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塑料,今年是我誕生的第111周年。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製造出諸如醋酸纖維、聚苯乙烯、合成橡膠等自然界原來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數量已達百萬種。

我們稱得上是人類在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明,但我們的應用,卻是當代人類不計後果濫用科技成果的表現之一。

目前,我們在全球的年產量已經超過3億噸,有80%的夥伴們在廢棄後被拋到自然環境中,由此形成的微塑料和塑料微粒已經鋪天蓋地,並開始影響人類的健康。在這個星球上,我們已經成為了人類最親密的夥伴之一。

圖源:網路

其實,我們並不安全

?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都與人類相安無事的和平共處。但前段時間,「人類在糞便內檢測到塑料微粒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紛紛把驚恐和質疑的目光砸向我們,這真讓我們百感交集。

2018年10月22日,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胃腸病學會議上,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全球一小部分受試者的每份糞便樣本中都檢測到了微塑料成分。這項實驗測試了來自八個國家的八個項目。被試者分別來自:奧地利、義大利、芬蘭、日本、荷蘭、波蘭、俄羅斯和英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每位被試者大便樣本中的塑料成分都呈現陽性。涉及的塑料有:

聚乙烯(塑料袋的主要成分)

常見於塑料袋、保鮮膜、塑料膜等。合格的聚乙烯在溫度超過110℃時會出現熱熔現象,留下一些人體無法分解的塑料製劑。有毒物質隨食物進入人體後,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兒先天缺陷等疾病。

圖源:網路

聚丙烯(微波爐餐盒的主要成分)

常見於瓶蓋、豆漿瓶、優酪乳瓶、微波爐餐盒等,耐130℃的高溫,熔點高達167℃,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製品。

圖源:網路

聚氯乙烯(即PVC,常被黑心商販用來製造毒塑料)

常見於雨衣、塑料膜、塑料盒等,耐熱至81℃時達到頂點。這類塑料製品易產生兩種有毒物質:一是氯乙烯,二是增塑劑中的有害物質。這兩種物質在遇到高溫和油脂時容易析出,不能用來盛放食物,若是不慎進入人體,容易致癌。

圖源:網路

在研究人員測試的十種塑料中,有九種都在人體中被檢測到。研究人員發現每四分之一磅(約113克)的糞便中就含有20顆塑料微粒。

塑料微粒從何而來?

?

根據人類的規定,塑料微粒又名塑料微珠或塑料柔珠,通常指直徑小於5mm的塑料顆粒,屬於微塑料的一種。

塑料微粒主要有三種來源:

一是我們中的某些塑料,就是以微小顆粒的形態出生的。人們經常把它們添加到日常使用的洗護用品中。

二是出自人造纖維織物,像滌綸(聚酯)、錦綸(尼龍,或者聚醯胺)、丙綸、氯綸、氨綸(萊卡)、維綸等等。這些人造織物一經洗滌,本來親密無間的我們就會在水流中被分散成一個個小微粒。

三是被人類遺棄到自然環境中的我們,無法被降解和吸收,只會由一個整體分解成無數碎片,繼而變成更微小的塑料顆粒,隨著時間推移,還會進一步分解成納米顆粒(尺寸小於0.1微米),進入土壤、空氣、山河湖海。

一、日化用品中的塑料微珠

它們就是我們種族裡的「小人國」。人類看中了它們天生迷你的個頭,把它們加入到了化妝品和護膚品里,這在磨砂類型的產品中最為常見。在各類產品中,最多可能加入10%的塑料微粒。在洗面奶、洗手液、香皂、牙膏、剃鬚泡沫、泡沫浴、防晒霜、洗髮水等產品中,都可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圖源:網路

它們能夠讓產品具備柔滑的使用感,同時還能達到美白、去死皮、活膚等效果。因為它們個頭小、穩定度高、價格便宜,所以得到了廣泛應用。最常見的原料是PE(聚乙烯),另外,還有PP(聚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等。

但是,它們一旦被使用,就會隨著污水經由下水道進入污水處理廠。它們真的太微小了,沒有辦法在污水處理的過程中被過濾,最終都會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之中。

