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瞭望智庫(zhczyj) 文:宋曉煜


最近,又一起“以房養老”詐騙案有了判決結果。


2014年到2017年間,廣豔彬將“以房養老”作爲誘餌,向40餘名被害人騙取人民幣7500餘萬元,用於賭博、揮霍及歸還個人債務等。據媒體報道,有價值700萬元的房產被高利貸以1000元價格過戶給自己的親戚。


裁判文書網近日公佈了此案一審刑事判決書。被告人廣豔彬犯集資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責令其退賠被害人經濟損失,發還各被害人。


這種針對老年人的騙局,不僅發生在中國,鄰居日本的老年人也深受其害。


不怪羣衆太天真,騙子套路實在深。


據日本媒體NHK報道,2月21日,日本警察廳表示,2018年全日本因“特殊詐欺”遭詐騙金額爲約356.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1.4億元)。


注:“特殊詐欺”指以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對目標進行詐騙,相當於我國的網絡詐騙。


近年來,日本的詐騙案件相當猖獗,老人成了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標,同時,騙子的年齡似乎大有年輕化之勢。


此類案件數量爲何一直攀升?


騙子都使出了什麼招數?


爲此,日本警察、金融機構和相關民間團體採取了各種措施,人工智能的ATM機都披掛上陣了。


那麼,法律和技術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


1

“特殊詐欺”案件愈演愈烈


日本警察廳發佈的2018年《警察白皮書》顯示,2003年起,“特殊詐欺”案件開始增多,逐漸引起了社會的重視。


2003年至2008年,日本小學館漫畫雜誌《週刊Young Sunday》連載過一部名爲《詐欺獵人》的漫畫。


男主人公黑崎是一名致力於“以騙治騙”的年輕人,專門對詐騙犯進行詐騙。之所以走上這條道路,是因爲詐騙犯曾害得他父親被騙、家破人亡。


這部漫畫累計銷量高達數百萬部,2006年、2008年還被相繼改編爲電視劇和電影,由當紅小生山下智久擔綱主演。


在日本,《詐欺獵人》的男主人公主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恰恰戳中了日本大衆對詐騙犯深惡痛絕的心理。


(圖爲日本漫畫《詐欺獵人》)


爲此,日本警察曾開展各種預防詐騙的宣傳活動,2009年的案件數量一度降到2004年的1/3。


然而,2010年以後,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都顯著增多,2014年甚至達到歷史最高點565.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3.93億元),日本詐騙犯罪之猖獗,由此可見一斑。


近年日本“特殊詐欺”案件

 

年度

案件

數量

涉案金額

(億日元)

2010

6888

112.5

2011

7216

204.0

2012

8693

364.4

2013

11998

489.5

2014

13392

565.5

2015

13824

482.0

2016

14154

407.7

2017

18212

394.7

2018

16493

356.8


注:數據來源於日本《平成30年警察白皮書概要》、搜查第二課生活安全企劃課《平成30年特殊詐騙認知、檢舉情況》


此類案件逐年上升,雖然2018年比2017年減少1719件,但是在東京、埼玉縣、神奈川縣等地的發生率都比2017年有所增加。


什麼原因造成了日本此類詐騙案居高不下呢?

 

2

貪財好色心理給騙子可乘之機


爲了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口袋,騙子們可是絞盡了腦汁,花樣百出。


一、融資保證金詐騙


詐騙犯大範圍發放明信片、傳真、郵件、傳單等,聲稱可以提供低息貸款,甚至無抵押無擔保,打電話即可借貸。


當人們申請貸款時,詐騙犯卻以調查借款人信用狀況爲名義,要求借款人向指定賬號匯入保證金。


二、虛構催款信息詐騙


通過郵政、網絡等手段羣發虛假的催款信息(如收費網站的瀏覽費用等),或僞造法院通知單等文書,要受騙者把錢匯入指定賬戶,或用快遞等方式寄錢。


三、以購買金融產品等爲名目實施詐騙


詐騙犯通過電話、郵件等手段發佈虛假信息,聲稱可以通過購買尚未公開發行的股票、某有價證券(實際上並不存在)、外匯等賺大錢。


從以往案例來看,詐騙團伙一般這麼幹:


先往受害人的信箱投放宣傳冊,並神祕兮兮地宣稱,只有收到宣傳冊的“幸運兒”纔有資格購買某項利潤豐厚的金融產品;


之後,“托兒”就上場了,他給目標打電話,詢問對方是否擁有該購買資格,並請求把購買金融產品的名義借給自己,爲此,原意支付一定的好處費;


