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附醫與藥廠合作,使用卵巢癌擴增實境(AR) APP與民眾衛教互動,讓更多女性認識卵巢癌並提早發現身體發出的警訊。APP將在11月底完成iOS及Android平臺上架,提供民眾免費下載。(記者吳亮儀攝)

2018-10-17 17:26

〔記者吳亮儀/臺北報導〕別自恃年輕而忽略了疾病癥狀!北醫附醫今天發表卵巢癌數據報告,除了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卵巢癌有高度關聯性,且40歲以下的年輕病患就佔了20%,最年輕的患者竟只20歲。

北醫附醫婦產部今天發表「2016-2018年院內卵巢癌數據報告」,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說,報告顯示臺灣卵巢癌患者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提醒若在過去一年內有腹痛、腹脹、易飽足、頻尿急尿感等情形者,應盡速就醫檢查。

報告顯示,卵巢癌患者中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率達25%,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卵巢癌有高度關聯性,與許多著名期刊刊登的研究結果相同。

201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卵巢癌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2歲,但劉偉民指出,北醫附醫最新院內數據統計是48歲,較國外的年齡中位數63歲足足少了15歲,而且40歲以下年輕病患就佔了20%。

劉偉民說,最近婦產部收治一名24歲患者,她因生理期有腹脹、腹痛而就醫,檢查後發現兩邊卵巢各有5公分巧克力囊腫、及1.5公分的囊腫,醫師手術取出化驗確認後,1.5公分的囊腫竟是卵巢癌。

劉偉民說,卵巢癌的發病率為每年10萬名女性中約12.1人,而醫界普遍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卵巢癌中「類子宮內膜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明亮細胞癌」(Clear-cell carcinoma)等兩類癌症的危險因子,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罹患這兩類癌症的風險,比其餘女性高出4倍。

劉偉民提醒,卵巢癌高風險因子包括家族病史、未生育、有子宮內膜異位的人都要特別留意,別認為經痛很平常,臺灣子宮內膜異位發生率相當高,生育率降低是最主要原因,女性愈來愈晚婚、不婚或只生一個,會因為沒有生育過,身體持續分泌女性荷爾蒙而逐漸演變成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異位日後罹患癌症的機率約4到5倍。

  • 北醫附醫與藥廠合作,使用卵巢癌擴增實境(AR) APP與民眾衛教互動,讓更多女性認識卵巢癌並提早發現身體發出的警訊。APP將在11月底完成iOS及Android平臺上架,提供民眾免費下載。(記者吳亮儀攝)

    北醫附醫與藥廠合作,使用卵巢癌擴增實境(AR) APP與民眾衛教互動,讓更多女性認識卵巢癌並提早發現身體發出的警訊。APP將在11月底完成iOS及Android平臺上架,提供民眾免費下載。(記者吳亮儀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