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辭典》頁1至頁100校對與討論

 

寫在前頭:

 

前陣子在二手書書店購得一部《中文大辭典》,共十冊,中華學術院印行,中華民國65年三版。號稱中文三大字典之一。

關於這部字典的來歷,請見「中文大辭典」網站:http://ap6.pccu.edu.tw/dictionary/index.asp

另外也可在網路搜尋李維恩著《大漢和辭典》、《中文大辭典》、《漢語大詞典》之比較

其餘就不多說了。

我在翻閱這部字典時,發現一些錯誤,會將校對或討論慢慢貼上來,也會稍加集結後貼在我的部落格。

 

二手書店有兩套《中文大辭典》,我買到的是第三版,與第七版稍微對照後,我發現的錯誤似乎沒改,若有機會再去對照民國82年第九版。

前幾天有寫信給發行所,問了幾個問題,但是還沒回應。

(後記:後來打電話給發行所,得到回覆:目前沒有對辭典進行修訂的計畫。)

 

現在網路發達,資料豐富,搜尋工具又極為方便,人人都可以在網路上佯裝「飽學之世」。我不可能將這部字典逐一校對,這裡只是「拋磚引玉」,希望有人沒事無聊時,一起來校對這部字典。雖然不清楚《中文大辭典》會不會修訂?是不是正在修訂?但至少可以以此行動,「希望」它能修、增訂後,以新的面貌重現世人眼前。

 

然後《中文大辭典》大概有很多錯誤,可以算是字典愛好者與校對強迫症的「聖誕禮物」。至於這兩個「症頭」,我剛好都沒有,特此聲明。

 

這裡的討論或「校對」,若沒有特別註明,大多參照網路資料來比對,不一定正確,需要再拿書本加以覆核。所以本討論只是提出《中文大辭典》內容的可疑處,供大家討論。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1校對與討論

 

(原文)(七)猶云一旦《漢書‧文帝紀》:「朕親率天下農,十年於今,而野不辟,歲一不登民有饑色。」

 

疑脫漏「加」。

 

(請見《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1(中欄))

或請見:http://ap6.pccu.edu.tw/dictionary/word.asp?no=165

(「七、猶云一旦。」條)

 

(建議)《漢書‧文帝紀》:「朕親率天下農,十年於今,而野不辟,歲一不登民有饑色。」

 

請參考:班固《漢書》第一冊,頁124,史學出版社,中華民國635月臺北影印一版。

或維基文庫《漢書》〈文帝記第四〉: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BC%A2%E6%9B%B8/%E5%8D%B7004

『十二年冬十二月,河決東郡。

春正月,賜諸侯王女邑各二千戶。

二月,出孝惠皇帝後宮美人,令得嫁。

三月,除關無用傳。

詔曰:「道民之路,在於務本。朕親率天下農,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歲一不登,民有飢色,是從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務也。吾詔書數下,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勸民不明也。且吾農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將何以勸焉?其賜農民今年租稅之半。」』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校對與討論

 

原文)《宋名臣言行錄》:「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上欄))

http://ap6.pccu.edu.tw/dictionary/word.asp?no=165

(「二十七、猶滿也。整也全也。」條)

 

(建議)朱熹《宋名臣言行錄·卷七·范仲淹 文正公》:「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請參考: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44967

(編號39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二其詳】18 猶不盡列舉也。〔揚雄長都賦〕僕嘗倦談不能一二其詳請略舉其凡而客自覽其切焉。〔呂延濟注〕今則倦矣不能審說。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下欄))

 

(建議)【一二其詳】18 逐條詳細說明。

 

討論:「審」意為「詳」,「不能審說」即「不能詳說」。若「不能一二其詳」即「不能詳說」,則「一二其詳」意為「詳說」才是,而非「不盡列舉」,即非「不能盡舉」。

又原文「不盡」意為「不能詳盡」,請參考《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68(中欄)。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5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刀】37 (二)使用刀一次也。〔抱朴子崇教〕千里之足困於鹽車之下一刀之鑛不經歐冶之門者也。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5(下))

 

(建議)【一刀】37 (二)使用刀一次也。〔抱朴子、崇教〕千里之足、困於鹽車之下、赤刀之鑛、不經歐冶之門者也。

 

「一」應為「赤」。

 

討論:疑原文所參考之〔抱朴子、崇教〕版本與常見版本不同。如此,則詞條【一刀】不能引用該句。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6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人之掌】55 喻器小不當用也。〔論衡〕鎚重一人之跡、不能蹈也。礚大一人之掌、不能推也。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6(中欄))

 

(建議)【一人之掌】55 喻器小不當用也,或力小難以成事。王充〔論衡〕塠重、一人之跡、不能蹈也。礚大、一人之掌、不能推也。

討論:「塠」音「ㄉㄨㄟ 」,疑為「碓」(ㄉㄨㄟˋ )之通假字,意為:腳踩搗米器具。「礚」音「ㄎㄜ」,疑為「磑」(ㄨㄟˋ)之通假字,意為:石磨。
請參考:http://www.iccie.tw/p/10197.html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6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人半】58 喻才難也。〔晉書、習鑿齒傳〕昔晉氏平吳、利在二陸、今破漢南、獲士裁一人有半耳。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6(中欄))

 

