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導讀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9日表示,中方一直抱着極大誠意推動談判,希望美方能相向而行,照顧彼此核心關切,抱着理性、務實的態度解決存在的問題。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9日表示,中方一直抱着極大誠意推動談判,希望美方能相向而行,照顧彼此核心關切,抱着理性、務實的態度解決存在的問題。

高峯是在商務部當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其間正值中方團隊赴華盛頓與美方進行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此前,美方宣佈擬於5月10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

“中美妥善解決經貿問題是全世界的期盼。”高峯說,在美方威脅加徵關稅的情況下,中方從大局出發,按原計劃赴美舉行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最大程度展現了中方推動談判的誠意和善意。希望美方與中方共同努力,推動磋商取得新的進展。

針對美方近期對中方的一些指責,高峯迴應說,各種渠道傳出來的消息很多,美方也貼了不少標籤,“倒退”“背棄”等等,中方也“被承諾”了很多。

“中方重信用、守承諾,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過。”他說,一年多來,我們推動談判的誠意和善意有目共睹。談判本身就是一個交換意見、解決問題、達成共識的過程,雙方有不同觀點是正常的。

高峯強調說,達成協議需要雙方共同努力。中方一直抱着極大的誠意推動談判,希望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達成一份互利雙贏的協議。中方願與美方就存在的分歧開展坦誠、深入的交流,雙方共同努力解決存在的問題。

“合作始終是中美兩國最好的選擇,磋商纔是解決問題的正確路徑。”高峯說,關於第十一輪磋商,我們希望雙方能夠相向而行,照顧彼此核心關切,抱着理性、務實的態度解決存在的問題。

針對美國擬上調加徵關稅一事,高峯說,中方立場和態度是一貫、明確的。我們反對單邊加徵關稅,貿易戰沒有贏家,這不符合中方利益,不符合美方利益,也不符合全球利益。

他還表示,如果美方關稅措施付諸實施,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中方已經做好充分準備,有決心也有能力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華視點

延伸

閱讀一

中方關於美方擬升級關稅措施的聲明



美方擬於5月10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升級貿易摩擦不符合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中方對此深表遺憾,如果美方關稅措施付諸實施,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本文來源:新華視點微博

監製:黃林昊
編輯:谷朋

校對:張玲琳 

延伸

閱讀二

願談則談 要打便打 


北京時間5月8日,在前一天夜裏美道瓊斯指數暴跌近500點之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佈聲明宣佈,美方將於5月10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


這份聲明發出兩個多小時,中方的迴應就來了。


美方擬於5月10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升級貿易摩擦不符合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中方對此深表遺憾,如果美方關稅措施付諸實施,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中方的迴應比較冷靜,幾層意思講得很清楚。


一是再度加徵關稅,對誰都不好。


二是中方態度措辭用的是“遺憾”,很中性,很冷靜。


三是態度清楚。你要徵稅,我就反制。


我們之前說過,如果有人覺得還可以再試試對中方施加壓力,那麼他會發現,中國對各種情況已經做好應對準備。


雙方約定要進行第十一輪磋商,也沒人提要取消。那麼就去談。


中方已經宣佈劉鶴副總理將於5月9日至10日訪美,與美方就經貿問題進行第十一輪磋商。


現在美方擺出架勢準備繼續加徵關稅,一副又要開打的樣子。


那麼我們也作好了還擊的準備。


中國人是講禮的,來而不往非禮也。


這種一邊打一邊談的狀態,大家並不陌生。


一年多來,很多人喜歡拿抗美援朝來類比,說明打的重要性。


其實抗美援朝近三年,有整整兩年的時間,是在邊打邊談。


仔細想想過去一年,從7月開始互徵關稅到現在,即便在磋商的時候,彼此的關稅也未取消。


邊打邊談,一直就是這麼個狀態。


和則兩利,鬥則俱傷,升級貿易戰,不是我們想看到的,但是既然又要來了,我們也不能退縮。


摩擦夠了,溝通好了,可能問題也就到快解決的時候了。


最後盪開一筆,說點兒題外話。


這兩天,正遇到5月8日這個特殊日子。


20年前的這一天,我們駐南聯盟大使館,被人給炸了。


據說是誤炸。


彼時種種情形,而今歷歷在目。


那個時候,在那樣一種艱難的情況,我們作出了什麼選擇?