據估計,中國每年都有209.6萬億粒、約306噸塑料微珠被排入大海。

近幾年,加拿大、美國、英國、義大利、瑞典等國家正在相繼出台相關法規,全面禁止塑料微粒在化妝品中使用。目前我國大陸還沒有出台對化妝品塑料微粒監管的相關政策,但是鑒於塑料微粒的生態危害性,其被逐步淘汰是大勢所趨。

我們在2018年11月17日走訪超市,對市面上的磨砂洗面奶進行了調查。在這家超市裡,我們只發現了五種磨砂洗面奶,而其中的一種就含有聚乙烯(塑料微粒)。

圖源:素樸環保

考慮到磨砂洗面奶已經不再是市場的主流,我們結合一款可以查閱產品成分的專業APP美麗修行,找到了12款磨砂洗面奶,其中,有6款產品中含有聚乙烯(塑料微粒)。我們嘗試按照「磨砂」進行檢索,發現了很多不同種類的磨砂產品,如磨砂膏、磨砂霜、身體乳等。我們隨機選取了40個產品樣本,有10種產品的成分表中含有聚乙烯(塑料微粒),其中不乏一些國際大牌

部分產品成分表 圖源:美麗修行APP

部分產品成分表 圖源:美麗修行APP

?

根據國家規定,在成分表中排名越靠前的成分含量越多。在含有聚乙烯成分的磨砂產品中,聚乙烯的排名經常是比較靠前的,由此可見,聚乙烯的添加量不容小覷。

所以,如果日化用品的成分表中含有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物質,在選購時一定要避開。

二、服裝里的塑料纖維

人類也真是奇怪,明明自然界中有大量可以用作織物的天然資源,卻偏偏還要研發人造纖維織物。這些人造纖維織物,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我們的同宗。

圖源:網路

任何非天然材質(棉、麻、蠶絲、羊毛等)的衣服,都有可能產生塑料微粒。在經過水洗之後,衣服中的細微纖維會隨之脫落,變成更微小的塑料微粒,溶解在水中,通過下水道及污水處理廠,經過水循環系統流入江河湖海。

2016年,由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僅僅一次洗滌一件合成夾克,就釋放了平均1.7克的微纖維。根據WaterWorld的一項最新研究,洗衣機的每次循環,都會有超過700000個微型塑料纖維釋放到環境中

我們體積變小之後,就莫名其妙地增加了吸引力,海洋中的有毒污染物(例如不易降解的多氯聯二苯等)總會像個小尾巴一樣死死黏過來,甩都甩不掉。而且,因為我們的外形與魚卵類似,也很容易成為海洋動物的食物。最終,把我們吞進肚子的魚蝦貝殼,經過捕撈和販賣,又被人類吃進了肚子。

真不好意思,沒想到曾經有過"肌膚之親"的我們,竟然會以這種方式再見面。

?

三、塑料垃圾逐步分解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就頻繁的出現在人類視野中了呢?

1950年,人類生產了大約35萬公噸塑料。到2016年,這一數字飆升至3.35億噸。2010年,有480萬到127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大量塑料廢料在全球海洋漂浮,覆蓋面積高達88%。海洋已經成了巨大的塑料垃圾場。

圖源:網路

我們的家族越來越龐大,給地球帶來的負擔也越來越重。但很可惜,人類似乎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處理我們滿目狼藉的屍體。我們無法隨著時間消失殆盡,只會漸漸轉化為被你們深惡痛絕的塑料微粒,參與一系列的自然循環。

有研究者稱,在我國超市購得的15個品牌食鹽中,發現了包括聚乙烯、玻璃紙在內的多種塑料微粒。如果根據此類的實驗數據及世衛組織對每人每天5克食鹽的建議食用量計算,人們每年通過食鹽攝入的塑料顆粒至少達1000顆。如按平均壽命75年計算,人一生通過食鹽攝入的塑料微粒最多可達93229顆。另有研究人員發現,蜂蜜中每千克最高達400個塑料微粒,加拿大養殖貽貝每千克軟組織中最高達1.3萬個塑料微粒

