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年前的10月16日開始,這一天便成為了民眾所公認值得紀念的日子——10年前的今天,我們終於在吵鬧聲中獲知了「PM2.5」為何物。

歷史資料顯示,「北京咳」這個詞在學界的使用範圍略有擴展,即在2002年出版的一本政治經濟學書中已有所提及:「城市裡的空氣經常帶有酸味、硫化味,到處都可以聽到『北京咳』。」

「北京咳」這個詞產生共鳴的概念,在民間流傳頗廣且頻繁出現在旅遊攻略中。2003年的一本《文化震撼,游遍北京》的旅遊書是這樣提醒遊客的:「很多人抱怨『北京咳』……可是,我們還不知道防止或是治癒『北京咳』的方法。

很幽默的是,後來「北京咳」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許多網站的提示語中——特別在北京奧運會前後,達到了提示的高峰。

其實,何止於僅有「北京咳」而已?如果拿生活在中國大西南的筆者及筆者的許多親友、熟人們,都是早在約18年前就患上苦不堪言的「咳嗽不止病」且至今久治不愈的事實來講,則理應稱其為「中國咳」,方才定性準確。

那麼,造成「北京咳」乃至「中國咳」久治不愈的原因何在呢?在之前的那麼多年裡,中國醫學界為此爭論不休,但終無令人信服的科學答案問世。直到10年前,那個美藉華裔人駱家輝先生出任美國駐華大使來到北京後,他在美國駐華大使館裡開始利用科技儀器持續監測北京空氣的品質,曾一度引起外交上的軒然大波大波,即中國外交部和環保部門對他表示極為不滿,多次提出嚴重抗議,指控他造謠污衊。可是在10年後的今天,我們要再次向時任美使駐華大使駱家輝先生,誠摯地說上一句:「謝謝您的科普教育!」您讓我們中國老百姓在10年前的10日16日開始,終於懂得了製造『北京咳』和『中國咳』的元兇,是空氣污染(惡劣的『霧霾』);懂得了由空氣質量監測儀器測出的空氣品質代號,名叫『PM2.5』」。

當年在中國互聯網上「感謝駱家輝,不是他,我們可能還被蒙在鼓裡以為這是霧呢」這類網民留言,不絕於耳。是的當年倘若不是駐北京美國大使館告訴大家霧霾的危害性和發布北京PM2.5真實數據引發全民討論,現在肯定政府就不會這麼重視。不過,最奇葩的是這種危及自身健康生命的造假數據,當年竟然有許多「愛國者」、「大小五毛」挺身而出,極力為造假數據者們洗地、站台,而且痛罵指責駱家輝和美國大使館「多管閑事」。

既然10月16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麼當初美使館堅持監測和公布不為國人所熟悉的PM2.5數據,一路走來並不暢順,受中國官方多次試圖阻擾的陳年舊事也便值得一提。

2008年,由於北京空氣污染空前惡劣,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率先開始監測館區的空氣品質,包括PM2.5、PM10、空氣品質指數(AQI)等,之後擴及駐其它城市的領事館。PM2.5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直徑2.5微米以下的微小顆粒污染物,被認為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害,因為它體積小,會進入人體的肺部甚至血液循環系統。 但當時中國民眾對PM2.5知之甚少。此前中共官方只公布所謂的PM10大顆粒的數據。

從2011年 10月底開始,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每日定時網上公布在使館自行測得的 PM2.5數據。因數據顯示空氣質量多與北京官方公布有別,引起中共官方不滿,多次號稱美使館此舉「干涉內政」、「不合法」云云。中共外交部曾要美國大使館應停止發布空氣污染數字,「尤其是通過互聯網」。

因為美國大使館持續不斷地公布PM2.5,受外界壓力,北京當局被迫從2012年1月起開始給出PM2.5的監測數據。只是美國大使館的官方數據常常與中共官方數字差別極大。有時北京氣象台稱當地天氣「空氣品質良好」,而美大使館數據卻是「非常不利健康」,結論截然相反。對此,時任中國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宣稱,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美使館)用本國的空氣質量標準來評價我國的空氣質量」。

