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李撒歡

說明:丁元英是電視劇《天道

》中的主人公,電視劇改編自作家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五臺山上,丁元英繼續跟智玄大師切磋,聊到了佛教和佛學傳播問題。

丁元英說,佛教是給心找個不苦的理由,成佛,無量壽,極樂。但問題就在於,這種做法,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貪執的弱勢文化特徵,反而遮蔽了佛法。

這個部分在《丁元英五臺山對坐佛法大師,2種人生終局,3種終局答案》文章提過了,佛教傳達的是一種有限遊戲的人生終局,而佛法則是探索無限遊戲的人生終局。所以,丁元英說佛法這種傳播過程,反而讓信徒產生了迷惑和障礙。提出建議,最好直接傳播佛法就好了。

不過,智玄大師給出的答案是

只要讓迷者有進步的經,就是真經。

簡化來理解,佛法過於精深和晦澀,如果是直接傳遞,就像是給不識字的人解釋專業學術論文一樣,困難重重。

而把佛法世俗化成佛教,講各種有因果報應的小故事,比如,犯XX戒,就會有XX報應。比如,做了什麼善事,終將還是會回報到自己身上。這樣反而讓大家喜聞樂見,更加容易傳播。

這些小故事裡,本身就有教化人的作用,讓人懲惡揚善,改善自己的行為,讓信者比原來有進步和提升。當然,想要再進一步提升,就必須要破掉這層障礙,不因惡果而相信。

這裡探討的問題是,如何讓一個人真的相信?不放縱自我慾望,去修行和提升自己。

01為什麼相信?不是因為追求真理

從人性角度來講,相比於錯誤,我們更恐懼於不確定性。也就是說,關於問題我們必須要有一個答案才會心安。

舉個例子:

電影《上帝也瘋狂

》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情節。

男主角歷蘇來自布希族原始部落,坐落在卡拉哈里沙漠裏,部落平時以採集和狩獵為生。

結果有一天,從空中路過的一個飛行員(小飛機),順手把自己喝完的可樂玻璃瓶扔了出去。

剛好掉落到歷蘇旁邊,歷蘇從來沒見過現代文明的產品。於是他把這個解釋為上帝對他的恩賜。

他把瓶子帶回到了部落裏,發現這個瓶子非常有用,比如可以拉蛇皮、吹音樂、蓋戳子、砸樹根等等。結果,引發了部落裏的人打架爭搶。這個結果又讓歷蘇認為這個玻璃瓶是不祥之物,是上帝的詛咒,然後踏上了到天邊扔玻璃瓶的啼笑皆非旅程。

由於知識的匱乏,在人類早期,有太多不明白的事情。比如,天空為什麼會打雷?電影中就有這個情節,歷蘇的解釋是,老天爺喫壞了肚子。

處於原始狀態,人類面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很弱小的。對於為什麼的解釋能力也很差。

以至於慢慢發展出來一種職業,專門來提供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叫做巫。

巫,會解釋人類的起源,解釋為什麼會發生洪水、瘟疫等災難性事件。以及為什麼會有人得重病,為什麼有人得了重病還能痊癒等等。

後來,這種對世界的解釋力量又慢慢發展出了宗教。

比如,1583年,奧斯曼帝國境內發生了地震,結果宗教的解釋是,這是神對於人們窺探其祕密的懲罰。因為當時是科學的萌芽期階段,從古老的占星術發展出了天文學。但對於當時的宗教來說,非常不喜歡有人嘗試爭奪解釋權,就把這次地震發生原因歸結到天文臺上,最後天文臺被拆毀。

曾經任職於美國聯邦調查局格蘭德,寫過一本《洗腦術

》,就是研究為什麼人會相信洗腦陰謀論。

1953年的中情局文件中就顯示,世界上根本沒有控制思想的絕密技術。

俘虜之所以會認罪,是暴力、威脅、飢餓和惡劣生存等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並沒有什麼思想植入之類的魔法。

但是為什麼「洗腦」這個詞可以被廣泛流傳,甚至進入到主流文化的語言體系中呢?

