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asa丨文

不得不承認,提到《尼爾:機械紀元》,大多數人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肯定是2B小姐姐。

這位身著哥特風服飾,戴著眼罩,流露出一絲高冷的性感「少女」,意外戳中了全世界紳士的G點。遊戲發售的前幾天,國內外的網路上都颳起了研究2B底褲的風潮。

即便是發售2年後的今天,2B小姐姐的人設也不顯得過時,動不動就去別的遊戲客串,大有喧賓奪主之勢。

《尼爾》的總監橫尾太郎很實誠,「想用2B的形象?交錢就完事了!」

這麼看,等哪天SE缺錢了,我們說不定就能在《王者榮耀》里玩到2B了。。。

玩笑歸玩笑,論賺錢,其實《尼爾:機械紀元》已經是商業奇蹟了。本作預想中的銷量是100萬套--這個數字在發售2個月不到就達成了。2018年12月,尼爾官方宣布全球出貨量+下載量突破了350萬份。

如果說,《尼爾:機械紀元》一上來就大賣要歸功於2B,那麼,在後續幾乎沒有實質性更新的兩年里,一款單機遊戲仍能保持可觀的銷量,為人津津樂道,只能說明,遊戲本身的素質足夠優秀。

對中國玩家來說,《尼爾:機械紀元》可謂又愛又恨。SE看到Steam國區的購買潛力後,毅然把價格從199元提到了412元的「天文數字」。

要知道,《尼爾:機械紀元》其實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3A大作,還沒有內置中文。

然而,逃不出王境澤定律,當《尼爾:機械紀元》在Steam的銷量剛到50萬時,國區玩家的佔比僅次於美國排名第二。每逢G胖開啟剁手活動,都有人來問我「尼爾這次打折不?」

我相信,讓對漲價事件極其敏感的中國玩家,心甘情願被「騙」400元的遊戲,絕不只有2B小姐姐的底褲。

這系列的BB IN,我們就來聊聊《尼爾:機械紀元》到底有什麼魅力,它的故事為什麼能引起廣大玩家的共情,試著窺探鬼才橫尾太郎究竟想表達什麼。

(緊急避難提醒:以下內容涉及大量劇透)


E結局

剛上手玩《尼爾》,你也許會驚嘆於白金工作室設計的戰鬥系統,簡潔、爽快;流連於充滿意境的末世場景,空洞、深邃;沉醉於空靈別緻的BGM,總覺得是人聲在唱歌,卻又不像任何語言。