(建議)【一人半】58 喻人才難得也。

討論:這其實不是校正,只是建議,因為「才難」對現代人「有點難」。

「才難」出自《論語.泰伯》:「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抱朴子.外篇.尚博》:「古人歎息於才難,故謂百世為隨踵。」

請見「教育部辭典」網站: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Z00000141026

 

《中文大辭典》本身卻沒收「才難」一詞,請參考《中文大辭典·第四冊》頁404(總頁數頁5610)。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6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人作】67 猶今言一工、謂一人一日之工作也。〔韓非子、解老〕一人之作、日亡半月、十日則亡五人之功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6(下欄))

 

(建議)【一人作】67 猶今言一工、謂一人一日之工作也。〔韓非子、解老〕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則亡五人之功矣。

 

「月」「日」

 

請參考「維基文庫」: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9%9F%93%E9%9D%9E%E5%AD%90/%E8%A7%A3%E8%80%81

 

「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則亡五人之功矣。」

意思大概是:一個人工作,若每天浪費半天,十天之後,等於浪費了五個人的工作效用。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人敵】90 對萬人敵言、萬人敵謂兵法也。〔史記、項羽紀〕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中欄))

 

(建議)【一人敵】90 指匹夫之勇,止足以敵一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引自基隆市武崙國小網站:http://idiom.wlps.kl.edu.tw/index.php?id=31086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人獨立】94 喻強項也。〔明史紀事本末〕振一日會議東閣、公卿見振皆拜、瑄一人獨立、振知其為瑄也、先揖之、且告罪、然自是深銜之。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下欄))

 

疑缺「益」字。

 

(建議)【一人獨立】94 喻不屈服也。〔明史紀事本末·29〕(振)一日會議東閣公卿見振皆拜一人獨立。振知其為瑄也先揖之且告罪。然自是益深銜之。

請參考維基文庫: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6%98%8E%E5%8F%B2%E7%B4%80%E4%BA%8B%E6%9C%AC%E6%9C%AB/%E5%8D%B729

 

討論:原文中「強項」即「硬頸」。

見萌典:

1.直硬頸項。形容秉性剛直,不肯低頭屈服。

《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帝不悅曰 :『卿強項,真楊震子孫。』」

《聊齋志異·卷十·席方平》:「或勢逼大僚,而有志者 亦應強項。」

(似)強硬

https://www.moedict.tw/%E5%BC%B7%E9%A0%85

 

《中文大辭典·第六冊》頁1300(總頁數頁10150)「硬」字之下未收「硬頸」詞條。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15校對與討論

 

(原文)……(三)一方面也、一地也。〔漢書、賈誼傳〕今西邊北邊之郡、雖有長、爵不輕得復、五尺以上、不輕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臥、將吏被介冑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15(上))

 

「雖有長、爵不輕得復、」疑讀破句。

 

(建議)……(三)一方面也、一地也。〔漢書、賈誼傳〕今西邊北邊之郡、雖有長爵、不輕得復、五尺以上、不輕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臥、將吏被介冑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

 

請參考:http://ctext.org/han-shu/jia-yi-zhuan/zh?searchu=%E8%A5%BF%E9%82%8A&searchmode=showall#result

標號21

 

討論:案外案。

 

《中文大辭典·第九冊》頁921校對與討論

 

(原文)【長爵818 高爵也。〔漢書、賈誼傳〕雖有長爵、不輕得覆。〔注〕師古曰、長爵、高爵也。

(《中文大辭典·第九冊》頁921(上欄))(總頁15211)。

 

「覆」疑為「復」。

 

(建議)【長爵】818 高爵也。〔漢書、賈誼傳〕雖有長爵、不輕得復。〔注〕師古曰、長爵、高爵也。

 

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16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文錢憋倒英雄漢】273 極言錢之重要。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16(中欄))

 

未說明出處。

 

(建議)【一文錢逼死英雄漢】273極言錢之重要。《歧路燈.第二三回》:「有時,看這東西不難;沒有時,便一文錢逼死英雄漢。」也作「一錢逼死英雄漢」、「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引自教育部辭典【一文錢逼死英雄漢】: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Z00000149965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18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火】308 …(五)一伙也一夥也。火伙夥之本字。〔舊唐書〕捕得一火草賊、數至三百人已上者、超授將軍。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18(上欄))

 

出處太略。

 

(建議)【一火】308 …(五)一伙也一夥也。火伙夥之本字。〔舊唐書、卷十九、僖宗本紀〕捕得一火草賊、數至三百人已上者、超授將軍。

 

請見「維基文庫」《舊唐書卷十九下》「乾符四年三月」: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8%88%8A%E5%94%90%E6%9B%B8/%E5%8D%B719%E4%B8%8B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18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井】315 (三)謂一口井也。〔桓譚、新論〕龍車一井、而雲彌九天、處嘯一谷、而風扇萬里。

 

(建議)【一井】315 (三)謂一口井也。〔劉晝、劉子新論類感〕龍舉一井、而雲彌九天、虎嘯一谷、而風扇萬里。

 

請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742447#類感第五十

 

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0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天一地】386 …(二)〔左氏、桓五〕凡祀啟蟄而祀。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0(上欄))

 

(建議)【一天一地】386 …(二)…〔左氏、桓五〕凡祀、啟蟄而郊。

請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左傳·桓公五年》http://ctext.org/chun-qiu-zuo-zhuan/huan-gong-wu-nian/zh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1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尺】369 ……(二)猶言笛也。〔陳陶、小笛弄〕一尺玲瓏握中翠、僊娥月浦你龍子。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1(下欄))