因為,我們需要給生活中見到的一些反常行為得出一個結論,提供一種心理確定感。

比如,士兵投降是被敵人洗腦,消費者購買商品是被廣告洗腦,青少年不聽話是被搖滾樂洗腦,老年人買保健品是被騙子洗腦等等。

對於不理解的事情,我們直接給出洗腦這個萬金油答案,幫助我們省去研究、分析和思考,把原本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給我們帶來心理安慰。

所以,大部分人相信的本能是規避不確定性,而非對真理的追求。

這也是佛法世俗化的原因之一。

02當科學替代了宗教的故事解釋,誰來完成其原有的作用?

科學的誕生,讓世人發現,其對於世界真相的解釋能力更強。

比如,人類是怎麼來的問題。宗教用神創論來解釋一切。而科學會用物種演化論來解釋,以及通過全球不斷挖掘出的大量早期物種化石證據來證明。

當科學替代了宗教的故事解釋,那什麼讓人繼續相信,提升自我呢?

有一個觀點是「如今普遍迷茫,信仰缺失」,覺得原來的世俗化因果報應被打破了,人性惡的一面也就釋放出來,還找了很多社會現象作為證據。

我更傾向於另一個觀點,就是信仰的多元化。在如今被各種組織以「使命感」的形式承擔了。

信仰不只是宗教或者是簡單的個人修養的問題。實際上還是很複雜的管理問題,需要組織眾人往同一個方向使勁。在現代管理學中,也有很多大師研究這個話題。

比如,西蒙斯在《控制》這本書裏提到一個企業的使命感,實際上就是一個組織的信仰控制,你要讓誰因你而活得更好?10年,20年以後想要成為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使命感強大的公司,往往凝聚力、執行力都非常強。跟信仰一樣都可以起到對人行為修正的作用。

跟宗教類似的是,真正擁有強大力量的公司,往往是會從相信事,變成相信人,甚至產生對於人的盲從力量。

看一些商業類傳記的時候,很容易發現創始人一定會經歷過一個從讓別人相信事,到相信自己的過程。

這個如何才能做到呢?

就需要在一些具有重大轉折的事情上,與眾人的決策相反,同時你是對的。經歷過1~2次以後,就沒有人敢再次挑戰了。從而完成從相信事到相信人的轉變。

比如,《創京東

》這本書裏曾經提到早期劉強東如何服眾的案例。當時劉強東做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戰略決定,就是自建京東物流,這個決策遭到了高管們的一致反對。因為當時電商行業的主流還是依賴於第三方的物流公司,雖然第三方物流也不發達。噹噹就是堅定的走第三方物流這條路,因為覺得物流這件事投入太大,效益也不一定高。後來,大家都知道了,京東在物流上的佈局,帶動了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這件事也奠定了劉在團隊中的領導力。

比如,讀過我黨黨史的人應該知道,在早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路線之爭,到底是奪取城市為主,還是農村包圍城市?當時內部是奪取城市路線佔上風,因為這個是國外的經驗,但是照搬過來以後,屢戰屢敗,各種挫折。毛做了大量紮實的一線工作,發現城市路線是走不通的,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路線,但是一直得不到黨內認可。後來一直到遵義會議才完成轉變,也奠定了其領導地位。

所以,現代信仰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各種組織以使命感的形式代替了。

總結:

丁元英提到佛學和佛教,認為佛教借用了有限遊戲作為載體來傳播,反而容易產生迷信、宿命、貪執的弱勢文化特徵。

智玄大師點撥,只要讓迷者有進步的經,就是真經。雖然可能有些人抱著教條的因果論來恪守自己的行為,但是相比於原來已經是有進步了。

從人類的歷史來看,大部分人對於相信是出於對不確定的恐懼,而非對真理的追求。宗教藉助了這種人性,借假修真,讓人自我提升。

當現代科學的出現,其對於世界有了更強解釋力。

這時信仰不是丟失了,而是被各種組織以使命感的形式代替了。好的組織,一定是使命感非常強的,透過使命感對於自我行為約束和提升,讓人進步。

跟宗教類似的是,擁有強大使命感力量的公司,會讓人從相信事到相信人,產生強大的盲從力量。

人成長的思想認識過程特別像一句話:

成長路上,沒有過執迷不悟,就不會有雲開見日。


歡迎關注同名公眾號:李撒歡 (文章首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