但真正在論壇、貼吧里引起熱議,把《尼爾:機械紀元》推上神壇的,卻是遊戲的E結局,也就是刪檔結局,很多人口中的「真結局」。

在官方設定中,《尼爾:機械》一共有26個結局,對應26個英文字母,但只有ABCDE前五個結局對劇情有實質性的推動,歸為「主線」。

A、B線是先後用2B小姐姐和小正太9S,體驗大致同一段流程。

最大的區別在於,9S是偵查型人造人,擁有駭入機械生命體思想的能力,了解一些背後的故事。相當於用B線給A線補充設定、豐富劇情。

隨後進入高潮,以2B的英勇赴死為轉折點,牽扯出背後的一系列陰謀。在最終決戰中,用A2和9S分別得出C、D結局,這兩個結局都是悲劇。

完成C、D兩個結局後,玩家就才能進入被吹爆的E結局。

E結局下,POD(一直懸浮在主角身邊幫忙的小機器人)本該按原計劃清除主角部隊的數據,卻在工作過程中覺醒了意志,想要幫助主角活下去。

接下來,玩家操作POD小飛機,對抗由製作人員名單組成的彈幕,然而隨著彈幕越來越密集,玩家只能一遍遍地選擇復活,看著世界各地玩家傳來的鼓勵,接受他們的幫助。

終於其他玩家的POD蜂擁而至,一邊保護你,一邊提供火力。當然他們也不是無敵的,每有一台友方的POD被擊落,就會顯示某位玩家的數據已丟失。

等玩家順利通關,在最後的最後,系統會發來一句靈魂拷問:你是否願意刪檔,來幫助其他玩家通關?就像之前收到你的求救,並無私奉獻數據的那些人一樣。

無數的玩家按下了「是」,告別了自己玩了幾十個小時的存檔,默默流下了眼淚。

E結局被認為升華了遊戲主旨,又有無比的代入感。接受別人的幫助,最後奉獻自己,愛的傳遞循環下去,讓悲劇底色的《尼爾:機械紀元》灑上了希望的光輝。

不過,我倒不認為E結局就是整個遊戲的意義。毋庸置疑,它是個高潮節點,引發了熱烈的討論,但單拿出來看,也僅僅是個終結。

《尼爾:機械紀元》的遊戲總監、導演 橫尾太郎曾經承認,自己喜歡「倒敘編劇」--先寫好故事的結局,再往前編寫劇情。

他經常會被問到設計刪檔結局的思路,一個解釋是,「我知道遊戲發售之後,很多人會通過Youtube免費看到遊戲過程,所以我覺得我得添加一些值得玩家花費6000~7000日元在這個遊戲上的東西。」

可見,無論是創作習慣,還是尊重非雲玩家,這個刪檔結局應該是「被提前設計好的」。

甚至橫尾太郎還說,「我認為玩家並不一定需要體驗所有的結局。我也不會那麼立志於讓他們把所有的都玩通一遍。」

再換另一個角度,讓玩家自主選擇「是否刪檔」其實是一件挺冒險的事情,玩家很容易醒悟「好不容易通關了,玩了幾十個小時的存檔憑什麼說刪就刪?」

因此,E結局更像是橫尾太郎個人的惡趣味,並不是《尼爾:機械紀元》的創作目的。

什麼才是《尼爾:機械紀元》更清晰的內核呢?我更喜歡本作另一位核心主創田浦貴久對結局的評價,「讓你的遊戲一如往常的結束。」

《尼爾:機械紀元》中的「一如往常」,應該是貫穿遊戲始終的--人造人和機械生命體誕生情感的過程。

這些情感積蓄到最後,才能在E結局產生強烈的共情,讓玩家心甘情願按下「是」。

機器人的情感

在《尼爾:機械紀元》里,沒有人類角色出現,卻呈現出了不輸給人類世界的豐富情感,嫉妒、仇恨、恐懼、愛...

這不是很新奇的設定,但最重要的是,遊戲中誕生情感的方式並不廉價。

在遊戲的序章,2B「第一次」遇到9S,就提醒他「寄葉部隊不需要情感」,那時在他們眼裡,機械生命體也是沒有情感的,僅僅是殺戮的對象。

隨著遊戲的推進,機械生命體的世界顛覆了他們的固有想法,他們會說人話,學著用搖籃照顧後代,有喜怒哀樂,甚至熟讀哲學書。

然而,在森之國的篇章里,即便知道了村民們守護重要之物的緣由,2B和9S還是決定把機械生命體全滅,驅動力只有「消滅機械生命體」這一項至高指令。

縱觀遊戲的前半程,不難發現,其實一些機械生命體反而比2B、9S更有血有肉。 諷刺的是,2B一直以為自己才唯一有情感和意識的。

因此,在A線的結局,2B不由發出一句疑問,「究竟我們...和機械生命體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為什麼機器人會擁有意識和情感?這似乎是個很幼稚的問題,但遊戲中卻給出了合理的解釋--每當他們存在的理由受到挑戰時,意識就形成了。

遊戲中最能觸動我的場景是C結局,A2站在即將坍塌的炮台上,面對即將到來的終局,她說,「世界如此美麗,我竟然一直沒有注意到。」

讓我不禁聯想到著名美劇《西部世界》里,女主德洛麗絲的台詞,「這個世界有太多醜惡,我選擇看到美好。」

有趣的是,《西部世界》和《尼爾:機械紀元》同樣是講述「機器人覺醒」的故事,連底層理論都可能用的同一套--《二分心智的崩潰與意識的起源》。

這本發表於1976年的偽科學著作,試圖解釋人類意識的起源。

書中認為,遠古時期的人類是沒有意識的,他們只聽從腦內的聲音,有「神」或者說「上帝」驅動他們,也就是二分心智。以此可以解釋遠古人類創造了諸多神話,因為他們確實聽到了什麼。