據估計,估計全球50%的人體內都能找到塑料微粒。

就連土壤,都在遭受微塑料污染

微粒形態的我們,可真是沒少討人嫌。不僅在海洋中掀起了不少是非,在陸地上,也肆無忌憚的傷害過植物和人類。只有少部分塑料同胞是幸運的,它們會被回收再利用,由廢物轉化為可以在工作崗位上散發餘熱的能源。而大部分的塑料同胞,要麼被隨手遺棄在荒郊野嶺,要麼躺在垃圾填埋場掰著手指度過餘生。

圖源:網路

有研究估計,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塑料垃圾最終都殘留在土壤或淡水中,而大多數塑料會分解成小於5毫米的顆粒,稱為塑料微粒。隨時間推移,它們還會進一步分解成納米顆粒(尺寸小於0.1微米),由此形成的塑料微粒已經鋪天蓋地、無孔不入。

一旦我們被不斷碎片化,體內的有毒物質就像開了閘的洪水一樣往外涌,迫不及待地滲入土壤和水中,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德國研究人員警告說,塑料微粒對土壤、沉積物和淡水的影響可能會對這些生態系統產生長期負面結果。他們表示,塑料微粒對土地產生的危害遠遠高于海洋——估計高出4到23倍,具體狀況則取決於環境。

你以為空氣就安全嗎?

一不小心,海陸空套餐,我們就占齊了。

一份來自每日郵報的調查發現,英國的八大商超中的每種魚樣品都沾有微塑料,其中每份三文魚樣品中含微塑料的平均值為75塊,鱈魚的平均值為72塊。這些微塑料來自空氣,這意味著空氣中正漂浮著微型的塑料顆粒,並且它已經成為了我們呼吸的一部分。熟食店、麵包店等露天攤位食品都容易被污染,食物暴露的時間越長,含有的塑料微粒越多。

那空中這些微塑料來自何方呢?調查結果顯示,從食物中收集的這些長度約為0.25mm和1mm之間的微塑料,主要來自服裝、地毯、傢具用紡織品的纖維或汽車輪胎。

這項調查結果顯示,英國空氣及食物中存在著令人堪憂的塑料污染。專家警告說,人體從空氣中攝取的微塑料會穿透肺部,進入到我們的循環系統,毒害人體腎臟並干擾人體生產荷爾蒙。微塑料甚至可以穿透母親胎盤進入嬰兒體內。

我們變成了隱形炸彈

我們似乎闖下了滔天大禍。那麼,我們究竟會給人類帶來多少危害呢?

很難說清塑料微粒對人體到底有多大危害,因為尚未做過人體微塑料毒性研究。但值得警惕的是,當微塑料進一步分解為更小的微粒後,很可能被人體循環系統吸收。

最小的微塑料能進入血液、淋巴系統甚至肝臟,塑料微粒會影響腸道耐受,增加過度免疫反應,會傳播有毒化學物質和病原體。

有動物實驗表明,塑料微粒由於粒徑較小,可進入組織細胞,在動物臟器中蓄積,引起炎症反應,導致肝損傷和內分泌紊亂等。

此外,這些塑料在製造過程中可能含有某些化學物,並且,許多國際期刊文獻都證實了塑料微粒會吸附各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2018年3月24日澎湃新聞報道,《海岸環境中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態效應研究進展》顯示,塑料微粒表面除了吸附有機污染物POPs。

POPs: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致癌、致畸、致突變。通過食物鏈進行累積,而位於生物鏈頂端的人類,則把這些毒性放大到了7萬倍。

一份由聯合國環境署支持題為《評估塑料的價值》的報告披露,「北大西洋的很多地區都已發現聚集在微塑料上的微生物群。這種微塑料可以傳播有害微生物、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和藻類等物種」。微塑料的這種聚集毒化作用,在陸地的水環境和土壤環境中同樣存在。

積少成多,量變引起質變。你現在沒有生病,不代表以後不會生病。

當微塑料泛濫成災,人類是時候學會自救了

1、杜絕使用所有一次性塑料製品,如塑料袋、塑料吸管、一次性洗漱用品等,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選擇用其他材質的容器取代塑料容器。