 

「你」疑為「呼」。

 

(建議)【一尺】369 ……(二)猶言笛也。〔陳陶、小笛弄〕一尺玲瓏握中翠、僊娥月浦呼龍子。

 

請參考「全唐詩檢索系統」:

http://cls.hs.yzu.edu.tw/tang/tangats/Srch_List_show.asp?Ts_Id=14877450032

 

討論:「僊」同「仙」。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2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切】395 (三)普遍也、賅括之辭。〔風俗通、怪神〕唯樂安太傅陳蕃濟南相曹操、一切禁絕、肅然政清。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2(中欄))

 

(建議)【一切】395 (三)普遍也、賅括之辭。…〔風俗通、怪神〕唯樂安太傅陳蕃、濟南相曹操、一切禁絕、肅然政清。

 

請見「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簡體字版」《風俗通》http://ctext.org/fengsutongyi/guai-shen/cheng-yang-jing-wang-ci/zhs

 

討論:賅,音ㄍㄞ,兼該,遍及全體,備,具備。(見《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頁1767

《中文大辭典·第八冊》「賅」字下未收「賅括」一辭。請見《中文大辭典·第八冊》頁1353(總頁13835)。

「《風俗通》」為「《風俗通義》」簡稱。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4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切諸佛】450 (佛)總括三世十万諸佛。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4(下欄))

「万」疑為「方」。

 

(建議)【一切諸佛】450 (佛)總括三世十方諸佛。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4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支】451 …(三)四肢之一。支與肢通。〔顏氏家訓、勉學〕每折一支、辭色愈勵。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4(下欄))

「勵」「厲」。

 

(建議)【一支】451 …(三)四肢之一。支與肢通。…〔顏氏家訓、勉學〕每折一支、辭色愈厲。

 

請參考「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顏氏家訓·勉學》:http://ctext.org/yan-shi-jia-xun/mian-xue

標號16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6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日十瑞】491 〔述異記〕堯為仁君、一日十瑞、宫中芻化為禾、鳳凰止於庭、神龍見於宫沼、曆草生堦、宫禽五色、鳥化白神、木生蓮、萐蒲生㕑、景星耀於天、甘露降於地、是為十瑞。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26(下欄))

 

「曆」「歷」

「鳥」→「烏」

 

(建議)【一日十瑞】491 〔述異記〕堯為仁君一日十瑞、宫中芻化為禾、鳳凰止於庭、神龍見於宫沼、曆草生堦宫禽五色、烏化白、神木生蓮、萐蒲生㕑、景星耀於天、甘露降於地、是為十瑞。

請參考「維基文庫」《述異記·卷上》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8%BF%B0%E7%95%B0%E8%A8%98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E5%8D%B7%E4%B8%8A

 

討論:「曆草」請見《中文大辭典·第四冊》頁1408(總頁6614)。

《四庫全書》寫成「厯」,為避清高宗「弘曆」名諱之故。清高宗即「乾隆」是也。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1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升】602 (三)〔南史呂僧珍傳〕當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坐、屏氣鞠躬、對果食未嘗舉著、因醉後取一升食、武帝笑謂曰、卿今日便是大有所進。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1(上欄))

 

「著」→「箸」

「升」→「甘」

 

(建議)【一升】602 (三)…〔南史呂僧珍傳〕當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坐、屏氣鞠躬、對果食未嘗舉箸、因醉後取一甘食、武帝笑謂曰、卿今日便是大有所進。

 

請參考「維基文庫」《南史·卷56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D%97%E5%8F%B2/%E5%8D%B756

 

討論:若如此,則詞條「一升」不能引用該句。

 

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2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化】632 猶言大化。莊子‧大宗師又萬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集釋疏混同萬物、冥一變化、屬於至人、必資聖知為物宗匠、不亦宜乎。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2(中欄))

 

「於」「在」

 

(建議)一化】632 猶言大化。〔莊子‧大宗師〕又萬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莊子集釋·疏〕混同萬物、冥一變化、屬在至人、必資聖知為物宗匠、不亦宜乎。

 

請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計畫」《莊子集釋》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81048#p226

標號225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3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分】639 …(十一)〔唐國史補〕于頔令客彈琴、其嫂知音、曰、三分中一分箏聲、二分琵琶聲、絕無琴韻、則新繁皆非古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3(上欄))

 

(建議)【一分】639 …(十一)…〔唐國史補〕于頔司空,嘗令客彈琴。其嫂知音,聽於簾下,曰:「三分中,一分箏聲,二分琵琶聲,絕無琴韻。」

 

請見「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唐國史補》: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80952#p62

標號61

 

討論:「則新繁皆非古矣」,疑傳抄自《齊東野語·卷十八》所生衍文。

請參考「維基文庫」《齊東野語·卷十八》〈琴繁聲為鄭衞〉: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9%BD%8A%E6%9D%B1%E9%87%8E%E8%AA%9E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E5%8D%B718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3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分肌】643 謂少許肌肉也。〔蘇軾詩〕細雨裛殘千顆淚、輕寒瘦損一分肌。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3(中欄))

 

