沒解決司馬攸的支持者,司馬炎解決起來就更難,而且西晉朝廷的利益關係又極度複雜,身無寸功的司馬炎無法成為一個強勢的皇帝。

司馬炎用了十年時間來培養自己的勢力,還將司馬攸列入開國功臣名單加以祭祀,都是希望把司馬攸限制在人臣範疇。但司馬攸比司馬炎小十二歲,正常情況下司馬炎不可能活過司馬攸。一旦司馬炎撒手人寰,以司馬攸的地位和名望,他就是第二個周公,廢帝完全不在話下。加上司馬攸本來也有皇位繼承權,自立為帝或者立兒子當皇帝也未嘗不可。

司馬炎之母王元姬去世時曾告誡他司馬攸性急,希望他能善待弟弟。司馬攸被強行趕出朝廷時,因氣憤導致病發身亡。要性急的司馬攸和司馬衷相安無事估計是很難指望的事。

司馬炎用盡渾身解數,甚至將伐吳也作為計劃的一環,才終於擁有了將司馬攸趕出朝廷的實力,但由於支持司馬攸的人太多,依然嚴重割裂了朝廷。

至於司馬炎立司馬衷為繼承人也常為人所詬病。但自漢末以來,廢長立幼的君主像袁紹、劉表、孫權都在死後引發了諸如派系相鬥、權臣逼主的問題,司馬炎本人也是因長子身份得以上位,他自然很難下定廢長立幼的決心。

此外,和司馬衷同為楊皇后所生的皇子只有秦王司馬柬。司馬柬聰明能幹,又已經成年,自然是合格的繼承人。但問題在於,從後來的歷史來看,司馬炎去世僅一年司馬柬也跟著駕鶴西去了,且沒有兒子,到時候即使沒有八王之亂也會是另一場動亂。

至於其他皇子,楊皇后和司馬衷、司馬柬尚在,楊皇后全家又都是高官,哪個皇子有本事繞過他們?

太子妃賈南風在司馬衷時期策劃多起事件,被認為是擾亂朝廷的罪魁禍首之一。賈南風是否應當負主要責任暫不討論,但司馬炎立賈南風為太子妃也是必然的選擇。賈南風之父屠龍勇士賈充是武帝朝中期的第一權臣,他的另一個女兒賈褒是齊王司馬攸的妻子。司馬攸+賈充的組合應該是司馬炎最不想面對的對手,他最後把司馬攸趕出朝廷也是在賈充死後才動的手。因而司馬炎聘賈南風為太子妃一方面是為太子找到一位強有力的丈人,另一方面也是想把賈充從齊王黨拉到自己這邊來。

至於批評司馬炎大搞分封,釀成八王之亂的,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在諸王們互相攻伐之前,是以楊駿和賈南風為首的太后黨和後黨先打了起來,這兩派人紛紛垮台後才是諸王主導了政局。

而批評司馬炎扶植外戚的,又忘了他繼位時所面臨的局面。在和朝廷的諸多權臣以及弟弟司馬攸的鬥爭中,外戚起到了擴張皇權的作用,是司馬炎一方鬥爭勝利的大功臣。就算不去培養外戚,其他大臣就可靠嗎?司馬炎的爺爺是誰?後來東晉時期的王敦和桓溫又做了什麼?

司馬炎的一生都是在想盡辦法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並且都獲得了勝利,但每解決一個問題又會造成另一個新問題,最後把西晉朝廷變成了一個只有自己才控制得了的微妙局面。

至於其他歷史趨勢,也是司馬炎本人無力改變的。面對世家大族的崛起,司馬炎只能承認其掌握土地和勞動力的事情,但也在占田制里盡量壓低了這個數字,好為政府多挽回一點戶口。

而八王之亂後爆發的五胡亂華,其成因是自東漢以來持續兩百年的內遷少數民族活動,這更是司馬炎無法改變的事實。江統的《徙戎論》里指出的問題雖然客觀存在,但《徙戎論》里提出的辦法卻是沒有可能實現的。直接徙戎只會導致民族問題直接爆發,河西鮮卑帶頭搞個叛亂就能折騰西晉朝廷整整九年才勉強擺平,司馬炎自然不可能搞一通徙戎的操作讓問題硬著陸。

司馬炎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其執政缺乏魄力,但這也是其背景形勢造成的。南方的孫皓倒是比他有魄力多了,結果呢?

