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財政公平,俱樂部有何高招?

來自專欄羽則專欄7 人贊了文章

???前些天,歐足聯官網發布了這樣一組數據:2011年歐洲718家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累計虧損達到了17億歐元,但自從實行財政公平法案(以下簡稱FFP)以來,盈虧總額一路好轉最終在2017年實現了6億歐元的利潤。因此,歐足聯認為FFP是非常成功的,並且將在未來變得更加嚴格。

FFP對於歐洲足壇整體經濟的促進作用確實是毋庸置疑的,實行三年之後宣告破產的俱樂部就減少了接近四成,六年之後全歐職業俱樂部資產高出負債的金額也已經從19億歐元上升到了77億歐元。

但是除了歐洲足壇整體更加量入為出之外,俱樂部們在應對FFP時總結了大量的經驗,從而產生了很多能讓「賬面很好看」的方法,也是總體財務數據迅速扭虧為盈的一大原因。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俱樂部們都有哪些高招。

【盡量簽長約】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FFP核心內容的話,那就是:此前三個賽季的累計虧損不能超過3000萬歐元。具體內容和解讀請參見我四年前寫過的《財政公平法案到底是什麼?》這裡不再累述。

那麼,既然核心目標是減少虧損/實現盈利,那麼俱樂部應對FFP的方法從根源上也都可以歸結為在收入或者支出上做文章。普通的開源節流自然是重頭戲,但一些賬務處理也可以起到關鍵的作用。

比如,一向都是俱樂部支出第二多的內容:轉會費(最多的肯定是球員工資)。

動輒天文數字的轉會費應該如何入賬呢?

根據IFRS(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引申內容和歐足聯關於FFP的規定,俱樂部可以選擇下面兩種方式來確認轉會費支出。

第一,是記入發生當期的費用。簡單來說就是買C羅花了1億,那麼這1億全都記為2018-19賽季的支出。

第二,是把轉會費記入無形資產,然後根據與球員簽約年限進行攤銷。簡單來說就是買C羅花了1億,而尤文與C羅簽約4年,因此從2018-19賽季開始到2021-22賽季,每年平分2500萬歐元記入支出。

會計處理方法雖然可以自由選擇,但不能隨便變更(分期付款只涉及現金流量,和損益表以及FFP沒有直接關係)。因此俱樂部選定了其中之一就基本上必須堅持到底,不可能出現這次轉會記入費用但下次轉會進行攤銷這樣的違規操作。為了讓轉會費盡量攤薄,給每年的財務核算和編製預算留下更多的空間,幾乎所有職業足球俱樂部都選擇了第二種

(圖)拿財報披露最厚道的尤文舉例,簽下伊瓜因時以轉會費為主的初始成本為9129.6萬歐元,簽約5年,到了2017年底的一個半賽季攤銷了9129.6/5*1.5=2738.9萬,剩餘6390.7萬。布馮當年轉會花的5288.4萬早就攤銷完了,所以剩餘需要記入支出的賬面凈值為零。

既然俱樂部都選擇了將轉會費記入無形資產進行攤銷的會計處理,那麼自然會希望有更長的分攤期,從而使得每年的攤銷額盡量減少,來獲得更多財務層面的自由。因此,自從FFP實行之後,俱樂部和球員的簽約年限開始變得越來越長。

以往我們經常能看到球員轉會後和新東家先簽個三年合約,但如今上千萬的轉會基本都直接是五年起步。哪怕是曾經多半簽個1-2年的30歲以上老將,現在也基本都上升到了三年左右。雖然這和球員運動壽命越來越長也有著一定的關係,但也是俱樂部用來應對FFP的手段之一。

(圖)凱帕轉會切爾西之後,簽下了一份7年長約

順便一提,根據國際足聯關於球員註冊的規定,球員與俱樂部的合同最長不能超過5年。但我們常常會看到簽約6年甚至10年這樣的新聞,基本上都是5年合約加上「到期後俱樂部有權按照原合同續約X年」這樣的特殊條款。在這種情況下的轉會費,還是會按照5年來攤銷。

【租借大法好】

突破不了國際足聯的合約限制,俱樂部們為了增加攤銷期又發現新的渠道:租借+買斷。

比如,一家前幾年財報虧損嚴重、但未來預計會有所好轉的俱樂部正在為了盡量減少當年的赤字絞盡腦汁,轉會市場上又有機會簽下一個心儀已久的目標,五年攤銷期不夠用,怎麼辦?那就搞一個租借2年+到期後無條件必須買斷,這樣轉會費就會變成租借費+買斷費,體現在FFP里的分攤期就從5年變成了7年。如此操作,豈不美哉?