2、在選購衣服時,注意觀察成分表,盡量選擇棉、麻、真絲、羊毛等天然材質的產品。

3、不購買成分表中含有「聚乙烯」的日化用品。

4、出門使用環保布袋,盡量購買散裝製品,最大限度減少塑料包裝的使用。在購買果蔬、熟食時,用自帶的環保布袋盛裝食物。

5、在必須使用塑料製品時,一定要選擇標有塑料回收標誌的正規產品,並嚴格按照材質類別合理使用,盡量避免讓塑料製品承受過高的溫度。如需盛放食物,一定要選擇標註食品生產許可的標誌的塑料。

6、妥善處理廢棄的塑料製品,按照垃圾分類標準分別投入相應的垃圾桶,以便垃圾回收與再利用。如果分類得當,不僅可以減少60%以上的垃圾數量,還能將之轉化為再生能源。例如,一噸廢塑料可以回煉600公斤柴油。

如何正確使用塑料製品?

PS:建議大家將文章收藏保存,在選購和使用塑料製品時,以此為參照合理使用。

「1」喝完就丟

常見用途為礦泉水瓶或飲料瓶,耐受溫度為-20℃~65℃之間,在70℃的高溫下容易發生變形,並且可能析出毒害物質,危害身體健康。而且,這種瓶子只能短期使用,如果使用時間超過10個月,就可能釋放致癌物。

「2」不建議作盛水用具

常見於裝藥片的小白瓶、洗髮水和沐浴露、商場中常見的塑料袋。盛裝日化用品的容器可重複使用,但常因不好清洗,容易留下殘留,從而變成細菌的溫床。

需要注意的是,4L裝的農夫山泉底部標記為02,與其他飲料瓶有所不同。雖然看起來比較牢固,但也不建議用來做盛水的用具,長期使用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3」千萬不要讓它受熱

?

常見於雨衣、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優良,價錢便宜,故使用很普遍,最高耐熱81℃。這類塑料製品易產生兩種有毒物質:一是氯乙烯,二是增塑劑中的有害物質。這兩種物質在遇到高溫和油脂時容易析出,容易致癌。

「4」超過110℃會出現熱熔現象

常見於塑料袋、保鮮膜、塑料膜等。在溫度超過110℃時會出現熱熔現象,留下一些人體無法分解的塑料製劑。如果包裹在食物外部同時加熱,食物中的油脂更容易將其中的有害物質溶解出來。有毒物質隨食物進入人體後,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兒先天缺陷等疾病。

「5」 小心清潔後可重複使用

常見於瓶蓋、豆漿瓶、優酪乳瓶、微波爐餐盒,耐130℃的高溫,熔點高達167℃,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製品。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微波爐餐盒的盒蓋常以1號塑料製造,不能抵受高溫,所以加熱食物時,要記得把盒蓋取下來。

「6」 切忌直接加熱碗裝的泡麵盒

經常被用來製作各種需要承受開水溫度的一次性容器,如一次性泡沫飯盒。不能用於盛裝強酸(如柳橙汁)、強鹼性物質,會分解出對人體有害的聚苯乙烯(致癌物質)。不能放入微波爐中加熱,溫度過高時也會釋放化學物質。

「7」 小心用,便可避免「雙酚A」

常見於水壺、太空杯、奶瓶,是被大量使用的一類塑料,但因為含有有毒雙酚A而備受爭議。有資料顯示,雙酚A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可明顯增加動物卵巢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等癌症的發生。理論上講,在PC製作過程中,雙酚A如果能夠百分之百地轉化成塑料結構,就是絕對安全的。但是沒有廠家能夠保證雙酚A能夠被完全轉化,因而在使用過程中仍需注意。

若你手中有編號為7的塑料製品,可採用以下方法避免:使用時勿加熱;不用洗碗機、烘碗機清洗;如果容器有摔傷或破損,立刻停止使用,因塑料製品表面若有細微的坑紋,容易藏細菌;避免反覆使用已經老化的塑料器具。

必須注意的是,只有標註了食品生產許可的標誌的塑料,才能用來盛放食物。

請務必睜大眼,認準這個標識

?

部分資料來源:果殼網、百度百科、環球科學等

文章中的塑料標誌圖、食品生產許可標誌圖皆來自網路

環保不遠,就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里;

環保不難,就在我們的舉手之勞之便,

環保只是自保。

——素樸環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