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介紹

本課將介紹一些易錯音標的發音特點和方法,包括T音濁化,翹舌音和捲舌音,TH音發音技巧,L音發音技巧,鼻輔音發音特點,半母音發音特點等知識點。

本課首先介紹了T音濁化,T音濁化是美音的一個重要特點,如果你會兒化音,你再會T音濁化,基本上就可以說你說的是美音了,我們將在課程中學習T音濁化的發音技巧和使用條件。

之後本課還將具體辨析英漢捲舌音的發音特點,進一步解釋「普通話諧音教學法」的可行性。

然後我們將重點講解TH音和L音這兩個發音難點,從發音技巧和使用條件出發,歸納出最簡單卻很地道的發音方式。

最後詳細解釋了鼻輔音和半母音的發音特點,從而完成對全部美音輔音的歸納講解。


T音濁化(T-voicing)

T音濁化是美音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如果你會兒化音,你再會T音濁化,基本上就可以說你說的是美音了。

T音濁化就是將清輔音/t/發成一個濁輔音,學名叫齒齦閃音(voiced alveolar tap),聽起來像很快的/d/音,就是俄語和西班牙語中能聽到的那種小舌音的感覺(PLEP課程體系用/t/音下面加一個小對號表示,寫作/t?/)。

T音濁化的環境是在兩個母音之間,例如:

city要讀成/?s?t?i/。

better要讀成/?bet??r/。

對於很多美國人來說,這個音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和/d/音就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在美音中的shutter和shudder是一樣的。

所以同學們就可以採取這種簡單的發音方式,直接發成一個/d/音。再比如一些短語中,只要T音在兩個母音之間,就可以發生T音濁化,例如right away,start off,get out。

另外,在L音前的T音也會發生濁化,例如:

little/?l?tl/可以讀成/?l?t?l/。

kettle/?ketl/可以讀成/?ket?l/。

cattle/k?tl/可以讀成/?k?t?l/。

這種發音也很重要,希望同學們學會並應用,可以理解為美國人將L音看做是一個母音,這樣在兩個母音之間的T音也就符合T音濁化的發音條件了。(相關知識點:L音發音技巧)

(補充:注意如果遇到exactly,lastly這樣的T音在L音後,但在另一個輔音前時,T音不要濁化,而要使用T音略讀,因為這種情況屬於三連輔音中的T音,略讀發音更方便。相關知識點:T音略讀。)

有些美國人在/n/音後也會使用T音濁化,例如:

paint it/pe?nt? ?t/

count up/ka?nt? ?p/

但另一些美國人認為這是錯的,所以我們只需要記住T音在兩個母音之間濁化這個規律即可。

至於T音濁化的產生我沒有找到太直接的證據,但是愛爾蘭英語中確實存在T音濁化,所以我猜測在那個大移民的年代,大量愛爾蘭人移民美國時也帶去了他們的這種口音,就像蘇格蘭英語讓美音保留了兒化音一樣。


翹舌音和捲舌音

很多時候「翹舌音」和「捲舌音」的概念是很模糊的,在PLEP課程體系中,翹舌音特指/?,?,t?,d?/這四個音,捲舌音指/r/音和兒化音的母音,下面我們具體講解。

首先,來看英語的SH音,/?/。這個音和普通話「師傅」的「師」可以通用,例如:

sheep/?i:p/,finish/?f?n??/。

不過,從發音動作上來看,兩者還是有一點小區別。

(從圖中可以看出),英語的/?/音是舌身立起,舌尖向前的,就好像整個舌頭都立起來,所以叫翹舌音。

而漢語拼音的sh是舌身立起,舌尖向里卷,這和/r/音的發音方式一樣,所以叫捲舌音。

英語/?/音(左)和漢語拼音sh(右)舌型圖比較

從聽感上,因為翹舌的SH音是舌尖靠近上牙堂發音時產生摩擦,所以聽起來摩擦的感覺有點靠前。

捲舌的漢語拼音sh音是舌尖背部靠近上牙堂時產生的摩擦,所以聽起來有點靠。

但鑒於我們大部分人的普通話也不是很標準,所以真的很難分辨出兩者的區別,但好在老外並不通過SH音發音動作的靠前靠後來區分詞義,也就是說無論你用哪種發音方式,老外都會覺得你發的是SH 音。

和這個翹舌的SH音對應的,是它的濁輔音usual/?ju:?u?l/的/?/音。

很多同學都覺得這個音發不好,最基本的技巧就是通過「清濁對應」的原理來學習體會。

只要會發/?/音,就會發/?/音,因為它們是相同的舌位,然後喉嚨再進行發聲就可以了,可以用交替連讀練習法來進行練習,口型舌位不變,一個喉嚨發聲,一個喉嚨不發聲,/????????????????????/,最後這個具有摩擦性質,喉嚨又發聲的音就是/?/音。