(建議)【一分肌】643 謂少許肌肉也。〔蘇軾、紅梅詩〕細雨裛殘千顆淚、輕寒瘦損一分肌。

 

請參考「教育百科」:http://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7%98%A6%E6%90%8D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5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民】686 …〔荀子、臣道〕內足使一民、外足使距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5(下欄))

 

(建議)【一民】686 …〔荀子、臣道〕內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難。

 

請見「中國哲學書電子計畫」《荀子·臣道》:http://ctext.org/xunzi/chen-dao/zh

標號1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5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功】688 一項功績也。〔晉書、劉琨傳〕苟存偏師之職、赦其三敗之、愆收其一功之用。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5(下欄))

 

 

(建議)【一功】688 一項功績也。〔晉書、劉琨傳〕茍存偏師之職、赦其三敗之愆、收其一功之用。

 

請見「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晉書·卷六十二·列傳三十二》: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413318

標號11

 

亦請參考《晉書·卷六十二·列傳三十二》影本:http://archive.org/stream/06079106.cn#page/n72/mode/2up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6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世698 …(二)一帝王之在位期間、稱一世。〔左氏、昭、元〕后子見趙孟、曰、秦君如何。對曰、無道、趙孟曰、亡乎。對曰、何為一世無道、國未艾也。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6(上欄))

 

(原文)【一世】698 …(二)一帝王之在位期間,稱一世。〔左氏、昭、元〕后子見趙孟。趙孟曰、吾子其曷歸。對曰、鍼懼選於寡君、是以在此、將待嗣君。趙孟曰、秦君何如。對曰、無道。趙孟曰、亡乎。對曰、何為、一世無道、國未艾也、國於天地、有與立焉、不數世淫、弗能斃也。

 

請見「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左傳·昭公元年》:http://ctext.org/chun-qiu-zuo-zhuan/zhao-gong/zh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8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旦之功】748 …〔戰國策、魏策一〕夫為人臣割其主之埊、以求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顧其後、破公家而成私門、外挾彊秦之勢、以內劫其主、以求割埊、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8(下欄)) 

 

請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書計畫」《戰國策·魏策一》〈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http://ctext.org/zhan-guo-ce/wei-yi/zh

 

討論:「埊」,音「地」,亦是「地」之古字。

 

請參考:「中研院網站」「國際電腦漢字與異體字知識庫」:http://chardb.iis.sinica.edu.tw/meancompare/5730/57ca

 

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8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旦夜】752 一晝夜也。〔論衡、說日〕月一旦夜行二萬六千里、與晨鳧飛、相類似也。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8(下欄)) 

 

(建議)【一旦夜】752 一晝夜也。〔論衡、說日〕月一旦夜行二萬六千里、與晨鳧飛相類似也。

 

請參考「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論衡·說日》:

http://ctext.org/lunheng/shuo-ri/zh?filter=465080&searchmode=showall#result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8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旦豁然貫通】753 …〔大學傳五章朱熹補傳〕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8(下欄)) 

 

(建議)【一旦豁然貫通】753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請參考「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http://ctext.org/si-shu-zhang-ju-ji-zhu/da-xue-zhang-ju/zh

標號6

 

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9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史】763 …(二)〔元史、選舉志〕詔、諸職官子孫承廕、須試一經一史、能通大義者免儤使。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9(中欄))

 

(建議)【一史】763 …(二)…〔元史、選舉志三〕詔、諸職官子孫承廕、須試一經一史、能通大義者免儤使。

 

請見「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元史·卷八十三》〈志第三十三 選舉三〉: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859609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9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出】766 …(五)〔陸九淵、陸修職墓表〕再三諺益固、公為一出。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39(中欄))

 

(建議)【一出】766 …(五)…〔陸九淵、陸修職墓表〕「介其鄉之賢者致禮以延公,公卻之再三,請益固,公為一出, 桐嶺學者於是變而樂義理之言。」

 

轉引自「漢語網」:

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204-410.html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1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失】795 (二)〔荀子、勤學〕百發一失、一足為善射。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1(上欄))

 

(建議)【一失】795 (二)…〔荀子、勤學〕百發一失、不足為善射。

 

請參考「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荀子·勤學》:

http://ctext.org/xunzi/quan-xue/zh

標號17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1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白】802 (一)〔拾遺記、昆吾山〕王乃召其劍工、令鑄其膽、腎以為劍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1(中欄))

 

(建議)【一白】802 (一)…〔拾遺記、昆吾山〕…王乃召其劍工、令鑄其膽腎以為劍…

請見「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拾遺記·卷十》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476109#p2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1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代宗臣】814〔漢書、蕭何曹參傳讚〔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1(下欄))

 

(建議)【一代宗臣】814〔漢書、蕭何曹參傳讚〕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1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代英雄】815 …〔晉書王謐傳〕初劉裕為布衣、眾未之識也、惟謐獨奇賞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1(下欄))

 

「賞」→「貴」

 

(建議)【一代英雄】815 …〔晉書王謐傳〕初、劉裕為布衣、眾未之識也、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

 

請見「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13660#p41

標號40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2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代容華】818 極言美艷之甚。〔朝野僉載〕武后時、喬知之妾、名碧玉、美而善歌舞、武承嗣借教歌舞不還、知之作綠珠怨、密寄之、末云、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袂傷鉛粉。百年離恨在高樓、一代容華為君盡。碧玉得詩、飲泣而卒、承嗣聞之、殺知之。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2(上欄))