司馬炎這輩子做過最有魄力的事是伐吳和攆走司馬攸,如果他能藉助伐吳帶來的威望整頓一下吏治,改革一下九品中正制,西晉或許還能多撐一下。但寬鬆執政討好大族又是其早年的立身之本,加之這也不過是一些縫縫補補的工作,最終能起到多大效用也不好說。


在下目光比較短淺,看不了很長遠的局勢發展,所以就單拿一件最簡單的操作來說吧:

隨便找個由頭宰了叔叔司馬倫,

西晉少說也能多苟三十年!

以下分析均基於這篇年表:

車右花盾:八王之亂月表?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司馬倫對西晉的滅亡,可謂是居功至偉。

他在鎮守關中的時候胡作非為,激起氐羌民變齊萬年之亂。又應對失當,導致起義迅速擴大,波及整個關中。六郡百姓成為流民,南下入蜀,攪亂益州局勢,造成西南割據。可以說,十六國中的成漢的建立,是司馬倫一手造成的,前秦前涼後秦等國,司馬倫也是功不可沒。

更惡劣的是,司馬倫撇下關中爛攤子拍拍屁股進京後,又跪舔賈后,官位不降反升。等到賈后發昏要殺太子,群臣請當時資歷最老的司馬倫帶頭政變。但司馬倫德不配位,故意按兵不動,緊趕慢趕等到司馬遹慘死在葯杵下,才輕易政變囚禁賈后接管朝政。

半年後司馬倫更是野心爆棚地廢帝自立,濫賞爵位狗尾續貂,把朝廷和司馬家所剩無幾的尊嚴消耗殆盡。從此朝廷對地方几無控制力可言,司馬家族內更是人人開始覬覦皇權,八王之亂由宮廷政變徹底演化成全國參與的大亂斗。

如果趙王倫被宰了,那麼:

等到秦王柬早逝後,接管關中的多半會是梁王肜。此君雖然也沒有什麼才幹,平齊萬年之亂時還有過暗害周處的屑行為,但激起民變這種技術活還是做不來的。這樣西部江山可以保持明面上的安定。

梁王肜薨後,繼任者也不會是野心勃勃的河間王顒。司馬炎有訓,三重鎮非親王不可領,歷史上關中局勢急需平定,朝廷讓「素有賢名」的遠房宗王司馬顒破例出鎮。既然關中平穩,這就不會發生。剛好淮南王允也沒有因為政變趙王倫而死,正是繼任的最佳人選。

河間王顒不握有關中這一基本盤,任李含再跳張方再猛也掀不起風浪。沒有河間王這根巨型攪屎棍,諸位年輕的兄弟親王大可以慢慢協調訴求,理清亂麻。

成都王穎不死,河北不會失控,劉淵石勒不會這麼快地崛起。東海王越不興,他的諸兄弟也無從團結作亂,只能繼續經營各地。

中央與地方大軍不在混戰中損耗,五胡僱傭軍也不會趁虛而入,晉室就還能再苟。萬一苟到智商均值回歸再出一任雄主,內削群藩外逐胡虜,那大晉還是一條好漢。


先提幾個說爛了的問題:

第一:太子只能立司馬衷,否則沒有嫡長子繼承製無法壓制齊王攸。至於齊王攸死後為什麼不改立,立太子不是今天下詔誰是太子就完事了,需要圍繞繼承人進行大量政治活動和布置安排,隨意廢立涉及到的問題就太多了,隨便舉個例子:

司馬炎為何立傻兒子?晉書是否有貓膩??

www.zhihu.com圖標

第二:罷州郡兵並未真正施行

戴萬琦:關於晉武帝「去州郡兵」一事的幾個觀點?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第三:《徙戎論》提出的遷移胡人根本就是不可能實現的政策。禿髮樹機能之亂,河西鮮卑在秦涼二州起事,花了九年時間才平定,司馬炎更是稱「雖復吳蜀之寇,未嘗至此。」,齊萬年之亂,氐人羌人盧水胡人在秦雍二州作亂,四年時間才解決。匈奴人和羯人已經在并州生活五六十年了,把他們遷走打算花多長時間平叛?這種上百年積累下來的問題換誰來也解決不了。