只可惜這樣的方法只用了不到兩年,就被歐足聯官方堵了漏。現在,再出現租借+強制買斷的操作,在FFP審計里一律視為直接轉會。

強制買斷不行,俱樂部們又在「有條件買斷」上花足了功夫。

比如,AC米蘭在夏窗和尤文圖斯展開了涉及到多名球員的轉會談判,其中就包括了伊瓜因。根據多家義大利媒體的報道,此前受到FFP處罰、通過上訴才拿回歐戰資格的米蘭無法提供直接轉會或者強制買斷的報價,只能嘗試租借+非強制買斷。但這樣的提案,幾乎立刻就遭到了球員本人的拒絕。即將年滿31周歲的伊瓜因,不希望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充滿變數。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伊瓜因最終還是以1800萬租借+3400萬歐元選擇性買斷的價格來到了聖西羅。根據羅密歐等不少義大利知名體育記者的爆料,米蘭雖然因為FFP的壓力無法提供強制性買斷,但還是說服了伊瓜因之後一定會激活買斷條款把他留下,甚至已經提前跟他簽好了正式轉會之後的合同。

而米蘭說服阿根廷人的方法,說不定還從足球總監萊昂納多的前東家那裡吸取了靈感。

2017年夏天,大巴黎想要「四億妄為」的野望受到了FFP的阻礙。已經簽下了內馬爾的情況下,他們既想趕快搶走摩納哥天才姆巴佩,又不想再次遭到歐足聯的處罰,怎麼辦呢?

機智的大巴黎最終以一年租借+「有條件買斷」的方式,搶走了這位所有歐洲豪門都垂涎三尺的頂級新星。而他們在合同里規定的條件是,只要巴黎聖日耳曼2017-18賽季成功在法甲保級,那麼他們就必須以1.8億歐元的價格買斷姆巴佩。

是的,你沒有看錯,不是奪冠是保級。誰都知道這完全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所以摩納哥和姆巴佩都欣然接受了這一方式。但「大巴黎保級」理論上畢竟不是100%的可能性(你看萊斯特城不是還奪冠了嗎),因此買斷費在財報里直到2018-19賽季才會開始攤銷。

關鍵這還不是大巴黎在那個夏天最騷的操作,請您接著往下看。

【轉移成本】

上面說的增加合同年限和租借大法雖然能把支出盡量分攤到更多的年份,但並不能改變在FFP里需要計算的總額。那麼,更「高級」的方法自然是把支出挪到FFP的核算範圍之外。

比如,作為曾經FFP「重點監管對象」的曼城,球員及工作人員的薪水佔到俱樂部收入的比例一度超過了100%,也就是說就算他們不買人,也肯定會年年虧損。但在2014年之後,藍月亮的工資/收入比開始大幅度降低,現在已經基本穩定在了50%左右。

一方面,曼城確實在收入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英超轉播權的水漲船高就是主要助力之一。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在縮減工資支出方面下足了功夫。除了拋售高薪低能球員、採取低工資+高獎金模式的常規操作之外,還把不少工作人員和管理層的薪水都改成了由城市足球集團來發放。

眾所周知,城市足球集團是阿聯酋和中國資本共同運營的跨國企業,擁有曼城、紐約城、墨爾本城、橫濱水手、赫羅納等多傢俱樂部的股權。城市足球集團的創立不僅體現了曼蘇爾在全球布局的長遠目標,也給曼城這一核心力量帶來了不少方便。包括非競技相關人員工資、球探網路費用等支出都從俱樂部自己支付變成了讓總公司來承擔,極大地緩解了曼城通過FFP的壓力。

作為另一大石油土豪,卡達人沒有為巴黎架構一個全球網路,卻使用了更直接也更誇張的方法來轉移成本。比如,你想買內馬爾?好,國家來掏錢。

我們都知道,內馬爾是通過「支付違約金買斷合同」的方式從巴薩轉投大巴黎的,但這錢是怎麼出的呢?