2012年3月2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設了PM2.5監測項目,濃度限值為日均75微克/立方米。而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PM2.5濃度限值是10微克/立方米,超過20就屬於污染超標。2012年6月,中共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號稱,希望個別駐華領事館尊重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停止發布不具有代表性的空氣質量信息,並要外國使領館不要所謂的「干涉內政」。但美國務院表示,將繼續提供信息給中國公民。

儘管10年過去了,中國網民仍然表示,這一路走得並不輕鬆——從當年從宣揚PM2.5不適合中國,到指責美領館違背公約干涉內政,再到環保局拒絕公布數據解釋中美標準有差別,短短几年內,從帶節奏不透露,到能隨時看到數據的變化。靠的是網友們的不屈從,不聽信煽動。畢竟沒有任何權益是靠施捨得來。謝謝駱家輝,也謝謝我們自己「民智漸開」。

筆者在2013年11月下旬發表的《駱家輝讓中國人知道什麼是PM2.5》一文中說,作為「唯一的一個全家都在中國的部級高官」的美國大使駱家輝終於要回去了。駱大使帶給我們的是一個接著一個的爭議——有人恨,有人喜。其中最有意義的應該是「PM2.5」。儘管我們最初的反應是對駱大使未經組織許可擅自公布PM2.5這樣「高度機密的情報」的憤怒,但兩年後的今天PM2.5畢竟成了我國家以戶曉的高科技名稱。普通百姓因此也可以把霧霾與PM2.5聯繫在一起來考量。2年多時間,駱家輝從一個在美國長大的華裔高官,變成了一個「中國通」。他的一舉一動都在中國網路上引起熱議。潘石屹在微博上這麼調侃:「駱家輝同志在北京工作期間,克服各種困難和阻力,聘中國人辦理簽證,大大加快了簽證速度。堅持每天公布PM2.5,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筆者在2014年2月初發表的《連告別演講都不拍馬屁》一文中說,在中國任上的兩年多時間裡,駱家輝先是舉家赴任時坐經濟艙;後來參加海南博鰲論壇,因嫌奢侈而拒絕入住五星級酒店;再後來又去看望中國農民工,從平民身份出行旅遊,陪同美國副總統吃北京風味小吃,還要檢測並公布北京的霧霾空氣污染濃度......雖說,這種生活態度和工作方式,在美國人眼裡全是他媽的稀鬆平常事兒,但卻使講究豪華排場和說慣謊言的有些中國官員無地自容。不過,中國民眾對他的這些做派反而頗有好感。

筆者在2016年7月中旬發表的《兩美國人評價中國人》一文中說,「一個不總結經驗教訓的民族,是無知的民族。」所以,我們切莫將所有批評者都視為敵人並加以敵視。特別是前任美國駐華大使美籍華裔駱家輝,曾「擅自」在北京的美國駐華大使館內架設空氣質量檢測儀器,檢測出北京天空PM2.5(霧霾)嚴重超標,並發微博科譜北京人——霧霾對身體有害,是因為它裡面有小於PM2.5的小灰塵;這樣的灰塵會在你呼吸的時候隨著空氣進入肺泡(也就是細胞),之後經過累計就會發炎併產生瘤、癌及各種肺病......當時,中國朝野對駱家輝罵聲不絕,甚至指控他侵犯了中國的領土領空......可是,後來北京市民終於接受駱家輝的科譜教育,並萬分感激地說要不是出了個好人駱家輝,北京市民就是死了也不曉得什麼叫毒霧霾「PM2.5」!最後,竟連中國政府也似乎忘記了曾經痛斥過駱家輝檢測北京天空的PM2.5是「侵犯中國的主權」,反而把治理空氣污染減輕毒霧霾濃度,列為政府的重要工作並積極安排實施。

回味筆者的上述早期文章,在紀念中國人民終於知道霧霾(PM2.5)是造成「北京咳」、「中國咳」元兇10周年的今天,或將令人愈加痛定思痛。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