最後,從東漢滅亡到唐朝建立差不多四百年時間,兩晉共存續155年,是國祚最長的政權,除了晉朝之外,只有北魏立國超過100年,這還不夠長久嗎?哦還有仇池五國加起來380多年,倒是挺長久的。

幾乎統一北方的後趙33年,統一北方的前秦44年,統一北方的北周算上西魏一共46年,統一全國的隋朝38年,宋齊梁陳加起來169年,為什麼?大分裂時代的歷史車輪不是某一個或者幾個人能攔得住的。


首先晉武帝司馬炎大封宗室也是無奈之舉,許多人根本是事後諸葛亮。如果你認真看過《晉書?帝紀?第三章?晉武帝司馬炎紀》的話,那麼你就會發現,從晉武帝司馬炎登基之後,一直到東吳滅亡之前的這十幾年,西晉王朝真的是內憂外患不斷,特別是從西晉泰始四年即公元268年(也就是晉惠帝司馬衷成為皇太子的後一年)開始,一直到西晉咸寧五年即公元279年為止的這十二年時間內。首先是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大水」、「地震」、「蝗蟲」之類的自然災害,經常一死就是幾千人,其次是秦州、涼州、并州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鮮卑、匈奴叛亂,至於《徙戎論》說的那種把胡人遷移出去的方法有點異想天開,弄不好只會造成更嚴重的胡人暴亂,最後還有一點是,東吳末帝孫皓又幾乎每年都要派遣軍隊北伐西晉的襄陽、荊州、江夏,以及南征臣服西晉的交州,同時益州地區也動不動爆發小規模的暴亂,更何況在這種情況下,晉武帝司馬炎的三個叔叔――義陽王司馬望、扶風王司馬駿、琅琊王司馬伷,以及晉武帝司馬炎的弟弟――齊王司馬攸都對他幫助很大,他不分封宗室,應該怎麼面對這麼多內憂外患呢?更何況西晉宗室也沒有某些人說的那麼差勁好嗎?正因為如此,所以如果我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話,那麼我在面對這些內憂外患時,也會希望自己的那幾個優秀的叔叔幫忙分擔的,分封宗室自然也不能避免了。

〖(義陽王司馬望)從宣帝討王凌,以功封永安亭侯。遷護軍將軍,改封安樂鄉侯,……先是蜀將姜維屢寇關中,及望至,廣設方略,維不得為寇,關中賴之。進封順陽侯。征拜衛將軍,領中領軍,典禁兵。尋加驃騎將軍、開府。頃之,代何曾為司徒。〗――房玄齡《晉書?列傳?第七章?宗室列傳?義陽王司馬望傳》

〖平吳之役,率眾數萬出塗中,孫皓奉箋送璽綬,詣伷請降,……伷既戚屬尊重,加有平吳之功,克己恭儉,無矜滿之色,僚吏儘力,百姓懷化。〗――房玄齡《晉書?列傳?第九章?琅琊武王司馬伷列傳》

〖吳將丁奉寇芍陂,駿督諸軍距退之。遷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代石苞鎮壽春。尋復都督豫州,還鎮許昌。遷鎮西大將軍、使持節、都督雍涼等州諸軍事,代汝南王亮鎮關中,加袞冕侍中之服。

駿善扶御,有威恩,勸督農桑,與士卒分役,已及僚佐並將帥兵士等人限田十畝,具以表聞。詔遣普下州縣,使各務農事。〗――房玄齡《晉書?列傳?第九章?扶風武王司馬駿列傳》

〖齊獻王攸,字大猷,少而岐嶷。及長,清和平允,親賢好施,愛經籍,能屬文,善尺牘,為世所楷。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景帝無子,命攸為嗣。從征王凌,封長樂亭侯。……武帝踐阼,封齊王,時朝廷草創,而攸總統軍事,撫寧內外,莫不景附焉。〗――房玄齡《晉書?列傳?第八章?齊獻王司馬攸列傳》

