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小米成立於2010年4月,由連續創業者雷軍等七位創始人聯合創辦,是一家專註於手機及其他智能硬體、軟體服務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截止2018年底,小米生態累計投資的創業企業超過200家,項目覆蓋智能硬體、生活服務、教育培訓、社交媒體、互動遊戲、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

二、投資生態

與小米直接相關的投資主體有三個:硬體生態鏈投資、互聯網服務投資、順為資本。其中,順為資本雖與小米的投資關聯度較高,但是仍屬於財務投資的屬性。以下重點討論小米產業投資相關的兩部分業務。

1. 硬體生態鏈投資

小米最初從智能手機的研發、製造起家,藉助移動互聯發展的大勢,形成了受到發燒友追捧的新興手機品牌。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小米公司在2012年全年售出手機719萬臺,2013年售出手機1870萬臺,2014年售出手機6112萬臺,早期始終保持著驚人的增長速度。

然而在2015年,小米手機銷量經歷了斷崖式下跌,市場份額降到第五位,被線下逆襲的OPPP和VIVO國產品牌迎頭趕上,小米也遭遇了短暫的低谷。不僅是小米遭遇的危機,整個智能手機的增長紅利都在逐漸消失,這是行業內的共識。不過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經開始佈局生態鏈投資,以手機的周邊產品作為起始點,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與各類硬體創業公司建立連接,以最低風險和成本的方式來擴充產品線,幫助小米從一家智能手機公司向基於智能生活場景的硬體公司過渡。這種方式的邏輯非常清晰,第一,以小米的發展體量,再實現從零到一的創新其效率是相對較低的,決策鏈條相對漫長,產業鏈的深度、行業的認知不足,技術能力的積累需要從零完成,而選擇行業內有差異化能力的團隊,加之靈活的合作方式,是小米的實現創新和品類擴充的最佳方式;第二,小米每年的手機出貨量近2000萬臺,有成熟的上游供應鏈和下游銷售渠道,與小米有股權關係的生態鏈企業有機會將產品直接嫁接到到小米已經建立起來的渠道中去,實現快速的銷售增長,對於初創型公司來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同時,小米也能通過投後服務的資源能力,獲得一定程度的估值溢價。

小米的品類擴充策略是首先從手機的周邊產品開始,由於需求用戶與小米的3億手機用戶重疊度會較高,能夠相對容易的實現銷售附能。例如小米戰略投資的耳機廠商加一聯創,在小米商城和MIUI承接了大部分銷售和引流的職責後,加一的團隊能夠更專註在聲學研發體系和品控流程上,換言之更關注產品的技術本質上,兩方實現了高效的協作,上線後以49元的超低價策略,迅速實現了1000萬條的銷售,因此供應鏈得到了整合的機會,最好的資源和價格都將向其傾斜,在2015年,小米系的耳機已經佔據了整個市場近50%的市場份額。後續小米的產品品類也從手機周邊的電子產品擴充到了家庭消費級別的大品類,例如移動電源、可穿戴設備、平衡車、電子稱等。截止到2017年底,小米累計投資了100家左右硬體生態鏈企業,據數據顯示,其中的獨角獸級別的企業有4家,年收入超過一億的企業有16家,實現了優異的投資業績。

經過打磨和探索,小米已經建立起了相對清晰的硬體生態鏈投資策略。對於一家硬體廠商來說,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包括研發、供應鏈(生產)、銷售、用戶,對於後三部分小米都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定價、品牌等商業運作方案,也是小米極其擅長的,所以,被投企業在細分領域的技術能力小米最為看重,這成為兩方合作最重要的基礎。小米硬體生態鏈投資在篩選項目上會關注以下幾點:

(1)產品是否有巨大的市場空間,這意味著產品對於用戶來說是否具有剛性需求;

(2)項目團隊是否具有強大的技術積累,以及深厚的行業認知和資源;

(3)在商業策略上是否與小米有一致的共識,即早期通過低毛利率快速佔取市場份額,強調產品的性價比以及為用戶帶來長遠產品價值。

隨著上市準備以及尋找更大的業務增長點,小米加深了對物聯網的佈局。萬物互聯是硬體發展的大趨勢,佔據「端」的入口,對於小米來說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經完成了智能電視的上線,試圖佔據多屏入口,以及後續推出的智能音箱等更多具有人工智慧屬性的互動性產品,小米加速了在IoT領域的佈局。這種方式的邏輯非常清晰,第一,物聯網是行業內認定的未來發展趨勢,這次結構性的機會必然會成就世界量級的公司,小米希望佔據風口機會,做好充分的技術和商業應用儲備。雖然小米現在的連線物聯網設備還處在相當初級的水平,遠不能達到智能交互的程度,並且家居產品也尚未實現一體化管理方案,但是小米在此領域的佈局幫助其掌握更多的先發優勢;第二, 對於2018年第三季度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的小米,做好市值管理也是團隊的業務指標之一,掌握物聯網入口的公司,意味著獲得了新的流量入口,同時底層產生的巨大數據量,將幫助小米升級成為真正的技術驅動型公司,小米的價值將經歷又一次的結構性提升。