同樣的道理還可以練習/s,z/這兩對輔音,交替連讀/ssssszzzzzssssszzzzz/舌位不變,一個喉嚨發聲,一個不發聲。

你會發現,實際上zoo/zu:/的/z/音和漢語拼音「自己」的「自」還是有點區別的。

zoo的/z/音在發音時舌尖不碰上齒齦,也就是上牙床,和S音發音的舌位是一樣的;而漢語拼音z是碰上齒齦的,實際上漢語拼音z更像美音中bed床這個單詞加複數後的結尾發音beds/bedz/。

值得一提的是,英語/z/音在單詞開頭和中間出現的頻率相對較低,在結尾時也經常清輔音化處理,所以對於實在是發不好這個平舌的濁輔音/z/的同學,可以直接用漢語拼音的z來代替,完全不會引起歧義。(相關知識點:摩擦音清化)

接下來,再來看/t?,d?/這兩個音。

cheek/t?i:k/的/t?/音,和judge/d??d?/的/d?/音,與漢語拼音的ch和zh也可以通用,但和SH音同理,他們也有一點區別,區別仍然是英語時是翹舌,而漢語拼音是捲舌。

但還是同理,因為兩者的發音很相似,並且沒有翹舌和捲舌的對立,所以不管選擇哪種發音都可以,都不會產生歧義。

(補充:/t?,d?/這兩個音從音標寫法上也可以看出來,是先發/t,d/,再發/?,?/。

例如/t?/音,是先發/t/,也就是先有個舌尖抵住上牙床的動作,就像發/t/剛開始的動作一樣,然後舌尖不是下彈,而是後縮一點,像上圖那樣發翹舌的/?/音,發/t?/。

/d?/同理,也是先有舌尖抵上牙床的動作,而且喉嚨發聲,也可以用交替連讀練習法來進行練習,/t?t?t?d?d?d?t?t?t?d?d?d?/。)

最後,還要注意區分usual/?ju:?u?l/的/?/音和very/?veri/的/r/音。

從發音動作來看,這兩個音一個是翹舌音,一個是捲舌音,但對於不區分翹舌和捲舌的同學來說,這兩個音就很容易混淆了。

同學們可以記住一個技巧,very的/r/音不是摩擦音,所以不要發出嘶嘶嗡嗡的聲音,而usual的/?/音是摩擦音,要發出嘶嘶嗡嗡的聲音,仔細體會usual/?ju:??????u?l/,和very/?verrrrrri/,一個有摩擦,一個沒有摩擦。

(補充:/r/的發音動作就是我們普通話的「日」音,就是舌頭捲起來發音即可,但是注意不能發出摩擦音。另外,美音的/r/音還有一種發音方式,就是把舌頭卷的程度更厲害,把舌尖直接朝向了「嗓子眼」,我們稱之為「過渡捲舌」的發音方式,就是比長額音/?:/那種「大捲舌」還要像後卷的方式,這樣的方式美音味也很濃。相關知識點:長額音/?:/。)


TH音發音技巧

TH音是指那個舌頭要放在上下牙之間的/θ,e/兩個音。

一般講TH音都是舌尖放在上下齒之間,其實TH音的摩擦特性主要還是上齒和舌面產生的,和下齒沒什麼關係。

所以我們在發音時,主要還是要注意如何讓舌面和上齒形成摩擦,也不一定僵硬的把舌頭抻直放在兩齒之間,舌頭也不要伸出太長,否則聽起來有點「大舌頭」的感覺。

例如that/e?t/,不要舌頭伸出太長,發成(大舌頭)/e?t/就不好聽了,只需舌尖稍稍、輕輕伸出一點即可,這樣不但好發音,也利於在實際使用中舌位的轉換。

TH清輔音,/θ/,實際上聽起來和/s/音很像。

但是/s/音是舌尖和齒齦,也就是和上牙床形成摩擦,所以更尖銳,用我國傳統音韻學的術語說就是「噝音」,是強摩擦。

而TH清輔音是舌面和上牙形成摩擦,有時候上牙還有些牙縫,容易漏氣,所以摩擦音並不尖銳,用我國傳統音韻學的術語叫「呼音」,屬於弱摩擦,我國山東莒縣方言的「叔叔」的「叔」就是這個清TH音。