其次關於「立晉惠帝司馬衷為太子」這件事,晉武帝司馬炎只是按照「立嫡立長」的規矩做事罷了。因為晉武帝司馬炎與武元皇后楊艷生了三個兒子――毗陵王司馬軌、晉惠帝司馬衷、秦王司馬柬,而毗陵王司馬軌很早就去世了,所以晉惠帝司馬衷就是晉武帝司馬炎在世最大的嫡子,晉武帝司馬炎只能立他為皇太子,沒有其他辦法。何況晉武帝司馬炎的晉王世子之位本來就差點被他的親弟弟――齊獻王司馬攸取代了,如果不是何曾、山濤、荀勖等人說服晉文帝司馬昭的話,那麼晉武帝司馬炎連晉王都做不成了,更不用說西晉王朝的開國皇帝了。如果晉武帝司馬炎不堅持立嫡長子的規矩的話,那麼朝廷中的那些重臣轉頭去支持齊獻王司馬攸,這又應該如何是好呢?

〖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無後,以帝弟攸為嗣,特加愛異,自謂攝居相位,百年之後,大業宜歸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與焉。」將議立世子,屬意於攸。何曾等固爭曰:「中撫軍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發委地,手過膝,此非人臣之相也。」由是遂定。〗――房玄齡《晉書?帝紀?第三章?晉武帝司馬炎紀》

至於說立秦王司馬柬嘛,且不說秦王司馬柬本身的能力到底怎麼樣,就他的壽命恐怕也做不了什麼的。因為歷史上的晉武帝司馬炎是在太熙元年即公元290年夏四月病逝的,而秦王司馬柬是在元康元年即公元291年秋九月去世的,所以他就算登基了,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恐怕也做不了什麼的,就算真的有什麼作為,也還是要看繼承人如何的,參考晉武帝司馬炎的侄孫――晉明帝司馬紹。

〖(西晉)太熙元年(公元291年)春正月辛酉朔,改元。乙巳,以尚書左僕射王渾為司徒,司空衛瓘為太保。二月辛丑,東夷七國朝貢。琅邪王覲薨。三月甲子,以右光祿大夫石鑒為司空。夏四月辛丑,以侍中車騎將軍楊駿為太尉、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己酉,帝崩於含章殿,時年五十五,葬峻陽陵,廟號世祖。〗――房玄齡《晉書?帝紀?第三章?晉武帝司馬炎紀》

〖(西晉元康元年即公元291年春三月)以秦王柬為大將軍,東平王楙為撫軍大將軍,鎮南將軍、楚王瑋為衛將軍,領北軍中候,下邳王晃為尚書令,東安公繇為尚書左僕射,進封東安王。……九月甲午,大將軍、秦王柬薨。〗――房玄齡《晉書?帝紀?第四章?晉惠帝司馬衷紀》

最後還有一點是,如果晉武帝司馬炎真的廢了太子妃賈南風的話,那麼他的大晉王朝只可能在更短的時間裡被楊駿這個外戚折騰沒了,要知道楊駿的行為可是堪比曹爽的,他自己不就住在曹爽的府邸中嗎?雖然如此,但是楊駿卻非常害怕賈南風,這就是楊駿不敢為所欲為的原因,正因為如此,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惠皇后賈南風的確可以對弱智的晉惠帝司馬衷起到一定保護作用的。

〖惠帝即位,進駿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鉞,錄朝政,百官總己。慮左右間己,乃以其甥段廣、張劭為近侍之職。凡有詔命,帝省訖,入呈太后(楊芷),然後乃出。駿知賈后情性難制,甚畏憚之。又多樹親黨,皆領禁兵。於是公室怨望,天下憤然矣。駿弟珧、濟並有俊才,數相諫止,駿不能用,因廢於家。駿暗於古義,動違舊典。達武帝崩未逾年而改元,議者咸以為違《春秋》逾年書即位之義。朝廷惜於前失,令史官沒之,故明年正月復改年焉。〗――房玄齡《晉書?列傳?第十章?楊駿列傳》

〖(西晉永平元年即公元291年)三月辛卯,(惠皇后賈南風)誅太傅楊駿,駿弟衛將軍珧,太子太保濟,中護軍張劭,散騎常侍段廣、楊邈。左將軍劉預,河同尹李斌,中書令符俊,東夷校尉文淑,尚書武茂,皆夷三族。壬辰,大赦,改元(元康元年)。賈后矯詔廢皇太后(楊芷)為庶人,徙於金墉城,告於天地宗廟。誅太后(楊芷)母龐氏。壬寅,征大司馬、汝南王(司馬)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輔政。……六月,賈后矯詔使楚王(司馬)瑋殺太宰、汝南王(司馬)亮,太保、菑陽公衛瓘。乙丑,以瑋擅害亮、瓘,殺之。曲赦洛陽。〗――房玄齡《晉書?帝紀?第四章?晉惠帝司馬衷紀》