 

(建議)【一代容華】818 極言美艷之甚。〔朝野僉載〕周補闕喬知之有婢碧玉,姝艷能歌舞,有文華。知之時幸,為之不婚。偽魏王武承嗣暫借教姬人妝梳,納之,更不放還知之。知之作《綠珠怨》以寄之,其詞曰:「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此日可憐偏自許,此時歌舞得人情。君家閨閣不曾觀,好將歌舞借人看。意氣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干。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袂傷鉛粉。百年離恨在高樓,一代容顏為君盡。」碧玉讀詩,飲淚不食,三日,投井而死。承嗣撩出屍,於裙帶上得詩,大怒,乃諷羅織人告之。遂斬知之於南市,破家籍沒。

 

轉引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朝野僉載·第二卷》: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203380

標號10

 

討論:《綠珠怨》作「一代容顏」,非「一代容華」。

若如此,則辭條「一代容華」不能引喬知之《綠珠怨》。

替代方案,請建議參考「漢語網」辭條「容華」: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92115-28.html

明 唐寅 《詠美人·碧玉留詩》:“已知一代容華盡,地下相逢未是遲。”

 

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2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丘一壑】830 …(三)喻經營布置。〔晉書、謝鯤傳〕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鯤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2(中欄))

 

(建議)【一丘一壑】830 …(三)喻經營布置。〔晉書、謝鯤傳〕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鯤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請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晉書·列傳第十九》: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905694

標號66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2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令】540 …(三)齊一號令也。〔亢倉子、農道〕一捨本而事末、則不一令、不一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2(下欄))

 

「一」→「人」

 

(建議)【一令】540 …(三)齊一號令也。…〔亢倉子、農道〕人捨本而事末、則不一令、不一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

 

請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亢倉子·農道第八》: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886850

標號1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243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守】842 (三)謂太守一員也。〔晉書、地理志〕始皇初併天下、懲乂戰國、削罷列侯、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於是興師踰江、平取百越、又置閩中、南海、桂林、象郡、凡四十郡、郡一守焉。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2(下欄)至43(上欄))

 

(建議)【一守】842 (三)謂太守一員也。〔晉書、地理志〕始皇初并天下、懲乂心戰國、削罷列侯、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於是興師踰江、平取百越、又置閩中、南海、桂林、象郡、凡四十郡、郡一守焉。

 

請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晉書志·第四》: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255979#p3

標號2

「始皇初併天下,懲乂心戰國,削罷列侯,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三川、河東、南陽、南郡、九江、鄣郡、會稽、潁川、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瑯邪、齊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鉅鹿、邯鄲、上黨、太原、雲中、九原、鴈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黔中、長沙、凡三十五郡,與內史為三十六郡也。於是興師踰江,平取百越,又置閩中、南海、桂林、象郡,凡四十郡,郡一守焉。」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4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字百煉】860 極言詩文用字、雖一字亦不苟也。〔劉後村、詩話〕謝康樂一字百煉乃出冶、元暉尤密麗。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4(中欄))

 

(建議)【一字百煉】860 極言詩文用字、雖一字亦不苟也。〔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謝)康樂一字百煉乃出冶、玄暉尤麗密。

 

討論:劉後村即劉克莊。謝康樂即謝靈運,謝玄暉即謝朓,兩人為同族,合稱「大謝小謝」。辭典所引用文獻疑似為清代時編修過的資料。當時抄錄者為避清聖祖名諱「玄燁」,將「玄」改為「元」。清聖祖即「康熙帝」是也。

 

請參考「維基文庫」《江西詩派小序·二謝》: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6%B1%9F%E8%A5%BF%E8%A9%A9%E6%B4%BE%E5%B0%8F%E5%BA%8F

 

(原文)【一字弄蝶】864 Paraphila guttata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4(中欄))

 

Paraphila guttata」待查證。

 

 

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5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字師】874 (一)一字誤讀、經他人匡正、稱為一字師。…〔鶴林玉露、干寶〕楊誠齋在館中、與同舍談、及晉干寶、一吏進曰、乃干寶、非于也、問何以知之、吏取韻書以呈、干字下注曰、晉有干寶、誠齋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師。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5(上欄))

 

(建議)【一字師】874 (一)一字誤讀他人匡正稱為一字師。…〔鶴林玉露、甲編、卷三〕楊誠齋在館中、與同舍談及晉于寶、一吏進曰、乃干寶、非于也、問何以知之、吏取韻書以呈、干字下注曰、晉有干寶、誠齋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師。

 

請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鶴林玉露、甲編、卷三》: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774125#p89

標號22

 

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5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字誤】885 一字失誤。〔宋史、王旦傳〕帝嘗作喜雨詩、旦神歸曰、上詩有一字誤。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5(下欄))

 

「神」→「袖」。

缺「寫」。

 

(建議)【一字誤】885 一字失誤。〔宋史、王旦傳〕帝嘗作喜雨詩、旦袖歸曰、上詩有一字誤寫。

 

請參考「維基文庫」《宋史·卷二八二·列傳四十一·王旦》: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AE%8B%E5%8F%B2/%E5%8D%B7282#.E7.8E.8B.E6.97.A6