一旦目標上鉤,詐騙團伙就會聯繫對方,說他擅自出借自己的名義,違反了相關法律,繼而威逼利誘、騙取錢財。


四、以提供中獎、賭博必勝信息爲名目實施詐騙


詐騙犯聲稱擁有賽馬、彈珠機(日本的一種博彩娛樂機器)的必勝祕訣,或是可以提前提供彩票中獎號碼等信息。當然,對方要想發大財,肯定要給自己一筆錢。


爲了取得對方的信任,騙子會說自己已經知道了最新中獎號碼,對方可以查詢第二天報紙的中獎新聞進行驗證。


事實上,該中獎號碼是先在網上發佈,然後經由報紙發佈。詐騙犯就是利用了這個時間差來騙人。


五、以介紹異性交往爲名實施詐騙


此類案件受害人多爲男性。


騙子在雜誌、郵件、網站上發佈“介紹女朋友”的廣告,一旦有人上鉤,會讓男方見女方一面,騙取會員費、保證金等費用;


或是提供女方的虛假信息,要求男方向指定賬號匯款,匯款後即可與女方見面。


近年來,詐騙犯利用facebook、Line等社交網站廣撒魚餌,甚至有人以女藝人經紀人的名義騙取錢財。


3

人“傻”錢多,老人更容易中招


衆所周知,日本是個老齡化極爲嚴重的國家。


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數據,截至2018年9月15日,日本人口約爲1.26億,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共計3557萬人,約佔總人口的28.1%,達到歷史最高值。


2018年,受害者爲65歲以上老人的“特殊詐欺”案共計12867件,佔全年“特殊詐欺”案總數的78%。


以下兩類案件的受害人絕大多數都是老年人。


其一、冒充親屬進行詐騙


2018年,此類案件的受害者當中,96.9%爲65歲以上老年人。


和中國的情況不同,日本老人一般選擇獨居,也不會幫子女照顧孫輩,彼此交集不多,老人對子女的近況不大瞭解,子女們也都在忙活自己的事情,對父母不太關注。


這就給詐騙犯提供了可鑽的空子。


騙子鎖定目標後,先打電話。


他們很瞭解老年人的心理,通常,電話一撥通,他們會焦急地說“是我是我”,營造出十萬火急的氛圍,讓接電話的老人誤以爲是子女來電,然後模仿其子女的口吻,聲稱自己遭遇某件事故急需用錢。


另外,騙子的理由也比較“接地氣兒”,比如:


出了車禍,要向對方支付賠償;


弄丟公司的支票;


挪用公司財產購買股票,結果鉅額虧損;


與人偷情致人懷孕,急需墮胎費用;


成爲朋友的擔保人,朋友跑了,被迫賠錢;


損壞房東房屋,必須賠償裝修費用等等。


如果老人有所懷疑,就解釋爲“換了電話號碼”、“使用公司的電話”、“感冒導致嗓音變化”等。


一旦對方上套兒,詐騙犯就會要求老人用ATM給自己匯款,或是聲稱自己的朋友、上司、會計等會代替自己前來取錢。


爲了進一步提升謊言的可信度,騙子可謂花招百出,把整個騙局打造出劇場版的故事效果。


一般的套路是這樣的:


第一個人先冒充子女打電話向老人要錢;


第二個人打來電話,聲稱自己是警察,需要老人協助警察逮捕犯罪分子,要求老人假裝受騙,把現金交給壞人。


騙子還開發出一種新的作案方式:


模仿子女、親戚的口吻打電話向老人要錢,在這個過程中摸清老人的“家底兒”;


一旦暴露出家裏藏有大量現金的情況,若老人沒有掉進騙子的圈套,犯罪分子還會“另闢蹊徑”,伺機闖入老人家裏搶奪或偷竊現金。

 

二、退款詐騙


犯罪分子聲稱自己是稅務、保險、政府、電力公司、電話公司等機構的工作人員,要爲接電話的人辦理退稅、退年金或保險費、醫療費等退款業務。


爲此,他們提出需要對方配合操作銀行賬戶,從而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


2018年,“退款詐騙”的受害者當中,84.6%爲65歲以上老人。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於各項生理機能的衰退,老年人的反應和分辨能力都相對較差,容易上當;另一方面,這與其特殊國情有關——日本最富有的人羣就是這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


其財富不僅來自工作幾十年的積蓄,他們退休後還可以從任職單位拿到一筆豐厚的退休金,具體額度因學歷、職位、任職單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大多在1000萬到3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0萬到180萬元)。


“人傻錢多”,自然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垂涎三尺。

 