無論發生什麼事,有一條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就是要加緊把我們自己的工作做好,大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民族凝聚力。


20年過去,這個選擇對不對?


時間已經給出了答案。


還將繼續給出答案。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軾·《留侯論》”


作者:令狐貓

本文來源:新華社、陶然筆記

延伸

閱讀三

境外媒體: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將付出代價


境外媒體稱,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損害了美國農民和一些企業的利益,美國也爲此付出代價。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5日報道,代表美國150多個零售、技術、製造業和農業貿易組織的遊說團體“關稅傷害美國腹地”,5日在一份聲明中說:“10個月來,美國人而不是中國,一直在爲貿易戰承擔全部代價。需要明確的是,關稅是美國人支付的稅種,提高關稅只會懲罰美國的農民、企業和消費者。”


聲明還說:“根據最近的估計,將關稅提高到25%可能會損害美國近100萬個就業崗位。這一決定還將擾亂金融市場。”


報道稱,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利明彰(比爾·畢曉普)表示,特朗普揚言提高關稅會打擊美國消費者以及他的一些競選票倉。


▲美國農場


他表示,中國人現在對自己的經濟狀況更有自信,因此認爲自己不會像去年秋天那樣容易受關稅影響。


美國雅虎財經頻道5月6日發表的文章稱,特朗普面臨的問題是,要懲罰中國,他必須首先懲罰美國人。通過去年加徵的關稅,他已經在這樣做了。經濟學家認定,特朗普加徵關稅的成本爲每月30億美元——而且是美國人而不是外國人在繳納新稅款,而特朗普一再錯誤地堅稱,是外國人在繳納這些稅款。


文章稱,特朗普徵收關稅還導致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和歐洲對美國的出口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從而損害了美國農民和一些企業的利益。特朗普或許認爲,美國經濟足夠強勁,能夠消化掉數以十億美元計的關稅——但對付出這一代價的人或他們的政治代表來說,這不行。


文章指出,迄今爲止,特朗普加徵的關稅主要針對作爲成品零部件的工業品,這意味着製造商必須應對關稅問題,但對此消費者並沒有真正注意到。一旦特朗普對其他產品加徵關稅,那就將包括玩具、電子產品、傢俱和服裝等大量消費品。關稅將以價格上漲的形式表現出來,消費者很可能會注意到。


▲消費者在弗吉尼亞州的一家商店裏購物。


文章稱,特朗普有句名言,貿易戰“容易打贏”。但他可能會在國內輸掉這場戰爭。


此外,香港亞洲時報網站5月6日也刊文指出,特朗普總統所說的“偉大的經濟成果”表明他高估了美國的經濟實力。美國商務部上月公佈的報告顯示,美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化增長率爲3.2%,但這一數值大幅上升是淨出口、庫存增加以及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開支激增等臨時性因素所致。


文章稱,剔除臨時性因素,美國GDP增長率僅爲1.3%。工廠和設備投資出現零增長,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僅爲1.2%,爲三年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勞工部公佈的報告稱,4月份美國新增就業崗位26.3萬個,遠遠高於市場平均預估。報告還稱,失業率下降是美國勞動力規模意外縮小所致。據勞工部對機構的調查顯示,美國人的就業率正在升高,但他們每週的平均工作時間在減少。工作總時間數(就業人數乘以每週平均工作時間)實際上正在下降。


▲資料圖片:工人們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家工廠內工作。


文章指出,美國經濟的疲軟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建築業和製造業的投資減少所致,而中美關稅摩擦導致的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是造成投資不足的主要原因。


據認爲,2019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低於2%,遠遠低於特朗普政府的預期,並略低於美聯儲估計的1.9%至2.2%的增長率。


