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朋友问: 

肠病毒流行期间,总是会听到卫生单位呼吁家长要注意”肠病毒71型”带来的”重症前兆”,听了让人担心。上星期孩子班上有同学得到肠病毒,我们家长怎么知道孩子同学得的肠病毒是哪一种? 医生也没有说。 万一是71型,那我家孩子被传染到的话怎么办?

 

唉,是的,每年到了肠病毒流行季节,或是开始有通报肠病毒重症时,卫生单位会透过不同的宣传广告,呼吁家长朋友们要注意疫情,的确会让家长们人心惶惶。

 

之前已写过关于肠病毒的卫教文章,一些肠病毒基本认识和照护的重点就不在赘文。请参考:肠病毒来临! 爸妈不怕!~~肠病毒重症观念篇

 

倒是家长问了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孩子得到的是哪一型肠病毒呢?

 

肠病毒从1号排到71号,这么多型,到底孩子这次得到的是哪一型呢?

说实话,孩子在门诊被诊断为肠病毒时,医生的确无法从孩子的口腔黏膜泡疹或是手脚的皮疹来告知家长到底孩子得到哪一型肠病毒,因为肠病毒那么多种,医师也无法全部记得哪一种肠病毒的皮疹是长怎样。

但有时家长可能会听到医师说,喔,可能是克沙奇A,或是克沙奇B。是那位医师比较厉害,都记得那一种肠病毒的临床特征吗? 
其实,针对特定的传染疾病,例如肠病毒,各县市的感染科单位人员会定时监测该地肠病毒的流行率以及当季流行的病毒型,将这些资料通报给疾管局,汇整后公告在网站供大众参考。若有监测到特殊疫情,例如个案数上升,或出现重症个案等,疾管署内的专家学者会主动发布媒体消息,让医疗人员和民众提高警觉。所以有注意这些资讯的医师,就可以向家长说:”现在流行的肠病毒是哪一种!”。

 

家长会问,为什么不帮得到肠病毒的孩子做病毒型检查,就不用”猜”了嘛?
原因是,每年肠病毒的个案数虽然这么多,但大部分病童不会转变成重症,都能完全痊愈没有合并症,且目前尚未有专门抗肠病毒的治疗药物,似乎没有必要每个孩子都采取检体去做病毒株型态的分析,一方面劳民伤财,一方面对诊断和治疗没有实质帮助,所以不用每个孩子都做病毒株检查是合情合理的。

 

家长们仍担心的是,怎么知道今年会不会有肠病毒流行,流行的的是不是肠病毒重症71型?
当年度会不会有肠病毒大流行,就要靠感染科专业人员收集每天新个案数增加的数据,这些数据主要的来源是医师门诊的电脑,医师经临床判断后(不用收集检体)在电脑诊断处输入"咽唊炎或手足口症",感染科人员就可以透过健保作业系统去抓到每天肠病毒的新个案,若短时间内持续快速上升,大家都要剉著等,因个案急速上升,那么重症的个案数自然会跟著上升(比率问题)。若是有病童出现肠病毒重症前兆住院观察时,医院一定要采取病人的检体送到疾管署去进一步分析,因为若病童得到的是最严重的肠病毒71型,那么在病童发病前接触过病童的其他孩子,家长需要特别警觉观察家中孩子是否有被感染,以及是否出现重症前兆,且疾管署需要发布有肠病毒重症的讯息让大众知道,以加强警惕和预防。

 

除了疾管署发布感染率和流行程度之外,大众还会看到耸动的标题: XX地区多少学童得到肠病毒,XX地区停课XX班等,学生感染或停课情况这部分资讯就由各地方政府单位来统计和发布资讯。
各地方政府公告: 国小或幼儿园于发现学童有任一疑似肠病毒感染之案例时,应依下列措施办理:
1.立即通知当事学童家长送医疗院所就诊,且为防范学童群聚传染扩大流行,经诊断为肠病毒(含疑似),应严格要求生病学童立即请假一星期。
2.应于二十四小时内完成教育部校园安全及灾害事件通报,四十八小时内至县府学校疑似传染病通报系统完成通报。
3.应进行全面环境清洁及消毒工作,加强学童个人卫生教育,并分发卫教单张,以利提醒家长。
4.加强肠病毒感染案例之追踪管理。
5.非位于肠病毒高风险区之幼儿园一星期内同一班级或无法区分班级之同一收托单位有二名以上疑似感染肠病毒,通知卫生所派员至幼儿园为全园幼
童做检查,若七日内该园有新增案例,则请该名幼童尽速就医,并督导园方落实防治措施。
6.位于肠病毒高风险区之幼儿园一星期内因肠病毒疫情,停课二班以上(含二班),则卫生所派员至该园督导园方落实防治措施。

 

而宜兰县的停课标准为: 教托育机构因应肠病毒疫情之停课建议
一、适用对象:幼儿园、托婴中心等学前教托育机构。
二、停课条件:
(一)当机构内同一班级在一周内有两名以上(含两名)幼童经医师诊断为肠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时,该班级应停课。
(二)当机构内同一班级在有一名幼童经医师诊断为肠病毒重症71型感染,该班级应停课。
(三) 当年度若中央政府公告有肠病毒71型流行,则当机构内同一班级有1名幼童经医师诊断为肠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时,该班级应停课。
(四)停课天数:以7天为原则。

 

家长还会担心,班上已有两名孩子为肠病毒个案应该停课,可是学校却然让其尚未发病的孩子到学校上学,这样是对的吗?
依法就不对了。若校方隐匿学校孩童诊断为肠病毒的个案,是须接受罚责的。其实,如何防治"传染病",最重要的是减少病原菌的散播和接触,若是散播范围太广范,感染人数急速上升,不光是孩子生病不舒服,大人要请假照顾生病的小孩,就会造成社会成本不堪负荷。所以传染疾病刚开始在学校内小型散播时,做好隔绝病原菌散播的动作可以减少后续不少的问题。学校诚实通报并遵守停课标准,相对来说就是很重要的步骤。尽管通报似乎会带来行政作业或学校运作的不便,但校方有"教育"的功能,要教育学童和学童家长健康的观念和,同时也要保护未受感染的孩子,还是要诚实通报。

 

哎,虽然说每个孩子理当都是家长的宝贝,宝贝生病了不是应该在家休息,并由照顾者密切观察孩子的变化吗? 但是在儿科门诊也经常遇到孩子生病还是得送到学校去,大部分是因为双薪家庭,家长无法请假,或因工作关系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看顾。还有一些孩子虽然没有生病,但因为停课措施,孩子要待在家里,又造成双薪家庭的困扰。如何解决? 除了家长们要有自觉,尽量能安排孩子的照护之外,可能还要仰赖政府在宣布严格停课时,能有配套措施,让没有被感染的孩子可以有人照顾,让双薪家庭的家长可以安心上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