「帝嘗示二府《喜雨詩》,旦袖歸曰:“上詩有一字誤寫,莫進入改卻否?”」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8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耳】950 …(二)一隻耳也。〔山海經〕有大耳國、其人寢、常以一耳為席、一耳為隻。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48(中欄))

 

「隻」」→「衾」

 

(原文)【一耳】950 …(二)一隻耳也。〔山海經〕有大耳國、其人寢、常以一耳為席、一耳為衾。

 

請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獨異志·第一卷》: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719183

標號32

 

討論:「衾」,音「ㄑㄧㄣ」,被子。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51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曲】1003 …(七)猶言一事。〔淮南子、繆稱訓〕察一曲者不可語言化審一時者不可語言大。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51(上欄))

 

(建議)【一曲】1003 …(七)猶言一事。〔淮南子、繆稱訓〕察一曲者不可語言化、審一時者不可語言大。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52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年】1032 …(二)〔武帝內傳〕形易則變化、變化則成道、成道則位為僊人。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52(下欄))

 

(建議)【一年】1032 …(二)…〔漢武帝內傳〕…形易則變化、變化則道成、道成則位為僊。

 

請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漢武帝內傳》: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69114#p10

標號9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53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年萬年】1062 謂剎那一念之心、含有萬年歲月也。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53(下欄))

 

(建議)【一念萬年】1062 謂剎那一念之心、含有萬年歲月也。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56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行三昧】1112 〔六祖壇經〕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直一心不動、道場、直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56(中欄))

 

(建議)【一行三昧】1112 〔六祖壇經·付囑第十〕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

 

轉引自「CBETA 電子佛典集成」《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第十》

http://tripitaka.cbeta.org/ko/T48n2008_001

標號:[0361a26]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61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把】1242 (十四)凡物小於一手之可握者稱一把則喻其多、因之非有具體之物可表大小者、亦可以、一把、表其多。老為年齡之多、年齡非具體之物、故可以一把年紀表其老。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61(下欄)至頁62(上欄))

 

(建議)【一把】1242 (十四)凡物小於一手之可握者稱一把則喻其多、因之非有具體之物可表大小者、亦可以一把表其多。老為年齡之多、年齡非具體之物、故可以一把年紀表其老。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62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抄】1259 …(三)抄、鈔同、謂謄寫一遍也。〔王庭珪、盧溪集〕牙籖架上幾千冊、準擬從頭借一抄。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62(中欄))

 

(建議)【一抄】1259 …(三)抄、鈔同、謂謄寫一遍也。〔王庭珪、盧溪集〕牙籖插架幾千冊、準擬從頭借一抄。

 

引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王庭珪《盧溪文集·卷二十》〈兵火之後家藏墳籍蕩然寄居江邨欲借書諸公先寄此詩〉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974080#p48

標號47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5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弦瑟】1537 獨弦之瑟也。〔淮南子、說林訓〕以木和水不可食、一弦之瑟不可聽。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5(上欄))

 

(建議)【一弦瑟】1537 獨弦之瑟也。〔淮南子、說林訓〕以水和水不可食、一弦之瑟不可聽。

 

請見「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淮南子·說林訓》:

http://ctext.org/huainanzi/shuo-lin-xun/zh

標號16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5校對與討論

 

【一長】1552 …(四)長、上聲。一長、一代表物類者也。〔春秋左氏傳序〕麟鳳五靈、王者之嘉瑞也。〔正義〕龍是魚鮪之長、鳳是飛鳥之長、麟是走獸之長、龜是甲蟲之長、飲食所須、唯此四物、四物之內、各舉一長、虎、麟皆是走獸、故略云四靈。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5(下欄))

 

討論:前後文「五靈」與「四靈」對不上,因為漏了一段文字。

『禮記·禮運》曰「麟鳳龜龍,謂之四靈」。不言五者,彼稱「四靈以為畜」,則「飲食有由也」。其意言四靈與羞物為群,四靈既擾,則羞物皆備。龍是魚鮪之長,鳳是飛鳥之長,麟是走獸之長,龜是甲蟲之長。飲食所須,唯此四物。四物之內,各舉一長。虎、麟皆是走獸,故略云「四靈」。』

 

轉引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春秋左傳正義·卷一春秋序》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868712

標號86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6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事無】1564 (一)謂閒暇無一事也。〔杜甫詩〕咸陽客舍一事無、相與博塞為歡娛。〔蘇軾詩〕清坐十日一事無。(二)謂未得一資生之物也。〔李賀、勉愛行詩〕辭家三載今如此、索米王門一事無。〔郭鈺詩〕寄詩問我山中事、性嬾家貧一事無。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6(中欄))

 

(建議)【一事無】1564 (一)謂閒暇無一事也。〔杜甫、今夕行(自齊趙西歸至咸陽作)〕咸陽客舍一事無、相與博塞為歡娛。〔蘇軾、次前韻送劉景文〕清坐十日一事無。(二)謂未得一資生之物也。〔李賀、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之二〕辭家三載今如此、索米王門一事無。〔郭鈺、和酬宋竹坡韻〕寄詩問我山中事、性嬾家貧一事無。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6(中欄))

 

杜甫  今夕行(自齊趙西歸至咸陽作)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4%BB%8A%E5%A4%95%E8%A1%8C

引自「維基文庫」。

 

蘇軾  次前韻送劉景文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AC%A1%E5%89%8D%E9%9F%BB%E9%80%81%E5%8A%89%E6%99%AF%E6%96%87