4

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蔘與詐騙


2018年,日本有2747因涉嫌“特殊詐欺”罪被捕,其中754人未滿18歲,佔比27.4%,比2017年增加1.5倍。


上文提到,日本的財富主要掌握在老年人手中。與老年人的富裕相比,日本年輕人的日子就有點苦了。


2017年,戶主超過70歲的家庭的淨存款(存款減去負債)爲226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5.8萬元);而戶主年齡在40歲以下的家庭(家庭成員最少爲2人),負債金額普遍高於存款。


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需要還房貸、支付家庭開支,在校生的日子也不輕鬆,幾乎1/3的高校學生申請了需要償還的“獎學金”,還沒工作就已背上了債務。


注:這種“獎學金”其實相當於中國的“助學貸款”。


據日本學生支援機構調查,2006年,每3.7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中,有1人申請貸款類“獎學金”;2016年,每2.7名中有1人申請該項“獎學金”。


2016年,日本勞動者福祉中央協議會的問卷調查顯示,申請貸款類“獎學金”的日本學生平均貸款312.9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77萬元),其中60%是有息貸款。每月平均還款17000日元(約合人民幣1020元),平均還款時間爲14.1年。


年輕人債務纏身,老年人持有鉅款,這種貧富差距刺激了日本年輕人的仇富心理,有些人甚至振振有詞地將詐騙老人的犯罪行爲說成“劫富濟貧”!


年輕人涉世未深,老年人疏於防範,這也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一些本想打工賺錢的日本年輕人被騙子引誘參與犯罪。


他們的任務主要有兩種:


其一,代替詐騙犯上門從受害人手裏收取現金;


其二,代替詐騙犯去ATM機取錢。


然而,這些天真的年輕人沒有想到的是,時候,他們非但沒能拿到僱主許諾的“重金”,還被犯罪組織“套牢”——家庭信息被罪犯掌握,自己和親人生命安全遭到了威脅。


因此,不少年輕人不得不爲幕後黑手繼續“義務勞動”。


5

技術和法律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


爲了避免人們遭遇詐騙,日本製定了各種法律加以防範。


把銀行賬戶轉給他人使用、使用他人銀行賬戶、唆使他人轉讓賬戶的行爲都是違法行爲,會被處以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萬日元以下罰金,或同時處以刑期和罰金。


若是以轉讓他人銀行賬戶爲業者,則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0萬日元以下罰金,或同時處以刑期和罰金。


擅自把手機號碼轉讓給他人可能觸犯法律。


除了把手機號碼轉讓給親人或共同生活的人以外,轉讓手機號碼必須事先取得通信運營商的同意。如果違反這一規定並從中牟利,就有可能被處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0萬日元以下罰金,或同時處以刑期和罰金。


爲了能讓受害者及時挽回損失,日本還制定了《匯款詐騙救濟法》。當受害人的錢財轉到詐騙犯賬戶後,如果對方賬戶尚有餘額,可以申請對其凍結,把錢財轉回給受害人。


日本警察機構和民間團體也做了不少事。


比如,通過組織講座、在媒體上發佈信息、發傳單和海報等方式,提醒大家謹防詐騙。


免費向65歲以上老人出借自動通話錄音機,只要將其連在固定電話上,就會提醒來電者對話將被自動錄音,達到震懾詐騙犯的效果。


據警察廳統計,截止到2017年12月,共有44個都道府縣向市民免費出借了大約8萬臺自動通話錄音機。



(圖爲連在固定電話上的自動通話錄音機)


此外,銀行、郵局等金融機構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日本的許多銀行都會組織員工進行訓練,教工作人員分辨出哪些老人正遭到詐騙,學習如何提醒老人謹防詐騙。


根據警察廳公佈的數據,2017年日本各地的金融機構成功阻止了17107件匯款詐騙,成功阻止數量佔所有匯款詐騙案件的49.8%,爲受騙者挽回了182.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95億元)的經濟損失。



(圖右男子爲警察,正在扮演受騙的老人,指導銀行工作人員開展防詐騙訓練)


2018年,日立歐姆龍公司開發出一款裝有人工智能的ATM機。如果攝像頭捕捉到操作者正在用手機通話、或是戴着口罩、墨鏡的畫面,該ATM機就會在屏幕上發佈警告,要求操作者摘下口罩和墨鏡。


更厲害的是,它還會要求對方回答與詐騙相關的問題,並根據操作者的回答選擇是否強行中止交易。



(圖爲ATM機感知到操作者正在使用手機通話,於是在屏幕上發出警告)


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2018年,此類案件比上一年有所減少,不過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嚴重的貧富年齡差距問題仍然使得此類案件屢屢發生。




推薦閱讀

點擊大圖 | 亞馬遜的AI監工:當人工智能被用於監視人工


推薦閱讀

點擊大圖 | 甲骨文大裁員!敗在了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