直到三千年前,人類遭遇了各種天災人禍,二分心智無法支撐他們生活了,他們逐漸養成了反思、歸因的能力,腦內的聲音也越來越小,最終「神」、「上帝」消失,人的意識形成。

一句話總結二分心智理論--意識誕生於上帝沉默時。而《西部世界》里還給出了引導出意識的基礎,即記憶、即興、自利。

再回到《尼爾:機械紀元》,你會神奇地發現,這套理論幾乎能解釋遊戲中所有機器人的覺醒。

機械生命體之所以會分裂成各個族群,是因為他們「消滅敵人」這一使命(上帝之聲),在人類和外星人都已滅絕的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甚至有一派自發切斷網路,想過上和平的生活;遊戲後半段,因為亞當和夏娃被擊敗,大半的機械生命體失去了網路連接,隨之都產生了意識。

《尼爾:機械紀元》里還有個「方便的設定」,寄葉部隊的人造人只要把記憶上傳伺服器,就能無限重生,而記憶的堆疊,其實就打開了二分心智崩潰的閥門。

最最明顯的代表,是9S的變化。

9S因為駭客的屬性,很可能會意外得知寄葉計劃的陰謀,所以9S一旦出現問題,就會被處刑,並清空記憶。

遊戲初期我們見到的9S已經被處刑過很多次,但依舊兢兢業業地執行偵查任務,沒有覺醒意識。或許是以防萬一,9S一直被提醒「不許擁有情感」。

然而情況有變。在B線的結尾,9S無意中入侵了自家的伺服器,得知了人類早就滅絕,他產生動搖,因為他腦中的「上帝」消失了,「為人類而戰」變得沒有意義,二分心智開始崩潰。

而B線之後的9S其實沒有被消除記憶,於是與2B朝夕相處的場景漸漸清晰,驅動他行動的理由也從「為人類而戰」變為「守護2B」。

後來他看到了A2手刃2B的場景,觸碰到了「即興」,9S徹底崩潰,成了情感驅動的個體。

而遊戲中另一位可操控的悲劇主角A2同樣如此,她是被拋棄的上一代寄葉部隊成員。不相信「為人類而戰」後,她把驅動力改成了「復仇」。

直到2B拖著殘破不堪的軀體,把武器和9S託付於她時,她想起了犧牲的戰友們,割掉了長發,這個儀式似乎標誌著意識的進一步成型。

無論是C結局還是D結局,A2的命運都會受制於2B的臨終遺言,她變得更像一個人在思考,內心也變得柔軟,甚至在臨終前感受到了世界的美。

按照這套理論,最後時刻,一直陪伴在主角身邊的POD能覺醒意志,產生想要拯救主角的想法,也變得合情合理。

《西部世界》會使用「二分心智」的偽科學來解釋機器人覺醒,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機器人和遠古人類處在同一起跑線。

而在《尼爾:機械紀元》中,我們也在一個沒有人類的世界,看到了情感的萌芽,機器人與人類的邊界漸漸無法分辨。

《尼爾:機械紀元》的故事就是一出西西弗斯式的悲劇,2B的畫外音這樣描述,「在生與死的螺旋中,他們一直被囚禁著,但是在那螺旋之中的掙扎,就是活著的意義。」

橫尾太郎用A、B線的劇情不斷向玩家提出問題:人造人和機械生命體真的擁有感情嗎?

用C、D線展示意識和情感的覺醒,再拿無情的命運碾碎它,最後用E線留下一個火種。

確實如同橫尾太郎所說,每個結局都有獨立的意義,不一定要每個都玩, 「你看到結局才會得到一個答案,如果你繼續探索,你將能看到一個更深奧的答案,和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然後再帶著這些繼續前進。」

但只要玩到最後,看著慢慢「變成人」的主角,被困在命運的螺旋中無法自拔,終於有一絲曙光能夠解救他們時,有誰會忍心不伸出援手呢?

代價只是你玩了幾十個小時的存檔罷了。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迷宮是什麼?——《西部世界》的理論基礎 重輕gameinfomer對話橫尾太郎,田浦貴久,岡部啟一(上)黑鯵

-END-

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BB姬

這裡有遊戲,有電競,有直播,有你喜歡的一切。 在公眾號中回復如下關鍵字,即可查看更多的精彩內容喲~

周淑怡 丨比起直播女神,她更喜歡做個「哈批」

古劍三 丨這款主播自掏10000元瘋狂安利的遊戲,創下了國產單機新巔峰

沙雕bot 丨看完這些沙雕bot,我笑到原地漂移

國民老婆丨這個男人擊敗了新垣結衣,成為了新一代的「國民老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