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想必大家

被苏大强圈走不少眼泪

得了老年痴呆的人

就像笼中鸟,被久远的记忆困得死死的

姚晨和倪大红的演技

也着实戳人

不过片尾

同德里那条小巷子

把全身心投入到剧情的观众朋友

又拉回了现实

大家眼睛一亮

小心思一动

摩拳擦掌手机镜头赶紧擦擦亮

蜂拥而至去打卡

一夜成为网红地被疯狂打卡可以理解

但疯狂到大半夜去敲门

也未免太难看了点

“苏大强的老宅”火了

有粉丝晚上还去同德里敲门!

《都挺好》是结束了

但同德里取景地的居民有点不太好了

甚至有点吃不消

“苏家老宅”当时租用了

其中一位老奶奶的房子

但有人竟然晚上也跑去敲门

同德里的巷子里

白天都挤满了人

更别说剧组取景的老奶奶家了

不少人都挤在奶奶家拍照

如果每个人都要拍一张

奶奶一天其他事也可以不用做了

抖音上也看到有人

特地拍了夜探“苏大强老宅”的趣味视频

房主老两口身体不好

大家打卡也要注意方式

有记者采访这位奶奶

老奶奶表示人多了高兴是高兴

自家老头子身体不好

身体不好

大晚上可能还要被敲门

这不免让人觉得有点过分

而讽刺的是

一部热剧带火了苏州

原本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但门口的邻居奶奶脱口而出就是

“太讨厌了”

“真的太讨厌了”

她强调这里的房主老两口身体都不好

白天这个点去拍一拍问题不大

晚上七八点钟,对于老年人来说

已经是一个需要休息的时间段

还有人跑去敲门

实在有点惹人烦

而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

有时候小巷走路都不好走

打卡“苏大强老宅”

这件事本身没有问题

但希望大家注意方式,把握一下分寸

早点去,看看院子

甚至和奶奶唠唠嗑儿

难道不是一种好的打卡方式吗?

苏州被电视剧再一次带火是好事

但如果要以打破别人平静的生活为代价

那没有人愿意

其实不止是同德里

苏州值得打卡的“老宅”还很多

不如换个地方,静静心

或许比“苏大强老宅”更有劲

苏州这些老宅也值得逛逛

上世纪30年代

苏州的有钱人士都是住在清水砖、雕花门

海派风情十足的小洋楼里的

经过八九十年的风雨沧桑

这些小洋楼依然存在于古城之中

比起当时,更多了一些烟火气息

除了同德里,这些地方也可以去逛逛

01

承德里

红砖、青石、小洋楼

苏州观前街一直都是繁华地段,行走其间可以感受主街两边商业的繁华与热闹,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主街西段有一片砖红色房子,这个地方就是承德里。它始建于民国20年,红瓦片、红砖墙,高大的黑漆木门,关上门,是苏州人安静的生活,出门是观前人来人往的繁华。

1935年承德里刚建成的时候,它的第一批住客可都是小资的银行职员,他们都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02

同益里

清水砖、雕花门里看民国风情

同益里和同德里平行,长120米,国民政府财政次长贾士毅所建。

青砖墙、雕花门、石库门等等都还是保持着原本的模样。傍晚时分,阳光撒进小弄堂,偶尔路过几个窗口,还能听到有老人在听书。

03

信孚里

富贵人和文化人的聚集地

五卅路中段和十梓街交汇处也有一排民国建筑——信孚里。

信孚里有点“神秘”,面马路的石库门都封了起来,只在一角留了一个小门,门外是喧嚣的街道,门内是居民们的一方天地。

信孚里刚建成的时候,住的都是富贵人家,现在居住的也都是素质较高的文化人,行走其间是可以感受到的,干干净净的地面,井然有序的摆设,都是最好的体现。

工作日下午,信孚里家家户户大门紧闭,透着一股子静谧。青砖墙、石库门、黑漆木门、铜把手都透露着岁月的陈旧气息,在生活中浮浮沉沉久了,竟有些想躲进这样的安逸里。

04

崇安里

青砖房、过街楼尽显民国风情

石路边的阊门内下塘东起河沿街,西接阊门横街,喜欢走街串巷的人行走其间也能发现隐藏其中的民国建筑。

崇安里就是阊门内下塘的一处民国建筑,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两层青砖楼房还是当年的模样,过街楼现在已经不常见了。居民们把房子保护得非常好,有些窗户和门都保持着原本的木质结构。

05

长鎏村

金钱长流不息之地

在崇安里的北面,还有一处民国建筑——长鎏村。是一个民国的富商兴建的,长鎏之名是这个富商两个儿子的名字组成的。

房子老了,年轻人大多搬了出去。剩下一些老人,他们很多在这里长大,很习惯这里,也有感情。

不要大半夜跑去“苏大强老宅”敲门啦

抽个周末

去这些老宅逛逛

静静的感受春天的好时光吧

这些精彩内容由我们制造,点击可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