更何況實際上晉武帝司馬炎是曾經打算廢了太子妃賈南風的。後來因為武悼皇后楊芷的勸說,所以晉武帝司馬炎才打消了這個念頭的。楊芷之所以這麼做,或許就是因為她想要拉攏賈南風,為自己的父親楊駿能夠專權而鋪路而已,而晉武帝司馬炎之所以最終沒有廢了太子妃賈南風,除了是因為武悼皇后楊芷的勸說之外,可能也有他自己的考慮吧。正因為如此,所以我覺得如果我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話,那麼我也必須留一手防範楊駿,畢竟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晉武帝司馬炎在彌留之際時,楊駿就從華暠手中奪走了遺詔,開始排擠汝南王司馬亮了。

〖太子妃賈氏妒忌,帝將廢之。後言於帝曰:「賈公閭有勛社稷,猶當數世宥之,賈妃親是其女,正復妒忌之間,不足以一眚掩其大德。」後又數誡厲妃,妃不知後之助己,因以致恨,謂後構之於帝,忿怨彌深。及帝崩,尊為皇太后。賈后凶悖,忌後父駿執權,遂誣駿為亂,使楚王瑋與東安王繇稱詔誅駿。內外隔塞,後題帛為書,射之城外,曰「救太傅者有賞,」賈后因宣言太后同逆。〗――房玄齡《晉書?列傳?第一章?后妃列傳?武悼皇后楊芷列傳》

〖及武帝寢疾,為楊駿所排,乃以亮為侍中、大司馬、假黃鉞、大都督、督豫州 諸軍事,出鎮許昌,加軒懸之樂,六佾之舞。封子羕為西陽公。未發,帝大漸,詔 留亮委以後事。楊駿聞之,從中書監華暠索詔視,遂不還。帝崩,亮懼駿疑己,辭疾不入,於大司馬門外敘哀而已,表求過葬。〗――房玄齡《晉書?列傳?第二十九章?(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汝南王司馬亮傳》

附:關於西晉泰始四年即公元268年到西晉咸寧五年即公元279年的各種內憂外患的記載如下,資料全部來自大唐梁國公房玄齡《晉書?帝紀?第三章?晉武帝司馬炎紀》:

〖(西晉泰始四年即公元268年)秋七月,太山石崩,眾星西流。戊午,遣使者侯史光循行天下。己卯,謁崇陽陵。九月,青、徐、兗、豫四州大水,伊洛溢,合於河,開倉以振之。……冬十月,吳將施績入江夏,萬郁寇襄陽。遣太尉義陽王望屯龍陂。荊州刺史胡烈擊敗郁。吳將顧容寇鬱林,太守毛炅大破之,斬其交州刺史劉俊、將軍修則。十一月,吳將丁奉等出芍陂,安東將軍汝陰王駿與義陽王望擊走之。

(西晉泰始五年即公元269年二月)辛巳,白龍二見於趙國。青、徐、兗三州水,遣使振恤之。……夏四月,地震。五月辛卯朔,鳳皇見於趙國。曲赦交趾、九真、日南五歲刑。

(西晉泰始六年即公元270年正月)吳將丁奉入渦口,揚州刺史牽弘擊走之。三月,赦五歲刑已下。夏四月,白龍二見於東莞。……六月戊午,秦州刺史胡烈擊叛虜於萬斛堆,力戰,死之。詔遣尚書石鑒行安西將軍、都督秦州諸軍事,與奮威護軍田章討之。……十二月,吳夏口督、前將軍孫秀帥眾來奔,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會稽公。