2. MIUI互聯網生態投資

小米手機的操作系統叫做MIUI,實現了基於Android系統的深度定製和開發。2010年8月,伴隨著小米手機的銷售MIUI正式問世,截止2018年初,實現了國內外3億手機用戶的覆蓋,也就是說小米手機的用戶在手機上的應用下載及操作,主要都是在MIUI上實現的。

MIUI系統上有小米公司自主開發的應用(APP),但是更多的應用來自於全球的第三方開發者。據小米透露,截止2017年,日活躍人數達到千萬以上的APP有26個,月度活躍用戶數達到千萬的APP有46個。

對於MIUI屬性來說,它本身是一個系統平臺,意味著平臺上所有APP的運營數據都會被留存,即下載數、註冊數、訪問時間、訪問時長等信息,海量的用戶基礎,真實、一手的運營數據,以及快速集聚的網路流量都表明小米依託MIUI業務已經具備了做互聯網生態鏈投資的基礎。

與傳統財務投資機構不同,在募、投、管、退四個投資環節上,小米的互聯網投資更重視投後管理的環節。對於募資來說,投資資金主要來源於集團,不存在太大的募資壓力。投資環節,項目源可以通過系統平臺實現覆蓋,依靠其特殊的優勢,小米互聯網投資已經建立起一套相對標準化的項目初篩機制。

(1)通過後臺資料庫,導出數據分析表,對某一天內的非系統類APP進行排名(剔除遊戲類、頭部綜合應用,例如淘寶網、大眾點評等);

(2)對比某一給定時間段內的數據絕對增長值,這表明了用戶增長的絕對體量,而並不十分關注因絕對值低而帶來的高增長率;

(3)與廣告商業部提供的廣告投放數據進行對比,剔除因為購買流量而獲得的高增長,留存因產品能力而產生的自然增長。

(4)分析數據增長的原因和週期性增長規律,並根據小米多渠道的上線情況,推算出全渠道的用戶數量(例如小米MIUI用戶大概佔到Android全渠道的20%)。

但是在投資環節中,小米也會更關注被投企業無形資產確權的問題,以及業務模式與小米本身的主營業務的邊界確認。這也是戰略投資人常遇到的問題,在強調業務協同性的基礎上,也同時需要事先約定在發生業務競爭的情況下如何避免矛盾。在投後管理上,是小米最為看重的,根據內部投資人員介紹,投後管理在整個項目管理流程中的權重能佔到60%,其優勢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小米互聯網投資部的人員主要是互聯網運營出身,具有豐富的一線運營經驗,以及用戶獲取、提供服務、數據分析的閉環能力,在對被投項目的管理上,除了資本運作方面的輔助,往往能夠給予業務本質最直接的幫助;第二,小米生態佔據著多個流量入口,例如系統流量MIUI,應用流量米聊、小米天氣等,埠流量小米電視、小米音響等,可以給被投企業帶來直接的流量資源、廣告資源。所以,在投資前小米就會考慮如何調動公司的資源幫助被投企業更好的發展業務。同時,在交易結構設計中,小米也可通過流量投資代替現金投資,給到被投企業直接幫助的基礎上,也能緩解小米的現金流壓力。對於項目的退出,小米的壓力並不大,有很多個選擇,項目獨立上市、併購退出。在小米上市後,又為被投企業增加了新的退出通道。小米基於MIUI生態,所獲得的數據是其他財務投資人不可能具備的。

三、總結

通過對小米的投資戰略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對於企業投資人來說,外部股權投資對自身業務佈局和發展的幫助纔是重中之重,而並不看重短期內的股權增值和現金回報。在小米身份轉換,成為一家上市企業之後,業務實質和想像空間又成為了小米同等關注的重點,通過股權合作的方式無疑是高效的幫助小米擴充企業邊界的最佳方案。

對財務投資人來說,追求最大化的財務回報是最終目標。由於每個細分市場有各自的發展時機和發展規則,不免會倒逼使得投資人有追求風口的現象,而對行業的認知和資源積累需要時間,因此財務投資人有可能出現盲目追求窗口期而沒有抓住模式本質的可能性。而對於像小米這樣的戰略投資人,他們會緊貼著自己的業務軌跡進行生態佈局,本身投資執行者自身就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對於行業的歷史、現狀、未來,各個參與者,各個相關因素都有相對深厚的積累,這是提高命中率的重要因素。另外,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往往都是一傢俱有海量數據的公司,用戶、產業鏈的節點信息都能夠被有效記錄,以數據驅動對投資標的進行檢索和分析,意味著對企業商業價值的判定能夠更加的準確和全面。

對於財務投資人的投後管理來說,他們更擅長圍繞著財務事務的服務,例如金融機構對接,融資、上市輔導,稅務財務籌劃等,而對於小米這樣的戰略投資來說,能夠對接給企業對業務增長有直接幫助的資源、渠道,能夠以孵化的方式幫助企業制定出更可行的成長計劃,不僅知道「如何幫」,而且能夠「幫得上」。因此,戰略投資有時能以低於市場估值的價值與企業達成投資,而且議價能力長期存在,包括對企業的控制力能達到共管賬戶的級別,雖然被投企業都獨立發展的初衷,或者中間有出現利益權衡的矛盾存在,但是小米對被投企業的價值是被認可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