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史,國家以超過10年時間的補貼,推動了一個百萬輛級別的市場。但隨着市場的不斷髮展,讓我們認識到了新能源標籤下鋰離子電池短期內仍無法突破的技術難題,也正因如此,讓更多人將目光轉向了更爲清潔、效率更高、續航更長的氫燃料電池技術。

  全球能源技術革命正在轉變方向,氫燃料電池或成未來各國能源戰略的組成部分。接下來,無論是整車廠還是零部件企業都將迎來一場全新的機遇和挑戰,而唯有掌握最高標準的產品才能在風口到來時迎風飛起。近日,蓋世汽車採訪到愛爾鈴克玲爾汽車部件(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虎先生以及愛爾鈴克玲爾汽車部件(中國)有限公司亞太區燃料電池應用中心孟健先生,瞭解到作爲全球化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愛爾鈴克玲爾將如何在新能源變革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

  向內燃機看齊的氫燃料電池

  作爲一家歷史悠久的德國零部件企業,與博世、大陸等衆多聲名遠赫的製造企業不同,紮根於密封技術的愛爾鈴克鈴爾格外的低調,儘管其業務範圍早已從密封系統拓展到了輕量化零部件、排氣淨化系統、隔熱降噪系統、鋰電池技術,以及燃料電池等領域。

  愛爾鈴克鈴爾第三代燃料電池堆——NM12電池堆

  其中我們最爲關注的燃料電池領域,愛爾鈴克鈴爾更是早在2004年便已生產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堆,2008年介入燃料電池汽車驅動組件領域。到了2011年,適用於小汽車和商用車的高分子電解質膜燃料電池堆也加入了產品陣營。現今,愛爾鈴克鈴爾已經推出了燃料電池堆第三代技術——NM12電池堆,450片單電池累計功率可達150KW,功率密度達4.8KW/L,高於豐田氫燃料電池車Mirai所搭載的3.1kW/L燃料電池堆功率密度,儘管未來升級款 Mirai還將達到4.0kW/L的標準。

  愛爾鈴克玲爾汽車部件(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虎先生

  據陳虎先生介紹,更高的功率密度將進一步縮小燃料電池堆所需要的安裝空間,與此同時,NM12電池堆擁有1萬小時的使用壽命,未來還將達到2萬小時,從而滿足一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完整的生命週期的使用需求。僅使用壽命這一點來看,燃料電池的出現或將解脫一衆被鋰離子電池逐漸遞減的SOC(剩餘容量)所支配的焦慮。

  成本控制方面,愛爾鈴克鈴爾還將基於自身開發能力和組件與電池堆生產能力,靈活地響應客戶需求,併爲多場景應用提供理想的燃料電池堆;也可選裝外圍組件和系統功能集成至端板模塊的電池堆。簡而言之便是——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車輛供應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堆,而這樣便可以極大程度地精簡燃料電池系統並降低成本,據愛爾鈴克鈴爾方表示,未來當燃料電池訂單量不斷攀升,其成本售價也將隨之降低,逐漸向普通燃油車靠攏。

  中國市場:測試實驗室先行,2020年實現產品本土化

  與常規企業邏輯不同,愛爾鈴克鈴爾並沒有選擇在第一時間將其最爲先進的燃料電池技術本土化,而是先期投資3000萬元人民幣在其蘇州工廠旁建立了一間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燃料電池實驗室。

  愛爾鈴克玲爾汽車部件(中國)有限公司亞太區燃料電池應用中心孟健先生

  這其中包含氫氣站和實驗室主體建築兩個主要部分,氫氣站主要用於魚雷車的擺放,實驗室部分主要用於測試臺架的佈置,初期規劃從國外引進 4 組測試臺架,測試範圍將涵蓋 30kw,80kw 以及 150kw 的燃料電池電堆,可以接受電池堆的密封性測試、絕緣性測試、電池堆性能測試、電池一致性測試。據悉,這一測試實驗室最快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全面接受測試工作。

  對此,陳虎先生給出的解釋是,相比起燃料電池產品,國內的測試資源更爲貧瘠,能夠達到一定規模且標準的更是寥寥無幾,而完全依照其德國總部測試標準建成的愛爾鈴克鈴爾測試實驗室,將能夠滿足國內客戶對於燃料電池測試驗證的需求,最大程度上縮短驗證時間、降低成本。

  與此同時,測試實驗室的先行也將有助於樹立愛爾鈴克鈴爾在燃料電池領域的專業形象。儘管實驗室尚未投入使用,但目前來自氫燃料電池合作項目中客戶的積極反饋,以及氫燃料電池在中國市場的可期前景,愛爾鈴克鈴爾也計劃於2020年底前在蘇州二期項目中投資3億歐元建設燃料電池全自動組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年產量達10000臺。

  除此以外,愛爾鈴克鈴爾同樣也活躍於鋰電池技術領域以及電驅系統方面。據陳虎先生介紹,鋰電池方面,愛爾鈴克鈴爾目前能夠生產除電芯外鋰電池的各種組件,包括電池接觸系統和模塊連接器;電驅方面的業務,則是通過收購電驅動技術工程公司hofer powertrain的部分股份後開始展開研究。

  從全面進攻電動化,到氫燃料電池領域的重點突破,愛爾鈴克鈴爾全面遵從德國總部所堅持的高標準,以此寄往可以在正在到來的風口前迎風起飛。但儘管是在當前政策紅利與資本投入的影響下,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的匱乏仍將是限制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的一大難題。正因如此,愛爾鈴克鈴爾業務劃分預期報表中也透露道,截止到2030年,除傳統業務外,其新能源板塊中,佔據主導地位的仍將是其鋰電池系統和部件(60%),而氫燃料電池則爲30%,剩下的10%爲電驅系統。不過陳虎先生也透露道,儘管只有30%,但中國市場仍將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