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二十人·程維: 我不是車神

來自專欄 BiBiLabs4 人贊了文章

雖然又一次毫無懸念地拖更了,但我已經想好了一百條用來解釋的理由。其中最合情合理的一條莫過於「在公司喫了兩禮拜印度菜,神魂顛倒無心憋文」。如果我是一個好人,一定會在這裡為@邱晨虎隱瞞他拖稿的事實。但每次痛擊我的隊友,都會舒爽我的心靈,我決定再@邱晨虎一次以充分表達我強烈的阿魯巴衝動。

說來尷尬,本來是因為十三邀第三季的調性實在捉摸不透,編輯部決定來兩期<十年二十人>滋補一下近乎枯竭的腦洞。沒有想到藝術的道路不只是曲折,還帶一些盤旋:欽定的兩位主角程維和劉強東在最近都被推上了輿論的審判臺。這兩件事至今都沒有定論,瓜沒喫完不能信謠傳謠,但一想到已拖更一月零三十二天,內疚使我失去了髮型。

不同於<十三邀>自帶的文青彆扭氣質,<十年二十人>要實在很多,說穿了就是在討論「怎麼賺錢最痛快」這一直戳心底的問題。我覺得對於訪談節目而言,吳曉波一絲不苟的髮型和白白凈凈的襯衫會讓人油然而生一種逢場作戲虛情假意的正式感。怎麼想都是許知遠更符合「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的隔壁知心大叔形象。我雖然普通話和吳曉波一樣糟糕,但穿得也很糟糕,不會給人製造這種忍著笑的違和感。但轉念一想,人物本身,在吳曉波的視角里可能是被淡化的,他更好奇的是歷史的進程。大學裡帶著學究氣的老教授,非要扣我分的時候是讓我覺得極不順眼。吳可能也是那樣無趣而客觀的人吧。

撇開<十年二十人>片頭那些渲染氣氛的臺詞不談,我感到虎軀一震的是插入的那段旁白音:「由焰火組成的巨大腳印,正沿著北京的中軸路,穿過天安門」。2008年暑假趴在電視機前看奧運開幕式的我應該還沒升入初三,每天乾的事情應該是瞎寫QQ空間和瞎玩三國志;雖然今天我乾的事情依然是瞎寫知乎和瞎玩爐石傳說,但似乎也能感受到冥冥之中奧特曼變身的戲劇性。十年間作為學生的我沒來得及看清GDP的起跑動作,但賽場內一浪高過一浪的吶喊聲無疑是聲聲入耳了,自然產生了「我上我也行」的謎之自信,需要啃一口祖傳榨菜冷靜一下。

吳曉波:如果現在回過頭來看,你覺得滴滴和你,我們講做對的三件事情,你覺得最滿意的,那十年,最難忘的是哪三件事情?

程維:我覺得有兩件事情,一個是保持危機感,第二個是要不斷歸零。第三個我覺得還沒有驗證,但是我希望是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國際化。

在滴滴這片的綠油油的大瓜田裡,最香甜的三口瓜似乎是騰訊、阿里、軟銀,畢竟17輪融資的彪炳戰績不是浪得虛名。在本鹹魚的惡意視角看來,這個故事有點像「我成功的奧祕:在那高速發展的六年間,我積極把握時代浪潮,堅定追尋財富夢想,嘔心瀝血勤奮搬磚,終於攢下十萬鉅款,加上乾爹慷慨解囊的九百九十萬,終於走上了人生巔峯」。在媒體採訪我為何如此成功時,我慷慨激昂地答道:「這與個人的奮鬥是密不可分的。」這當然沒有邏輯上的漏洞,採訪者身後激蕩的歷史進程只是無聲的背景,就像數學課本里的「證明從略」。但還是多少給人一種穿著比基尼幫人分析什麼樣的棉外套更保暖的即視感。當然,滴滴的身體還是誠實的,這一年多「修鍊內功」,就是換上了韓版氣質修身風衣遮上了比基尼遮不住的小肚腩。

程:滴滴也不是滴滴。我們哪裡來的,我們不就是中國一代代互聯網公司培養出來的一羣人嗎?大家不是相信滴滴,是相信中國互聯網,所以這些資本支持我們。我們的很多打法,也是在中國幾十年摸索出來的。Uber也不是Uber,它也無非是Amazon、Facebook、Google,就這幾十年進化的,美國互聯網精神的一個總結。

這樣寬泛的描述讓我不禁撓了撓頭。方案設計折騰半個月的谷歌和半小時代碼上線的臉書怎麼看也總結不到一起去,它們唯一的共通之處大概只有難喫到變形的山寨中餐了。Uber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是「美國互聯網精神」的小兒子,卻不像是能成太子的氣候。把它當作象徵物是可以享受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快感,但腦補勝利法用多了還是蠻傷身體的。