根據西班牙法律和西足協的規定,觸發強制違約金的球員在半年之內加盟的新俱樂部,應該為這筆費用買單。但這畢竟是西班牙自己的規定,絕對是管不了法國和卡達人的。於是,騷操作就此上演:卡達政府拿2.22億歐元交給內馬爾作為「2022年世界盃形象大使贊助費」,然後內馬爾拿著這筆錢交給巴薩買斷了自己的合同,接著作為「自由球員」加盟了大巴黎。

轉會費怎麼入賬?不不,我們這是光明正大的免簽啊!壓根就沒有轉會,哪來的什麼轉會費,又要入個什麼賬?

這麼一搞,簡直是秀出了新紀元。

巴薩和西甲聯盟接連抓狂,就連拜仁和尤文等歐洲傳統豪門的高層都表態絕不能姑息,於是歐足聯緊急宣布將對大巴黎是否涉嫌「花式繞過FFP」進行調查。不過,經過了長達10個月的審計之後,歐足聯財政公平調查委員會最終還是得出了大巴黎符合FFP規定的結論,2018-19賽季沒有對他們做出任何處罰。

有媒體爆料,大巴黎在審計過程中還是承認了內馬爾的轉會行為,但姆巴佩的租借+買斷完全合乎規定,因此他們還是順利通過了FFP審查。

不管這個說法是真是假,反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貓鼠遊戲,肯定還會繼續。

【左手挪右手的贊助費】

說完了節流,下面來說說開源。

包括贊助費收入、特許產品經營權收入等內容的商業收入已經成為了現代足球俱樂部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在很多豪門俱樂部佔到了總收入的半數左右。於是,包括曼城和巴黎在內的「土豪」俱樂部們在最初想辦法應付FFP的時候,都想到了「擴大」商業收入。

2011-12賽季時,巴黎聖日耳曼的商業收入還只有4000萬歐元,大約是當時商業收入最高的拜仁的22%。到了2014-15賽季,他們的商業收入就達到了接近3億歐元,超越拜仁和曼聯成為了全歐第一。

雖然卡達王室的入主和伊布等大牌球星的加盟明顯提高了大巴黎的市場價值,但短短三年時間就有著如此瘋狂的增長明顯過於瘋狂。其實很簡單,絕大多數贊助費其實都來自於包括卡達旅遊局在內的關聯方,這種「左手挪右手」的操作就是為了填補大巴黎瘋狂買人帶來的賬面虧損,從而順利通過FFP的審查。曼城當年也有類似的行為,但因為身處吸金能力強悍的英超,他們沒有像大巴黎這麼誇張。

很快,歐足聯就針對巴黎和曼城展開了調查,認為這些關聯方交易明顯超過了公允價值,最後還是向他們開出了罰款、縮減歐冠報名名額的處罰。

但是問題又來了,這個公允價值到底怎樣才算公允?

在歐足聯以及其他球迷看來,曼城主場冠名為阿提哈德所獲得的金額顯然不應該比安聯給拜仁的贊助費更高,卡達旅遊局贊助大巴黎的合同價值肯定也低於皇馬的類似代言。但在這兩傢俱樂部以及他們的球迷看來,由於「自家球隊」帶來的品牌認知加成以及宣傳力度、合作深度的不同,曼城和大巴黎在中東地區的商業價值和在全球範圍內的品牌提升效果,完全對得起那些高昂的贊助費用。

時至今日,隨著這兩傢俱樂部球星越來越多、戰績越來越好、知名度越來越響,曼城在英超轉播合同的巨額分成之下已經基本實現了收支平衡(當然也別忘了我前面提到的轉移成本),大巴黎在內馬爾等人加盟後進一步提升了影響力,在商業收入方面也「收斂」了一些,爭議的聲音自然小了很多。

2016-17賽季,巴黎聖日耳曼的商業收入為2.74億歐元,比拜仁少了7000萬,但比切爾西多出了1億。公允還是不公允,誰能說得清呢?

