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的一封信1〉施罗德投信总裁 谈财务

文╱沈瑜

2018-08-01

施罗德投信总裁巫慧燕,掌管资产规模约千亿左右,别人以为,她一定走得一帆风顺,殊不知如今的成就,都是记取错误,从中学习得来的。

年过五旬的她,即将迈入退休的年纪,深有感触,想穿越回去跟年轻的自己聊聊,要成功,须经历多少改进反省,做过多少努力,才能有今天。

Dear青涩的巫慧燕:

我看著年轻的你,就想到一句话:「人总是在逆境中长大」,老么的你,从小就备受宠爱,不愁吃穿、生活不虞匮乏,上了大学也只要把课业顾好就好,不懂何谓储蓄、何谓金钱。

从留学生中活学会精打细算

直到你考上了美国研究所,娇娇女才一下子长大,因为家中已负担不起你在美国的生活费,你第一次感受到贫困感,你开始在学校、在花店打工,仅获得最低工资一小时四美元,就算超支,也只能自己缩衣节食,不敢跟家里要钱,因此你开始记帐、搜集优惠券,思考怎样可以买到最多的东西,开始「斤斤计较」。

为了兼顾学业与赚钱,你学会注重效率,你会在周六、日把所有饭菜都准备好放在冰箱供一周来吃;你懂得珍惜资源,这么难得你能到国外读书,怎么能像在台湾一样浑浑噩噩!

美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开口,不像在台湾,老师一言堂就好,于是你鼓起勇气,第一次在外国人面前举手发言,即使心脏都要跳出来了,但你还是勇敢地跟老师说听不懂,问可不可以录音?然后你把老师的每句话都打逐字稿出来,最后那堂课妳拿到A,其他堂课成绩也很优异,甚至超越在台湾读书时的成绩。你领悟到,「成功的果实永远属于努力不懈的人。」

学成归国后,你踏入金融圈,当时,正是亚洲股市的大多头,是个随便买随便赚的时代,「投资怎么那么简单」这是你见猎心喜的欲念,导致不论在推荐客户或自己投资,都只看哪里有高成长,就投资哪里,譬如单压新兴亚洲、股票型基金,甚至还买暴涨暴跌的日本认股权证基金。

从金融危机学会投资组合

但是你却没注意这个荣景就像泡沫,愈吹愈大,却总有一天会被戳破,终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网路泡沫危机、2008年金融风暴,接二连三地爆发。

你才发现恶魔果实藏在各处,即使顺风而行,一不注意就会被卷入疯狗浪中。

不仅自己的基金资产跌了不少,投资人买的、所推荐的也都受到波及,把顾客资产当作己任的你,觉得愧对自己的投资人。

经过这些风暴,你体认该把过去的投资观念砍掉重练,这下你终于知道投资组合和纪律,开始会做股票、债券比例配置,通过全球报酬策略的布局,做到分散风险。

你悟到,买到最低点、卖到最高点,根本不可能,短期套利也不可能,你应随时怀疑净值是否脱离基本面太多,关注景气周期,看长期趋势。

当时的你,靠著修正投资方法,慢慢地把原本赔的都赚回来了,用的是定期定额以一些稳健的标的打底,再辅以成长动能强劲的基金增加获利引擎,譬如以美国中小型基金作为卫星基金,看好美国是全球经济的霸权,是带动全球创新的动能,你信任这档可长期持有,因此直到今天,我都还持有著。

我必须坦言,你将从一个不识愁滋味的小公主,到看尽起起落落,看到有人一夕致富,也有一夕跌落谷底。

即便如此,我还是很鼓励年轻人大胆参与,投资是能让你快速增加财富的工具,年轻人不知道要买什么个股,买涵盖国际市场的基金就对了,单一个股的波动大,透过基金才能降低风险,并且投资的同时关心国际的脉动,眼界才会打开。

以三大支柱稳定退休金流

我不是想唠叨,但还是想再提点一下,你可以每次领到薪水后把投资的金额扣起来,譬如月薪20%,或每月3000、5000元来做定期定额,同时注意投资组合的配置,然后绝对要储存一部分可支配所得,做为存退休金。

你应该没料想过,20、30年后,台湾的退休年金竟然会有入不敷出的时候,如果到我这个时代再惊讶就来不及了,若不想变成收入少、存款少、可依赖的人也少的下流老人,赶紧开始做退休准备吧!

你可以先从每月足额提拨6%劳退基金开始,你知道吗?这并不只是为了遥远的退休生活,也可以立即享受当年度节税,是不是一举两得?

除了劳保、劳退,请你还要将一部份的投资存退休金,你可以用基金、也可以用投资型保单来存,这些都很好。以劳保、劳退、自我投资三大支柱,才有机会打造源源不绝的退休生活收入水库。

卸下总裁担子 开始学慢活

为什么我要现在跟你耳提面命这些事情?其实这是我年过五旬的体悟。

虽然我吃过的盐多了,走过的路多了,但是这不代表我没有功课要修行,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关卡要克服。

于是我回过头看看你,我必须再跟你说说你将经历的道路,30~50岁的你,会花较多时间在工作上,将自己硬生生放在理性的躯壳中,担任总裁的日子,你总是端起架式,瞻前顾后,运筹帷幄。

如今活到这个岁数,我想继续为公司效力之余,也思考顾及身体要紧。

我并不想要一直活在总裁躯壳中,我还有另外一个我,是个情感丰沛、天真浪漫的我,我开始重拾钢琴技艺、安排更多旅行,在公司,开始把舞台多留给年轻人。

现在我走到人生另外一个舞台,虽然布幕还没揭起,但我期待著,也准备好了!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8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8月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