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恆大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公司,該公司註冊資金爲20億美元,法人代表爲劉俊,而該公司100%持股4家子公司。

鐵了心要造車的許家印,真的能圓他的跨界夢嗎?

對於恆大而言,房地產一直是其支柱產業,也是最被外界熟知的。而從廣州恆大足球俱樂部、恆大冰泉等等開始,許家印不甘於僅僅是從事地產的野心開始慢慢凸顯,而恆大也逐步成爲一個多元化的集團。

鐵了心要造車的許家印,真的能圓他的跨界夢嗎?

恆大涉獵造車之路到現在其實也就不足一年的時間。去年3月份,許家印在恆大集團年會上稱,從2018年開始,恆大要在戰略上探索高科技,比如新能源、航天、人工智能……而外界都沒有想到的是,短短3個月之後,恆大開始投資堪稱衆矢之的的FF公司,正式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恆大在與FF合作失利之後,用9.3億美元收購了國能電動汽車瑞典公司的51%股權,至此,許家印的造車之路翻開了新的一頁。此外,恆大集團還在1月24日收購了動力電車企業上海卡耐新能源,持股比例58.07%;1月29日,恆大再次斥資1.5億歐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另外,恆大還注資1億元成立了恆大智慧充電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全面佈局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

鐵了心要造車的許家印,真的能圓他的跨界夢嗎?

在年初終結了與FF持續三個月的仲裁程序後,恆大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了造車新路徑的探尋與佈局,密集而大手筆的投資不斷砸下,甚至一個月內的花費就超過百億元。

根據恆大去年上半年財報,恆大在去年上半年實現稅後淨利潤520億元,同比增長超125%,相當於平均每天淨賺2.8億元,所以造車花費百億元的長遠投資或許對於財大氣粗的恆大而言也並不算什麼。

鐵了心要造車的許家印,真的能圓他的跨界夢嗎?

許家印對於恆大造車是十分樂觀的,早在去年恆大和FF還未分道揚鑣之時,許家印曾向外界透露了"小目標"——十年內產能達到500萬輛。當然這句話也令外界對這位"外行"充滿了"期待"。

近幾年,跨界造車在行業內並不鮮見,尤其是地產商,除恆大外,寶能、萬通、華夏幸福、碧桂園等企業都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過大手筆的投資,但由於行業壁壘以及思維差異等,目前跨界造車企業普遍進展不順,甚至華夏幸福等地產商有退出造車的跡象,而恆大也與FF上演了跨國"鬧劇"。但從恆大在一個月內豪擲超百億的勢頭看,許家印對新能源造車仍然野心不減,並不會輕易退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