(西晉泰始七年即公元271年春正月)匈奴帥劉猛叛出塞。二月,孫皓帥眾趨壽陽,遣大司馬(義陽王司馬)望屯淮北以距之。……孫秀部將何崇帥眾五千人來降、夏四月,九真太守董元為吳將虞氾所攻,軍敗,死之。北地胡寇金城,涼州刺史牽弘討之。群虜內叛,圍弘於青山,弘軍敗,死之。……雍、涼、秦三州飢,赦其境內殊死以下。閏月,大雩,太官減膳。……(六月)大雨霖,伊、洛、河溢,流居人四千餘家,殺三百餘人,有詔振貸給棺。……吳將陶璜等圍交趾,太守楊稷與鬱林太守毛炅及日南等三郡降於吳。

(西晉泰始八年即公元272年)監軍何楨討匈奴劉猛,累破之,左部帥李恪殺猛而降。癸亥,帝耕於藉田。……六月,益州牙門張弘誣其刺史皇甫晏反,殺之,傳首京師。弘坐伏誅,夷三族。……九月,吳西陵督步闡來降,拜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宜都公。吳將陸抗攻闡,遣車騎將軍羊祜帥眾出江陵,荊州刺史楊肇迎闡於西陵,巴東監軍徐胤擊建平以救闡。冬十月辛未朔,日有蝕之。十二月,肇攻抗,不克而還。闡城陷,為抗所禽。

(西晉泰始九年即公元273年)五月,旱。……(秋七月)吳將魯淑圍弋陽,征虜將軍王渾擊敗之。……鮮卑寇廣寧,殺略五千人。

(西晉泰始十年即公元274年)是夏,大蝗。……(秋七月)壬午,吳平虜將軍孟泰、偏將軍王嗣等帥眾降。八月,涼州虜寇金城諸郡,鎮西將軍、汝陰王(司馬)駿討之,斬其帥乞文泥等。……九月癸亥,以大將軍陳騫為大尉。攻拔吳枳里城,獲吳立信校尉庄祜。吳將孫遵、李承帥眾寇江夏,太守嵇喜擊破之。……(十二月)吳威北將軍嚴聰、揚威將軍嚴整、偏將軍硃買來降。是歲,鑿陝南山,決河,東注洛,以通運漕。

(西晉咸寧元年即公元275年春正月)叛虜(禿髮)樹機能送質請降。夏五月,下邳、廣陵大風,拔木,壞廬舍。六月,鮮卑力微遣子來獻。吳人寇江夏。西域戊己校尉馬循討叛鮮卑,破之,斬其渠帥。……九月甲子,青州螟,徐州大水。……(十二月)是月大疫,洛陽死者大半。

(西晉咸寧二年即公元276年)春正月,以疾疫廢朝。……(二月)并州虜(劉猛)犯塞,監并州諸軍事胡奮擊破之。……夏五月,鎮西大將軍、汝陰王(司馬)駿討北胡,斬其渠帥吐敦。……自春旱,至於是月始雨。吳京下督孫楷帥眾來降,以為車騎將軍,封丹陽侯。……(秋七月)河南、魏郡暴水,殺百餘人,詔給棺。鮮卑阿羅多等寇邊,西域戊己校尉馬循討之,斬首四千餘級,獲生九千餘人,於是來降。八月庚辰,河東、平陽地震。……閏月,荊州五郡水,流四千餘家。

(西晉咸寧三年即公元277年春正月)使征北大將軍衛瓘討鮮卑力微。三月,平虜護軍文淑討叛虜樹機能等,破之。……夏五月戊子,吳將邵凱、夏祥帥眾七千餘人來降。六月,益、梁八郡水,殺三百餘人,沒邸閣別倉。……(九月)兗、豫、徐、青、荊、益、梁七州大水,傷秋稼,詔振給之。……十二月,吳將孫慎入江夏、汝南,略千餘家而去。

(西晉咸寧四年即公元278年)六月丁未,陰平、廣武地震,甲子又震。涼州刺史楊欣與虜若羅拔能等戰於武威,敗績,死之。……(秋七月)荊、揚郡國二十皆大水。

(西晉咸寧五年即公元279年)春正月,虜帥(禿髮)樹機能攻陷涼州。乙丑,使討虜護軍武威太守馬隆擊之。……(三月)乙亥,以百姓饑饉,減御膳之半。……丁亥,郡國八雨雹,傷秋稼,壞百姓廬舍。秋七月,有星孛於紫宮。……(十一月)大舉伐吳……〗――房玄齡《晉書?帝紀?第三章?晉武帝司馬炎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