文章稱,投資者不明白特朗普出人意料提出的關稅政策是爲加快達成貿易協議而在最後一刻使用的談判策略,還是貿易戰的突然升級。但目前存在相當大的風險,特朗普大大高估了他的地位優勢,而且貿易戰的惡化將加劇美國經濟疲軟和資產價格下跌。


文章來源 | 新華社 參考消息網

微信編輯 | 李賽

微信審覈 | 朱舜 田欣

延伸

閱讀四


美媒:內需成中國經濟主要驅動力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5月6日發表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所長喬納森·韋策爾和該所高級研究員成政珉的文章稱,儘管中美貿易摩擦引發一片喧囂,但貿易只是中國經濟的一小部分。中國正在轉向由國內消費驅動增長,中國和世界進一步加深彼此間的融合可以帶來巨大的好處。


文章稱,雖然一些世界性機構已經就中美貿易摩擦的後果發出了警告,但事實上,貿易已不再是中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因素。


▲資料圖片:2018年11月6日,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孟加拉國達達公司的工作人員展示參展的日用品。(新華社)


就在2008年,中國的淨貿易順差還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而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僅爲1.3%左右,低於德國和韓國,這兩個國家的淨貿易順差分別佔GDP的5%到8%。美國也沒有落後其東邊的鄰居太多:2018年,美國貿易逆差約佔GDP的3%,低於2006年的5%。


文章稱,中國經濟如今是由國內消費推動的。在2015年以來16個季度中的11個季度,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除了成爲全世界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該國如今還佔到了全球奢侈品、汽車、家電、手機和烈性酒市場的30%以上。


文章認爲,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如今比他們的父母有着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他們人數衆多,收入迅速增加,因此有可能像西方的嬰兒潮一代(史上最富有的一代)那樣重塑全球消費。


文章指出,中國城市消費者將更大一部分收入用於可自由支配的支出,比如交通、通信、教育以及醫療等。食品開支佔家庭總消費的比例從2000年的50%下降到2017年的25%。這已經與當前發達國家的城市消費者不相上下——日本爲26%,韓國爲29%,美國爲17%。


▲資料圖片:北京街頭一名行人從商場櫥窗前走過。


文章介紹,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宣佈打開對外開放的大門。中國政府的改革開放政策帶來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貿易飛速發展。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的人均GDP從184美元增加到了9780美元,而同期貿易(進出口)增長了233倍。


文章稱,貿易增長產生了區域效應,形成了一個以中國爲核心的日趨一體化的亞洲。如今,中國的鄰國依賴中國作爲出口市場,以及越來越具有競爭力的供應來源。中國有一半以上的進口商品來自亞洲國家,而在過去10年裏,來自美國的進口商品不到10%。亞洲在中國出口商品中所佔份額從2006年的31%增加到了2018年的36%,而在同一時期,美國在中國出口商品中所佔份額從21%下降到了19%。


文章認爲,儘管美國和中國經濟規模龐大並由內需驅動,但兩國也有相當強的相互依存性。中國依賴技術進口:2018年中國進口了價值3130億美元的集成電路,使價值2390億美元的原油進口相形見絀。中國的技術進口合同(包括知識產權和技術服務)有大約一半來自3個國家:美國、日本和德國。



文章指出,世界和中國也相互有着重大的經濟利害關係。外國公司擴展了它們在中國的存在。從2000年到2017年,在中國經營的外資企業數量從20.3萬家增加到了54萬家;截至2017年,這些企業僱用了約1400萬名員工,而之前僅有300萬。通過對中國十大消費類別的30大品牌進行分析後發現,跨國公司佔據了超過40%的市場份額,並且在全球利潤中佔有很大份額。


文章稱,如果中國和世界減少彼此的接觸,雙方可能都會損失重要價值。反過來,進一步加深彼此間的融合可以帶來巨大的好處。


本文來源:參考消息

文章編輯 | 王恩泰

微信編輯 | 田欣

微信審覈 | 朱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