實際上這兩個TH音是比較古老的音了,在很多國家語言里這兩個音都絕跡了,所以這兩個音在各地英語中也有很多替代的音。

例如我國學英語的人就有很多人用/s/音和對應的/z/音來代替這兩個音,不光是我們,德國人學英語也常用/s,z/代替TH音。

亞洲國家例如菲律賓還會用/t,d/音來代替這兩個音,包括美國非洲裔英語和紐約口音也常用/t,d/音,而且這種趨勢在英美音中都很明顯。

還有一種代替音,香港英語、倫敦音和紐西蘭北部口音會發成相應的/f,v/,mother就成了/?m?v?r/,brother就成了/br?v?r/。

在實際使用中,遇到TH清輔音,/θ/,可以讀的長一點,舌頭放鬆,摩擦充分但是別太尖銳,例如:

thick/θ?k/,thought/θ?:t/,mouth/ma?θ/。

TH濁輔音,/e/,可以直接發成/d/音,無論英音還是美音,越來越多的人把它發成了/d/音的感覺。(相關知識點:TH音變形)

但是記住,如果你想發成/d/音,一定要把舌尖抵在上牙的背面,而不是正常發/d/音那樣抵在上牙床上,這相當於把TH音的發音動作和/d/音的發音動作中和了一下,取個中間的位置,例如:

then/een/,they/ee?/。


L音發音技巧

L音可以發成普通話的「快樂」的「樂」的輔音,是一個舌尖抵住上牙床,並且始終不能離開上牙床的音。

我們用拉長音練習法來體會,發「快樂」的「樂」,llllllllle,「過來」的「來」,lllllllai,再比如:

like/la?k/,left/left/,pull/p?l/,tell/tel/,help/help/。

有些同學可能也聽說過,英語中L音有兩種發音方式,一種是很輕的L音。

(從圖中可以看出)就是舌前端和中部頂起,就好像舌尖抵住上牙床髮長衣音(/i:/),有類似「衣」的共鳴,發成/llllll/,一般出現在單詞開頭,這種發音叫clear L,我翻譯為「輕L音」,例如like/la?k/,left/left/。

查看完整課程音頻,請關注EP英語公號epclub2013。

一種是有點「狠」的L音。

(從圖中可以看出)就是舌中部凹陷,後端抬起,聽起來就像舌尖抵住上牙床發「哥哥」的「哥」,發成/?????/(/?/是dark L的國際音標),一般出現在單詞結尾,這種發音叫dark L,我翻譯為「重L音」,例如pull/p?l/,tell/tel/,help/help/。

輕L音(左)和重L音(右)舌型圖比較

輕L音一般在英音中的單詞開頭出現,但美音中的L音無論單詞開頭還是結尾,都是這種「狠」一點的重L音,發成:

like/?a?k/,left/?eft/,pull/p??/,tell/te?/,help/he?p/。

但由於L音的辨識度很高,如果不是l/n不分的問題,一般我們的L音老外都會聽的很清楚,所以同學們不必糾結髮的到底是輕L音,還是重L音,我認為這對美音的地道程度影響不大。

作為課外補充,大家還可以了解一下,英音既有輕L音,也有重L音,但美音、蘇格蘭英語、澳大利亞英語、紐西蘭英語中,無論在音節開頭還是結尾,只有重L音而沒有輕L音,而愛爾蘭英語中卻只有輕L音沒有而沒有重L音。

這裡再說一下L音加ing的情況,例如單詞handle加ing,handling,有一些老外會使用一種「成音節」的讀法。

所謂成音節就是一個音足夠長,自己就可以成為一個音節,也就是把L音看做是一個音節,讀的足夠長,長到既可以跟前半部組成正常的/?h?ndl/音,也可以跟後半部連讀組成/l??/音,也就是有些老師說的「一音兩用」,讀成/?handl l??/,這種發音方式的/l/音還是重L音。

但另一些人會發成/h?nd/加/l??/兩部分,讀成/?hand l??/,也就是把L音當做輕L音。

我們建議學美音的同學採取第一種發成「一音兩用」的發音方式,這樣可以使美音的感覺更突出,例如handle it可以讀成/?handl l?t/,fill a cup可以讀成/f?l l? ?k?p/。

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同學們應該掌握。

因為L音的發音要求是舌尖抵住上牙床的,這在實際使用中即使對於老外來說,也是不方便的,每次都要碰一下上牙床,而我們在普通話里也沒有這樣的發音方式,對於我們來說就顯得更加費勁。

所以很多老外就把這個音直接發成一個短嗚音,/?/,或者類似的後母音,/o/等等。

所以tell就發成了/te?/,milk就發成了/m??k/,尤其是/f,p,b/這三個輔音後的L音更容易發成短嗚音(/?/),例如:

careful/?kerf?/,people/?pi:p?/,table/?te?b?/。

既然老外都可以發成一個母音,我們當然也可以發成一個母音,實際上這種發音方式叫「L音的母音化」現象(vocalic L),是英美國家非常普遍的一種發音現象,我們也建議同學們這麼發音,既簡單,又地道。