滴滴也不是沒有成為現充的機會。寒假的時候我在與Uber的同學商業互吹時,聊到了什麼是「滴滴夢」。當時歡樂上頭的我是這樣做夢的:第一步壟斷共享單車畫大出行的餅,2019順勢IPO,市值超百度;第二步2020無人車大爆發,300億美元左右現金砸一波無人車推下去,成最大贏家;第三步因無人車重資產化,形成絕望之牆,雄踞亞非拉,市值萬億。尤其是見證了Uber的邊欄裏出現「自行車」按鈕,似乎昭示著「copy to China」轉變為「copy from China」的遠大前程。令人扼腕的是,夢做到第一步就被美團給截胡了,摩拜被收購的夜,我的心,應該放在哪裡。

程:最早我去鼓勵那些比如說東南亞的,南美洲的,那更艱難。它那個地方沒有互聯網公司,就它前面看不到路,他內心是虛的,他怎麼安慰自己?可能過去幾十年,他都看不到當地曾經有過一次電子商務、搜索引擎的競爭裡面,沒有企業贏過一局。他當時零比六輸掉的,你說你怎麼打第七場?

為了保持永不熄滅的鬥志,我決定成為一名阿森納球迷。「這支來自北倫敦的球隊,用自己驚人的戰績和轉會市場精湛的表現,把球迷們變成了思想者」,甚至將足球拔高到了哲學的境界:阿森納要是不輸球,怎麼能讓大家知道我懂球呢?你看阿森納球迷根本不需要鼓勵,他們毅然迎向了壯烈的命運,他們是活著的尼采。

程:也許我們國際化失敗了,我覺得也是正面的,向著國際化的方向上倒下的,也會積累下來一些經驗和教訓。我覺得下一代可能中國的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就知道原來去巴西,或者去澳洲,不能犯這些錯誤。

程:你可以想像一個國家,它會把這個互聯網平臺走出去,變成全球那兩到三個這個行業的主導平臺,這件事情看得有多重要。所以不應該完全侷限在國內,利用工業時代的這種競爭壟斷的思維去看待它。而是在未來,也許在全球,每個行業就那麼兩到三個平臺。搜索引擎可能已經塵埃落定了,電子商務這兩個平臺的格局正在競爭,那出行平臺全球會很多嗎?那個平臺可能決定了未來幾十年這個行業的話語權。中國今天有機會去角逐這樣的一個平臺的機會,就是我們看到的。

這確實是一段普通人羞於啟齒的話,英雄史詩的宏大敘事救不了火燒眉毛的年輕人。有一段我每次讀來都會感到丹田升起一股力量的雄文:「我們要終結遠離大陸的海洋國家制衡下的大陸分裂時代,要整合整個大陸,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然後繼續在蒙塵的窗簾下享用油膩的盒飯。如果擦完嘴能再背兩句「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就稱得上是我輩楷模了。真正去為國際化開疆拓土的鬥士,腦中的掙扎會是:下一個在裏約街頭慘遭劫財,並因無財可劫慘遭劫色的,恐怕就是我了。

視野更廣的決策者所追求的不朽和我喫完冰淇淋躺在沙發腦門上飄出來的想法裏的「不朽」到底是不是同樣的含義?我迅速地發現,當然不是:我一拍大腿的思考過程,是完全不包含任何事實依據和數學分析的。在上市公司財報都淪為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時,想掏出一串顆粒飽滿鮮嫩多汁的數字有點難為業餘愛好者了。換句話說,我和小區裡邊下象棋邊交流中南海祕聞的老大爺,並沒有什麼區別。

看多了<十年二十人>,會使人產生某種錯覺:機遇遍地都是,凡人皆成英雄,浪潮之巔就像隔壁小孩手裡的棒棒糖般觸手可及。然而熱鬧是他們的,我依然只會在四平八穩時抱怨個人進步來得太慢,在飛速變革時抱怨個人進步來得太難。我覺得我還是應該多去背誦<如何欺壓實習生> <薅公司羊毛的一百種方法>。只是大概也沒有多少人會對大腹便便半窮不窮的企業中層有興趣,所以我一直無緣讀到這種接地氣的成功學佳作。再來一次黃金十年,我依然在關燈喫麪。

強行發車的這兩期不會探討近期發生的大新聞。如果想要用調侃的口吻講清楚順風車業務的現實困境或者女權視角下的酒桌文化,難度更甚於撮合賈躍亭入主特斯拉。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配套的柯南也不會那麼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加以考證。

最後祝你房租微漲,身體健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