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暴走族是一种类似「汽车俱乐部」的日本亚文化,指的是一群喜欢改装(通常是违法改装)摩托车和汽车的年轻人所组成的集团。这些改装通常包括移除车辆的灭音装置,使之在行进间发出更多噪音。暴走族也经常危险驾驶车辆,例如在道路的两侧左右滑走(蛇行)、不穿著护具,以及无视交通号志。日本警方称他们为「Maru-So」(警察代码:マル走/丸走)。

暴走族中的参与者主要为20岁以下的青少年,由于日本法律中成年的定义为20岁,因此超过20岁就有可能留下犯罪记录。暴走族团体中有所谓的「内规」,因此加入暴走族比较容易,而若想要退出则较为困难。通常暴走族也是暴力帮派下的基层组织之一,也是帮派吸收成员的来源。若是违反了团体中的内规,则经常会以私刑或暴力手段作为惩罚,新闻中也会报导因此而发生的死伤事件。

一般认为,暴走族是中学的「番长集团」的延伸,番长集团类似「不良少年集团」,而当不良少年的首领(番长)加入暴走族后,原本的番长集团就成为「暴走族」的预备军。此外,暴走族的人际关系范围大多以所出身的学校为中心,因此和该校的不良少年首领有紧密的联系,对于学校内的不良集团带来很大的影响。这样的倾向存在于日本的各个地区。

カミナリ族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左右开始,稍微有一点钱的年轻人爱开著摩托车群体开始出现,而Kaminari部落的出现就像是一声春雷平地起,由于把排气管的消移除了,显得格外的拉风和嚣张。 虽然有人担心交通事故会受到交通的影响,但这个时代是一个高增长时期,大众传媒和文艺青年们在社会转型的压力下成就了很多的亚文化的诞生。

70年代最早是被称之为「狂走族」的,由于一些恶性事件的诞生,暴走族这个词出现在了警察的通用的称呼之中,70年代也最早开始了几大暴走族集团的诞生「东北连合」、「関东连合」、「武州连合」

2010年发生的著名歌舞伎演员「市川海老蔵暴行事件」就是关东联合闹出来的。关东联合最早的诞生就是在东京都内,然后主要活动区域在六本木/涩谷/麻布十番,偶尔出现在新宿,其中还混杂了不少早期在这里定居的入了日本籍的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基本上很多围绕六本木和涩谷的大夜店闹出来的比较夸张的暴力事件都离不开关东联合在背后的影子。

武州连合

另外还有CRS连合、东京连合、全日本狂走连盟、キラー连合、全日本レーシング连盟,横浜连合、相州连合、湘南连合等等很多。

70年代暴走族势力图

1980年代可以说是日本暴走族形成时尚文化最鼎盛时代。

警察庁1980年11月调查:全国有754个暴走族团,38,902名暴走骑士,并且出现低龄化倾向,而且暴走族的衣服和打扮形成了年轻人的各种争相模仿,成为了一类服装界的清奇风格。

而且影视作品,漫画作品和动画作品中暴走族的身影也无处不在,比如比较有名的动漫作品《湘南暴走族》,1982年到1987年间持续连载,后来改编ova和电影。舞台在神奈川県的湘南海岸,第2代领导者江口洋助正式以飙车族活动为主的「湘南爆走族」等5人,与其他飙车族(如:地狱の军团等)的故事,描绘友情跟恋爱等等的漫画。只有主角江口一人的舞台其实不多,反而是描述其他配角与对手的个性上较为著重,这是本作的特色。因此可以看到个别人物的故事,也可以把每个人当成个别的故事主角来看待。至今,这部作品已经被视为暴走族动画的始祖。

看他们的打扮和眼神是不是有一点眼熟

80年代到90年代末,暴走族在参与了一部分黑帮一部分民间人的半灰色区域中,日本各处引发了各种骚乱和事件,时不时还有局部大火并。

从2004年11月开始,暴走族的行为在日本会被视为「共同危险行为」,根据日本《道路交通法》第68条可处以最高2年有期徒刑,并科50万日元的罚金,以及记交通违规点数25点。驾照也会被取消,并且在数年间都不得再补考。此外被告发后,在就业方面也会造成困难,再加上警方每年加强取缔,因此暴走族的人数也开始大幅减少。

日本暴走族集团的成员总数,在1982年达到42,510人的高峰,随后开始逐年下降,到了2005年人数为15,086人。通常暴走族的成员到了18或20岁时便会退出,内规规定此时必须要找到另一个青少年加入才能退出,但由于近年少子化的关系,越来越多退出者无法找到其他愿意加入的青少年,因此近年来暴走族的成员有显著高龄化现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