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骨盆的方法非常多,這裡先介紹瑜伽中一個經典體式-三角伸展式(Trangle Pose)。在這個體式中,身體會形成好幾個三角形的形狀,三角形也意味著穩定。這個體式能夠鍛煉到很多和骨盆相關的肌肉,幫助我們重建骨盆的穩定性。選擇介紹三角伸展式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它是一個站立位體式,我們可以在任何場所下都練習,而不必考慮是否有瑜伽墊。

5-1、形態

1)雙腳打開一條腿的距離,對齊在一條直線上。

2)右腿向外轉動90度,左腿內扣30度。

3)雙臂側平舉,折髖(即轉動骨盆,不是折腰),身體向下。4)右手向下,左手伸向天花板。5)向後轉動身體,眼睛看向左手手指。 5-2、加深 擺出體式的基本形態是第一步,體式的練習都在停留中,配合呼吸,去體會肌肉的用力和拉伸,建立和身體的連接。1、肌肉啟動要點

1)雙足要均勻用力的向下踩實。特別注意避免後腳的外側抬起,而失去了後腿的力量。

2)雙大腿打開,但要有向中線夾緊的力,同時,大腿根用力向髖關節回插,啟動大腿內側肌肉。3)前側大腿外旋,同時保持膝關節和前腳第二腳趾在同一條直線,避免膝關節受到擠壓。4)前腿大腿前側啟動肌肉力量,使膝蓋上提,給膝關節創造空間。如果膝蓋超伸,可以微微屈膝。同樣是為了避免擠壓到膝蓋。5)轉動骨盆向前側腿,感受腹股溝向前腳方向下沉。6)微微卷尾骨,避免骨盆過度前傾,擠壓到腰椎。坐骨下沉同時胸椎向上,讓腰椎得以延展。7)腰兩側均勻延展,避免因為想要將手向夠到前側腳而產生脊柱側彎。8)肩胛骨下沉,避免聳肩我們在體式中,啟動肌肉力量的同時,也要保護到身體的關節,特別是脆弱的腰椎和膝關節。 2、需要特別關注的肌肉:

1)、前側腿髖關節附近的肌肉

外旋和外展:股方肌、閉孔外肌、孖肌、恥骨肌、髂腰肌。身體輕微扭轉,收縮了前側髂腰肌。2)後側腿的臀部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激活其外旋和外展的肌纖維。3)核心(腰腹部)

三角伸展式中,腹內斜肌的上面和腹外斜肌的下面收縮轉動軀幹,同時它們的對側被拉伸。4)前腿肌肉

大腿後側肌肉群(腘繩肌)被拉伸。

大腿內側肌肉群外旋和外展,拉伸了長收肌、大收肌、小收肌。

大腿外側的闊筋膜張肌得到拉伸。

一、檢測你的骨盆是否歪斜

站姿1)左右肩膀高度不同。2)骨盆(腰)的高度不同。3)兩隻腳不都是指向正前方,且旋轉角度不同。4)雙手的高度不同

坐姿1)坐姿,抱著雙膝時,雙膝的中點不在身體正中央。2)坐姿,抱著雙膝時,雙膝的高度不一。3)坐姿,將腳掌合併時(束腳式),左右膝蓋高度不同。

躺姿1)橫躺時,腳尖角度左右不一。2)腳伸直時,是否長度不一。2)雙手舉起時,高度不一。生活中的觀察1)鞋底的磨損不均。2)穿著衣服時(比如裙子或褲子),左右有一方,容易掉下來。如果有你有上述問題,骨盆有可能是左右高度不一樣了,要注意啦!二、為什麼會骨盆側傾

大部分骨盆側傾的人,是因為肌肉的使用不當。比如臀肌力量不足,導致腰部肌肉代償,甩著胯走路或跑步。很多人走路走久了會腰疼,就去按摩腰部,其實是治標不治本的。

另一方面,走路或站立時,每個人在體重分配上、腳底著地的方法上有各自的習慣。有些人,在踏出前腳時,會習慣性的把腳往外移(腳外八);也有些人,腳落地的時候,習慣性的把體重分配給腳的外側(腳內翻)。這些動作和習慣,都會導致相關的肌肉,無法均衡的出力,或用力過度。

生活中的許多無意識行為,也是造成骨盆側傾的原因,比如蹺二郎腿這些我們自以為舒適的姿勢,正在傷害著我們骨盆和脊柱。

錯誤的姿勢時間久了,慢慢就有了癥狀,以骨盆側傾的形式產生。三、骨盆歪斜和身體的關係

骨盆就像水盆盛水一樣,容納著很多重要的器官。骨盆側傾,會引起腹壓變化,進而給予臟器不當的刺激,也令血液循環變差,影響新陳代謝,使身體變成寒性體質,女生就會有生理痛。四、能改善骨盆側傾么側傾分成兩種情況:1)物體形狀產生了歪斜。2)物體形狀本身沒有改變,而是角度發生了變化。骨盆的側傾屬於第二種。是因為肌肉的動作使得骨盆所在的位置發生了改變,造成視覺上看起來是歪斜的。由於身體隨時隨地都在活動,肌肉也會不停的收縮、放鬆。在肌肉的活動中,如果有某處總是緊張著(處於收縮狀態),就會讓骨盆無法回到原本的位置,呈現出硬化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骨盆側傾」。就像猴皮筋總被過度使用,沒法回到原本的狀態一樣。骨盆側傾,是因為相關的肌肉(見下圖),持續保持緊繃或過度鬆弛的狀態。所以,只要將其過度的緊繃或鬆弛改善了,歪斜的狀況就自然消失了。

作者:楊蓉Dorothy鏈接:jianshu.com/p/3af69e6d7來源:簡書簡書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