其實我們大部分同學都會把結尾的L音多發成「歐州」的「歐」音,這也是可以接受的,老外也能聽明白,但千萬不能再在「歐」上加個兒話,讀成「太歐兒」(tell)就不對了!(相關知識點:伴隨/?/音)


鼻輔音發音特點

美音的鼻輔音有三個/m,n,?/,這三個音和普通話的/m,n,?/是一樣的,所以同學們一般不會有問題。

例如:

man/m?n/,name/ne?m/,sing/s??/,bang/b??/。

/m/音就是普通話「么」的輔音,發音時雙唇自然閉合,舌頭也自然放鬆即可,這時候整個「口腔+喉腔」共同組成了一個「共鳴箱」,再通過鼻孔釋放氣流,聲帶震動,產生的音質就是鼻輔音/m/音。

/n/音就是普通話「呢」的輔音,發音時,嘴唇微微張開,舌尖抵住上齒齦,整個舌面和一圈上牙形成封閉的空間,形成「舌面和上牙+喉腔」的「共鳴箱」,再通過鼻孔釋放氣流,聲帶震動,產生的音質就是/n/音。

所以舌尖抵住上齒齦的動作很重要,是區分/n/音和/m/音的必備條件。

/?/音就是普通話「砰」的輔音,在發漢語拼音ang/a?/,eng/??/,ing/i?/,ong/??/時,其實都是這個輔音。

發音時舌後部會自動抬起,和軟齶形成閉合,軟齶的位置就是咽口水嗓子眼那個位置,形成只有「喉腔」的「共鳴箱」,再通過鼻孔釋放氣流,聲帶震動,產生的音質就是/?/音。

所以/m/音,/n/音和/?/音三個鼻輔音的音質主要就是由「共鳴箱」的大小決定的,/m/音最大,是口腔加喉腔,/n/音第二,是半個口腔加喉腔,/?/音最小,就是喉腔,所以,準確的舌位,對於發好鼻音至關重要。

/m/(左),/n/(中),/?/(右)三個鼻音「共鳴箱」比較

/n/音也叫前鼻音,/?/音也叫後鼻音,我國有很多地區的方言裡面是不區分前鼻音和後鼻音的,所以在練習發音時也可能產生混淆。

不會發前鼻音,/n/,的同學們要注意在發N音時,在舌尖不離開上齒齦,保持住封閉空間的前提下,可以盡量把下巴向下拉,避免舌後部和軟齶形成密閉空間。

不會發後鼻音,/?/,的同學也可以把嘴巴張大,確保舌後部形成封閉空間的同時,不要讓舌尖抵住上齒齦。


半母音發音特點

半母音是指yes的耶音(/j/)和wake/we?k/的W音,也就是我們習慣叫的喔音(/w/)。

他們構成單詞時是輔音的位置,但是發音卻像母音一樣,相當於半個母音,所以叫半母音。

耶音(/j/)實際上是加了個小嘴哎音(/e/),但這個音本身的發音和長衣音(/i:/)發音一樣,就是普通話「衣」的發音。

比如,yes/jes/這個單詞同學們都會發音,用拉長音練習法,把第一個音拉長,/jjjjjjjjjjjjjjjjjjjjes/,你就能感覺到,第一個音其實就是長衣音(/i:/)。

或者你用普通話葉子的「葉」字來體會,拉長「葉」字開頭的音,yyyyyyyyye,你也能體會到它就是長衣音(/i:/),拉長「葉」字後面的音,yeeeeeee,你就能清楚的聽出小嘴哎音(/e/)。

W音就是我們習慣叫的「喔音」,就是在W音後加了個漢語拼音o音,就是「喔」。

W音本身其實就是長嗚音(/u/)的發音,可以用拉長音練習法把「我們」的「我」這個字拉長,wwwwwo,再比如把「問題」的「問」字拉長,wwwwwen,都可以聽到第一個音實際就是長嗚音(/u/)。

試著拼一下單詞weed/wi:d/,就是u-i,u-i-d,/wi:d/。

再比如twice/twa?s/這個單詞,有很多同學都說不會拼讀,實際上這裡面的W音就是/u/音。

所以/twa?s/實際上就是漢語拼音tu+ai+s,只不過u音很輕,只起到了讓/t/音圓唇的作用,之後馬上連接/a?/音和/s/音,就是/twa?s/。(相關知識點:輔音圓唇化)

【關注我們】查看完整課程音頻,請關注EP英語公號epclub2013。

【留言答疑】我們會認真對待每個提問,因為這是我們完善課程的重要途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