引自「維基文庫」。

 

李賀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之二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id=27846&lang=t

引自「搜韻」。

 

郭鈺  和酬宋竹坡韻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id=391202

引自「搜韻」。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8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昔】1598 一夜也。〔左氏、哀四〕吳江泝江入、郢將奔命焉、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8(上欄))

 

(建議)【一昔】1598 一夜也。〔左氏、哀四〕吳江泝江入郢、將奔命焉、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

 

請參考「維基文庫」《春秋左氏傳·哀公四年》: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5%82%B3/%E5%93%80%E5%85%AC#.E5.93.80.E5.85.AC.E5.9B.9B.E5.B9.B4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8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枝】1620 …(六)形狹而長之器物、一隻亦曰一枝。〔羅隱、登夏州城樓詩〕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枝長戟六鈎弓。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78(下欄))

 

「鈎」→「鈞」

 

(建議)【一枝】1620 …(六)形狹而長之器物、一隻亦曰一枝。〔羅隱、登夏州城樓詩〕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枝長戟六鈞弓。

 

請參考「維基文庫」羅隱《登夏州城樓》: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7%99%BB%E5%A4%8F%E5%B7%9E%E5%9F%8E%E6%A8%93

 

討論:「六鈞弓」出自《左傳·定公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齊,門于陽州,士皆坐列,曰︰「顏高之弓六鈞。」皆取傳觀之。

 

請參考:「維基文庫」《春秋左氏傳·定公八年》: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5%82%B3/%E5%AE%9A%E5%85%AC#.E5.AE.9A.E5.85.AC.E5.85.AB.E5.B9.B4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2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招】1700 …(三)招謂招手。〔大宋宣和遺事、亨集〕望空用手一招、見親鸞二隻落於帝前。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2(上欄))

 

「親鸞」→「青鸞」

 

(建議)【一招】1700 …(三)招謂招手。〔大宋宣和遺事、亨集〕望空用手一招、見青鸞二隻落於帝前。

 

請參考「維基文庫」《大宋宣和遺事·亨集》: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57733#p123

標號122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4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呼】1745 …(三)謂發聲招集之也。〔漢書、司馬遷傳〕然李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流涕、沬血飲泣、張空弮、冒白刃、北首爭死敵。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4(上欄))

「士無不起、躬流涕」,讀破句。

 

(建議)【一呼】1745 …(三)謂發聲招集之也。…〔漢書、司馬遷傳〕然李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流涕、沬血飲泣、張空弮、冒白刃、北首爭死敵。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4(上欄))

 

討論:躬,身也。

請參考《正中形音義大字典》(增訂本)頁1821(上欄)。

或「教育部辭典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W00000004383

 

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4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呼三顛】1747 喻動搖不穩也。〔易林、需節〕鳥鳴葭端、一呼三顛、動搖東西、危慄不安、疾病無患。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4(上欄))

 

「危慄不安」後接「疾病無患」,幾不可解。

 

(建議)【一呼三顛】1747 喻動搖不穩也。〔易林、復之〕鳥鳴葭端、一呼三顛、搖動東西、危而不安、靈祝禱祉、疾病無患。

 

請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焦氏易林·復之》:http://ctext.org/jiaoshi-yilin/fu-zhi/zh?filter=453834&searchmode=showall#result

標號48

《焦氏易林·需之》http://ctext.org/jiaoshi-yilin/xu-zhi/zh?filter=453834&searchmode=showall#result

標號60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4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花】1755 數錢以五文為一花。〔通俗編〕謂凡花五出者為多、故諺云爾。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4(中欄))

 

(建議)【一花】1755 〔俗呼小錄〕數錢以五文為一花。〔通俗編〕謂凡花五出者為多、故諺云爾。

 

討論:「數錢以五文為一花」引自《俗呼小錄》,收錄於《通俗編》,完整詞條如下:「〔俗呼小錄〕數錢以五文為一花。〔按〕謂凡花五出者為多、故諺云爾。」

請見「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通俗編·卷三十二·數目》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12830&page=82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5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剎那】1779 (佛)極短之時間。見剎那條。〔仁王經、上〕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5(下欄))

 

(建議)【一剎那】1779 (佛)極短之時間。見剎那條。不空譯〔仁王經、上、第二品觀如來品〕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生滅。

 

請參考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觀如來品第二》: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50/c50063.htm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5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秉大公】1783 稱持事之公正無私。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5(下欄))

 

(建議)【一秉大公】1783 稱持事之公正無私。 明·張居正《答工部郎中劉公伯燮言用人毀譽》:「僕近來用人處事,一秉大公。」

 

引自「基隆市武崙國小」「成語辭典」:http://idiom.wlps.kl.edu.tw/index.php?id=29757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5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服】1786 …(三)言藥一劑或一帖、曰一服。〔侯鯖錄〕劉子儀侍郎三入翰林,頗不懌,移疾不出,朝士侯之云、虛熱上攻。石中立滑稽云、只消一服清涼散。意謂兩府始得用青涼徹也。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5(下欄))

 

(建議)【一服】1786 …(三)言藥一劑或一帖、曰一服。…〔侯鯖錄〕劉子儀侍郎三入翰林,頗不懌,詩云:「蟠桃三竊成何味,上盡鰲頭跡轉孤。」移疾不出,朝士問候者繼至,詢之,云:「虛熱上攻。」石中立滑稽,在坐,云:「只消一服清涼散。」意謂兩府始得用青涼傘也。

