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以来,我国消费信贷市场逐步启动,2016年我国人民币信贷余额达到106.6万亿,其中,消费信贷余额为22.2万亿,消费信贷占人民币信贷余额的20%左右。

相对比欧美国家的情况,居民消费信贷占欧美国家信贷比例超过60%,为我国的3倍,我国消费信贷占比仍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多位专家近日表示,中国居民消费升级需求衍生出巨大的新消费市场,越来越多企业向新零售转型,金融机构也快马加鞭布局消费金融市场。消费金融市场「蛋糕」正越做越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千禧一代」将成消费金融主力军

消费金融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互联网消费金融热潮涌起,2015年也被行业视为消费金融元年,这种热潮是供给与需求共同推动的结果。

近几年来,随著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类型开始从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变。消费升级下,居民用更多收入购买非必需品,以改善生活质量和体验。

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间,「千禧一代」将成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力军。2016年,按照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力划分,30岁以下的群体中75.3%的人每月可支配收入低于6000元。

在40岁以下人群中,近4.5成人群曾使用过分期消费功能,超3成人群没有使用过分期消费,但对此很感兴趣。

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长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便捷化、即时享乐是他们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加之支付便捷化使得他们的货币观念减弱,在消费受收入水平制约的背景下,超前消费意愿强烈。

消费金融「加持」

此外,消费金融近年来增速较快。据联讯证券统计,消费贷款从2015年1月的15.7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5月的33.9万亿元,增长116%。

消费金融市场吸引了多方「玩家」进入,包括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租赁公司等。

据恒大研究院统计,银行是消费信贷最主要的供给方。其中,信用卡是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最重要的途径,预计2022年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将达13.23万亿元,占据消费金融半壁江山。

此外,近年兴起的直销银行也成为传统商业银行寻求差异化消费金融服务的切入口,是银行拓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平台。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指出,消费金融公司持牌运营,在资金、风控、资源等方面优势明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