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混亂,是駕馭秩序後有意引入的創造性混亂

我們的混亂,是逃避秩序後無力掌握的毀滅性混亂」

這是近來感受頗深的一件事情。 由於年末的差旅頻繁,總是奔走在大小的站臺之間。每次回到深圳的時候,看著往來的人流,會驚訝於人們往來穿梭的速度,驚訝於這個社會運轉的速度。就像一部高度運轉的機器,沒有一刻會停下來。而同時也令人驚訝的是,自古以來,人們對於速度與效率的追求從未停止過,而在不斷加速運轉的過程中,有些都市受到了挑戰,而有些都市則平穩地度過。深圳的秩序感,是我熱愛這座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或者說,我們所畏懼的,不是忙碌,而是混亂。不論是一個國家機器,城市體系,企業組織,乃至個人生活,我們的天性都追求秩序,因為秩序意味著可控,而可控帶給人類安全感。

我想起了不久前看的一本書裏,描述了現代物流體系的發展,就像是無形中慢慢形成的水道,掌控著這世界貿易的通道與血液的輸送。洛杉磯的主幹道始終面臨著交通擁堵的問題,政府曾經試圖通過修繕並拓寬主幹道來緩解,然而效果卻未能如政府所預料,因為問題的核心不在於道路大小本身,而是整個交通體系本身。上個世紀,對於世界貿易最重要的發明不是任何交通工具的改良,而是集裝箱貨櫃的出現,它改變了港口運作的方式,重新建立了新的秩序。

秩序圍繞在我們的身邊,秩序是無形的操控著,唯有秩序,纔可以帶給人自由。我把同樣的道理放在了我所處的行業當中,網路,產品,系統,統統都是改變秩序的載體。當我們在思考我們需要構建的一個產品或系統時,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我們要構建怎樣一種秩序,這樣的秩序可以自行有效運轉,同時能夠產生自我價值。唯有來自高度體系化的思考,對秩序的深入思考,纔不致迷失於混沌中。

舉個很顯然的例子,我們常常以為文學也似乎,是創意的產物,是無序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如果閱讀過關於戲劇的書籍,你就會知道,戲劇表演,戲劇舞臺的搭建,在舞臺上的每一件器物都應當是有價值的,而非無用的。如果沒有系統性的思考,如果帶著思維上的懈怠,便無法呈現出一部在觀眾看來流暢的戲劇體驗。如果沒有對秩序的深入思考,我們行事便時常會陷入虛無中,這便是我們時常說的缺乏目的性。

秩序本身,可以是淺層與深層的,探究到深層秩序,在科學家的眼裡,都可以用數理來完成,在哲學家那裡則是生命底層的邏輯。當我行走在城市中,我會好奇地打量,每一個街道的設置,每一棟建築的用途,每一個街區的規劃,它們是無數人對秩序的理解,是思維的碰撞。於是,我開始關注城市設計的話題。當然,這會是另一個更大的話題了。或許我們現階段,需要理解的,正是我們生命的秩序,讓生命沿著怎樣的軌跡去行走,這就是通往自由的最佳路徑。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