 

引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趙令畤《侯鯖錄·卷三》: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90238#p39

標號38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6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知】1798 …(二)猶一悟也。〔景德傳燈録、汾州大達無業國師〕設有悟理之者有一知、不解不知、是悟中之則、入理之門。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6(下欄))

 

(建議)【一知】1798 …(二)猶一悟也。〔景德傳燈録、汾州大達無業國師〕設有悟理之者有一知一解、不知是悟中之則、入理之門。

 

請參考「中華電子佛典線上閱讀」《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汾州大達無業國師語》:http://cbetaonline.dila.edu.tw/zh/T2076_028

6段。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8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例】1816 (一)猶言同列也、相等也。〔漢書五行志〕釐雖愍之庶兄、嘗為愍臣、臣子一例。不得在愍上。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88(上欄))

 

(建議)【一例】1816 (一)猶言同列也、相等也。…〔漢書五行志〕釐雖愍之庶兄,嘗為愍臣,臣子一例,不得在愍上。

 

引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漢書、五行志(中之上)》:http://ctext.org/han-shu/wu-xing-zhi-zhong-zhi-shang/zh

標號33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92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軍】1887 …(五)猶言一隊兵、一枝兵。〔史記、秦始皇記〕王翦攻閼、與橑、楊、皆並為一軍。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92(上欄))

 

(建議)【一軍】1887 …(五)猶言一隊兵、一枝兵。…〔史記、秦始皇記〕王翦攻閼與、橑楊、皆並為一軍。

 

請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史記、秦始皇本紀》:http://ctext.org/shiji/qin-shi-huang-ben-ji/zh

標號5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95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相】1962 …(二)謂一宰相也。〔公羊、隱五〕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則何以三、自陜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內。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95(下欄))

 

(建議)【一相】1962 …(二)謂一宰相也。〔公羊、隱五〕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則何以三?自陜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內。

 

引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春秋公羊傳·隱公五年》http://ctext.org/gongyang-zhuan/yin-gong-wu-nian/zh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96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相智】1968 (佛)為證悟諸法實相之智、即證悟無差別而平等一味之相之智也。〔大智度論、卷六〕此諸法相即是諸法實相、無所罣礙、以是方便較諸弟子入一相智。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96(上欄))

 

「較」→「教」。

 

(建議)【一相智】1968 (佛)為證悟諸法實相之智、即證悟無差別而平等一味之相之智也。〔大智度論、卷六〕此諸法相即是諸法實相、無所罣礙、以是方便、教諸弟子入一相智。

 

請參考「中華電子佛典」《大智度論·卷六·大智度初品中意無礙釋論第十二》:

[0107b15] 「喜根弟子聰明樂法,好聞深義;其師不讚少欲知足,不讚戒行頭陀,但說諸法實相清淨。語諸弟子:『一切諸法婬欲相、瞋恚相、愚癡相,此諸法相即是諸法實相,無所罣礙。』以是方便,教諸弟子入一相智。時諸弟子於諸人中無瞋無悔,心不悔故得生忍,得生忍故則得法忍,於實法中不動如山。

http://tripitaka.cbeta.org/T25n1509_006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96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挂】1975 (一)挂、謂懸挂。〔太玄經、太玄數〕天不施、地不成、因而倍之、地則靈三以扮天十八也、別一挂于左手之小指、中分其餘、以三搜之。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96(上欄))

「靈」→「虛」。

補「以」→「別一以挂于左手之小指」。

 

(建議)【一挂】1975 (一)挂、謂懸挂。〔太玄經、太玄數〕天不施地不成,因而倍之,地則虛三以扮天十八也。別一以挂于左手之小指,中分其餘,以三搜之,并餘於艻。

 

引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太玄經·太玄數》http://ctext.org/taixuanjing/tai-xuan-shu/zh

標號2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97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盃】1993 與一杯同、謂一杯內所盛之飲料也。〔抱朴子、袪惑〕仙人但以流霞一盃與我、飲之輒不飢喝。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97(上欄))

 

(建議)【一盃】1993 與一杯同、謂一杯內所盛之飲料也。〔抱朴子、袪惑〕仙人但以流霞一盃與我、飲之輒不飢渴。

 

請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抱朴子·袪惑》http://ctext.org/baopuzi/qu-huo/zh

標號5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97校對與討論

 

(原文)【一迦那】1996 一千六百剎那。迦那為梵語Kana之音譯。〔酉陽雜俎、貝編〕一千六百剎那為一迦那、倍六十、名橫呼律多、倍三十、為一晝夜。

(《中文大辭典·第一冊》頁97(上欄))

 

(建議)【一迦那】1996 一千六百剎那。迦那為梵語Kana之音譯。〔酉陽雜俎、貝編〕一千六百剎那為一迦那、倍六十、名橫呼律多、倍三十橫呼律多、名為一晝夜。

 

請參考段成式 撰,許逸民 校箋《酉陽雜俎校箋》第一冊,頁377:「一千六百剎那為一迦羅,倍六十,名摸呼律多、倍三十摸呼律多、名為一晝夜。」

(段成式 撰,許逸民 校箋《酉陽雜俎校箋》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20157月第1版,201633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