【賣青訓,加回購】

說到切爾西,他們曾經是金元足球的開創者,也是從「壕門」慢慢積累成豪門的最成功案例。但在FFP最初開始推行的那段時間,藍軍想要順利通過審核還是有著一定的難度。於是,斯坦福橋的制服組們開創了一個集眼前通過FFP和未來發展於一身、後來在球迷里聞名遐邇的計劃:計程車。

根據FFP的核算標準,為了鼓勵長久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青訓投資可以在FFP考核時從支出里去除。基礎設施建設,指的就是建球場和訓練基地這樣的百年營生。青訓投資,則包括了18歲以下球員的轉會費、青年隊球員工資、青訓營相關費用等等。

歐足聯此舉的初衷顯然是為了鼓勵青訓,但豪門俱樂部們很快就發現該條款在財報上還有著潛在的用途。

首先,青訓球員在財報里本來就沒什麼成本。比如尤文的賬務處理里,馬爾基西奧的初始成本僅為17.5萬歐元,對於豪門球隊來說這種數字基本就可以忽略不計。而球員出售時確認的當期收入為轉會費-賬面凈值(尚未攤銷完的初始成本),也就是說,出售自家培養的青訓球員幾乎賣了多少錢就可以全數計入當年的收入。

其次,就算是當初收購天才少年時花了不少轉會費,但在FFP的規則里反正都可以去掉,在FFP審查里還是賣了多少錢就能算多少收入。

於是,包括切爾西在內的很多豪門俱樂部開始了重金囤青訓天才→租出去→打出來留用打不出就賣的循環,大大緩解了通過FFP的壓力。舉個例子,藍軍2010年就簽下了FM妖人門將德拉奇,那個時候他長這個樣子。

此後德拉奇在切爾西呆了8年,先後租借去過9傢俱樂部,身披藍軍戰袍在正式比賽里的出場次數為0。2018年,他終於離開了切爾西正式加盟了丹麥的霍爾森斯聯合俱樂部,現在德拉奇已經變成了這個樣子。

當然,德拉奇在切爾西的計程車大業里只能算是個失敗的案例,畢竟既沒有闖出名堂也沒能及時換成轉會費。因此,對於豪門俱樂部來說,如何提高成功率就成了新的課題。

而他們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回購。

或許細心的球迷已經發現,這些年出售年輕球員加回購條款已經變得越來越頻繁,比如皇馬當年出售卡瓦哈爾、莫拉塔等人都是典型的案例。

(圖)效力于勒沃庫森時的卡瓦哈爾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在競技層面上,當然是為了防止「未來後悔」。而在經濟層面上,既可以在出售青訓球員的當年就把轉會費全數記為收入,又可以在未來收回時再把回購金額按新合同年限攤銷進成本。這樣的一舉多得,對於應付FFP有著極大的便利,而且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在遊戲規則以內。

更不用說,國際足聯已經開始加強對租借大軍的管控,很有可能在近期出台限制每傢俱樂部外租球員上限的強行規定。相信我,出售年輕球員+回購條款的轉會,肯定會在接下來幾年裡變得越來越普遍。

(圖)馬龍加盟薩索洛,巴薩同樣持有回購條款

【寫在最後】

對於FFP,球迷們大多有著不同程度的非議。有些人覺得這就是在針對部分俱樂部,拿真正的「土豪」壓根就沒有辦法;還有的人認為這是舊勢力拿來維護自己地位的武器,阻擋了新貴崛起的道路。但我們在看著切爾西、曼城、大巴黎崛起的同時,千萬也別忘了利茲聯、安郅、馬拉加以及更多失敗者的倒下。還有當年因為雷波諾列夫離婚賠償27億突然掉轉航向的摩納哥,若不是免稅天堂的獨特優待,姆巴佩等人或許都沒有掀起那陣青春風暴的機會。

「過把癮就死」對於土豪老闆來說只是個人選擇,但並不是每傢俱樂部和當地球迷都能承受得起這樣的賭博。願意長久經營的石油爸爸少之又少,自己追隨了大半輩子的主隊一時風光之後破產清算,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

不過,現行的FFP確實有著很多的不足,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些「妙招」,又比如階級固化已然成為無可辯駁的事實。歐足聯想要讓遊戲規則和整體環境變得更好,肯定不能停下完善的腳步。

根據已經發布的官方公告,FFP規則很快將進行新一輪修改,內容包括:俱樂部必須對外公開完整的財務信息,包括球員薪水和經紀人傭金;歐足聯有權在轉會窗關閉的第一時間審查俱樂部的收支情況,明確轉會或者實質性轉會的會計處理(這是被大巴黎搞怕了……),而不像此前只能以三年為一個完整的考核周期;規範和完善和解協議(比如此前和米蘭雙雄簽訂的),引導俱樂部真正走上扭虧為盈的道路。

當然,想要砸錢的俱樂部,同樣還會繼續尋找新的應對方法。鬥智斗勇,精彩繼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